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368/P
国际标准刊号:1673-1719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查看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灾害学》农业灾害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热带地理》农业工程论文

  【杂志简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是我国在气候变化科学领域惟一的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期刊,主要刊登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跨学科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的重大活动信息,旨在促进气候变化研究的发展,并推动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策制定、气候政策与环境外交谈判、资源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增进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者及时对气候变化研究最新进展的了解,推动和加强相关科研人员对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研究论文”、“研究短论”、“对策论坛”、“研究计划”、“研究简讯”、“书评”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2030年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研究和预测 程和琴,王冬梅,陈吉余,Cheng Heqin,Wang Dongmei,Chen Jiyu

  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对崇明三岛除涝安全的影响研究 陈祖军,施晓文,毛兴华,Chen Zujun,Shi Xiaowen,Mao Xinghua

  低径流量条件下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裘诚,朱建荣,Qiu Cheng,Zhu Jianrong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的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 王寒梅,焦珣,Wang Hanmei,Jiao Xun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供水安全风险评估及对策 程和琴,塔娜,周莹,朱建荣,阮仁良,陈吉余,Cheng Heqin,Ta Na,Zhou Ying,Zhu Jianrong,Ruan Renliang,Chen Jiyu

  长三角临安本底站PM1中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粒度分布与变化 张轶雯,张小曳,张养梅,马千里,沈小静,孙俊英,Zhang Yiwen,Zhang Xiaoye,Zhang Yangmei,Ma Qianli,Shen Xiaojing,Sun Junying

  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气候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检测结果的影响 林婧婧,张强,Lin Jingjing,Zhang Qiang

  水泥材料碳汇研究综述 郗凤明,石铁矛,王娇月,邴龙飞,张莹,刘竹,Steven Joseph Davis,Xi Fengming,Shi Tiemao,Wang Jiaoyue,Bing Longfei,Zhang Ying,Liu Zhu,Steven Joseph Davis

  IPCC情景专家会议在奥地利拉森堡召开 翟盘茂

  10万年冰期旋回之谜 王绍武,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

  山西省职称论文: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

  【摘 要】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十分的淡薄,对于森林资源也是肆意的砍伐,根本没有一点保护的措施。这就导致了我国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都被砍伐殆尽了,也造成了我国现在森林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现在我国环境的恶化已经不容忽视了,因为它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森林资源的滥砍滥用导致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采用合理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现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山西省职称论文

  一、我国森林资源的定义及其现状

  1.我国关于森林资源的定义

  我国的森林资源所包含的范围十分的广泛,既包括原始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包括近几年中退耕还林过程中的植树造林中的森林资源,同时城市之中的绿化带等等都是我国森林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环境和世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脱贫县破纪录极端天气事件研究————作者:陈思达;刘凯;李博浩;汪明;

摘要:脱贫地区作为高脆弱性地区,往往承受着更高的自然灾害致贫返贫风险,而目前有关我国脱贫县未来面临的破纪录极端天气危险性认识不足。文中基于NEX-GDDP-CMIP6全球降尺度气候情景的22个模式数据,结合8个极端天气指标,探讨中国832个脱贫县和其他县极端天气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极端高温威胁。1950—2014年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呈快速增加趋势,在高排放情景下(SSP3-7.0),...

中国冻雨变化特征及过程致灾机理分析————作者:王韵颖;王国复;张颖娴;郑春怡;黄菲;

摘要:基于1961年1月—2022年12月的逐日雨凇观测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冻雨发生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2024年2月的大范围冻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雨主要发生在9月—次年5月,冬季(12月—次年2月)频次最高。全国平均冻雨发生频次在1961—1975年间呈上升趋势,1980—1990年迅速减少后保持稳定,近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16年以来急剧增加且年际振荡加大。中国冻雨主要发生在湘贵、冀...

亚高山森林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和挑战————作者:孙守琴;谢汶天;胡兆永;王文志;王根绪;

摘要:亚高山森林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水碳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因此亚高山生态系统的响应和适应是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树木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反映。文中总结了气候变化下亚高山森林树木生长响应的不同模式和海拔分异特征,概述了导致树木生长气候变化响应分异的“温度和降水影响假说”“碳供给限制假说”“碳利用限制假说”和“以植物根-土互作为核心...

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的探索、挑战与展望————作者:袁家海;彭可欣;张浩楠;张健;

摘要:气候加速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带来高频次、大范围、强破坏的停电事故和缺电事件,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敲响了警钟。随着温控负荷迅速增长和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攀升,电力系统气候敏感性持续增强。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电力低碳转型,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迫在眉睫。文中系统梳理了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分析框架,分析了源、网、荷侧电力资源的气候适应性特点,讨论...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布局研究————作者:苏小宁;邱纪翔;栾利民;梅应丹;

摘要: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对考虑碳利用场景前后的CCUS最优源汇匹配路径和集群布局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CCUS的年捕集规模需达到513.33 M...

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方法体系及实证研究————作者:柴麒敏;黄子晗;解瑞丽;田爽;刘伯翰;

摘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评估三大重点区域的气候行动力以及绿色低碳发展进展,助力各地区找到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文中基于层次分析法搭建了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价体系,并设置区域气候行动力指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气候行动力指数最高,其次是京津冀和粤港澳区域。三大...

气候临界点与我国气候安全新挑战————作者:马丽娟;袁佳双;徐源;

摘要: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在整个气候系统,且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进入21世纪,全球平均温度连年创下新高,一些气候临界要素即将到达临界点,但我们对这些威胁何时到来、该如何应对尚未准备好。文中从临界点的基本概念开始,系统地总结了气候系统临界要素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全面分析了亚马孙雨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4个具有全球影响的临界系统的临界点,及一旦引爆可能产生的级联影响,...

瓦里关30年大气本底观测研究回顾和展望————作者:车慧正;张晓春;王剑琼;沈小静;张根;徐婉筠;郑宇;张小曳;

摘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对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等进行系统的全球化观测,在青海省瓦里关山建成了欧亚大陆腹地第一个全球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开展了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臭氧、辐射、酸雨等关键成分的长期观测,并开展了其与天气、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效应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系统回顾瓦里关本底站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观测项目及其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并指出了观测...

中国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进展————作者:孙颖;王东阡;张学斌;

摘要:作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大前沿科学领域,气候变化检测归因旨在揭示气候变化的原因,量化外强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这些问题不仅是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国在检测归因领域总体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我们从无到有实现了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归因认识的若干突破,在中国气候变化检测归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文中对该领域主要研究进展的回...

多情景下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供需结构及碳排放模拟研究————作者:许传博;王乐凯;史超凡;秦光宇;刘建国;刘琦;刘畅;

摘要:对不同情景下我国氢能中长期供给和需求结构进行模拟预测。首先,设置基准、积极和强化情景,构建自下而上的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模型,对多情景下交通、工业和建筑等终端部门的氢能中长期需求进行预测;其次,测算计及碳排放的8类制氢方式的平准化单位制氢成本(LCOH),并基于成本学习曲线预测未来成本趋势;最后,以最小化制氢成本为目标函数,构建氢能供给结构优化模型,得出2025—2060年各类制氢方式的占比...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海水倒灌事件多发原因探析——以2024年10月长江以北沿海高潮洪水事件为例————作者:王慧;石绥祥;李文善;王兆宇;张建立;付文婷;

摘要:<正>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加大,给沿海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远高于过去2000年的上升速率,且在20世纪以来呈加速上升趋势。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7 mm/a,1993—2023年间达到3.4 mm/a,增加了1倍。预估显示,21世纪全球海平面仍将继续上升,到2100年,相...

能量收支框架下从辐射强迫-气候反馈到气候敏感度的研究进展————作者:于晓超;张华;王秋艳;赵树云;王菲;柳丽婷;刘梦婷;马馨宇;杨冬冬;李帅;

摘要:从能量框架出发,对地球能量收支、有效辐射强迫、气候反馈和气候敏感度的相关研究做出系统的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能量收支增加0.28~0.52 W/m2,主要来源于大气顶反射太阳辐射持续减少,这是该时期全球升温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这些能量收支的改变与人为强迫及其气候影响密切相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1750—2019年,总...

基于“星–空–地–流”数字化融合的工业设施碳计量方法学研究————作者:黄建;章振;冯蕾;郑明月;李莘莘;李文怡;

摘要:碳计量是开展碳排放双控管理、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手段,工业碳排放占比仍较高,工业碳排放的结构与特征决定了应进一步加强工业设施碳计量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当前工业设施碳计量方法学存在如下不足:碳核算方法仍占主导,但排放因子不确定性较高;碳排放远程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多,反演难度大;连续监测或现场监测方法实施障碍多,成本高;排放核查以人工为主,速度慢且易受主观影响。鉴于此,文中提出了基于“星–空–地–...

全球变暖的不确定性————作者:赵宗慈;罗勇;黄建斌;

摘要:<正>1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全球变暖涉及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的事实、全球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所占比例,以及对未来全球变暖的预估。证据包括观测、试验、理论、统计和模式,而评估证据需要考虑类型、定性、定量、连续性、一致性、科学同意性和统一性

致谢

摘要:<正>~

欢迎投稿和订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摘要:<正>《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双月刊)是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致力于促进气候变化学科发展,并推动其研究成果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制定,气候政策与环境外交谈判,生态与环境改善,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背景下中国高影响区域性极端事件及归因研究进展————作者:袁宇锋;廖圳;周佰铨;翟盘茂;

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2010—2023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背景下中国区域发生的重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重点分析这些事件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了这些事件最新的归因研究进展。2010年以来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占比最高的是极端降水与洪涝事件和台风,分别为27%和15%;其次为极端高温、干旱、低温雨雪相关的冷事件以及雾霾沙尘相关的污染事件,占比均在11%~12%之间;最后相对较少的是强对流...

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作者:王英珊;孙维君;丁明虎;刘伟刚;杜文涛;秦翔;张东启;

摘要:冰川是冰冻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冰川物质平衡是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响应。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探明该地区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对评估海平面和水资源变化以及预警冰雪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受“高原放大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持续增暖,高原气候向暖湿化发展。西风和季风是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青藏高原冰川近年来基本均处于退缩状态并在20世纪末加速损失,其中季风影响...

降碳目标分解方案及评估调整机制研究————作者:李伟起;黄鹤;张忠伟;李重言;李政;

摘要:降碳目标分解方案及评估调整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提出兼顾公平、效率、可持续、可行性及差异性原则的降碳目标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基准值和调整值的分解模型,其中调整值按照分解原则由人均GDP、重点项目碳排放等6个指标加权求和确定。其次对成都市碳强度下降目标分解到各区(市)县进行案例研究,给出了“十四五”期间不同区(市)县碳强度下降目标,分为19.0%、19.5%、20.0%、...

中国碳交易试点政策对降碳减污协同的影响评价————作者:李峰;严雨彤;庞军;卢治霖;

摘要:当今中国正面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文中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之一——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主要运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研究,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与固定效应的混合模型,分析碳市场试点的减污与降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市场政策在有效减少了试点地区碳排放量与碳强度的同时也减...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农业环境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441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