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生态学杂志

《生态学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1-1148/Q
国际标准刊号:1000-4890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生态学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扬州大学学报》农业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四川动物》畜牧科学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我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境保护、经济管理、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被国内外10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以及美国《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英国《生态学文摘》(E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

  曾荣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辽宁省一级期刊等。

  【栏目设置】

  本刊开辟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尤其鼓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生态学、动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来稿。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辽东山区次生林优势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 邓莉萍,白雪娇,李露露,牛沙沙,韩美娜,秦胜金,周永斌,DENG Li-ping,BAI Xue-jiao,LI Lu-lu,NIU Sha-sha,HAN Mei-na,QIN Sheng-jin,ZHOU Yong-bin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生态产品产能 宋庆丰,牛香,王兵,SONG Qing-feng,NIU Xiang,WANG Bing

  深圳坝光银叶树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陈晓霞,李瑜,茹正忠,昝欣,谭凤仪,昝启杰,CHEN Xiao-xia,LI Yu,RU Zheng-zhong,ZAN Xin,TAM Fung-yee Nora,ZAN Qi-jie

  乌鲁木齐松树头煤田火区植被恢复的物种筛选 杨建军,莫爱,刘巍,师庆东,安文明,YANG Jian-jun,MO Ai,LIU Wei,SHI Qing-dong,AN Wen-ming

  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布特征 李肇晨,陈永富,洪小江,韩文涛,李小成,LI Zhao-chen,CHEN Yong-fu,HONG Xiao-jiang,HAN Wen-tao,LI Xiao-cheng

  陕西省关中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大气颗粒物滞纳特征 房瑶瑶,王兵,牛香,FANG Yao-yao,WANG Bing,NIU Xiang

  新疆典型绿洲冷岛和湿岛效应强度 杜铭霞,张明军,王圣杰,DU Ming-xia,ZHANG Ming-jun,WANG Sheng-jie

  城市森林冠层对小气候调节作用 邵永昌,庄家尧,李二焕,李娟娟,SHAO Yong-chang,ZHUANG Jia-yao,LI Er-huan,LI Juan-juan

  高寒草地甘肃臭草斑块不同发育阶段茎-叶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分析 党晶晶,赵成章,王继伟,DANG Jing-jing,ZHAO Cheng-zhang,WANG Ji-wei

  喀斯特湿地粗裂地钱风兜亚种春夏芽胞产量 王世强,张朝晖,王智慧,WANG Shi-qiang,ZHANG Zhao-hui,WANG Zhi-hui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及其寄主四季豆营养成分的影响 钱蕾,蒋兴川,刘建业,罗丽芬,桂富荣,QIAN Lei,JIANG Xing-chuan,LIU Jian-ye,LUO Li-fen,GUI Fu-rong

  安徽林业科技论文发表:普洛马林和刻芽处理对2年生樱桃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2年生樱桃幼树(9-19/马哈利)为试材,研究了普洛马林和刻芽等处理对樱桃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比较,采取涂普洛马林、刻芽+涂普洛马林和刻芽三种措施均能显著促进樱桃幼树萌芽抽枝。其中,刻芽+涂药处理相对于仅刻芽和涂药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中心领导干萌生较多的侧生枝,不仅萌发的新梢数量多(28条),单株叶片数量也最多(818个),且分枝高度合理(60~140 cm),各方位的分枝数目接近1∶1∶1∶1,树体结构匀称、合理。

  关键词:樱桃幼树,普洛马林,刻芽,分枝

  促进幼树分生恰当数量的有效枝条是缩短果树童期的途径之一, 同时也是缩短果树整形周期的一项有效措施[1~3]。细长纺锤形是甜樱桃密植栽培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树形,该树形中心干上着生长势相近的25个左右侧生分枝。细长纺锤形整形要突出一个“瘦”字,即树冠要瘦长,这样更适合樱桃的密植栽培。为了保持树冠瘦长,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促使中心领导干上萌发更多的侧生枝,即未来的主枝或结果母枝。

  生态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乌鲁木齐市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量时空变化规律————作者:恩卡尔·沙德克别克;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阿丽亚·拜都热拉;

摘要:为了探究城市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滞留大气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随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区TA、居住区RA、公园区PA及景观生态林LA(雅玛里克山不同海拔:844、869、910、930和960 m的榆树)等不同功能区内,选择6种常见绿化树种作为供试树种,测定其叶片各粒径颗粒物(PM0.2~3、PM3~10、PM>10

珍稀濒危植物焕镛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作者:赵芮叶;么伟豪;范豫;王曾辉;靳倩文;廖森梦;欧静;

摘要:焕镛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雌雄异株,主要分布于喀斯特生境。土壤真菌对于雌雄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以及雌雄株邻间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研究焕镛木雌株与雄株根际土壤真菌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可为揭示其在生境多样的喀斯特区域的种群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焕镛木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PacB...

施肥与光叶苕子覆盖对柑橘园土壤N2O排放短期影响及其驱动因素————作者:杨洪炳;曾立雄;雷蕾;杨鑫;张佳佳;黄志霖;肖文发;

摘要:研究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及其对管理措施变化的响应,对长江三峡库区估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潜力、改善面源污染问题和柑橘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长江三峡库区管理措施变化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N2O排放通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及N2O排放的调控机制,选取施肥+光叶苕子覆盖(V)、施肥+清草(T)和不施肥+光叶苕子覆盖(...

路域边坡近自然恢复理念与路径探讨————作者:林莎;陈建业;孔亚平;陶双成;

摘要:为强化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路域生态恢复综合水平,针对当前路域边坡恢复中近自然理念贯彻不足、实现路径不明等问题,本文创新性地将“近自然”理念引入公路路域生态恢复领域,提出了路域边坡近自然恢复新概念,并深入剖析其核心原理,为路域边坡近自然恢复工作确立了3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从适宜性生境营造、植被群落恢复重建和植被群落正向演替诱导干预3个维度出发,系统构建了路域边坡近自然恢复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

土壤甲烷吸收随植被演替过程的动态变化————作者:郑亮;罗焱霞;陈浩;肖孔操;赵杰;段鹏鹏;李德军;

摘要:植被演替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目前较少研究评估植被演替过程对CH4通量的影响。本研究在西南喀斯特山区5种不同生态系统,包括草地、灌丛、15年次生林、25年次生林和50年次生林,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了一年的土壤CH4通量。结果显示,土壤CH4吸收年通量变化随演替进程先增加后降低,上述5个演替阶段土壤CH4

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下沉式与水平式绿地系统碳密度差异————作者:胡诗怡;杨钙仁;黄子容;于芳;邓汶;李丽莎;邓羽松;卢宝鹏;

摘要:下沉式绿地在径流量与水质调控方面具有明显优点并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其固碳能力了解不多。以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为对象,采用样方调查与室内测试等方法,分析了下沉式(植草沟、雨水花园、净水梯田)与水平式(普通草坪、普通乔灌草复层绿地)城市绿地植被和土壤碳含量与碳储量。结果显示:(1)在乔灌草复层结构绿地中下沉式绿地植被碳密度显著高于水平式绿地(

苔藓植物共生微生物固氮作用及其生态效应————作者:李伊;向兴;沈佳恒;杨欢;

摘要:苔藓植物是植物演化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参与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重要角色,并对环境变化具有较为敏感的响应。苔藓-微生物共生体的固氮作用为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和碳循环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尤其在作为全球陆地重要碳库之一的泥炭地中,泥炭藓-微生物共生体的固氮功能对泥炭地生态系统的储碳、氮循环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总结了与苔藓植物共生的主要微生物类别、示踪共生微生物固氮作用的手段方法以及苔藓-微生...

硒驱动香蕉抗氧化系统激活抵御枯萎病菌的机制————作者:罗英;丁月;郑泗军;刘坤华;王成业;尹可锁;徐胜涛;任禛;李成云;刘立娜;

摘要: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oc TR4)引起的枯萎病严重制约着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硒对广泛种植的香蕉种质Baxi Jiao具有防控枯萎病的功能,然而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5个香蕉种质(Mbwazirume、Inkira、GCTCV-119、Gros Michel和Banksii)为对象,通过施加40 mg·L-1硒处理并接种Foc TR4,调查香...

青海省果洛州高寒草甸有害生物种群特征及其地形影响因素————作者:杨丽艳;宋梅玲;王玉琴;王宏生;周睿;

摘要:为明晰地形因素对高寒草甸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对果洛州高寒草甸栖息的主要有害生物: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和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种群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种群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地形因素对高...

海南岛特有濒危龙脑香科树种铁凌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作者:段继煜;蔡颖;饶朝康;唐亮;

摘要:铁凌(Hopea reticulata Tardieu)隶属龙脑香科坡垒属,在我国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甘什岭一带。因刀耕火种和伐木,甘什岭原始低地雨林退化为次生林,在保护区建立后逐渐恢复为铁凌单优林。为评估保护成效及种群遗传动态,本研究采集了102份铁凌样品,按胸径划分为3个径级,与3个龄级(青幼年、成年和成年后)对应,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ddRAD-seq)获得基因组水平的单核苷酸变异,评估不同龄...

异色瓢虫两个线粒体基因单倍型的捕食行为可能存在差异————作者:郑洁;王岩松;毛万鹏;李保平;

摘要:对捕食性昆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实证研究往往针对捕食者种群进行观测,但一个种群内常包含若干基因型,如线粒体单倍型。迄今,我们对捕食性昆虫基因型的捕食生态学特征了解甚少。本研究观测了捕食性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两个线粒体基因(mtCOI)单倍型(单倍型-I和单倍型-II)对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不同密度的捕食率,并拟合Holling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山西省3种黄芩属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区划————作者:姜霞;赵俊禧;石盼盼;平莉莉;杜晨晖;詹海仙;

摘要:开展黄芩属(Scutellaria)药用植物现有资源生态适宜性区划能为其生态适宜性范围预测及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了山西省3种分布较多的黄芩属药用植物样点分布信息(其中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421个、并头黄芩(S. scordifolia Fisch. ex Schrank)87个、粘毛黄芩(S. viscidula Bunge.)14...

典型红树植物根系组织结构及生理生态功能————作者:王文静;姚起;赵春周;王娜;王燕;

摘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碳汇集中的重要区域,由于较高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红树植物不同类型根系及其生理生态功能对沉积层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海岸带环境因素比较复杂,除了沉积层或土壤层的吸收根以外,红树植物的气生根产生了很多的形态变型,包括支柱根、膝状根、板根和呼吸根。通过总结不同类型根系在结构、解剖等功能性状的差异,概括这些根系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不同功能,包括为地上枝干提供支撑、气体交换、维持生物多样...

生态脆弱区辽西北彰武县农户家庭环境经济代谢分析————作者:徐月萍;刘晔;李宏庆;刚爽;薛冰;任婉侠;

摘要:开展生态脆弱区农户环境经济代谢研究对于乡村精准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辽西北地区,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农牧民生计提升对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本文以辽西北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彰武县北部乡镇为研究区,采用问卷调研与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基于家庭尺度环境经济代谢框架,对该地区以碳排放和水资源消耗为核心表征的典型农户家庭环境经济代谢活动进行研究。结...

杉木闽楠混交林根际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根际效应————作者:黄澳;及利;何功秀;倪艳林;杨丽丽;王明坤;

摘要:根际是林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的重要场所,研究根际土壤化学特征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养分循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0年生杉木纯林(PCL)、闽楠纯林(PPB)和杉木闽楠混交林(MCP)为对象,测定旱季和雨季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分析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3种林型下,根际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

氮添加对亚热带毛竹化学计量和代谢组分的影响————作者:卢姣宏;张秋芳;曾泉鑫;彭园珍;徐敏;陈琳娜;陈文伟;陈岳民;

摘要: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问题之一,可能会造成植物化学计量失衡并对植物的代谢产生负面影响。毛竹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种。本研究在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林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对照CT、低氮LN和高氮HN)以模拟氮沉降。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毛竹叶片与细根的碳(C)、氮(N)、磷(P)含量、细根生物量和叶片代谢组分含量,探究氮添加对毛竹化学计量学和代谢组分...

城市绿地中鸟类-果实植物互惠网络结构与特征————作者:韦丽娟;牙欣怡;周灿;黄勇萍;汪国海;

摘要:2022年4月—2023年3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法收集鸟类对广西崇左市园博园中果实植物的取食行为数据,通过分析两者间的互惠网络关系,探讨鸟类对果实植物的利用规律及动植物特征对其网络功能角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中共收集到12种(2目8科)鸟类和15种(11目12科)果实植物间的取食行为数据2724条;每种鸟类平均取食(8.58±1.22)种植物的果实,每种植物平均吸引(6.80±0.56)种鸟类取...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叶功能性状对环境梯度的响应及群落构建特征————作者:李昕蓉;彭明俊;彭明春;康娅;方盛权;兰纯妍;赵彪;陈登鹏;李云;王崇云;

摘要:物种共存机制作为群落生态学的核心议题,对认识群落结构特征及预测群落动态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云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Semi-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SEBFs),通过整合谱系发育信息和叶功能性状分析,探讨该植被类型群落构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SEBFs中的5个优势种,针对其8个叶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数据,将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环境...

陕北黄土区油松林地表蜘蛛演变规律及其生态位驱动因子————作者:武泽阳;艾宁;黄娄;王杰;苑彩霞;刘长海;

摘要:蜘蛛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松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然而,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地区松林地表蜘蛛多样性目前并不清楚,限制着对蜘蛛群落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生态位与蜘蛛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认识。本研究选择延安市吴起县4种不同恢复年限的油松林,并选择一块废弃草地作为对照,设置5块固定样地,在调查其林下植被的基础上,采用陷阱法的方式进行蜘蛛多样性调查。通过单因...

不同施肥措施对水蜜桃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作者:李雄威;马亮亮;周志霖;刘秦;杨万金;吴晓丹;彭晚霞;

摘要: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是指示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以新建水蜜桃园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管理为对照(HCK),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饼肥(HB)、种植绿肥(光叶紫光苕,HG)、硒肥(HX)、绿肥+饼肥(HGB)、硒肥+饼肥(HXB)等不同施肥措施对成都平原水蜜桃园土壤线虫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调控,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获桃园土壤样品线虫种群隶属17纲92科...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生态学杂志》农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395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