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的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等。主要供农业科研、教学和农业技术人员查阅和参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自1998年更名以来,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术类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农口学会优秀期刊,被列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等。载文被国内外十几种重要数据库收录,如《英联邦农业文摘》、《世界译文索引》、《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据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公布的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在逐年提高,2007年公布的分别为930及0.815。《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广大科技人员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园地,也是科技人员了解油料作物现状和最新成果的重要信息来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优秀农业专业期刊
全国农口学会第四届优秀期刊
湖北省优秀期刊
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
被引频次最高的500种中国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述评论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基于大豆回交导入系的脂肪酸组分 QTL 定位 南金平,邹筱,韩粉霞,陈明阳,孙君明,闫淑荣,杨华,NAN Jin-ping,ZOU Xiao,HAN Fen-xia,CHEN Ming-yang,SUN Jun-ming,YAN Shu-rong,YANG Hua
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新甘蓝型油菜保持系的应用潜力 王艳花,姚艳梅,杜德志
油菜新种质12WH318咪唑啉酮抗性遗传及基因克隆和表达 李小童,吴磊,贾艳丽,李珂琪,陈永勤,卢长明,LI Xiao-tong,WU Lei,JIA Yan-li,LI Ke-qi,CHEN Yong-qin,LU Chang-ming
利用野生大豆回交导入系定位油分含量 QTL 王锦辉,王丹华,蒋洪蔚,王久镇,尹燕斌,林萌萌,魏思明,胡国华,刘春燕,陈庆山,WANG Jin-hui,WANG Dan-hua,JIANG Hong-wei,WANG Jiu-zhen,YIN Yan-bin,LIN Meng - meng,WEI Si - ming,HU Guo - hua,LIU Chun - yan,CHEN Qing - shan
密植条件下国审冬油菜品种主要性状特点与差异 赵永国,程勇,陆光远,徐劲松,付桂萍,邹锡玲,乔醒,刘清云,张学昆,ZHAO Yong-guo,CHENG Yong,LU Guang-yuan,XU Jin-song,FU Gui-ping,ZOU Xi-ling,QIAO Xing,LIU Qing-yun,ZHANG Xue-kun
不同播期对早熟油菜叶片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康洋歌,张利艳,张春雷,代碌碌,袁金展,李明,马霓,KANG Yang-ge,ZHANG Li-yan,ZHANG Chun-lei,DAI Lu-lu,YUAN Jin-zhan,LI Ming,MA Ni
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对花生叶片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王琴飞,许强,张如莲,刘迪发,应东山,王明,李莉萍,WANG Qin-fei,XU Qiang,ZHANG Ru-lian,LIU Di-fa,YING Dong-shan,WANG Ming,LI Li-ping
苗期喷施外源脱落酸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生理的影响 武军艳,刘海卿,孙万仓,刘自刚,杨建胜,李学才,方彦,钱武,侯献飞,马骊,张树娟,王凯音,WU Jun-yan,LIU Hai-qing,SUN Wan-cang,LIU Zi-gang,YANG Jian-sheng,LI Xue-cai,FANG Yan,QIAN Wu,HOU Xian-fei,MA Li,ZHANG Shu-juan,WANG Kai-yin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了西安市环山路农业观光园存在的优势和现状,同时对农业观光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西安都市新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西安环山路,观光农业园,发展
1.环山路景观环境特点
西安的环山路沿着秦岭,而秦岭是西安的生态安全屏障,是西安山水城市的主要凭借,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以保护生态为首要的目标进行规划。关中环线就是关中环山公路,沿着秦岭山脉西安段,即陕西省省道S107,是陕西省规划的“一纵、二环、三横”公路次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480km,它环绕西安、渭南、咸阳、宝鸡4个城市,13个区(县),43个乡镇。环线还和“米”字形高速公路相通,和108、210、310、312国道相连接。这一项目的建设对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氮肥减施对花生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作者:曲艳丽;谢畅;刘欣宇;赵世玉;王婧;蒋春姬;于海秋;赵新华;刘喜波;王晓光;
摘要:为明确氮肥减施对花生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及高产高效花生适宜的氮肥减施量,以期为减少农田污染、提高花生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以青花6号为材料,设置5个纯N施氮量水平:82.5 kg·hm-2(为沈阳地区大田常规施氮量,T1)、70 kg·hm-2(N减施15%,T2)、62 kg·hm-2(N减施25%,T3)、5...
不同花生轮作种植模式对土壤碳库特征的影响————作者:张广彩;李菁;梁兆君;杨力剑;庞茹月;司彤;邹晓霞;
摘要: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碳矿化和碳固持的影响,基于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块,以冬闲田-春花生为对照,设置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通过湖北省黄冈市4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累积矿化碳(AMC)、有机碳固持量和固持速率(CSR)等...
浙江地方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作者:胡龙龙;王肖肖;洪玮;钟宣伯;陈小央;唐桂香;
摘要:为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从浙江各地收集的205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4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5份浙江地方大豆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15个形态特征变异类型总数为51个,变异系数范围在20.57%~60.81%之间;Shannon指数范围0.449~1.397;Simpson指数范围为0.277~0.731。25个农艺性状变...
水稻愈伤特异性启动子POsCSPpro在花生愈伤中的功能鉴定及碱基编辑效率分析————作者:薛璐璐;李晓娜;罗丹丹;刘涵;渠鹏宇;黄冰艳;韩锁义;董文召;石磊;张新友;
摘要: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脱靶问题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重点关注问题,采用愈伤特异性启动子驱动Cas9蛋白能够降低编辑株系成苗后的脱靶风险。为有效降低脱靶效应,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源自水稻的愈伤特异性启动子POsCSPpro,研究了其在花生愈伤中的表达活性及碱基编辑效率。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在花生愈伤中具有活性。选择AhALS2基因第190位氨基酸P190...
亚麻籽油多层纳米凝胶乳液的特征、稳定性及消化特性研究————作者:李熊志;胡春;张海龙;张维农;
摘要:为解决亚麻籽油在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的问题,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及海藻酸钠作为乳化剂,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对亚麻籽油进行包封,研究其物理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及消化特性。分别对乳液粒径、zeta-电位、乳化性质、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及消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层纳米凝胶乳液(含1%大豆分离蛋白、0.2%壳聚糖和0.2%海藻酸钠)平均粒径较小、zeta-电位较高,乳化活性和稳定性高。低场核磁分析表明,...
花生AhEPSP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作者:刘坤;张召聪;薛芳;刘慧暄;徐静怡;李唯佳;王鸿梅;仇燕;陈四龙;
摘要:挖掘花生抗除草剂候选基因,研究草甘膦除草剂的靶标,即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AhEPSPS,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cDNA中克隆到AhEPSPS1和AhEPSPS2的CDS全长序列,分析其时空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特征,旨在为深入解析AhEPSPS基因的生物功能尤其在草甘膦抗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经生物信息学预测、亚细胞定位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hEPSPS1和...
种子带菌对向日葵黑茎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作者:何月;闫宁宁;段锐;李爱珍;张文兵;张键;赵君;
摘要:向日葵黑茎病是由茎点霉(Phoma macdonaldii Boerema)引发的一种种传病害。为探究种子带菌对向日葵幼苗以及成株黑茎病发病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了黑茎病菌中,共获得了72株带有GFP标记的阳性转化子。从中随机挑选了20株阳性转化子和野生型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最终筛选出一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的转化子PL16用作...
NaCl、亚精胺及褪黑素引发对盐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的影响————作者:范宜杰;魏星玥;宋雨洋;樊永鑫;范绍鹏;李瑞瑞;倪郁;
摘要:盐胁迫抑制油菜种子的萌发和芽苗生长。为了探究种子引发剂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探索提高油菜耐盐性的有效措施,利用NaCl、亚精胺和褪黑素对耐盐种质SA102和盐敏感种质WR011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种子引发处理,分析盐胁迫条件下油菜种子发芽和芽苗生长参数。研究结果表明,NaCl引发处理对耐盐种质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且长时间(24 h)...
甘蓝型油菜赤霉素合成基因BnaGA1突变体创建及特征分析————作者:朱平安;黄莹莹;敖梦君;陈俊霖;吴潞梅;赵伦;易斌;马朝芝;涂金星;沈金雄;傅廷栋;文静;
摘要:甘蓝型油菜中,与拟南芥同源的基因BnaGA1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对该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通过CRISPR/Cas9技术创建BnaGA1基因敲除突变体,分析突变体的转录和表型。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Westar中GA1有3个同源拷贝,其中BnaA09.GA1和BnaC09.GA1基因结构与表达模式相似,在除根以外的组织中均有一定的表达量,而BnaA03.GA1在所有的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花生荚果红外干燥动力学及水分迁移特性————作者:王延坤;武常盛;华灿;朱文学;陈鹏枭;邢宴嘉;赵思远;张婷婷;马军锋;
摘要:为探索红外干燥技术在花生荚果中的应用,以新鲜花生荚果为研究对象,调查花生荚果在不同红外温度下的干燥特性及水分迁移特性。花生荚果在红外干燥过程中呈缓慢降速干燥,当设置不同红外温度(30、40、50、60、70℃)时,到达安全含水率所需时间分别为25、19、14、11、7 h;期间含水率下降,花生仁硬度增加,花生壳硬度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另外,红外加热温度对花生仁粗脂肪、L* 大豆种质资源耐荫性分析及其耐荫大豆种质发掘————作者:范元芳;王娴淑;杨梅;钟小娟;项超;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荫蔽直接影响间套作大豆产量。为研究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对遮荫环境的响应,综合分析大豆种质资源的耐荫性,筛选强耐荫大豆种质,本研究以227份四川不同生态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田间自然光照作为对照,采用透光率60%的人工遮阳网在田间进行遮荫处理。在苗期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在成熟期调查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根据自然光照、遮荫处理下的各单项... 施肥模式和氮肥运筹对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高亦洁;张顺涛;汪江涛;王康;张建平;鲁剑巍;丛汶峰; 摘要:洱海流域农田土壤养分丰富,但传统有机肥施用模式下油菜产量与氮肥利用率低。为创新洱海流域绿色高值油菜新模式及其配套的施肥模式,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施肥模式下氮肥运筹对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的施肥措施。于2022-2023年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田,设置绿色产品(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和绿色生态(化肥氮)2种基肥模式,设置不追肥对照(CK)、苗期追肥(T1)、五叶... 紫苏籽蛋白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作者:武峥明;黄亚文;邓乾春;唐小倩;陈尚文;彭登峰;陈亚淑;邓紫玙; 摘要:紫苏籽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制油后的饼粕中蛋白含量可达45%。紫苏籽蛋白氨基酸组成丰富、比例适合人体吸收,真实消化率达到94.2%,显示出做为优质天然蛋白的巨大潜力。然而紫苏籽蛋白资源往往被忽视,仅用于低价值的动物饲料、肥料或直接被丢弃,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为提高紫苏籽蛋白的利用效率,本文对紫苏籽蛋白的组成和结构及营养价值进行了概述,系统总结了紫苏籽蛋白的提取方法和功能特性,以及修饰改性对其功能... 油菜冻害后不同救灾措施的效果比较————作者:杨佳群;任涛;宋毅;周元委;王祥华;赵剑;喻嘉玲;廖世鹏;鲁剑巍; 摘要:油菜受到冻害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生长,目前恢复措施较多,优先采取哪种措施事关重要。本文研究通过在2024年春季油菜受到冻害后,于湖北省沙洋县和当阳市布置田间试验,系统评估不同救灾措施对油菜冻害后的恢复效果,以帮助生产者选择合适的措施。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摘薹和摘(冻后)伤薹,副处理为不同物质包括对照、喷施新美洲星、碧护、芸薹素内酯、叶面肥、追施速效肥、喷施叶面肥+追施速效肥,分...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RPA/CRISPR-Cas12a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作者:田沁怡;张小菊;刘燕;辛淑香;高晓珂;董经晗;王翀;古扎丽阿依·牙生;虎子辉;翟俊丽;罗明; 摘要: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 Muntanola-Cvetkovic Mihaljcevic et Petrov)是向日葵上极具破坏性的一种真菌病原,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该病菌可侵染向日葵植株所有地上器官,导致茎秆干枯易折断,花盘发育不良,不能形成成熟的种子,严重时可导致整个植株死亡,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尚未在我国发生。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 我国三大油料作物产能提升的源泉————作者:方振;刘鹏凌; 摘要:保障我国“油瓶子”安全,首要是提升油料作物产能。在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背景下,本文聚焦大豆、油菜、花生三大油料作物,基于2001—2022年省级数据,利用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揭示我国三大油料作物产能提升的源泉。研究发现:对于大豆和油菜籽而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其产能提升的最主要源泉,其贡献率分别达到73.94%和90.67%,拉动产能分别提升1.12%和1.03%;就花生而言,化... 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机株距控制系统设计及验证————作者:刘浩;汤庆;钱勇;黄鸣辉;吴洋;宋哲文;刘远; 摘要: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机由拖拉机PTO(动力输出)驱动,因PTO为恒速,栽植速度与作业速度不能实时匹配,造成移栽株距不稳定,影响油菜栽植质量。为了提高株距稳定性,基于RTK(实时动态差分)卫星导航定位差分技术精准测量作业速度,设计了集成式电液比例控制液压系统,通过系统调试得出控制参数:Kc=15, Kp=0.5, Ki=0.15, Kd=0.05。对回归模型优化可知,在设计株距167.85 mm,作业... 氮肥用量及追肥对菜油两用和油用菜籽产量的影响————作者:孟孜贞;郭奕真;王祥华;任涛;鲁剑巍; 摘要: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基施氮肥用量与薹后追氮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素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1-2022年在湖北省沙洋县开展田间试验,主处理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基施氮肥用量0、135、180、225和270 kg/hm2,再对各处理设置裂区,分为薹后不追氮和追氮45 kg/hm2。结果表明,菜薹... 甘蓝型油菜薹与广东菜心及红菜薹的品质初步评价比较————作者:肖婕;孔佳涛;蔡露阳;姜岳;江梓桐;杨铭;徐娟;蒯婕;王晶;徐正华;赵杰;汪波;周广生; 摘要:甘蓝型油菜薹已逐步进入市场,明确甘蓝型油菜作为蔬菜的食用品质及消费者喜好度,可为油菜薹的生产及推广提供重要支撑。本研究以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WH14、中熟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HZ62)与市面冬季常见蔬菜广东菜心(GD)和红菜薹(HS)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WH14和GD、HZ62和HS的营养品质,包括菜薹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果胶与木质素等物质含量指标,并进行烹饪后样品的感官评价。营... 移栽期对毯状苗油菜栽后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作者:张小轩;张宇;王泽宇;龚陈虎;冷锁虎;左青松;杨光; 摘要:为探讨移栽期对油菜毯状苗栽后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58为材料,设置11月1日、11月16日、12月1日和12月16日4个移栽期,分析了不同移栽期油菜毯状苗的差异,包括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光能利用率、叶面积指数和角果皮面积指数。结果表明:移栽期推迟会导致油菜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以2021年为例,在11月1日之后移栽油菜,每晚移栽1 d,产量下降60.32 kg/hm<...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