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海洋与湖沼》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国内海洋湖沼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基础性综合学术刊物之一。该刊创办于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长担任主编。
刊物以报道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刊载有影响的重要技术研发成果的论文。刊物内容涉及水圈范围内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形式有论文、研究简报、高新技术、高水平综述、学术争鸣等。
尽管本刊是中文期刊,但在国际上具有较重要的学术影响,现已收录本刊的国外重要数据库有SA、CA、JICT、РЖ等;国内收录本刊的重要数据库有: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期刊提名奖(二三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1-4届)
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一等奖
【栏目设置】
栏目有论文、研究简报、高新技术、学术争鸣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赤道中印度洋上层环流结构与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王毅,崔凤娟,WANG Yi,CUI Feng-Juan
2003年冬季帕里西维拉海盆区上层水体中尺度涡的温盐特征 高微,王珍岩,尹孟山,GAO Wei,WANG Zhen-Yan,YIN Meng-Shan
深水波浪破碎与气体交换速率之间的关系 李竹花,赵栋梁,周桂地,LI Zhu-Hua,ZHAO Dong-Liang,ZHOU Gui-Di
层化对东海大陆架潮流垂向结构的影响 谭伟,左军成,李娟,陈美香,杨逸秋,TAN Wei,ZUO Jun-Cheng,LI Juan,CHEN Mei-Xiang,YANG Yi-Qiu
西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技术探讨 邢涛,陈宏文,张宝金,XING Tao,CHEN Hong-Wen,ZHANG Bao-Jin
高频地波雷达海杂波的边界约束循环对消 王祎鸣,毛兴鹏,张杰,纪永刚,楚晓亮,WANG Yi-Ming,MAO Xing-Peng,ZHANG Jie,JI Yong-Gang,CHU Xiao-Liang
2009-2013年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事件的关系 扈传昱,韩正兵,孙维萍,陈际雨,HU Chuan-Yu,HAN Zheng-Bing,SUN Wei-Ping,CHEN Ji-Yu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张树乾,张均龙,张素萍,ZHANG Shu-Qian,ZHANG Jun-Long,ZHANG Su-Ping
主要环境因子对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孢子发育的影响及生活史的研究 曹翠翠,赵凤琴,郭少茹,王宏伟,CAO Cui-Cui,ZHAO Feng-Qin,GUO Shao-Ru,WANG Hong-Wei
山西省职称论文: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
【摘 要】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十分的淡薄,对于森林资源也是肆意的砍伐,根本没有一点保护的措施。这就导致了我国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都被砍伐殆尽了,也造成了我国现在森林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现在我国环境的恶化已经不容忽视了,因为它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森林资源的滥砍滥用导致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采用合理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现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山西省职称论文
一、我国森林资源的定义及其现状
1.我国关于森林资源的定义
我国的森林资源所包含的范围十分的广泛,既包括原始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包括近几年中退耕还林过程中的植树造林中的森林资源,同时城市之中的绿化带等等都是我国森林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环境和世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与湖沼最新期刊目录
台风作用下金塘海底隧道海域海洋泥沙特性研究————作者:张晓月;高洋洋;
摘要:利用ERA5再分析风场和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宫崎正卫移行风场重构台风风场模型,并基于海洋数值模式FVCOM,建立了潮流-波浪-泥沙三维耦合数值模型。以台风“烟花”为例,研究金塘海底隧道工程附近海洋对台风的响应。结果表明,台风中心北部沿岸的增水值较大,台风中心以南离岸较远地区出现减水现象。台风半径影响范围内有效波高显著增加,舟山群岛对台风浪具有一定的阻隔效应。台风增强了近岸地区波流耦合底部切应...
用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研究的海气耦合模式:以对我国三个环流型模式(CGCMs)的评估为例————作者:张荣华;尹露莹;高川;王宏娜;刘思颖;智海;陈林;康贤彪;俞永强;宋振亚;吴统文;吴方华;
摘要:基于数理方程的海气耦合模式是研究ENSO的有效工具。由于ENSO模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模式的构建及海气过程的表征,目前已发展了各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海气耦合模式,包括中间型耦合模式(ICMs)、混合型耦合模式(HCMs)和完整的环流型耦合模式等。其中最为复杂的是基于原始方程组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CGCMs),它们均由描述大气和海水运动的大气环流模式(AGCM)和海洋环流模式(OGCM)所组成,包含了广泛...
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暴潮对青岛市淹没风险的空间影响分析————作者:贾渃淇;于格;江文胜;林群;
摘要: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也随之增加。青岛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海岸带丘陵城市,相较于南方沿海城市,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及强度相对较低。但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均会增加,同时产生的损失也会增大。本文以风暴潮淹没风险的空间影响为基本切入点,将风暴潮淹没的空间影响范围细化为风暴潮直接淹没区、海浪越坝淹没区、受潮水顶托直接影响的积水区和受潮水顶托间接影响的积水区四类。在此...
基于尼罗河下游钻孔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的全新世流域水文气候变化————作者:管静岚;战庆;赵小双;Alaa Salem;Said Shetaia;刘演;孙千里;李茂田;陈中原;陈静;
摘要:全新世期间尼罗河流域的水文波动剧烈,深刻影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剖析该流域过去的水文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尼罗河下游法尤姆盆地FA-1和三角洲B-1钻孔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端元分析和周期性解析,旨在揭示近一万年来流域水文波动特征及气候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两个钻孔沉积物中分离出的3个粒度端元,分别和尼罗河下游地区流域泥沙输入及风沙活动相关,其垂向变化指...
2017~2018年观测的不同ENSO状态下太平洋北赤道逆流源区水文特征与机理————作者:于晓彤;周慧;刘雪琪;杨文龙;刘恒昌;刘娟;
摘要:北赤道逆流(NECC)作为热带太平洋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热带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及全球气候变化。因此,深入理解NECC的结构及其变异,对于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演变、提高气候模式的模拟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赤道西太平洋130°E断面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7/18弱拉尼娜事件和2018/19弱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赤道西太平洋...
1976年以来黄河口侵蚀/淤积中心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张培玉;李平;杜军;
摘要:基于遥感影像、水深数据及相关水沙资料分析,研究1976年以来黄河河口区域侵蚀/淤积中心的变化过程,深入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77年至2020年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冲淤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77—1997年是快速淤积期,年净淤积量超过5亿m3;在1997至2004年间出现净侵蚀现象。2004—2020年后河口淤积量有所回升但保持在较低水平,年净淤积量不足0...
“人工智能在海洋学中的应用”专题前言————作者:李晓峰;
摘要:<正>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学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本专题发表的9篇论文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这些研究涵盖了从数据重建到现象预测,从物理模型耦合到生态保护的多个方向,既拓展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也为解决复杂海洋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海洋水色遥感机器学习模型应用现状及定标与真实性检验AI模型展望————作者:陈鹏;厉运周;赵志刚;张思琪;张镇华;王军成;潘德炉;
摘要:海洋水色遥感技术是观测海洋水色状况的高效工具,数十年来持续提供了全球海洋光学特性、水色和生物地球化学参数的重要数据。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水色遥感研究逐渐成为科研领域的新热点。本文回顾了海洋水色遥感中机器学习模型的现状与挑战,并评估了这些模型在大气校正、水色反演、碳循环及数据重构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重点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海洋水色遥感应用中的进展。鉴于卫星传感器长期在轨运行中,可能遭...
浙江岱衢洋海域春秋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粒径谱特征————作者:徐菲;徐开达;张洪亮;卢占晖;周永东;李羽如;叶莹莹;马文静;金梓慧;
摘要:为了解岱衢洋海域游泳动物资源及其群落稳定性特征,根据2023年10月(秋)和2024年4月(春)对岱衢洋海域两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ABC曲线法和聚类分析对游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构建了鱼类和甲壳类生物量粒径谱,比较分析了春、秋季节两个群落生物量粒径谱的特征参数差异性。结果显示,鱼类种类数减少,甲壳类种类增加;春季鱼类、甲壳类Sheldon型生物量粒径谱均呈现不规则锯齿状,秋季鱼类、甲...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SjHO1基因的鉴定、表达与功能分析————作者:唐柳青;许梦雪;李乐;吕芳;詹冬梅;吴海一;
摘要: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型经济海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数据库,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获得一个HO1同源基因(SjHO1)。SjHO1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开放阅读框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SjHO1分子量为36...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同生群内不同顶流性能子群间生物学表型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差异————作者:邓意俐;黄呈炜;刘哲宇;郑嘉豪;蒋宏雷;王志铮;
摘要:以西沪港海域养殖6个月的大黄鱼同生群幼鱼为实验对象,于自制顶流装置的集鱼区内移入体质量相近的2 500尾实验鱼后,在水平流速0.37 m/s胁迫下按持续顶流能力将其分为强、中、弱3个不同顶流等级子群(依次记为SG、MG和WG,出现率分别为最强的5%、居中的50%和最弱的5%)。随机选取不同子群各30尾作为生物学测定对象,定量研究了三者生物学测定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三者在生物...
基于SENet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鳗鲡(Anguilla)数量评估研究————作者:林茜;江兴龙;周世豪;
摘要:为探索应用计算机听觉技术实现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鳗鲡数量的评估,建立了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SENet网络模型。针对数据集中包含的白噪声声谱图数据缺乏可利用的动态规律问题,通过修改SENet输出层、输出范围、评价指标等,使其直接利用图像进行回归分析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在图像分析任务上的性能。在循环水养殖鳗鲡的数量评估试验中,设置8组不同的鳗鲡数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听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与鱼数量呈...
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及选育品系“赣红1号”(“Ganhong No.1”)体色早期发育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作者:胡艳;刘毅;马爱军;王海华;孙志宾;蒋宇航;曹郡文;张皓;黄智慧;马本贺;
摘要:为探究大鳞副泥鳅台湾种群(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Taiwan,以下简称台鳅)和选育系“赣红1号”(“Ganhong No.1”,以下简称红鳅)体色发育形成过程中色素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动态变化对体色发育及调控的影响,研究红鳅体色突变的形成机制,实验通过显微观察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了台鳅和红鳅成鱼5种鱼鳍色素细胞类型、早期体色发育的过程,以及不同发育时期14个...
鲽形目鱼类Hoxd12a基因适应性进化及其在半滑舌鳎中的组织表达分析————作者:汪凯欣;张楠楠;吴文超;吕文拯;刘立芹;吕振明;龚理;
摘要:Hox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身体前后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Hoxd12a基因已被证实与鱼类胸鳍和四足动物四肢发育密切相关。鲽形目鱼类胸鳍普遍短小甚至缺失等现象是鱼形动物进化史上显著的形态创新,然而该形态创新背后的遗传机制仍不清楚。为揭示鲽形目胸鳍退化可能的分子基础,以Hoxd12a基因为突破口,探究鲽形目鱼类胸鳍不同程度退化是否与该基因变异有关;同时以半滑舌鳎为代表,揭示Hoxd1...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鲎与圆尾鲎潜在栖息地评估与生态位特征分析————作者:廖健;李懿扬;张水源;杨圆枫;熊春晖;肖绍军;王学锋;王中铎;郭昱嵩;
摘要:鲎作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人为因素导致鲎栖息地丧失日益严重。该研究运用MaxEnt模型对中国鲎与圆尾鲎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通过整合地理分布数据与环境变量,构建了高精度的生态位模型(中国鲎训练集AUC值为0.996 3,测试集AUC值为0.995 8;圆尾鲎训练集AUC值为0.998 0,测试集AUC值为0.997 2...
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区斜压不稳定的多年代际趋势及其机制分析————作者:刘丹丹;朱善良;刘传玉;冯岭;
摘要:采用1°×1°温度、盐度和流场格点数据,对1993~2022年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区(SPTS)表层强化的Charney型斜压不稳定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太平洋热带区(SPT)斜压不稳定的增长率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每十年减少0.12%,而南太平洋副热带区(SPS)斜压不稳定的增长率则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每十年增加0.10%。上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卫星观测的涡旋动能(EKE)的...
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D3-5柱样化石硅藻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作者:陈敏;林燕婷;王凤;李云海;刘璇;李家玉;黄清;
摘要:对鲍威尔海盆D3-5柱样的156个沉积硅藻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出硅藻54个种和变种,以海水种和冷水种为主。通过硅藻分析,将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海洋环境变化划分为以下几个期间:58.6-72.5 ka BP期间,硅藻以冷水种和海冰种为主,并出现沿岸种,推测因南极冰盖增长,鲍威尔海盆受极地冷水团控制,气候出现明显冷-暖交替,而且海平面较低,站位水深较浅。40.7-58.6 ka BP期间,出现明显气...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使用海表面温度构建工业革命以来的印尼贯穿流流量序列————作者:辛林超;胡石建;
摘要:印尼贯穿流连接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但在印尼贯穿流的长期变化研究中非常缺乏长时间序列。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历史模拟数据对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基于海表面温度反演了印尼贯穿流的体积输运。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演的印尼贯穿流可再现其总方差的80%左右。进而结合数据,首次构建了1870~2023年长达154 a的印尼贯穿流流量时间序列。通过与潜标观测数...
鱼饲料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种间竞争的影响————作者:李高成;孔文文;刘德泽;位梦姣;郭智;黄岁樑;
摘要:由于湖泊水库等养殖水体中鱼饲料等营养物质的投加,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严重威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了解养殖水环境中藻类之间的竞争特点和生存策略对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无氮磷的M-11培养基,加入鱼饲料制备成改进的M-11培养基,以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为实验对象,设定培养条件为:白天3 000 lx,28 ℃,12 h;夜间0 lx,20 ℃,12 h。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和氮磷营养盐浓度,...
数据产品对基于机器学习反演大洋表层海水酸化速度准确度的影响————作者:钟国荣;李学刚;宋金明;曲宝晓;马骏;袁华茂;段丽琴;
摘要:全球海水pH变化监测对于了解海水酸化状况及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被广泛运用于从观测数据和容易获得的环境参数构建海洋酸化参数格点数据。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改善算法结构来提高准确性,而使用不同的环境参数数据产品对获取的海水酸化速度准确性有多大的影响至今没有报道。基于相同的海水pH观测数据和集成学习前反馈神经网络算法,使用不同的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CO...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华北农学报》
- 国家级《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 国家级《农村生态环境》
- 国家级《青海环境》
- 北大核心《环境科学学报》
- 省级四川农业与农机
- 北大核心《林产工业》
- 省级农产食品科技
- 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
- 国家级《中国森林病虫》
- 省级新农业
- 省级环境影响评价杂志
- 省级《安徽林业》
- 省级桉树科技
- 国家级《中国林业教育》
- 北大核心《兰州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井矿盐》
- 省级面粉通讯
- 省级内蒙古农业科技内
- 省级《乳业科学与技术》
- 北大核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环境监测》
- 省级现代化农业
- 国家级农家书屋
- 国家级《灌溉排水学报》
- 国家级国外水产杂志
- 国家级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 省级《山东环境》
- 省级吉林蔬菜
- 国家级《水利渔业》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