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灾害学

《灾害学》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1-1097/P
国际标准刊号:1000-811X
主办单位:陕西省地震局
主管单位:陕西省地震局
查看灾害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动物学研究》农业畜牧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农业环境论文

  【杂志简介】

  《灾害学》杂志是在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钱学森、于光远等)的关注下、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1986年)创办的科技期刊。杂志旨在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地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提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深化的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免灾害损失。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双效”期刊、第一届、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中国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

  【栏目设置】

  设有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实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自然灾害动态风险分析的一个形式化模型 黄崇福,Huang Chongfu

  自然灾害后应对口支援多少--基于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视角 吴先华,宁雪强,周蒙蒙,郭际,Wu Xianhua,Ning Xueqiang,Zhou Mengmeng,Guo Ji

  自然灾害风险定义及其表征方法 马保成,Ma Baocheng

  汶川地震极震区泥石流动力特征及参数研究--以安县高川乡为例 裴钻,裴向军,张雄,顾文涛,郑海君,Pei Zuan,Pei Xiangjun,Zhang Xiong,Gu Wentao,Zheng Haijun

  北京APE C会议期间GPS水汽与PM2.5/PM10的相关性比较 刘严萍,王勇,李江波,Liu Yanping,Wang Yong,Li Jiangbo

  洪灾经济总损失按产值估算方法探讨 刘森,李永明,栗端付,韩笑颜,谢永刚,Liu Sen,Li Yongming,Li Duanfu,Han Xiaoyan,Xie Yonggang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电网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研究 覃武,林开平,黄颖,李勇,钟利华,罗小莉,Qin Wu,Lin Kaiping,Huang Ying,Li Yong,Zhong Lihua,Luo Xiaoli

  降雨诱发顺层岩质及土质滑坡动态预警力学模型 亓星,许强,郑光,胡泽铭,Qi Xing,Xu Qiang,Zheng Guang,Hu Zeming

  面向台风事件与灾害影响评估的时空数据管理模式 芮建勋,张发勇,鲍曙明,王丛笑,Rui Jianxun,Zhang Fayong,Bao Shuming,Wang Congxiao

  相关论文范文:不同激素组合对山东白山羊同期发情的比较研究

  摘要:以山东白山羊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的孕酮阴道海绵栓,结合PMSG/FSH、PG和HCG,将78头受体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同期发情及卵巢排卵研究。结果显示:放栓15 d,同时在去栓前3 d肌注400 IU/只PMSG和去栓前1 d肌注0.1 mg/只PG,鉴定发情后再肌注100 IU/只HCG处理方案效果最好,发情率为84.21%,黄体形成率为75%。同时手术检查卵巢卵泡和黄体形成情况,处理方案中放栓15 d + PMSG + PG + HCG组卵巢上均有多个排卵黄体,并且排卵窝比较明显。该研究所优化的方案为获得高质量的转基因胚胎移植受体羊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山东白山羊,激素组合,同期发情,胚胎移植,卵巢

  转基因山羊在生产药用蛋白、抗病育种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转基因山羊生产研究中,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Technique)生产的克隆重组胚胎通过胚胎移植技术(Embryo Transfer Technology)移植到同期处理的生殖周期发育阶段一致的受体山羊中,这就要求核移植时间与受体羊的发情时间同步,这样才有可能使胚胎在受体内进一步生长发育、着床、妊娠到分娩,其中妊娠涉及胚胎和母体子宫间妊娠信号的建立、附植的发生和胎盘的形成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1]。另外,核移植生产的克隆胚胎比较集中,这就需要受体羊的生殖周期也比较集中,所以同期发情(Estrus Synchronization)技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一起决定着转基因动物生产的成功率。

  灾害学最新期刊目录

“四链”融合视角下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作者:吴迪;薛萌;仇瑛哲;

摘要:城市安全应急产业中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和政策链“四链”的融合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度量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四链”融合视角下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与提升策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深入探究“四链”融合机理的基础上,从产业链能力、创新链能力、金融链能力、政策链能力四方面构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以上海市、西安市和哈尔滨市为例进行实证研...

基于三度空间和SDM的特大城市地震安全韧性动态评估及演化分析————作者:刘敬严;郑文文;蔡博渊;向恩娆;游子吟;

摘要:地震灾害威胁着城市安全韧性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基于三度空间与韧性理念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 SDM)提出多维度、动态化的地震安全评估方法。以特大城市——北京为例,对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三度空间模拟结果呈三阶段性变化。情景预测模拟结果表明,2030年后信息驱动是韧性提升的主导方向,政策驱动则在均衡性与可持续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资源优化情景的...

2010和20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综合减灾能力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作者:李雨竹;张欣然;徐伟;

摘要:中国是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定量评估其综合减灾能力对区域综合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和行业部门数据,构建了中国地级行政单元减灾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了2010年和2020年中国337个地级行政区综合减灾能力,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及主要贡献因素和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综合减灾能力呈现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框架下传统知识的议题研究————作者:吴晞然;刘威;尹仑;

摘要:在全球灾害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传统知识因其低成本、高效益及在灾害预警与社区韧性增强中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的核心议题。该文通过系统分析联合国相关减少灾害风险框架及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的应用文件,探讨了传统知识在社区减灾中的应用效果、实践案例和必要性,揭示了传统知识在国际减灾战略中的角色演变。结合国际与本土案例,提出五条参与式减灾策略:①构建传统知识动态记录机...

四川省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对气候变化适应举措影响研究————作者:王智;张枫琬;刘邵权;徐定德;

摘要:采取适宜的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是农户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较优方式。但农户的适应举措不仅依赖客观生计韧性,还受到主观生计韧性的制约,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应对气候变化适应举措。该文以四川省540户农户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生计韧性→生计策略”研究路径,探讨了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及气候变化适应举措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户主客观生计韧性偏差普遍存在,57.78%的农户表现出主观...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天津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监测————作者:王勇;乔飞;刘严萍;王沛;王洪生;刘宇博;

摘要:该文以天津市为例,利用Sentinel-1A影像数据,选取PS-InSAR时序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并与SBAS-InSAR形变结果及精密水准测量结果对比,验证PS-InSAR形变精度。结合实际降水过程,分析大气残余效应对时序InSAR形变的影响。将去除天气变化影响的时序InSAR形变,开展天津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时段的时序InSAR形变存在大气残余效应,去除降水时段的...

基于现场实地调研的区域避震疏散动态模拟————作者:宁超列;徐歆韵;翟永梅;

摘要:避震疏散动态模拟是开展区域抗震防灾规划,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模拟方法,缺乏现场实地调研,导致计算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存疑,实用性难以判断。因此,本文基于上海某小区的现场实地调研结果,采用Anylogic软件,考虑该区域内大震和小震情景下日间与夜间不同的避震疏散需求,模拟了四种不同地震情景下的人员震时避震疏散过程,通过设计避震疏散优化方案,为该区域的抗震防灾规划提...

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特征与减灾模式研究————作者:宗家明;陈剑刚;王辰元;王金水;王喜安;杨飞;

摘要:泥石流沟道植被状况因地理环境和植物生长特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影响了泥石流的成灾环境和工程防治效果,制约了绿色减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不同流域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减灾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对研究区植被生长分布特征进行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物种间距分布相对固定;树种自身因素比环境因素对林分密度影响更明显,不同流域的林分密度范围为100~5 000株/hm2;植被生长状况与土...

致谢2024年度《灾害学》审稿专家

摘要:<正>2024年《灾害学》杂志圆满完成了出版工作,来自灾害研究各领域的各位审稿专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为期刊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此向一年来为本刊审稿的专家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中的预案驱动机制构建————作者:曾明;仇宏叶;

摘要:科层体系驱动式应急响应是我国现有气象灾害乃至大多数突发事件下应急响应中的主要模式。该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作案例研究,分析了科层体系驱动式应急响应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构建预案驱动应急响应机制作为对其的改进和补充。新机制的内容是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即预警之后预警范围内的所有相关主体直接根据预案自行启动应急响应,同时在预警失误之后增设响应调整机制来修正不合理的响应措施。与科层体系驱...

雨涝灾害视角下城市空间适应性探索——概念内涵与理论框架————作者:王倩雯;梁晨;曾坚;屠昕;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社会自然灾害带来的连续性威胁和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灾害适应性被广泛融入灾害治理和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管理领域。该文以城市中常见的雨涝灾害为切入点,构建城市空间雨涝适灾理论,明确其概念内涵;通过解构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空间适灾调控内容,提出该理论由“规模扩张(量)-用地形态(形)-功能组织(质)”等多要素构成,并具有“宏观-中微观”的多尺度特征。基...

城市雨洪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葛云鹏;施益军;徐丽华;冯矛;翟炜;汤俊卿;

摘要:尽管城市雨洪模型在防洪减灾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但少有研究从模型的应用需求视角进行总结。该文基于灾害风险全生命周期视角,详细梳理了雨洪模型在灾前预防、灾时响应、灾后恢复三大阶段六类应用场景中的研究内容、重点和方法,并归纳了模型在各应用场景中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虽然不同应用场景对于数据和模型功能的需求各异,但雨洪模型在三个阶段的应用呈现出风险认知的连续递进性和治理措施的紧密衔接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未来研究...

基于RD-MRIO模型的台风灾害间接损失评估研究————作者:李如;唐彦东;于汐;蒋新宇;江斌;

摘要:基于MRIO模型,构建了考虑恢复重建需求的RD-MRIO模型,并以2014年海南省“威马逊”台风为例,评估了灾害对全国6区域9行业的间接损失,识别出高敏感地区和行业。结果显示:①全国6区域间接经济损失达158.96亿元,为灾区直接损失的1.34倍;②华东地区受影响最严重,农业和工业损失较大;③华东和东北为高敏感地区,西南和西北为低敏感地区;④灾区恢复重建投入拉动全国经济增长9.03亿元。综合间接损...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效能提升研究——基于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的SD分析————作者:郭翔;胡伟彪;

摘要:应急指挥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核心环节,其效能直接影响到事件响应的效率和效果。该文从规则设计、力量配置、权限分配、信息交互四个方面对应急指挥进行模块化解构,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效能评估模型,并依据典型突发事件案例数据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①信息交互模块在事件后期对应急指挥效能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②力量配置模块受益于预案充分性和资源调度效率在事件初期提升效能表现突出;③权限分配模...

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物资保障效能测度与空间集聚研究————作者:米俊;董丹琪;王迪;

摘要:应急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质生产力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规模报酬可变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分析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应急物资保障效能及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①2011—2022年,我国应急物资保障效能整体提升,区域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但“中部崛起”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使中西部地区应急物资保障效能明显提高。②应急...

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研究————作者:孔锋;孙慧颖;

摘要: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①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治理体系效能与社会韧性,治理过程呈现以灾前预防为核心的全过程综合防御,治理工具随风险情境与治理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②演进逻辑呈现为基于外部情境响应的动态调适、内部治理需求的价值选择...

基于兵棋思想的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推演方法————作者:吕伟;王琪;万庆祥;姚艺娜;楚晟伟;王世豪;钱刚毅;

摘要:为提高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指挥和决策能力,该文采用兵棋的思想和技术,探索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推演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对桌面兵棋的设计方法的分析,结合台风灾害的特点和应急疏散指挥和实施流程,设计了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兵棋的地图、棋子和规则等要素,进而结合实际案例,对台风“云娜”的应急疏散过程进行推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桌面兵棋可有效地模拟台风灾害应急疏散过程,对不同应急疏散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并可模拟...

我国智慧应急研究:主题、脉络、争鸣与盲区————作者:刘杨;闫绪娴;王俊丽;杨佳萌;孔锋;

摘要:智慧应急是我国提升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防控能力与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关键。该文结合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与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智慧应急研究的主题、脉络、争鸣与盲区。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应急研究围绕治理、技术、情景与环境展开;(2)其时间脉络为“孕育起步—成长探索—快速增长—迭代升级”,研究脉络以“治理主体—治理要素—治理能力”为主线,“技术—情景—环境”为支线;(3)争鸣集中在“智慧应急...

不同震害强度下山区公路通行能力及救援效率测度研究————作者:朱孟华;夏陈红;郭小东;马东辉;王威;

摘要:生命线通道是灾后应急救援的基础保障,而提升山区救援效率则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所在。为研究高速公路对于救援效率的影响,该文以震后道路功能损失为基础,以救援时间差异为准则,尝试构建救援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对道路网络中路基、桥梁、隧道进行功能损失评估;然后,运用ArcGIS网络分析的最短路径,得到高速公路建设前后各受灾点的救援时间;最后,依据救援时间的变化,明确应急救援提升的效率,并探讨受灾点救援路径的...

黄土地区穿越多滑动面断层浅埋暗挖隧道振动台试验研究————作者:滕宏泉;高家庆;石卫;赵力将;

摘要:西安市地处汾渭地震带,分布有多条大型活动断层,多条隧道不可避免地与断层相交。该文以西安地铁九号线穿过骊山山前多滑动面断裂为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探究了多滑动面断层场地和浅埋暗挖隧道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破坏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的作用下,上盘场地的破坏范围较下盘大,但破坏程度较轻;地表的沉降位移时程曲线呈“倒S”型;主断层的两侧土体的相对沉降位移最大。隧道的加速度响应呈现出明显的上盘放大效应...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