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地理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干旱区地理

《干旱区地理》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5-1103/X
国际标准刊号:1000-6060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出版委
查看干旱区地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海洋与湖沼》科技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海洋工程》海洋论文发表期刊

  【杂志简介】

  《干旱区地理》主要刊载干旱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即:自然地理、全球变化及气候变化、土壤学研究、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景观生态研究、植被与生态建设、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还刊载干旱区研究成果,研究报道、学术活动、消息和书刊评价等,并反映干旱区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干旱区研究报道;同时还免费刊登有关国际地理学合作研究信息、国际会议通知、英文版新书介绍、地理专业招聘招生启事等内容。《干旱区地理》的办刊宗旨:反映干旱区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给我国干旱区带来的气候暖湿化、内陆水分循环和水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绿洲生态经济的建设等重大科学问题,以及沙漠改造利用,发展交通等方面科研成果,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干旱区地理学提供论坛。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0~2001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干旱区地理》汉文版荣获优秀期刊二等奖。

  2002~2003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 ,《干旱区地理》汉文版荣获“新疆科技期刊奖”,也被评为科技期刊“一级期刊”。

  2004年: 在第三届新疆期刊评选奖评选活动中,《干旱区地理》荣获第三届“新疆期刊奖”。 被评为科技期刊“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院士特稿、专家约稿、自然地理、水文与水资源、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研究、土壤学研究、地球信息科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西部干旱区未来气候变化高分辨率预估 于恩涛,孙建奇,吕光辉,陈活泼,向伟玲,YU En-tao,SUN Jian-qi,LV Guang-hui,CHEN Huo-po,XIANG Wei-ling

  利用LM-BP神经网络估算西北地区太阳辐射 李净,王卫东,张福存,LI Jing,WANG Weidong,ZHANG Fu-cun

  祁连山东北缘最大风速气候特征 郭小芹,丁文魁,钱莉,曾婷,GUO Xiao-qin,DING Wen-kui,QIAN Li,ZENG Ting

  新疆和田绿洲大气降尘和 PM10 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张小啸,陈曦,王自发,郭宇宏,李杰,ZHANG Xiao-xiao,CHEN Xi,WANG Zi-fa,GUO Yu-hong,LI Jie

  乌鲁木齐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魏疆,张海珍,张克磊,WEI Jiang,ZHANG Hai-zhen,ZHANG Ke-lei

  甘肃短时强降水天气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付双喜,何金梅,FU Shuang-xi,HE Jin-mei

  中天山北坡春季寒潮型暴雪致灾成因分析 万瑜,曹兴,窦新英,陆辉,蔡仁,WAN Yu,CAO Xing,DOU Xin-ying,LU Hui,CAI Ren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春、夏季CO2通量特征 陈慧,缪启龙,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何清,CHEN Hui,MIAO QI-long,ALI Mamtimin,He Qing

  秦岭南北河流不同尺度特大洪水对比研究 刘科,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周亚利,薛小燕,LIU Ke,ZHA Xiao-chun,HUANG Chun-chang,PANG Jiang-li,ZHOU Ya-li,XUE Xiao-yan

  典型融雪期雪层融雪水出流条件模拟及分析 张波,刘志辉,高云,房世峰,ZHANG Bo,LIU Zhi-hui,GAO Yun,FANG Shi-feng

  工业期刊论文:浮法玻璃生产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玻璃工业不断发展,玻璃产业已开始走向国际化,在生产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产品和技术也相应的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致使我国浮法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准的不断得到提高,而且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精度、可靠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浮法玻璃生产自动化控制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浮法玻璃生产自动化控制的应用提高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玻璃,浮法玻璃,自动化,技术应用

  1当前我国浮法玻璃的特点

  (1)建设快。玻璃原材料经过严格的科学制备、电子称量、材料混合、熔窑熔化、锡槽浮法成型、退火窑退火等程序后,然后通过输送到冷端切割并进行包装,从而完成玻璃生产过程。(2)投资省。生产成本只需相同规模的双面连续磨光玻璃线的一半。要是与机械磨光玻璃相比则会低得更多,在成本制造上可以说基本与普通窗玻璃接近。(3)质量好。

  干旱区地理最新期刊目录

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作者:王雅俊;王一峰;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消除深度贫困的关键举措,如何推动安置区与新型城镇化进程有效融合,已成为搬迁政策从生存保障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核心议题。基于2023年12月—2024年3月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662户搬迁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全面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易地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效果得分为0.632,达...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农业人口格网分布特征分析————作者:米瑞华;倪世龙;刘书敏;

摘要:高精度农业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决策价值。基于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与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1 km分辨率),探索了农业人口格网化方法,实现了1 km格网尺度的中国农业人口密度可视化表达,验证指标显示数据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人口沿胡焕庸线具有显著分异特征,东南半壁农业人口格网密度均值(30.57 人·km<...

2003—2022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水生态安全协同驱动机制研究————作者:戴文渊;张清华;史权;张志超;张瑞萍;郑志祥;张芮;

摘要:水生态安全事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探明流域水生态安全协同驱动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基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复合生态系统模型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2003—2022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的水生态安全驱动因素,评估水生态安全状况,并基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估水生态安全协同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指标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比、雨污回用量、入境水量、林...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刘文君;胡可可;苏里坦;金磊;

摘要:农业耗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业与水资源管理的关键。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不平衡指数、信息熵理论、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耗水的结构特征、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耗水量先增后降,由107.3×108 m3增至187.78×108 m

沙质草原风蚀坑发育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碳动态——以锡林郭勒盟草原为例————作者:吕楠;葛楠;王博;李雨薇;余雅楠;李欣;王传琪;

摘要:草原风蚀坑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2022年4—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沙质草原,通过时空替代法研究风蚀坑发育对植物–土壤系统碳动态的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和土壤碳储量及土壤含碳气体通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显示:(1)风蚀坑发育显著降低了植物生物量和植物碳储量,特别在活跃风蚀坑阶段分别降低96.79%、95.24%。(2)土壤碳库在活跃风蚀坑阶段...

水氮耦合对河西灌区滴灌西瓜NH3和N2O排放的影响————作者:薛亮;马忠明;赵安宇;罗双龙;薛莲;Muhammad Ali Raza;

摘要:NH3和N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3个灌水下限,灌水上限设为田间持水量的95%,副处理设0(N0)、100 kg·hm-2(N...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旅游交通业绿色发展效率测度与评价——以兰州市为例————作者:刘丹琪;杨阿莉;辜友骞;

摘要:旅游交通业绿色发展不仅是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口,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基于此,以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兰州市为案例地,运用熵值法、数据包络分析-曼奎斯特(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4—2023年旅游交通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研究表明:(1)从时空演化方面来看,时间上,兰州市旅游交通业环境成本综合指数呈下降态势,绿色发展效率有所提升,整体发展向好;空间上,兰州市主城...

新疆相对贫困空间分布特征及障碍因素分析————作者:付志聪;毛璐;任艳霞;贡浩轩;李延萍;芮东升;

摘要:通过对新疆相对贫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及障碍因素分析,确定贫困空间分异机制,进一步判识减贫效果和制定反贫困策略。选取2016—2021年新疆14个地州作为研究对象,使用TOPSIS模型并结合熵值法评价相对贫困,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地州相对贫困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14个地州相对贫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和集聚特征,相对贫困发生风险较...

基于县域尺度的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作者:刘艺欣;裴婷婷;陈英;谢保鹏;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之一。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2年甘肃省85个县(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乡村振兴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2个维度的发展增速最为明显。(2)甘肃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高、...

基于SRP模型的塔里木胡杨林公园生态脆弱性研究————作者:林墨飞;关雅文;连艺霏;

摘要:生态脆弱性评价是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治理修复的基础。基于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生态功能指标,选取18个评价指标,利用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SRP)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熵权法,揭示2000—2020年塔里木胡杨林公园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塔里木胡杨林公园生态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30,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轻度水...

基于GEE优选遥感干旱指数的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特征————作者:陈先林;闫志远;刘全明;李瑞平;张圣微;

摘要:利用遥感云计算技术科学揭示农业干旱的时空特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利用多源遥感、气象数据构建研究区1982—2021年多种遥感干旱指数年尺度时间序列,对比分析归一化植被供水指数(NVSWI)、作物缺水指数(CWSI)、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植被状况指数(VCI)和温度状况指数(TCI)对农业干旱的表征能力,并基...

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黄静;李婷;李朋飞;ALTANSUKH Ochir;杨梅焕;王涛;李莎;

摘要:蒙古国是中国的北方邻国,其草地生态系统极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演变规律;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结合世界网格化牲畜数据集(GLW)模拟2020年蒙古国牲畜放牧密度,并结合年均地表温度、年均降水量、下行短波辐射、土壤水分、NO2排放量和人类足迹指数等指标,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探究蒙古国国家和省域...

新疆甜瓜生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分析————作者:李亮亮;夏咏;王福红;郭冰心;赵兰兰;

摘要:为探究新疆甜瓜生产变化与增产格局,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优化经济作物结构,以新疆为研究区,采用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等方法,在县域尺度分析2000—2021年甜瓜生产格局与贡献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1年新疆甜瓜生产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M”型波动,单产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并进一步影响了产量的整体变化。(2)增产县域数量...

2000—2022年呼伦贝尔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作者:邹翔;张雨婷;徐璐;

摘要:对呼伦贝尔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可为制定精准化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思路,有利于呼伦贝尔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运用森+曼—肯德尔、Hurst指数、线性回归和偏相关等分析方法,基于逐月最大值合成的遥感数据,结合气温和降水数据集,定量分析2000—2022年呼伦贝尔地区植被动态分布特征及未来趋势,并讨论植被覆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植被覆盖以0.0021·a

额哈铁路内蒙古段大风条件下几种下垫面风沙流输沙的粒度特征————作者:郭琪;闫敏;左合君;刘亚琪;徐福建;姜春钰;

摘要:通过对戈壁区额哈铁路内蒙古段不同下垫面风沙流中沙粒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野外观测与室内激光粒度分析方法,揭示戈壁区铁路沿线砾质荒漠、流动沙丘、剥蚀丘陵戈壁及其对应的防护措施在风沙作用下的风沙流输沙的粒度特性。结果表明:(1)额哈铁路K728+000~K843+000段下垫面沙粒主要由细砂、中砂和极细砂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呈单峰分布,风沙流结构在自然条件及风沙防治工程下均呈指数分布,且不同高度层沙粒组...

旅游业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障碍因素分析——以“一带一路”核心段为例————作者:王生霞;李茂兰;刘芮廷;

摘要:旅游业与城镇化相互影响日益显著,其耦合协调对提升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旅游业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作用机理,运用Super-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探讨了2000—2022年“一带一路”核心段(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6省区)旅游业效率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6省区旅游业效率均值为0.73,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城镇化水平整体稳...

基于POI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作者:夏梓洋;夏云帆;王宁;林伟;马丽娜;谭晓平;张艳珍;焦瑞;

摘要:基于“旅游六要素”理论,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2024年4月获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兴趣点(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旅游要素均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食”>“购”>“住”>“行”>“娱”>“游”。(2)各旅游要素空间连续性较弱...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效率时空变化及障碍因子分析————作者:魏建飞;袁悠燃;李强;董佩佩;刘玖榕;

摘要:审视识别重点流域国土空间效率的演进态势及障碍性因素,可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关键依据。以黄河流域97个城市作为案例研究区,运用空间分类法、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揭示该地区国土空间效率的时空演化规律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进规律看,2010—2022年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效率波动上升,不同空间区域差异呈现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的发展趋势。(2)从空间分异格局看,国...

煤炭开采对陕北三大煤田水资源影响的定量研究————作者:杨安乐;蒋晓辉;陈星弛;张琳;许芳冰;

摘要: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加剧了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损耗与生态脆弱性,开展采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损耗的研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侏罗纪、石炭-二叠纪和三叠纪煤田矿区为例,通过静储量、动储量和损耗量的方法定量识别2022年采煤破坏的水资源量。结果表明:(1)不同煤田水文地质特征差异显著,采空区面积、给水度、地下水破坏模数随含水层厚度和煤田类型不同而变化;(2)煤炭开采已造成地下水静储量破坏量...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及驱动力————作者:武志平;姜民;付建新;

摘要: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的重要支撑。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2021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2—2021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干旱区地理》农业环境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438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