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植物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广西植物

《广西植物》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5-1134/Q
国际标准刊号:1000-3142
主办单位:广西植物研究所
主管单位:广西科学院
查看广西植物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动物学杂志》农业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动物学研究》农业畜牧类期刊

  【杂志简介】

  《广西植物》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广西十佳科技期刊

  【栏目设置】

  系统演化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与环境植物学、植物化学、结构植物学、发育生殖植物学、植物体细胞遗传学与植物细胞工程学、代谢与分子植物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基于 ITS 和matK 序列的兰科沼兰族分子系统研究及二新种 唐光大,张国强,洪文君,刘仲健,庄雪影,TANG Guang-Da,ZHANG Guo-Qiang,HONG Wen-Jun,LIU Zhong-Jian,ZHUANG Xue-Ying

  苎麻叶绿体 SSR 引物筛选及分析 贺燕飞,李同建,吴永恒,赵珊红,徐玲玲,廖亮,HE Yan-Fei,LI Tong-Jian,WU Yong-Heng,ZHAO Shan-Hong,XU Ling-Ling,LIAO Liang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特有物种江孜乌头的分类学订正 熊安东,赵志礼,嘎务,XIONG An-Dong,ZHAO Zhi-Li,GAAWE Dorje

  中国灰石藓属研究新资料 马婧,左勤,章博远,魏倩倩,王幼芳,MA Jing,ZUO Qin,ZHANG Bo-Yuan,WEI Qian-Qian,WANG You-Fang

  贵州小檗属植物(小檗科)叶脉序研究 王永,何顺志,WANG Yong,HE Shun-Zhi﹡

  当归根显微结构及其根腐病真菌分布研究 唐文菊,赵庆芳,李巧峡,霍庆迪,马艳,张玉芳,TANG Wen-Ju,ZHAO Qing-Fang?,LI Qiao-Xia,HUO Qing-Di,MA Yan,ZHANG Yu-Fang

  桂林毛村岩溶区典型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杨慧,李青芳,涂春艳,曹建华,YANG Hui,LI Qing-Fang,TU Chun-Yan,CAO Jian-Hua

  季节变化对聚果榕-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张媛,杨大荣,陈欢欢,徐磊,李宗波,ZHANG Yuan,YANG Da-Rong,CHEN Huan-Huan,XU Lei,LI Zong-Bo

  施肥对盆栽香樟幼苗不同根序细根养分的影响 范川,黄复兴,李晓清,李贤伟,舒翔,李平,FAN Chuan,HUANG Fu-Xing,LI Xiao-Qing,LI Xian-Wei,SHU Xiang,LI Ping

  中国果业信息杂志投稿:四倍体芦笋花药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摘要:以四倍体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长度及培养条件对芦笋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 四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2.0~2.5 mm 时,其诱导效果最好;(2)pH值为6.0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3)接种时间以4月底最好;(4)适合于四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是2,4-D 0.5 mg/L,NAA 0.5 mg/L,6-BA 0.1 mg/L;(5)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培养激素配比是6-BA 1.0 mg/L、NAA 0.5 mg/L。

  关键词:芦笋,四倍体,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贵蔬菜之一。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逐渐扩大,芦笋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如何提高芦笋的产量是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芦笋雌雄异株[1,2],但其雄株在幼茎产量和品质方面明显高于雌株[3~5]。如能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全部种植全雄品种[6],可以明显提高芦笋产量,改善芦笋品质。利用芦笋四倍体花药培养[7~14]可以培育出超雄株,超雄株与纯合二倍体雌株杂交可以筛选出优良全雄品系。本试验以四倍体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长度及培养条件对芦笋花药培养的影响,为培育芦笋超雄株奠定基础。

  广西植物最新期刊目录

不同繁殖方式对宿根蔗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者:何紫薇;卢文;冯君茜;韦勋;谭宏伟;高轶静;杨尚东;潘永鹏;罗亚伟;

摘要:为探究不同繁殖方式对宿根蔗根系内生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该文以组织培养和常规蔗茎繁殖方式下宿根蔗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方法,分析了宿根蔗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了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与常规的蔗茎繁殖方式相比,组织培养繁殖方式改变了宿根蔗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常规蔗茎繁殖方式下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

刺梨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挖掘————作者:何斌;张阳丽;伍雨函;唐大海;杨群英;刘林娅;黄亚成;

摘要:刺梨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炎症和癌症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推动刺梨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刺梨全长转录组数据库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揭示其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为了深入探究刺梨功能基因信息,选择三代建库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II测序平台,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对刺梨6种组织混合样品进行...

巴西蕉MaCMO和MaBADH原核表达体系筛选及纯化————作者:朱博为;于佳玄;李新国;刘菊华;

摘要:胆碱单加氧酶(choline monooxygenase, CMO)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分别是香蕉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 GB)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和关键酶。先前研究在不同基因型香蕉中发现来源于香蕉A、B基因组的CMO和BADH基因存在显著结构差异,可能导致其功能分化。为从蛋白水平解析香蕉A、B基因组CMO...

低温胁迫下8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抗寒性综合评价————作者:黄思婕;黄运鹏;李冰;叶维雁;杨祥燕;杨为海;蔡元保;

摘要:为了解澳洲坚果抗寒性强弱,选育抗寒性强的澳洲坚果品种,该研究采用-8℃低温胁迫8个广西澳洲坚果主要栽培品种的枝条,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和叶绿素(Chl)含量等抗寒性生理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澳洲坚...

秋石斛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基因及筛选剂的筛选————作者:蒋琼海;李亚梅;李崇晖;尹俊梅;

摘要:秋石斛(Phalaenopsis-type Dendrobium hybrids)是热带地区重要观赏植物,其花形奇特、花色丰富,在花卉市场中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分子育种是突破传统育种局限性的重要手段,筛选标记基因辅助筛选则可以加速转基因进程。为获得适合于秋石斛遗传转化的筛选标记基因和筛选剂,该研究以‘三亚阳光’和‘诺贝尔’的胚性愈伤(ECs)和原球茎为外植体,将其置于含不同浓度卡那霉素、遗传霉素(...

不同提取方法的八角茴香油香气特征的表征与分析————作者:郭向阳;

摘要:为深入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八角茴香油香气特征及品质的影响,并提升八角茴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旋光度、相对密度及折光率的测定,对水蒸气蒸馏(SD-SAO)、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SAO)和微波辅助醇提(MAEE-SAO)三种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油的挥发性成分、香气特征及物理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樟和云南樟枝条功能性状的差异性研究————作者:张雪莲;刘纪元;王苓汝;陶冶;周多奇;

摘要:樟(Camphora officinarum)和云南樟(Camphora glandulifera)同属于樟科(Lauraceae)樟属(Camphora),为了探究两种植物之间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性状及协变特征,以樟和云南樟2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枝条形态、构件生物量及含水量等18个性状,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异速生长分析以及植物性状网络分析系统解析了两种植物枝条内各构件生物量与水...

苦豆子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作者:才让扎西;胡夏宇;刘玉萍;苏旭;刘涛;毛轩睿;徐玉洁;杨萍;张朋辉;郑长远;

摘要:为明确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位置,该研究利用Illumina平台对苦豆子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且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叶绿体基因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和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分别对苦豆子进行系统发育研究以及分歧时间估计。结果表明:(1)苦豆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4 399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GC含量36.6%;编码...

基于代谢组学的铁皮石斛生物活性物质比较分析————作者:张望舒;杨立志;刘真;汪庆昊;

摘要:铁皮石斛作为具有显著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对解析其药用机制及拓展应用极为关键,但目前对其不同组织生物活性物质的系统研究较少。为系统阐明铁皮石斛不同组织间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该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其根、茎、叶中类黄酮、多糖及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检测到460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中黄酮类(35.22%)和黄酮醇(32.61%)为主要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种子萌发对高温高湿的响应————作者:樊容源;杨继生;王仁杰;姜英;李娟;蒋燚;黄荣林;刘雄盛;

摘要:为探究高温高湿(HTH)胁迫下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该文对海南风吹楠种子进行不同高温高湿胁迫时间(0、1、3、5、7 d)处理,5个处理分别为CK、HTH-1、HTH-3、HTH-5、HTH-7,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并对种子内含物、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CK,高温高湿胁迫均显著抑制海南风吹楠...

铝胁迫对穿心莲抗氧化能力和碳氮代谢的影响————作者:钟楚;简少芬;黄燕芬;

摘要:铝胁迫是制约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穿心莲是一种南药大宗药材,主要分布于广西和广东的南部酸性土壤地区,铝胁迫对穿心莲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该文以药用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为材料,采用无土栽培试验,设置不同Al3+浓度(0、10、20、50、100 mmol·L-1),探讨了铝胁迫对其抗氧化能力和...

沙蒿PP2C2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作者:刘若琪;郭思雨;罗曼;马玉花;

摘要:2C类蛋白磷酸酶(PP2C)在植株生长发育、细胞周期调节、信号传导、及应对环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干旱荒漠地区强耐旱、多功能植物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沙蒿PP2C2基因进行扩增,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沙蒿PP2C2基因序列,预测蛋白结构,研究沙蒿PP2C2基因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旨在探索PP2C基因对沙蒿耐旱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

基于MSAP技术对不同蒙古黄芪居群表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作者:梁云慧;高慧霞;姚妙卓;刘澄玉;张鹏飞;刘亚令;

摘要:为探讨不同蒙古黄芪居群的表观遗传特征,该文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了来自内蒙古武川、陕西子洲、山西浑源等8个居群259份蒙古黄芪样本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并结合居群表观遗传多样性、居群表观遗传结构和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

广西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质资源特点及其园林应用研究————作者:邹玲俐;盘波;唐文秀;张琼;闫蓬勃;

摘要:基于文献研究与野外调查,对广西区域内的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生境、观赏特点及其园林开发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引种栽培的52种该属植物从生态适应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潜力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广西原生蜘蛛抱蛋属植物种类96种(含种下等级),其中广西特有种59种,占广西该属总种数的61.46%,特有化现象非常明显。(2)水平分布上,该属植物在全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桂西南...

广西岩溶地区植物区系新资料————作者:苏敏;常世立;莫明林;陆昭岑;陈海玲;

摘要: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具有原生性强的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洞穴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探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的植物多样性本底,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创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该文通过多年野外调查、资料查阅整理以及标本鉴定,最终确定了广西岩溶地区分布的4个广西新记录属和25个广西新记录植物。在这25种新记录植物中,包括了多数的岩溶特有植物,具有明显的岩溶...

橡胶树葡萄糖转运蛋白(HbGLUT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作者:薛永康;曾力旺;郝园园;龙翔宇;

摘要:葡萄糖不仅是生物体基本的能源物质,同时作为前体物质参与各种合成代谢,其转运蛋白(GLUT)可调节生物体内葡萄糖含量,在维持葡萄糖稳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橡胶树中GLUT家族的功能及其在糖稳态、胶乳再生等关键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尚未明晰。因此,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橡胶树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保守基序、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结构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

棱枝槲寄生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作者:张煜冰;曾晓丽;班启明;郑红军;邱建生;

摘要:该研究以棱枝槲寄生(Viscum diospyrosicola)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组装、注释与比较分析,阐明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解析槲寄生属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棱枝槲寄生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126 315 bp,总GC含量为36.40%,注释得到111个基因,其中包括69个蛋白编码基因、3...

云南亚热带森林固氮地衣与共存附生植物间的氮转移————作者:孙维;普晓妍;胡小文;鲁志云;李苏;

摘要:在养分贫瘠的林冠生境中,如何获取充足的氮(N)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是附生植物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蓝藻型地衣类群具有卓越的固氮能力,为探究附生植物能否从共存的固氮地衣中获取N,该文以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系统中的附生植物与固氮地衣为研究对象,通过15N自然丰度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氮转移及其对附生植物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氮地衣能够将可观的N转移给附生植物,...

气候变化下3种栎类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对其分布的影响————作者:王丽敏;周帅;

摘要: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温带森林光合作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栎类树种是温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升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现和分布格局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该文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猩红栎(Q. coccinea)和北美红栎(Q. rubra)为研究对象,结合冠层和叶片两个层面,探讨了它们的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及其对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3...

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和形态学证据探究凤了蕨属网脉组的系统发育及物种分类————作者:丛威;杨文利;颜鹏鹏;吴蝶;张钢民;

摘要:凤了蕨属(Coniogramme Fée)隶属广义凤尾蕨科的珠蕨亚科,曾根据叶脉是否联结形成网眼被分为离脉组(sect. Coniogramme)和网脉组(sect. Notogramme)。后者主要包括以日本凤了蕨(C. japonica)为代表的叶脉具网结现象的类群。迄今为止,有关凤了蕨属的系统发育研究很少,网脉组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有争议。由于对形态性状的理解不同,不同学者对各类群...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