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地理科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地理学最新研究动态。发表论文的领域为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区域研究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成果与新技术。读者对象为地理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地理系和相关学科师生,规划、经济、农、林、水利、环保、地质、气象等部门或机构的管理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CSCD)、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为万方网和中国科技期刊网上网刊物。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论文、综述、专家论坛、研究方法、学术动态、成果报道、重大课题进展、院系介绍及书评、书讯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 曹小曙,李涛,杨文越,黄晓燕,殷江滨,刘永伟,梁斐雯,王武林,王妙妙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交通优势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王武林,杨文越,曹小曙,WANG Wulin,YANG Wenyue,CAO Xiaoshu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经济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郑蔚,ZHENG Wei
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以大连市为例 李雪铭,朱健亮,王勇,LI Xueming,ZHU Jianliang,WANG Yong
基于省会城市的中国体验性网络团购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空间错位 史坤博,杨永春,任强,刘润,杨庆楠,赵蕊,SHI Kunbo,YANG Yongchun,REN Qiang,LIU Run,YANG Qingnan,ZHAO Rui
基于矢量—栅格集成法的厦深高铁影响空间分布——以广东东部地区为例 吴旗韬,张虹鸥,孙威,叶玉瑶,WU Qitao,ZHANG Hong'ou,SUN Wei,YE Yuyao
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山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邓丽,邵景安,郭跃,徐新良,DENG Li,SHAO Jing'an,GUO Yue,XU Xinliang
城市化进程对氮循环格局及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高群,余成,GAO Qun,YU Cheng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上海高桥镇和浦东新区的案例研究 马蔚纯,赵海君,李莉,周裕德,潘惠,包存宽,MA Weichun,ZHAO Haijun,LI Li,ZHOU Yude,PAN Hui,BAO Cunkuan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投稿:林业病虫害防治探讨
摘 要 林业是我国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影响我国植树造林国策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林业病虫害的概念和现状入手,分析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并对林业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现状
林业病虫害指的是在林木资源生长发育的期间或储存运输的过程中,遭受到其他昆虫的迫害或生物的感染而导致的林木资源表层上和组织上的病变,最终干扰破坏了树木资源的正常生理程序及功能的实现,致使林木资源发育不良或死亡。
地理科学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全球金属矿产贸易网络演化及其启示————作者:陈伟;赵晞泉;俞肇元;
摘要:金属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物质支撑。探究全球金属矿产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金属矿产生产、流通和消费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中心性、网络密度、全局集聚系数、全局效率和视差滤波等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金属矿产贸易格局时空演化,剖析全球金属矿产贸易网络拓扑结构,识别各国在全球金属矿产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变化,为全面认知全球金属矿产贸易连通性、促进金属矿产贸易合作、维护全球金属矿产供应...
中国城市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的内在关联分析————作者:汤艳婷;高金龙;吴加伟;陈雯;
摘要: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厘清高新技术企业区位特征及其在不同规模城市的分布规律,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论文基于2010年和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据,刻画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规模城市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借助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模型,揭示了城市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间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呈现向大城市集聚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以超特大...
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效率的异速增长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作者:谢佳亮;王兆峰;
摘要:科学认识经济转型换挡期文化与旅游产业效率的异速增长关系,对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与旅游强国意义重大。论文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异速增长关系视阈,采用Super-EBM模型、异速增长关系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等方法,剖析2011—2021年中国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效率的异速增长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文化与旅游产业效率在2011—2019年均呈现波动提升...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郭倩钰;李承锦;侯林春;孙威;
摘要: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发展到高级化阶段的产物,空间属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而现有研究中较少关注到突破行政边界的空间要素检验问题。针对这一不足,论文以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企业位置信息,引入DO指数、双变量映射、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构建“识别筛选—水平测度—因素分析”的综合方法体系,以期实现产业协同集聚现象的量化与可视化,并得到地形、距离、交通和政策4个空间要素在城市内部的作用...
耦合地块空间和权属信息的耕地细碎化测度————作者:周春芳;赵宇鸾;文高辉;龙明顺;杨顺富;段雨洁;
摘要:耕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景观细碎化或权属细碎化,无法全面评估细碎化现象。为构建科学的耕地细碎化测度模型,系统评估案例区的耕地细碎化特征,论文选取贵州省剑河县白都村和七星关区大地村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与GIS技术,结合农户问卷调查,获取耕地的权属和空间信息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耕地细碎化程度。结果表明:(1)选取的地块数...
合肥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及建成环境的交互影响研究————作者:颜冉;顾康康;张纯;王正;汪程;侯伟;
摘要:职住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受建成环境的影响。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建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职住空间关系的影响,论文以合肥为例,基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及地理空间大数据,在分析城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职住空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合肥老城区人口向城市新区疏散,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城市新区为次中心的居住多中心格局;(2)高密度就业空间向城市新区扩展,老城区就...
不稳定性的概念谱系及地理学研究议题与展望————作者:黄耿志;柴力行;
摘要: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的时代和不稳定的生活开始浮现,不稳定性(precarity)作为一个概念在近20年迅速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备受关注的话题。论文首先基于西方社会科学的经典文献,阐释了不稳定性在劳动状况、本体论经验和阶层范畴三个层面的基本内涵,进而梳理了西方人文地理学关于不稳定性的研究脉络,发现不稳定性的地理学研究具有显著的批判主义思维,聚焦关注结构化的不稳定性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在...
中国人力资本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机制研究————作者:古恒宇;张雨婷;韩晓苏;黎宇翔;
摘要:人才和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论文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系统研究2010年和2020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格局。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与城市创新的地理分布存在高度的空间耦合特征,集中分布在东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时空格局与多维机制空间效应研究————作者:顾伟男;高鑫;
摘要:作为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不仅为减碳、零碳和负碳的实现提供技术路径,还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发挥着推进作用。论文采用中国城市层面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时空数据,运用空间分析、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揭示了2002—2020年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时空格局、空间分异、多维机制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是专利授权量还是城市参与度,化石能源降碳技...
中国收缩城市的就业乘数研究——贸易部门衰退对不可贸易部门就业的影响————作者:何晗;刘涛;黄大全;朱华晟;郑龙飞;张衍毓;
摘要:大量研究探讨了贸易部门扩张的就业效应,但对收缩城市就业乘数的研究相对缺乏。论文使用2003—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统计数据,以贸易部门衰退的城市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就业乘数及差异性。研究表明:(1)收缩城市就业乘数小于扩张城市;(2)收缩城市就业乘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当城市人口规模为101万~125万时,就业乘数达到最大,意味着此类收缩城市就业流失速度最快;(3)与主流经...
尼泊尔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高珊珊;管靖;宋周莺;
摘要: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解析尼泊尔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强化中尼合作、打造中尼印经济走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1—2022年尼泊尔对外贸易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及面板回归模型对尼泊尔的贸易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尼泊尔对外贸易规模呈波动上升态势,总体经历了低速增长期、恢复发展期、波动发...
基层政府主导下中国乡村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探究——以河南省郏县姚庄乡为例————作者:聂桂博;艾少伟;王瑞宁;
摘要: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通过挖掘乡村地方性来推进乡村地区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路径。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国际差异,中国乡村的地方性呈现出别样的景象。基层政府作为重要的权力主体,在乡村地方性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需要给予更多的学术关注。论文以河南省郏县姚庄乡为例,将文化地理学中的地方视角与社会学中的“结构—行动”范式相结合,旨在探讨基层政府主导下中国乡村地方性的呈现方式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
水—社会领域视角下乡村—水关系动态演变过程与机制——佛山江根村案例————作者:蔡晓梅;汤静慧;邹小丹;
摘要:长久以来,囿于自然—社会的二元对立思想,水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单一自然属性的一种资源,而忽略了水与社会之间多元动态复杂的互构关系,特别是对水嵌套的权力政治关系尚未明晰。论文借鉴政治生态学的思想,以有“三江汇流、湾区之源”之称的佛山江根村为案例地,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试图展演水—社会领域视角下乡村—水的关系变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水不仅是村民生产生活所需,也是超越乡村社区尺度的政治水,还是协调保护...
少数民族聚集区传统村落空心化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作者:李伯华;黄灿音;窦银娣;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与活态遗产旅游开发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独特地理单元,村落地域空间系统空心化态势日渐显著,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兼具的多维空间异化。基于此,论文以湖南省湘西侗族坪坦村为例,运用指标构建、质性研究及制度分析与发展(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IAD)框架,构建了“空心化现状量化评估—空心化空间异变剖析—空心化形成机制探究...
现代性视角下民族节庆的文化重构过程、特征与逻辑研究——以土家女儿会为例————作者:胡静;欧阳辰星;李亚娟;
摘要:节庆旅游强化了民族节庆的现代性建构。论文从现代性视角切入,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转译思路,采用田野调研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土家女儿会的文化重构过程、特征与逻辑。研究表明:(1)土家女儿会在旅游驱动下的文化重构模式具有典型的现代性实践特征,可分为依托原生地的在地型、依托城市的异地型和流动型三种模式,不同模式的恩施女儿会的文化重构过程与特征也具有典型的异质性;(2)民族节庆的三种文化重构模式经...
锂同位素在大陆风化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作者:朱丽东;王吉;禹蕊斐;李凤全;游伊靖;卢海欣;
摘要:大陆化学风化作用是塑造地球表面形态、影响全球物质循环以及调节全球气候的关键过程之一,有效示踪地表风化过程一直是地学领域关注的焦点。锂及其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独特,在示踪大陆硅酸盐风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论文系统梳理文献,深度剖析实验模拟、风化剖面、流域尺度等领域化学风化过程中锂同位素的分馏行为和模式,在此基础上获得如下认识:(1)表生环境下大陆风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化学风化强度与δ7 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曹广忠;胡明峰;刘涛; 摘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日渐活跃并受到不同学科的广泛关注。基于地理学视角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增强学科间对话,深入理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的时空过程、影响因素和效应。论文通过总结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相关理论,构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且内部差异显著,总体呈现由乡进城、自西向东和省内迁移流动为主的格局特征;少数民族人口... 灾害风险传导下“设施——功能”复合城市网络韧性评估————作者:吴宇彤;彭翀; 摘要:建设具有韧性的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网络,是推进区域安全和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认识灾害风险在城市网络中的传导机制并评估网络韧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论文立足于城市网络的基本概念,首先提出了包含设施网络和功能网络的复合城市网络模型,探讨多层网络之间的物理关联、功能关联和地理关联关系;其次,从结构和功能、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解析复合城市网络韧性的内涵;再次,从传导路径、传导过程和传导影响三个视角揭示灾... 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物流网络格局演变模拟与比较分析————作者:张扬;杨成超;王兴平;张广霞;李娟; 摘要: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对于推动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覆盖区30个城市单元为研究区,基于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建成后各城市铁路、高速公路物流量,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模拟未来通道能力条件下各城市间物流联系量,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展西部陆海新... 社区尺度城市形态热环境效应异质性及聚类分区——基于MGWR与K-means方法的集成应用————作者:艾合麦提·那麦提;曾穗平;吐孙阿伊·吐尔洪;曾坚; 摘要:探究城市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城市规划和改善热环境的关键。论文以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天津市南开区作为研究区,借助建筑和遥感影像数据,量化社区尺度的城市形态和夏季地表温度,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K-means聚类方法的集成应用,探究城市形态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并对其进行聚类分区。结果表明:(1)天津南开区夏季地表温度呈展现“北高南低”分布及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形成“高—高”与“...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