【杂志简介】
《草业学报》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草学会主办、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95年被甘肃省科委评为质量审读优秀期刊,1996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中国引文数据库(CSCD)定为来源期刊。1998年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评为质量达标期刊,1999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为国内重要刊物,2000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执行优秀奖。
《草业学报》被英国CABI文献数据库定为来源期刊;部分文章被《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并于2002年被定为CSCD核心期刊;《草业学报》继续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以电子期刊的形式公开发行,发行量逐年上升,使《草业学报》所载信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由于刊物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12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草业学报》的影响因子上升为1.676,在畜牧兽医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位,在全国被统计的1534种期刊中排名第八位,荣获“第二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
《草业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构思,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林牧渔、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等专业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200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高寒草甸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响应的模拟 李东,罗旭鹏,曹广民,吴琴,卓玛措,李惠梅,杨永梅,庞炳坤,LI Dong,LUO Xu-Peng,CAO Guang-Min,WU Qin,ZHUO Ma-Cuo,LI Hui-Mei,YANG Yong-Mei,PANG Bing-Kun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作物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宋丽萍,罗珠珠,李玲玲,蔡立群,张仁陟,牛伊宁,SONG Li-Ping,LUO Zhu-Zhu,LI Ling-Ling,CAI Li-Qun,ZHANG Ren-Zhi,NIU Yi-Ning
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何玮,郭琳微,樊鹏辉,郭斌,傅艳萍,尉亚辉,HE Wei,GUO Lin-Wei,FAN Peng-Hui,GUO Bin,FU Yan-Ping,WEI Ya-Hui
湖南云山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及其综合评价分析 王业社,陈立军,杨贤均,段林东,WANG Ye-She,CHEN Li-Jun,YANG Xian-Jun,DUAN Lin-Dong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刘龙昌,杜改改,司卫杰,王菲,罗海军,周正军,LIU Long-Chang,DU Gai-Gai,SI Wei-Jie,WANG Fei,LUO Hai-Jun,ZHOU Zheng-Jun
高光合效率小豆筛选与营养价值评价 邹长明,王允青,曹卫东,张晓红,刘英,杨杰,唐杉,ZOU Chang-Ming,WANG Yun-Qing,CAO Wei-Dong,ZHANG Xiao-Hong,LIU Ying,YANG Jie,TANG Shan
苜蓿根瘤菌对不同形态磷利用效率的研究 刘卢生,玉永雄,郭蕾,胡艳,周磊,王荣,LIU Lu-Sheng,YU Yong-Xiong,GUO Lei,HU Yan,ZHOU Lei,WANG Rong
不同品种小麦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时振振,李胜,马绍英,王雅梅,苏李维,唐斌,赵生琴,苏利荣,SHI Zhen-Zhen,LI Sheng,MA Shao-Ying,WANG Ya-Mei,SU Li-Wei,TANG Bin,ZHAO Sheng-Qin,SU Li-Rong
农艺师论文范文:蓝莓外植体消毒的几种方法对比研究
摘要:通过对比不同种类消毒剂、不同消毒时间对蓝莓茎段消毒效果,以筛选出最适合蓝莓消毒的方法,结果表明,最适合蓝莓外植体消毒的方法:0.1%HgCl2浸泡9min。本研究结果将为蓝莓外植体消毒提供借鉴。
关键词:蓝莓,外植体,消毒
蓝莓,杜鹃花科,越桔属,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果实中花青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很高(杨红澎,2010),能使心血管的功能有所改善,积累的胆固醇的量有所下降。一些专家学者为了产业化快速培育蓝莓种苗,已经开展了对其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刘太林,2012)。
草业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与增汇潜力研究————作者:冉健民;宋小艳;王丹;王长庭;
摘要:为探究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组分变化以及各退化程度碳增汇潜力,本研究采用国际推荐的将SOC分组为颗粒态有机碳(POC)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与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增汇潜力,并探究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显...
盐胁迫下外源ABA对红豆草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作者:田戈;南丽丽;王利群;马香香;何蓉;郭佳雨;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植物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红豆草是我国盐碱地区的乡土草种,外源脱落酸(ABA)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为探究外源ABA对盐胁迫下红豆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在0.8%NaCl处理下,对耐盐(‘GH’、‘GN’、‘1994’)和敏盐(‘10295’、‘2323-2’、‘2668’)红豆草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ABA,即设置1个对照组...
氮磷配施对高寒区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作者:刘启林;王小军;王金兰;刘文辉;马巧玲;李建辉;张生原;曹文侠;李文;
摘要:为探讨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牧2号老芒麦(Qingmu No. 2)为材料,设置了4个氮肥(纯N,0、60、90、120 kg·hm-2)和4个磷肥(纯P,0、30、60、90 kg·hm-2)水平,分析不同氮磷配施处理下老芒麦生长性状、饲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氮磷配施对老芒麦饲草产量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
中华根瘤菌株QL2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共生效应的差异————作者:韩宜霖;康文娟;师尚礼;杜媛媛;何富强;汪艳;侯文璐;谢西琳;
摘要:为明确中华根瘤菌株QL2共生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固氮效应差异特征,提高紫花苜蓿的结瘤固氮能力和天然氮素利用效率。以中华根瘤菌QL2和8个紫花苜蓿[3个国外引进品种(WL168HQ、WL298HQ和WL319HQ)、我国3个育成品种(甘农3号、甘农5号和甘农9号)及2个地方品种(清水苜蓿和陇中苜蓿)]为材料,通过结瘤、固氮、饲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研究接种QL2后在共生、固氮和促生效应等方面的差异...
乳酸菌和抗真菌添加剂对湿啤酒糟全混合日粮青贮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作者:王思然;丁成龙;田吉鹏;程云辉;许能祥;张文洁;王欣;刘蓓一;
摘要:湿啤酒糟是一种产量庞大且富含粗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副产物,但其含水量高不易保存,严重限制其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为此,本试验旨在评价乳酸菌及抗真菌添加剂对湿啤酒糟全混合日粮(TMR)青贮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干酪乳杆菌组[LC,1×10~6 cfu·g-1鲜重(FW)]、布氏乳杆菌组(LB,1×10~6 cfu·...
轮耕模式对旱地玉-麦两熟体系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姜沛沛;郭锦花;肖慧淑;彭彦珉;张军;田文仲;吕军杰;吴金芝;王贺正;付国占;黄明;李友军;
摘要:为探明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夏玉米-冬小麦(简称玉-麦)两熟体系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始于2004年设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的玉米季免耕+麦季免耕(MNWN)、玉米季深松+麦季免耕(MSWN)、玉米季免耕+麦季3年免耕1年翻耕(MNW3N1P)、玉米季深松+麦季3年免耕1年翻耕(MSW3N1P)和传统的两季均翻耕(CK)5个处理的定位试验,分析了2015-2021年度作物产量以及202...
胺鲜酯浸种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作者:崔灿;王梦琦;赵琬璐;刘新颖;鉴晶晶;严俊鑫;
摘要: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盐分胁迫是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尽管胺鲜酯(DA-6)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报告。因此,本研究探究了150 mmol·L-1NaCl溶液胁迫下2.5、5.0、10.0、15.0 mmol·L-1的DA-6...
沙化盐渍土地不同生长时期油莎豆的耐盐性差异研究————作者:张晴晴;马兴羽;鲁艳;赵广兴;曾凡江;黄彩变;
摘要:为探究不同NaCl浓度对油莎豆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及其不同时期耐盐性的差异,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 g·kg-1(对照)、0.5 g·kg-1(轻度)、1.0 g·kg-1(中度)、2.0 g·kg-1 (重度)和3.5 g·kg-1 (盐土)5个不同NaCl胁迫梯度,在幼苗期和不同块茎期分析了...
黄帚橐吾密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作者:王玉琴;宋梅玲;周睿;王宏生;
摘要:土壤微生物与植物间存在紧密复杂的交互作用,了解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不同密度的黄帚橐吾斑块为对象,根据密度等级设置6个斑块梯度(D0,D1,D2,D3,D4和D5),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密度斑块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高寒草甸不同侵蚀样地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作者:严双;夏菲;魏巍;王敬龙;吴皓阳;冉林灵;薛云尹;石昊;郑晒坤;王军强;贺俊东;
摘要:以未侵蚀为对照,采用样方法在轻度、中度、强烈侵蚀的高寒草甸每隔一条侵蚀沟随机选取1 m×1 m样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并分析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侵蚀程度的加深,以青藏薹草为建群种的优质牧草占比逐渐减少并且逐渐演替成为以臭蒿等毒杂草为优势种的群落。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先减少后增加,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相比未侵蚀样地,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样地地上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8%...
太空诱变对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材料苗期生长的影响————作者:曾燕霞;陈志龙;尚继红;沙晓弟;吴娟;陈彩锦;
摘要:为探讨太空诱变对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材料苗期生长的影响,以14份诱变和14份未诱变材料为研究对象,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方式,测定处理后生长相关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降低了大部分材料的株高、基茎粗、根长、单株鲜重、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而SPAD值反而升高。与未诱变材料相比,部分材料...
补饲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作者:徐倩;郭帅;张亮亮;王占军;辛国省;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水平对放牧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及血液代谢组的影响。选取体况一致、体重相近[(23.38±0.70) kg]的3月龄去势公滩羊24只,随机分为4组。NC组(对照组)只放牧,LE(低能量组)、ME(中能量组)、HE(高能量组)组(试验组)先补饲精料再放牧,各组补饲精料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5.91(LE)、17.63(ME)和18.17(HE) MJ·kg-1 外源NO调控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AP2/ERFs基因的表达分析————作者:温小月;赵颖;王宝强;王贤;朱晓林;王义真;魏小红; 摘要: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饲用豆科作物。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AP2/ERF)转录因子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抗旱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紫花苜蓿MsAP2/ERF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其对NO和干旱的响应模式分析,并从MsAP2/ERF基因... 基于Meta分析中国老芒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对施肥的响应————作者:刘耀博;裴渌;刘琛琢;李晓霞;邹博坤; 摘要:探究不同条件下老芒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对施肥的响应,为我国乡土草种老芒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老芒麦为对照,通过整合分析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法(Metaanalysis)定量研究老芒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对施肥的响应及与种植年限、种植行距和区域性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提高老芒麦的种子产量( 果草系统中枣树对不同方位紫花苜蓿和鸭茅生长的影响————作者:张英豪;刘楚波;周坤;郭家存;刘世鹏;孙娈姿; 摘要:提高种间促进作用和降低种间竞争是实现果草系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果树的竞争力强于牧草,但果树对果园中不同方位牧草生长的影响及主要限制因素尚不明晰。本研究在陕北黄河滩红枣主产区延川,以紫花苜蓿和鸭茅分别开展果园生草,测定枣树不同方向上不同距离处牧草生物量、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果园中牧草的生长存在空间差异性,位于枣树南面牧草的生物量最高(苜蓿22.57 g·m-2... 不同丸化种衣剂配方对酿酒高粱出苗及生长的影响————作者:宁小静;任秋洁;王丽娟;贾小琳;石孝均;王洁; 摘要:为筛选西南地区典型酿酒高粱品种最适丸化种衣剂配方,降低直播高粱病虫危害和干旱胁迫,实现精量化播种与高质成苗,以金糯粱9号、泸糯8号、红缨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助剂(阿拉伯胶和硅藻土、丸粒化粉和硅藻土)、生物活性物质(杀菌剂戊唑醇、杀虫剂溴氰虫酰胺、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和功能材料(海藻酸、保水剂高吸水性树脂)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穴盘播种试验,探究不同配方对酿酒高粱种子萌发和... 蒺藜苜蓿MtBMI1基因克隆及抗旱性分析————作者:赵媛媛;蒲小剑;徐成体;王伟;傅云洁; 摘要:干旱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是造成农作物及饲草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BMI1蛋白作为PcG蛋白复合体中唯一介导组蛋白泛素化的成员,在参与植物对外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蒺藜苜蓿为材料,克隆得到PcG家族成员MtBMI1,该基因全长5386 bp,编码429个氨基酸,具有zfC3HC4和RAWUL两个保守的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菜豆PvBMI1-... 祁连山国家公园高寒草地功能群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作者:罗顺华;刘新宇;孟宝平;陈璇黎;胡仁杰;于红妍;王贤颖;张勃;秦彧; 摘要: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祁连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进而保障祁连山生态屏障作用的基础。目前关于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维持机制的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2023年7月中下旬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7种典型高寒草地的无人机航拍-地面协同调查,分析了不同高寒草地的植物群落特征,阐明了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特性,揭示了功能群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高寒荒漠植被高度显... 降水变化条件下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研究————作者:邓文辉;宋珂辰;张浩;管思雨;雍嘉仪;胡海英; 摘要:通过探究荒漠草原优势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对降水变化的响应,以期为荒漠草原植物根系与微生物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植物短花针茅、牛枝子、银灰旋花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增雨50%、增雨30%、对照组、减雨30%、减雨50%共5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降水量下,荒漠草原优势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优势种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与... 新疆针茅传播体形态及埋深对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作者:郑玉琪;严佳玥;李博元;魏岩; 摘要:新疆针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荒漠草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建群种与优势种。以新疆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传播体形态、芒的功能及种子萌发出苗特性,分析传播体各部分形态与埋深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埋深对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针茅的传播体由外稃、内稃和颖果组成。外稃基部尖锐被毛具有锚固性,外稃伸长形成芒,芒有两回膝曲,芒的长度是种子长的15倍。2)芒具有吸湿性,芒吸湿带动传播体发生自埋...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