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作物杂志》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CEPS中文电子期刊和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因此,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以上系统。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纳入以上系统,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作物杂志》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业科学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农作物科研成果、科技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文章。
《作物杂志》的读者群为农业科研单位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各级种子公司、农民及与农业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三等奖
【栏目设置】
辟有专题综述、研究简报、品种与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国外农业、果蔬园艺、栽培技术、种植制度、品种信息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农产品未准入转基因成分“低水平混杂”的概念、成因及对策 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Xie Chuanxiao,Li Xinhai,Zhang Shihuang
水稻对低氧环境的适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赵霞,杜朝云,徐春梅,杨华伟,吕泽林,章秀福,Zhao Xia,Du Chaoyun,Xu ChunMei,Yang Huawei,Lü Zelin,Zhang Xiufu
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李秀坤,刘昌林,周羽,雍洪军,张德贵,翁建峰,王振华,Li Xiukun,Liu Changlin,Zhou Yu,Yong Hongjun,Zhang Degui,Weng Jianfeng,Wang Zhenhua
我国花生抗青枯病和黄曲霉病种质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 曾细华,程春明,胡金和,Zeng Xihua,Cheng Chunming,Hu Jinhe
低温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姜籽竹,朱恒光,张倩,宋北光,孟丽君,杨德光,Jiang Zizhu,Zhu Hengguang,Zhang Qian,Song Beiguang,Meng Lijun,Yang Deguang
河北省豆科绿肥作物种质资源相关共生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刘晓云,孙新新,刘昱,鲍雪银,刘忠宽,曹卫东,樊爱萍,Liu Xiaoyun,Sun Xinxin,Liu Yu,Bao Xueyin,Liu Zhongkuan,Cao Weidong,Fan Aiping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Ⅱ:异花传粉媒介的确定 孙建,魏星,乐美旺,周红英,饶月亮,颜廷献,颜小文,Sun Jian,Wei Xing,Le Meiwang,Zhou Hongying,Rao Yueliang,Yan Tingxian,Yan Xiaowen
湖南省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李宏军,杨鸿,朱传霞,胡金荣,薛高尚,黄琳,朱俊子,罗晓玲,张洋
黄瓜ABC转运蛋白基因(abca19)的克隆及其对农药霜霉威胁迫的响应 吴鹏,郭茜茜,武涛,秦智伟,Wu Peng,Guo Qianqian,Wu Tao,Qin Zhiwei
爆裂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的研究 姜龙,王薪淇,李向永,景桂昕,赵仁贵,Jiang Long,Wang Xinqi,Li Xiangyong,Jing Guixin,Zhao Rengui
安徽林业科技论文发表:普洛马林和刻芽处理对2年生樱桃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2年生樱桃幼树(9-19/马哈利)为试材,研究了普洛马林和刻芽等处理对樱桃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比较,采取涂普洛马林、刻芽+涂普洛马林和刻芽三种措施均能显著促进樱桃幼树萌芽抽枝。其中,刻芽+涂药处理相对于仅刻芽和涂药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中心领导干萌生较多的侧生枝,不仅萌发的新梢数量多(28条),单株叶片数量也最多(818个),且分枝高度合理(60~140 cm),各方位的分枝数目接近1∶1∶1∶1,树体结构匀称、合理。
关键词:樱桃幼树,普洛马林,刻芽,分枝
促进幼树分生恰当数量的有效枝条是缩短果树童期的途径之一, 同时也是缩短果树整形周期的一项有效措施[1~3]。细长纺锤形是甜樱桃密植栽培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树形,该树形中心干上着生长势相近的25个左右侧生分枝。细长纺锤形整形要突出一个“瘦”字,即树冠要瘦长,这样更适合樱桃的密植栽培。为了保持树冠瘦长,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促使中心领导干上萌发更多的侧生枝,即未来的主枝或结果母枝。
作物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小麦面粉和面片色泽及相关基因组成分析————作者:袁博;张晓;方正武;李曼;寿路路;汪尊杰;江伟;肖龙飞;高德荣;
摘要:小麦面粉及面制品白度是影响小麦商品品质重要指标,选取9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小麦面粉及面制品白度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白度差异显著,但同一材料面粉和面片色泽相关性一致;面粉白度与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呈显著负相关,与面筋指数、稀懈值和糊化温度正相关;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糊化温...
不同尿素类型及施用方式对滴灌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作者:李杰;张永强;雷钧杰;吕晓庆;陈传信;徐其江;聂石辉;徐文修;常旭虹;
摘要:研究不同尿素类型及施用方式对滴灌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冬小麦尿素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2022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新冬18号为材料,设置了不施尿素(F0)、普通尿素(F1)、腐殖酸尿素(F2)、控释尿素一次基施(F3)、控释尿素分次施用(F4)共5个处理,除F0外,每个处理纯氮用量均为225 k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株型性状、叶面积指数...
野生和栽培燕麦在灌浆过程的光合特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作者:朱柃羽;杨乔惠;刘亦迅;袁健;王名花;向达兵;邹亮;王俊珍;范昱;
摘要:以野生燕麦和栽培燕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生群体材料:Atl-03、Atl-05、Atl-06、Atl-08、Atl-11,和栽培群体材料:ITAO-32、ITAO-36、ITAO-38、ITAO-49、ITAO-50进行种植实验。在抽穗期、灌浆期前期和后期、成熟期分别测定了野生燕麦和栽培燕麦的光合参数,包括旗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
硅对燕麦抗秆锈性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作者:李英浩;杨澳;刘景辉;田露;米俊珍;
摘要:为探究硅对秆锈病菌侵染下燕麦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易感秆锈病的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技术,分别设置CK(不施硅不接种秆锈菌)、+Si-P(施硅不接种秆锈菌)、-Si+P(不施硅接种秆锈菌)、+Si+P(施硅接种秆锈菌)4个处理。研究了施用1.5 mmol/L硅对秆锈病菌侵染后燕麦叶片发病进程、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明确硅提高燕麦抗秆锈病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施硅处理有...
不同降水年型下春小麦产量对降水、施氮及秸秆覆盖的响应模拟————作者:叶晓娟;刘强;
摘要:为探究不同降水年型下降水变化、氮肥、秸秆覆盖耦合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利用2013-2018年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定西35”春小麦产量、土壤及气象数据对APSIM模型进行校验。以试验站1970-2022年历史气象数据、土壤数据驱动校验后的APSIM模型进行5×5×5次降水变化量(±20%、±10%、0%)、施氮量(0 kg/hm2、52.5 kg/h...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对豫东冬小麦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作者:李青欣;金秀良;宋晓;张珂珂;郭腾飞;黄绍敏;岳克;丁世杰;黄明;李友军;
摘要:以小麦品种新麦45为材料,设置农户施肥处理(FP)和4种有机肥氮替代氮肥比例(20%、30%、40%和50%,依次表示为MS20、MS30、MS40、MS50)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豫东地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氮肥能显著提高豫东地区土壤养分含量。相较于常规施肥FP处理,MS40处理使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5.93%、13....
73份甘肃陇南冬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作者:周喜旺;刘鸿燕;王娜;魏志平;王希恩;岳维云;王伟;汪石俊;孙振宇;张耀辉;
摘要:为了解甘肃陇南小麦育成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流行小种、新菌系的抗性水平及其抗条锈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当前流行小种CYR32、CYR34及ZS无性菌系、ZS有性菌系对甘肃陇南73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利用已知的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26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18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73份供试小麦品种(系)中,对CYR32、CYR...
基于KASP技术鉴定新疆春小麦材料抗病基因分析————作者:贾永红;魏海鹏;曾潮武;刘俊;陈艳妮;李建疆;梁晓东;
摘要:为鉴定新疆春小麦材料的抗病性状功能基因分布,为小麦抗病育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利用KASP技术对549份新疆春小麦材料抗条锈病、抗叶锈病、抗白粉病及抗赤霉病性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出有121材料含有5个占比较高的抗条锈病等位基因(QYrqin.nwafu-2AL、Yr29、QYrsn.nwafu-1BL、QYrqin.nwafu-6BS、Yr78),368份材料含有4个占比较高的抗叶锈病等位基因(L...
播期对滇西北冬播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作者:杨文高;袁文珏;李兆光;和桂青;和琼姬;王蕊;李燕;叶磊;侯志江;
摘要:以17份藜麦优选品系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2022年11月10日(T1)、2022年12月15日(T2)、2023年1月5日(T3)3个播期,分析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平均生育期由T1播期的191.7 d缩短至T3播期的148.1 d,晚播比早播生育期缩短44 d。T3播期藜麦平均株高最大,千粒质量则最低;T2播期平均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单株产量表现均为最高;T1播...
苦荞麦贮存及加工过程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和利用指导研究————作者:徐浪;王玉;王祥儒;李红君;唐万;王冰清;杨强;张帆;陈志元;周美亮;
摘要:黄酮类物质是苦荞麦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文对苦荞麦贮存及加工过程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5种黄酮类成分的滋味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指导苦荞麦的加工利用。通过HPLC测定苦荞麦不同贮存时间以及苦荞麦脱壳加工为苦荞米后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对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使用电子舌对比研究5种黄酮类成分的滋味,并对比研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苦荞麦在新成熟时,黄酮苷元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黄酮苷...
DTOPSIS法和隶属函数法对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的综合评价————作者:张正洁;杨国华;郭瑞红;程凯华;米兴旺;刘飞;
摘要:为更好鉴定玉米新品种,促进品种审定推广,利用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结合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对2023年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5个品种,从产量性状、抗倒伏能力、抗病性和脱水性等14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与结合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排在前3的品种均是棒博士58、万丰8121、DK223;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品种Di值最大差异率为62.54%,DTOP...
河南青贮玉米新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作者:陈国立;徐超峰;魏常敏;王茹茵;张艳芳;李豪远;张军;
摘要: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河南牧源青贮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20个新品种在12个试点的主要性状(生物干重、全株含水量、株高、穗位高、绿叶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雅玉青贮8号(G18)和新科917(G8)是全株含水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开青229(G4)和周单326(G16)是株高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郑单3582(G13)和农青903(G7)是穗位...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胡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作者:杨治伟;曹秀霞;钱爱萍;张炜;刘倩;
摘要:为筛选胡麻生产中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增强胡麻抗倒伏性,提高产量,设计不同水平多效唑[975 g/hm2 (D1)、1125 g/hm2 (D2)、1275 g/hm2 (D3)]、烯效唑[750 g/hm2 (X1)、900 g/hm2 (X2)、1050 g/hm2 ...
玉—豆和麦—豆轮作对大豆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作者:王宇;王金生;王晓曦;马力;王克勤;王春;刘兴龙;吴俊江;李沐恺;
摘要:为精准制定玉米—大豆和小麦—大豆轮作种植模式下大豆田杂草防控措施,对两种轮作模式下大豆田开展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年玉—豆轮作模式下大豆田杂草发生量分别是麦—豆轮作模式的1.89倍和1.49倍。在玉—豆轮作模式下大豆田2022年和2023年均发生13种杂草,禾本科2种,优势种群为稗草,亚优势种为野黍;阔叶杂草优势种群为藜和苘麻,亚优势种群为反枝苋、马齿苋和龙葵,其它种类阔叶杂草少...
不同苦荞种质资源生长发育及硒响应特征综合评价研究————作者:于秋竹;邱俊华;杜含梅;王安虎;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饮食习惯的重视,富硒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而苦荞作为“药食同源”作物,吸收硒营养元素成为富硒苦荞,对于发展苦荞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0份苦荞种质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苦荞植株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运转以及产量与籽粒性状指标;采用叶片喷施硒肥的处理方式,进一步研究苦荞种质性状指标及硒响应的差异;最终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对...
基于DUS测试性状对我国选育裸燕麦的分析————作者:付国庆;纪军建;霍阿红;陈令玮;王瑶;左振兴;葛军勇;寇淑君;
摘要:对我国2017-2022年的27份申请品种保护或登记的裸燕麦(Avena nuda)品种进行性状观测,数据统计发现,幼苗生长习性74.1%为直立;幼苗绿色程度96.1%为中等绿色以上;植株旗叶下弯的比率55.6%为低;穗分枝方向81.5%为四周;茎粗度85.2%为中;茎花青甙显色63%为有;外稃长度88.9%为中;籽粒形状有纺锤形椭圆形和卵圆形,相差不大,无长筒形;74.07%的抽穗期集中在中早到...
50份花生品种幼苗期耐盐性分析————作者:王亮;王睿;朱金成;桑玉伟;史彪;郭嘉帅;焦灰敏;何宗铃;水涌;
摘要:为了解50份引进花生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筛选苗期耐盐性较好的品种,设置0.5%NaCl溶液和对照(ddH2O)处理,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期主根长、苗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计算出相对耐盐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值。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花生幼苗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根据D值可将50份供试材料分为高度耐盐、耐盐、中等耐盐、敏感、高度敏感5类,其中高度耐盐品种1份、耐...
复合盐碱胁迫对燕麦生长及代谢的影响————作者:赵洲;张丽;高新磊;邱鸿雨;
摘要:为更好的解析燕麦响应复合盐碱的机制,项目选取盐碱抗性燕麦品种Xin-17和盐碱敏感品种草莜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复合盐碱处理,系统研究了燕麦出苗、表型、生理、代谢组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发现:Xin-17出苗率和苗期表型均明显优于草莜1号。复合盐碱胁迫下,Xin-17可维持较高的组织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6-羟基褪黑素在两个品种中均显著上调表达,且在草莜1号中的上调更加显著(25...
土默川平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作者:郝军;卢勇鑫;连东阳;李喆;陈杨;张莉;刘红波;
摘要:针对土默川平原玉米产区氮肥管理不合理、肥料利用效率低,环境风险加剧的问题,本文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研究,通过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玉米植株干物质量、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实现玉米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结果表明,(1)有机肥替代25%的化肥(M25)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比100%化肥处理(M0)产量提高了12.48%,比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产量提高...
施氮量与氮磷钾配比对小粒型杂交稻源库特性的影响————作者:潘群肖;龙超;卓乐;殷超;肖敏;周文新;易镇邪;
摘要:为了明确施氮量与氮磷钾配比对小粒型杂交稻源库特性的影响,以小粒型杂交稻卓两优0985为材料,在4个施氮量水平(N1:120 kg/hm2,N2:150 kg/hm2,N3:180 kg/hm2,N4:210 kg/hm2)与3个氮磷钾配比(F1:1:0.5:0.8,F2:1:0.5:1,F3:1:1:1)条件下...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湖北农业科学》
- 省级《饲料与畜牧》
- 国家级高端农业装备
- 省级《四川农机》
- 省级《热带林业》
- 北大核心《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国家级《农机科技推广》
- 省级《甘肃农业科技》
- 北大核心《草地学报》
- 省级《河北农业科学》
- 省级重庆水产
- 省级热带农业工程
- 北大核心《中南大学学报》
- 省级《北方园艺》
- 国家级《农产品市场周刊》
- 省级《蚕桑通报》
- 北大核心《中国水产科学》
- 省级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
- 省级《湖北农学院学报》
- 国家级国际农产品贸易
- 省级《畜牧市场》
- 省级北京农业
- 国家级《中国井矿盐》
- 国家级《中国农资》
- 国家级《农业工程学报》
- 北大核心《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食药用菌
- 省级《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 北大核心环境昆虫学报
- 北大核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