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植物研究

《植物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3-1480/S
国际标准刊号:1673-5102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主管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查看植物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极地研究》科技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河南农业科学》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栏目设置】

  系统演化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化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遗传学、细胞工程学、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银藓属(Anomobryum)的分类学研究 刘永英;王育水;李琳;赵建成484-493

  毛茛叶报春组一存疑种花粉形态的多样性研究 刘小梅;刘云云;谢菲;洪芳玲;李治中;闫浩;邵剑文494-498+503

  重金属铅对3种蕨类植物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汪盛;刘恩德;夏漪;戴锡玲499-503

  彩色马蹄莲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杨柳燕;王玉兵;张永春;孙翊504-508

  新疆野苹果不同地理分布与树龄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杨美玲;闫秀娜;于玮玮;龙鸿;阎国荣509-514

  基于叶绿体DNA ndhA和nrDNA ITS序列变异分析栽培柿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 傅建敏;梁晋军;乌云塔娜;梁玉琴;孙鹏;李芳东515-520

  胡杨叶片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特征与叶形变化和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 李加好;冯梅;李志军521-527

  17种桤木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研究及模糊种鉴定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528-534

  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PrseSTK在单瓣与重瓣花中的表达比较 刘志雄;李凤兰535-539+546

  转TaLEA基因小黑杨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刘殿昆;刘梦然;李志新;汪广宇;李莹;郑密;刘桂丰;赵曦阳540-546

  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PsnsLTP的功能分析 李蔚;曲春浦;许志茹;刘春;刘关君547-553

  东北帽儿山地区生长季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 孙涛;李兴欢;刘瑞鹏;毛子军;李娜;韩营营;丁一阳;段喜华554-558

  武夷山地伯乐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林乐静;金楚齐;郑春豪;周亚美;周盈559-563+571

  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林乔木碳增量的研究 彭娓;李凤日;贾炜玮;高慧淋564-571

  芜菁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及启动子初步分析 许志茹;马静;崔国新;刘通;刘关君572-582

  大兴安岭不同生态区域兴安落叶松树高曲线的研究 代忠迪;姜立春583-589

  张广才岭西坡不同起源林分土壤碳收支机制研究 孙红阳;王庆成590-596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不同钙质肥料及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钙质肥料及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钙量不同钙质肥料(石膏粉、石灰粉、轻质碳酸钙)均能提高花生产量,但不同钙质肥料之间的差异不大。不同浓度梯度的氰氨化钙肥对花生产量影响显著。该新型氰氨化钙肥安全有效用量为75~225 kg/hm2,在150 kg/hm2用量时可获得最优农艺性状指数和最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花生,钙肥,产量,经济效益

  花生是喜钙作物,尤其荚果发育更需要钙来充实果仁,才能提高饱满度。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花生荚果形成时90%以上的钙都要由果针和幼果直接从周围土壤中吸取。这就意味着,从果针入土到果仁饱满的70多天中,只要结荚果的土层中出现严重缺钙或供钙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荚果的形成,轻者出仁率下降造成减产,重者会导致花生空壳而绝收。因此钙肥的施用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我们通过设计不同钙质肥料及不同施肥量梯度在花生上进行比较试验,旨在为花生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丛枝菌根真菌培养与应用研究进展————作者:汪伯晏;陈金;程齐修;包月明;王海宁;秦锐;李晓玉;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群落之一;其繁殖技术及应用研究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AMF的共生机制及其在扩繁体系和菌剂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AMF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的分子机制;分析了AMF扩繁体系的优化策略,包括无菌培养技术、基质选择和环境控制等关键因素;讨论了AMF菌剂在实...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云雾龙胆潜在适生区预测————作者:索南吉;曾太乙亥;陈程浩;苗琪;孙芳慧;陈曦;才让拉毛;夏京;

摘要:云雾龙胆(Gentiana nubigena)是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中国特有种,是具有药用功能和观赏价值的重要资源植物。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云雾龙胆适宜生境的空间变化趋势,可为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云雾龙胆在青藏高原的分布点位信息与生物气候数据,预测了云雾龙胆在当前和未来4个不同时期(2030s、2050s、2070s和21...

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作者:薛永常;王贺贤;赵娣;郭静;李澳;

摘要:萜类化合物作为关键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抗氧化、信号传递及气孔运动等生理过程,在植物逆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防御机制,还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群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萜类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萜类化合物的研究领域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且充满挑战,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

平茬对东北槭嫩枝幼化及扦插生根的影响————作者:田林平;韩文哲;吴军;马元东;齐雨;王兆宁;李春明;李海霞;刘焕臻;范海娟;

摘要: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为东北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但繁殖困难,该研究旨在提高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率,厘清平茬处理与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关系。2023年,以未平茬东北槭当年嫩枝(Pc-CK)为对照,观测Pc-2(2022年平茬)和Pc-1(2023年平茬)当年嫩枝横截面解剖结构、生长指标、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嫩枝插穗生根指标。结果表明:Pc-1嫩枝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生...

马尾松原生质体制备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作者:李岩硕;王民炎;刘殿宽;李伟;殷恒福;

摘要:该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制备系统,实现基因的瞬时转化,从而推动马尾松基因功能的研究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研究选取了马尾松不同发育时期的外植体材料,包括针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探讨了不同的酶解条件对原生质体分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优化了马尾松原生质体的制备流程,涉及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的渗透压和酶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0.5 mol·L

多花黄精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作者:张棋;李佳音;王海燕;马子钦;何夫;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切片观察,探究多花黄精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为多花黄精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1)多花黄精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各1层细胞构成,绒毡层为分泌型,成熟药室内壁具纤维性加厚,成熟绒毡层细胞含二核或多核结构;(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经连续型分裂形成左右对称的四分体,成...

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影响————作者:曾艳丽;关艳辉;乔璐靖;陈雅婷;琚存勇;蔡体久;

摘要: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径向生长量与近邻体结构参数,采用通径分析探究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林木径向生长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优势树种还是伴生树种,黄花落叶松和...

深色有隔内生菌——菌根真菌重要伙伴及基因组适应性特征————作者:李忠风;朱志勇;袁志林;

摘要:深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s)是植物根系真菌组(mycobiome)的重要成员,在促进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及提高胁迫适应性方面发挥着与菌根真菌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其丰度比菌根真菌更高。本综述首先简要概述了深色有隔内生菌(DSEs)的物种多样性、基础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近年来在共生机理、DSEs基因组结构和种群适...

不同植物来源内生菌提取物抗氧化、抗紫外及抑菌功能评价————作者:邹坤林;姜厶源;魏亚静;张顺;李鹏;尹静;

摘要:本文以不同植物来源的20株内生真菌为材料,检测不同菌株发酵提取物抗氧化、抑菌、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以期评价其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潜力。利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中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利用FRAP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测定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利用牛津杯法检...

光对果实香气品质影响研究进展————作者:杜玙琦;尹赜鹏;

摘要:香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实的重要因素之一,光对果实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光对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光质、光强、光周期对果实香气品质的调控机制,以及光与其他因素(温度、水分、CO2浓度和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对果实香气品质形成的影响。最后,提出光对果实香气品质影响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果实香气品质的研究和改良提供参考

植物不定根再生与扦插生根相关激素调控研究进展————作者:吴卫倩;胡子建;沈诗雅;张贵芳;林金星;张曦;

摘要:植物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 AR)再生是植物体对损伤结构的自我修复或代替的过程,通常发生于组培或扦插期间。在扦插过程中,伤口刺激引发一系列响应与信号并作用于下游因子,从而诱导不定根发生;植物激素在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然而,某些木本植物伤口生根的成活率较低,植物激素调控其不定根再生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植物扦插不定根再生的基本过程,探讨了伤口激活信号转导规律,总...

10种百合鳞茎多酚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作者:马祥臣;张萍;陈雨欣;靳磊;

摘要:该研究以采集自30个地点的10种百合(Lilium)为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百合鳞茎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凯氏定氮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百合鳞茎和采集地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并调查采集地环境条件,旨在探索野生百合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百合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集自30个地点的10种百合鳞茎中多酚、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

铃铛刺叶性状居群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作者:赵昌丽;周立威;周可柔;游越棋;张志翔;

摘要: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居群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究铃铛刺(Caragana halodendron)叶性状的环境适应机制,以期为铃铛刺优良品种选育、荒漠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减缓荒漠化的本土树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18个铃铛刺天然居群的108个个体为研究材料,收集11个叶相关性状和28个环境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铃铛刺叶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呼和浩特市古榆树心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孙耀文;南海风;王晓敏;左郎;南若晗;

摘要:研究呼和浩特市古榆树心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古榆树保护策略,为古榆树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icus3应力波树干横断面扫描仪和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对呼和浩特市44株古榆树样本的心腐特征进行普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古榆树心腐与健康指标、形态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关系,探究古榆树心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古榆树心腐等级数量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II级、III级、I级、IV级,树干心腐始...

植物叶片高温耐受能力及调节策略研究进展————作者:童宝洁;淡冬莹;李佳蔚;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叶片面临日益严重的热胁迫,其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受到广泛影响。叶片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植物生理过程。因此,研究植物叶片的高温耐受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叶片热耐受性参数的常用确定方法为切入点,包括初始荧光(F0)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等关键参数的测定,以及植物受到热胁迫时,最小叶...

睡莲种质花粉形态特征————作者:尹丹丹;魏豪辉;吴倩;

摘要:为探讨睡莲属(Nymphaea)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的意义,以睡莲属5个亚属和2个跨亚属共113个种或品种花粉为材料,使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睡莲属植物花粉粒均为单粒,辐射对称,中等大小(10.05~37.04)μm ×(21.96~64.83)μm。(2)其中,86份睡莲花粉萌发沟为赤道环槽,23份为远极环槽,4份为远极单槽。(3)花粉外壁纹饰包括平滑型、微疣、...

不同土壤条件下黄渡番茄风味品质差异————作者:佟瑶;邹丹蓉;黄钰淇;陶惠娟;靳亚忠;耿雪青;

摘要:为探究农户种植棚与商业种植基地生产的黄渡番茄风味品质及土壤影响因子差异。本文以分别种植于安亭镇泥岗村农户种植棚和百蒂凯基地种植棚的黄渡番茄品种“合作903”为试验材料,采集番茄果实、根际土壤,进行果实品质及其相关酶活性、酶编码基因的表达特性和土壤酶的活性、土壤氮磷钾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与百蒂凯基地种植棚相比,农户种植棚种植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81.8%、155.1...

长白山林区3种基原细辛差异性成分比较————作者:于芸泽;于营;赵书文;金银萍;逄世峰;张浩;邢丽伟;孙语杨;郭靖;

摘要:细辛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作为细辛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理清不同基原细辛挥发油成分差异,对细辛品质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质联用(GC-MS)法对不同基原细辛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找出不同基原细辛的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表明:25个批次的细辛样品共检测出59种化合物,按照不同...

外源黄酮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作者:郭文慧;王越;吴琳;杨剑飞;杨玲;张鹏;吴海波;沈海龙;

摘要:黄酮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黄酮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体胚发生的作用效果,该研究以红松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黄酮(槲皮素、柚皮素、儿茶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抑制剂2-氨基茚满-2-膦酸盐酸盐,测定处理后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体胚数量及氧化胁迫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随着外源黄酮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体胚诱导数量...

艾花不同物候期挥发性成分特征及花粉形态和发育过程————作者:陈昌婕;马钰洋;方艳;刘大会;

摘要:在艾(Artemisia argyi)花不同发育期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利用GC-MS测定其挥发性成分含量,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结构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花粉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艾为椭圆形头状花序,盛开艾花花冠呈紫色或黄色。艾花中桉油精、左旋樟脑、龙脑等大部分药用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随艾花开放逐渐降低,而侧柏酮相对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艾花粉为3萌发孔和3孔沟结构,表面有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刺...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植物研究》作物生产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443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