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学术性麦类作物专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为农业部主管的译文刊物《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1年创刊,1997年更名为技术性中文期刊《麦类作物》,2000年又被科技部批准更名为《麦类作物学报》。
本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办,着重报道有关麦类作物等经济作物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合评述、经验交流、应用技术、科技简讯、信息研究及有关其他生物、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等科技文章。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从2003年起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
1999年获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5年获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设有:遗传育种、品质改良、生理与栽培、抗病与抗逆、文献综述、研究简报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的影响因素 王晶晶,陈耀锋,张月琴,朱浩,WANG Jingjing,CHEN Yaofeng,ZHANG Yueqin,ZHU Hao
京411及其衍生系苗期氮和磷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法计,肖永贵,金松灿,夏先春,陈新民,汪洪,何中虎,LI Faji,XIAO Yonggui,JIN Songcan,XIA Xianchun,CHEN Xinmin,WANG Hong,HE Zhonghu
小麦逆境胁迫基因TaSKIP的克隆、定位及初步表达分析 王超杰,李明飞,杨佳秀,许喜棠,王怡,谢彦周,王成社,WANG Chaojie,LI Mingfei,YANG Jiaxiu,XU Xitang,WANG Yi,XIE Yanzhou,WANG Chengshe
107份小麦历史品种抗穗发芽基因型的检测 任立世,刘进英,杨燕,REN Lishi,LIU Jinying,YANG Yan
168份小麦不同病害抗性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及其Lr34/Yr18/Pm38位点的分子检测 任妍,邓跟望,刘理森,程西永,张艳林,詹克慧,REN Yan,DENG Genwang,LIU Lisen,CHENG Xiyong,ZHANG Yanlin,ZHAN Kehui
部分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陈荣振,张会云,王静,贾辉辉,MA Hongbo,LIU Dongtao,FENG Guohua,CHEN Rongzhen,ZHANG Huiyun,WANG Jing,JIA Huihui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综合分析 唐建卫,殷贵鸿,高艳,王丽娜,韩玉林,黄峰,于海飞,杨光宇,李新平
在甘肃省传统春麦区扩种冬小麦的研究初报 杨芳萍,赵贞祥,郭莹,何春雨,李志虎,YANG Fangping,ZHAO Zhenxiang,GUO Ying,HE Chunyu,LI Zhihu
载人航天环境下开花前后光照强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影响 沈韫赜,郭双生,SHEN Yunze,GUO Shuangsheng
高产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 马耕,张盼盼,王晨阳,刘卫星,张美微,马冬云,谢迎新,朱云集,郭天财
农业论文范文:早春大棚西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大棚栽培技术使得西瓜播种以及生长成熟期随之提前,消费者由此能够更早品尝西瓜的美味。与普通西瓜相比,早春大棚西瓜价格约高出1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就早春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与探讨,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大棚西瓜,栽培技术,早春,技术要点
1.前期准备
1.1良种的选用
(1)品种。在选择早熟西瓜品种时,应尽量选择耐寒抗病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商品性以及含糖量,且便于贮运的品种,例如京欣2号、王者之尊、特选京欣、西农8号以及新红宝等。(2)种子质量。应确保种子纯度不低于98%,保持发芽率维持在90%(或上下浮动不超过2%),种子净度则应超过90%。
麦类作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冬小麦产量与温光利用效率的影响————作者:梁振宇;祝婷婷;贺大海;陈佳博;郭翔;马宏亮;黄秀兰;杨洪坤;杨世民;樊高琼;
摘要:为探究西南麦区稻麦周年丰产下早熟小麦品种晚播早收的丰产特性及温光利用效率,20222023年以早熟品种蜀麦1963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播期,设置早播(S1,10月23日)、常规播期(S2,10月30日)、晚播7 d(S3,11月6日)、晚播14 d(S4,11月13日)和晚播21 d(S...
不同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成都平原冬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效应————作者:贺大海;梁振宇;陈佳博;祝婷婷;李俊积;马宏亮;杨洪坤;黄秀兰;樊高琼;郑亭;
摘要:为探究适宜成都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稻茬)和小麦-大豆轮作(旱地)下小麦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以蜀麦1963为材料,大田设置150(N1)、200 kg·hm-2(N2)共2个施氮量,设置底肥:苗肥:拔节肥为10:0:0(R1)、6:4:0(R2)、6:0:4(R3)...
不同类型尿素配施对小麦花后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作者:凤晓岗;马飞;王浩;卓大龙;杨兵;宋贺;王德好;车钊;
摘要:为探究不同类型控释尿素运筹对小麦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以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SCU)、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LCU)和普通尿素(U)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0)、U常规施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CK)、40%U基肥+30%SCU基肥+30%U拔节肥(F1)、40%U基肥+40%SCU基肥+20%U拔节肥(F2)、...
大麦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QTL元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作者:都斌斌;周洁;胡华萍;王其飞;崔学军;
摘要:叶片是大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也是影响大麦产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收集了1999至2023年发表的23篇大麦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traitloci,QTL)定位的文献,以研究大麦叶片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将来自不同遗传群体的356个初始QTL整合到大麦高密度一致性图谱中,并进行QTL元分析,鉴定到31个元QTL(meta-QTL,MQTL)。这些MQTL...
北疆地区高产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磷营养特性————作者:张春燕;张新疆;王娟;李沛玟;马伟栋;陈国永;李再欣;危常州;
摘要:为探究北疆地区高产(>9000kg·hm-2)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营养特征,以新春44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施磷(P2O5)量处理,分别为0kg·hm-2 (P0)、30kg·hm-2 (P1)、90kg·hm-2(P2)、150kg·hm-2 西北半干旱雨养区旱地冬小麦品种气孔与光合生理特点分析————作者:李静雯;白斌;厚毅清;张礼军;何瑞;郭莹;杜晓霖; 摘要:气孔调节在缓解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明确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小麦旗叶气孔生理生态响应,发掘小麦抗旱耐逆品种快速筛选指标,探讨气孔相关性状改良方向。以101份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品种及3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为材料,测定两个种植季小麦灌浆期旗叶气孔分布频率和形态指标及光合生理参数和农艺性状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获取气孔性状综合度量值(D)对供试冬小麦气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 大麦PYL、PP2CA和SnRK2家族基因鉴定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作者:孙成群;张萌娜;洪益;张宇航;李璐飞;许如根;朱娟; 摘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及胁迫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信号转导通路由PYL-PP2C A-SnRK2组成。为探究大麦PYL、PP2CA和SnRK2蛋白功能特征、表达模式及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麦PYL、PP2CA和SnRK2家族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其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以... 生鲜面条水分状态与产品质量特性关系研究————作者:冯文翰;严军辉;张影全;汪江华;张晓科;魏益民; 摘要:水分状态与面制品质量关系密切。为了解生鲜面条中水分状态与面条质量特性的关系,本研究以12个小麦品种为原料,测定小麦粉质量特性、生鲜面条及其煮熟后的质构、煮制特性和感官质量;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测定生鲜面条和煮熟面条的水分状态,并分析被测指标间相关性。结果发现,生鲜面条的核磁共振参数T23和A23与拉伸能量、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显著正相关( 中国小麦主产省不同筋型冬小麦品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作者:胡莉婷;姬兴杰;胡学旭;左璇;李凤秀; 摘要:了解冬小麦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区域间的变化规律,可为小麦的优质种植和区划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依据。选取2006-2015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5个冬小麦主产省份内各县市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10个品质指标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探讨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和延伸性均在河南、河北或山东... 小麦气孔发育相关基因TaM UTE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作者:王嘉宁;郭然;李雨洁;曹雨舟;西尔艾力·依不拉衣木;罗佳;丁博;李明;谢晓东;包曙光; 摘要:植物气孔通过控制叶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气体交换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气孔发育相关基因TaMUTE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克隆了普通小麦TaMUTE基因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在干旱和脱落酸(ABA)胁迫下TaMUTE基因的表达模式,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拟南芥TaMUTE转基因植株并分析了其表型。结果表明,从普... 云贵地区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孢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作者:张意巧;刘美玲;龚双军;曾凡松;李明菊;陈文;尹军良;杨立军;袁斌; 摘要:镰孢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为了解导致云贵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镰孢菌组成及其致病力,对2023年9月份从云贵4州9县市夏季种植小麦和自生麦苗上采集的赤霉病穗标样进行了镰孢菌分离,用特异性引物F16F/R扩增初筛菌株EF-1α基因并进行测序,对不同种镰孢菌的代表性菌株进行了室内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田间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云贵地区小麦赤霉病样品中共分离到95株镰孢菌,分属于7个种,其中33株为... 安徽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产量、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作者:丁永刚;乔玉强;李玮;尚云秋;张向前;陈欢;赵竹;王冠军;曹承富;杜世州; 摘要:为明确目前安徽省丰产潜力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稳定性,本研究于2022-2023年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安徽太和、泗县、濉溪、涡阳、颍上和颍州,对2018-2022年安徽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显著增产的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点、品种(系)及其互作效应显著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除外)、品质指标,且地点及其与品种的互作效应是产量及其构... 江苏小麦上两种新发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作者:靳道然;张家瑞;缪倩;朴君;杨荣明;季英华;李硕; 摘要:2022年春江苏省南京和淮安两地部分田块小麦出现叶片褪绿黄化、植株矮化的疑似病毒病症状,为明确小麦感染病毒的种类,对其进行了病原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黄症病毒通用引物Lu-1/Lu-4检测时,两地样本有较高比例的(53.6%和86.7%)大麦黄矮病毒PA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PAV,BYDV-PAV)感染。使用通用引物Leu-F/Leu-R检测,在... 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作者:房彦飞;张山清;唐江华;徐文修;罗晓颖;胡冬平; 摘要: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分析了新疆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 深松下生物炭和羊粪对盐碱土壤改良及冬小麦耐盐特性的影响————作者:赵迎;王广恩;郭丽;李义红;董伟欣;张敏;张月辰; 摘要:为了解秸秆还田下深松配施生物炭和羊粪对河北低平原内陆盐碱土壤改良效果及冬小麦耐盐性提升作用,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深松+秸秆还田(T1)、深松+生物炭15t·hm-2+秸秆还田(T2)、深松+羊粪15t·hm-2+秸秆还田(T3)、旋耕+秸秆不还田(T4)和旋耕+秸秆还田(T5)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耐盐能力。结果表明,与T4、T5处理... 土壤调理剂种类及施用剂量对石灰性褐土镉有效性及小麦镉吸收的影响————作者:王雪晴;赵欧亚;刘蕾;肖广敏;孙世友;侯利敏;王策;王凌;茹淑华; 摘要:为探讨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镉(Cd)污染石灰性褐土的钝化效果,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施用土壤调理剂为对照(CK),选择4种土壤调理剂(无机类调理剂、有机无机复合类调理剂、铁改性有机类调理剂和巯基改性黏土矿物类调理剂,分别用SF、GF、IMP和SGP表示)为对象,每种调理剂设置两个施用剂量水平(SF:0.75%和1.5%;GF:1.5%和3.0%;IMP:1.5%和3.0%;SGP:0.75%和1.5%),... 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作者:马本兴;崔赫;赵海波;王营;郑豫川;高翔;杨明明;赵万春;李晓燕;董剑; 摘要:为给小麦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材料,对161份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F6株系的农艺性状、条锈病抗性和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并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利用0.1K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功能基因检测。结果发现,161份株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大多数被测性状出现超亲现象。对被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前三株系的编号分别为137、98和155。... 南疆冬小麦节水性种质筛选————作者:赵靖怡;马帅国;艾明军;徐芳媛;翟云龙;胡银岗;文卿琳; 摘要:干旱问题是导致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其影响超过其他逆境导致减产的总和。因此,筛选节水性优良的小麦品种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国内外140份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对照和干旱两种处理,测定株高、茎节、旗叶等10个形态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小麦品种(系)的节水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节水系数与各节间长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与... 缺体-四体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作者:杨少伟;李煜;吴倩;席甜甜;杨建光;罗佳;董剑;马守才;王军卫; 摘要:小麦缺体-四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染色体遗传材料,通常被用来进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而对于缺体-四体小麦材料本身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染色体缺失和重复对小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38份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进行了农艺、籽粒及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缺体-四体材料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分蘖数>穗长>小穗数>株高;与对照(中国春)相比,N7D-T7A的小穗数显著... Bestatin和MeJA对青稞苗期耐低温胁迫的影响————作者:王子傲;崔永梅;陈玉霞;白羿雄;安立昆;吴昆仑; 摘要:为了研究JA信号途径对青稞苗期耐低温能力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青稞‘昆仑15’为实验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经过贝他定(Bestatin)和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的青稞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叶和根中JA合成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青稞株高、根长、植株干(鲜)重、根干(鲜)重、叶绿素(SPAD值)有明显的降低,表明低温胁迫对青稞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胁迫下...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