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园林》是综合性风景园林学术刊物,现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风景园林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原创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作品、专题综述、评论文章、科技新方法及国内外动态等内容。
本刊宗旨是: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人居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名胜、自然文化遗产。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风景园林主观感受的客观表出——风景园林视觉感受量化评价的客观信息转译原理 刘滨谊,LIU Bin-yi
山地环境中拟自然水景参数化设计研究 成玉宁,袁旸洋,CHENG Yu-ning,YUAN Yang-yang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为例 蔡凌豪,CAI Ling-hao
数据驱动的城市近郊郊野公园选址——以北京北郊森林公园为例 王鑫,李雄,WANG Xin,LI Xiong
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 赖文波,杜春兰,贾铠针,江虹,LAI Wen-bo,DU Chun-lan,JIA Kai-zhen,JIANG Hong
从indexing到meshing——伦敦建筑联盟景观都市主义课程中的数字图解 曹凯中,朱育帆,CAO Kai-zhong,ZHU Yu-fan
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研究 袁旸洋,成玉宁,YUAN Yang-yang,CHENG Yu-ning
冯纪忠先生被我们忽略了——中国建筑师(包括风景园林师、规划师)为什么总向西看 顾孟潮,GU Meng-chao
历史地理学体系下的风景名胜区研究 吴佳雨,WU Jia-yu
视觉景观美感度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赵警卫,张莉,吴慧,ZHAO Jing-wei,ZHANG Li,WU Hui
辰山花环,四季乐章——上海辰山植物园大尺度花境的探索 舒婷婷,陈夕雨,胡永红,SHU Ting-ting,CHEN Xi-yu,HU Yong-hong
自然草甸群落对人工构建野花组合的启示 房味味,袁涛,付桂荣,FANG Wei-wei,YUAN Tao,FU Gui-rong
广州园林木质藤本资源调查及其景观物候特点 王琳琅,翁殊斐,袁喆,WANG Lin-lang,WENG Shu-fei,YUAN Zhe
伯先公园造园手法研究 严军,陈继阳,顾萍,韩愚,YAN Jun,CHEN Ji-yang,GU Ping,HAN Yu
从私园到校园——山西铭贤学校校景之形成及其特征(1909-1937年) 刘亦师,LIU Yi-shi
拙政园造园要素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 魏胜林,刘海燕,WEI Sheng-lin,LIU Hai-yan
奇山秀水美天下——论绍兴石宕园林的代表作东湖的理景艺术 沈超然,刘晓明,SHEN Chao-ran,LIU Xiao-ming
职称论文代发:基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论述
摘 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水利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仍然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水利工程施工经验,总结分析了质量管理的环节,并提出了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随着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一些工程的质量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中国园林最新期刊目录
上下位口袋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传导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基于S-CAD思维逻辑————作者:于东飞;戚路辉;魏书威;
摘要:“国家战略”概念的提出,迫切需要确立起上下位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政策一致性传导关系和技术路径。以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为案例的探索,有望基于S-CAD评估法将政治理性转化为技术理性的核心优势,建立起一种上下位人居环境建设政策传导一致性评价方法和工具,从而达到衡量传导落实和约束传导偏差的目的。首先在明确上下位人居环境建设政策传导一致性需求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基于S-CAD思维逻辑探讨人居环境建设政策传...
南宋叠山母本杭州西湖飞来峰岩洞景观考————作者:朱宇璇;鲍沁星;陈丹秀;金灏翔;
摘要:以“峰石”和“岩洞”闻名的杭州西湖飞来峰,是近年来园林史研究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认识到其是中国古典园林叠石假山重要母本之一,对于飞来峰“峰石”已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但相比之下其“岩洞”群缺乏系统调查、平面测绘图暂缺、景观特点认识尚不清晰。通过采用现场科考及文献、图像等多重证据互证的方法,认识到飞来峰山脚的岩洞组群是集中体现飞来峰真实山体特色的关键点位,确认岩洞单体各具特色,并通过首次绘制出完整的飞来...
社会-生态效益权衡下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作者:刘杰;张浪;余浩然;
摘要: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objective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嵌入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PLUS),实现多元目标下城市绿地...
从城市绿地形态指标到声景参数的预测模型研究————作者:洪昕晨;张丹银;郭联欢;郭华贵;
摘要:城市噪声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人们常聚集到城市绿地中寻求宁静空间。由于城市绿地形态指标对声景参数的预测研究较为鲜见,因此通过结合城市绿地形态指标、客观声学参数、噪声投诉数据、声景要素感知和声景主观评价指标,尝试建立城市绿地形态与声景之间的联系,以期更准确地把握客观环境下公众对于声环境的宁静需求。基于BP神经网络搭建面向城市绿地形态指标的城市声景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形态...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的生态空间优化路径————作者:刘颂;张浩鹏;吴鼎闻;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确权衡协同转化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评估尺度为价值判断依据,阐释生态空间异质性决定权衡协同异质性。从“效应评估”“驱动力解析”和“格局塑造”3个方面建构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增益为...
基于国土空间生境修复的高铁沿线动物通道选址规划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作者:殷利华;巩思凝;万敏;沈正豪;韩依纹;
摘要:动物通道是解决铁路沿线野生动物栖息地阻隔的有效手段,其位置选择对使用效率至关重要。重视和深化沿线动物通道选址和预留规划是实现中国“绿色高铁”建设目标的重要体现。以武汉都市圈为对象,运用MSPA和景观连接度评价,结合MCR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出17个生态源点斑块,叠加9条高铁线路,识别出27处与高铁冲突的代表点即潜在动物通道位置和6处干扰区段,为生境修复提供了系统格局支持。提出了动物通道选址规划的基...
基于步行路径的山地城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评价与优化研究————作者:罗丹;张沂珊;罗融融;李波;杨鑫秀;
摘要:山地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域具有更加复杂和特殊的用地条件与交通状况,与平坦城市相比存在更突出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绿色开放空间供需状况可能失衡,影响居民福祉。依托步行可达性构建具有山地适宜性的供需评价模型,选取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给、需求、供需过程改进评价指标,并以重庆渝中区为例探讨实际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水平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高水平区域具有集中式分布、随距离递减的特征;不同...
基于布勒比模型的儿童友好城市环境评价与解析——以深圳市典型城区为例————作者:刘堃;曾志涵;张昌娟;
摘要:引介从“儿童日常生活”视角出发的布勒比(Bullerby)模型建构儿童友好城市环境的评价工具,选取典型高密度异质性城区开展评价。结果表明,儿童的生活环境多为温室型,70%以上的城市空间并不儿童友好,难以支持儿童自由而多样的生活。回归分析发现,高密度路网容易诱发温室型环境,活动场地充沛的住区更易形成密室型环境,安全、紧凑的城市空间更利于塑造儿童友好的城市环境。为提升城市环境的儿童友好水平,应适度降低...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城市河道景观视觉感知研究————作者:罗俊杰;雷泽鑫;孔欣雅;徐文辉;
摘要:视觉感知研究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城市河道是建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视觉感知研究有利于揭示河道景观特征与公众感知之间的关系。目前,大数据、深度学习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成环境视觉感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河道景观视觉特征分析方法,以实现对大尺度河道景观灵活且高效的视觉评价。以伦敦泰晤士河为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水面...
基于自然与文化系统性与整体性的景观特征识别体系研究——以天峨县为例————作者:王元浩;周游;谢凌峰;
摘要: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得中国国土空间自然价值和文化特征面临巨大冲击,如何有效识别自然与文化特征变得尤为重要。景观作为一种概念、载体、过程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识别、评估和管理国土空间,聚焦景观特征评估(LCA)体系中“景观本底信息-特征识别与描述”2个方面,结合国内景观评价相关方法,基于景观多重属性与价值,对体系在全域全要素景观资源、自然文化统筹分析、主客观结合三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出双维度景观特征...
工业景观异质地形特质的识别与再利用:以首钢为例————作者:许愿;王雪涵;王萌萌;朱育帆;
摘要:工业遗产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其中工业景观被界定为文化景观子类以示特殊性。TICCIH《台北宣言》中强调亚洲工业遗产的异质地形特质,即工业活动遭遇土地反作用力制约形成的马赛克般异质性的地形,是人地关系演化历史的载体,对工业遗产整体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首钢为代表性个案,通过历史文献查找、历史地图校对等方法在区域、厂区、场景尺度识别工业景观的异质地形特质,提出开放空间化的过程中基...
同一健康视角下乡土景观异质性的疗愈特征及设计策略探析————作者:刘博新;金毅文 ;朱晓青;
摘要:相较城市人工环境,绿色生态的乡土景观更具疗愈性,在生态系统、动植物及人类健康层面均产生重要影响。景观异质性包括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首先,阐述了同一健康、景观异质性概念及其演进历程;其次,从景观异质性的3种尺度分析健康效益,即格局斑块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健康、栖息地多样性维持动植物健康、景观感知与交互多样性影响人类健康,并分别结合案例阐释其作用原理与影响机...
基于生理数据的居住区环境恢复性效益研究——以南京市典型居住区为例————作者:戴维维;彭冰聪;陈烨;
摘要: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生态网络及社区生活圈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活高占比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源城市数据和调研筛选出南京典型居住区,基于压力人群的行为偏好筛选出典型空间,并通过问卷和生理测量探索典型空间的恢复性效益。结果表明:1)典型空间的恢复性关系:可休憩空间>可运动空间>可集散空间;2)绿视率与典型空间的恢复性呈弱相关;3)服务性、功能性设施都是积极要素;近景、远景植...
欢迎订阅
摘要:<正>捕捉前沿理论直击新鲜案例主题01风景园林与健康效应02生态修复规划03景观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04风景园林社会网络与共同体05过程与行动中的景观06全过程·新边界: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政策、方法和实践探索07宜居城乡地方性景观08气候变化与人居环境适应性09公共空间与城市基础设施10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公园11景观感应流变分析12高强度建成环境形态景观优
江南运河流域人居环境地方性景观演生机制及韧性发展策略————作者:张琳;左佑;刘滨谊;
摘要: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演生机制与“内生-外源”耦合机理,由此提出面向流域“水-运-城乡”生态景观全要素统筹治理、区域多尺度生态优化布局与地域时序性动态调整的韧性规划发展策略。研究表明:1)江南运河流域湖...
基于人工智能模拟的社区公园布局基础要素对空间公平的影响研究————作者:刘志强;诸逸凡;洪亘伟;余慧;
摘要:社区公园是与居民联系最为紧密的社区级公共绿色空间,实现其布局空间公平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方法,从整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分配差异选取评价指标,构筑数量、区位和面积的组合模式,量化分析三基础要素及其组合对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的影响,经由姑苏区案例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社区公园布局由“少而大”转为“多而小”,3种要素在不同的空间公平层级产生影响:1)数量要素关联社区公园覆盖...
漕运交通影响下淮扬沿运城镇景观风貌特征研究————作者:蒋鑫;张希;林箐;
摘要:漕运作为古代中国大运河最重要的国家职能,历经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漕运制度和运输体系,并深刻影响了沿运城镇的商贸发展与景观营建。以具有鲜明漕运特色的淮扬运河区段为例,从漕运交通为主导的视角切入,通过“类型-特征”的双层面研究框架,首先梳理淮扬运河漕运交通的历史发展脉络,分层解析漕运交通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类型结构,进而探究漕运交通影响下淮扬沿运城镇景观生成过程与风貌特征,总结出“署宇秩立的漕运管理景观”和“...
园林的时间性:近代广州园林花木交游体验探析————作者:李沂蔓;袁晓梅;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时间性孕育于具体的生活事件当中,是过去、现在、将来相互依存的当下呈现,园林花木体验是典型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西方时间制度影响了中国园林的时间性体验。以花木交游生活为视野,以近代广州园林为例,探索园林的时间性体验。立足园林花木交游诗文、图像与近代市政档案、报刊等材料搜集与分析,从时间性体验方式和尺度展开探索。研究表明“居游”与“展览”是近代花木交游中重要的时间性体验方式,“园圃”...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风景园林的角色担当————作者:戴菲;李高钰;汪云;王运达;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中,生态修复规划作为单独编制的新兴专项规划,2020年后在省、市、县等各级开展编制。生态修复规划是个多元学科交叉融合之地,兼具生态和规划思维的风景园林理应参与其中,积极贡献。通过学术文献和政策规范的解析,首先总结了生态修复规划的发展概况、规划体系与编制内容。其次结合风景园林的专业学科特点分析指出:1)风景园林的二级方向“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在十余年发展中,对生态修复规划的相关工程实...
青海省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与管控研究————作者:王子尧;李锋;
摘要:系统开展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方法与管控策略研究,是科学有序推进生态修复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以青海省为例,构建了“空间识别-风险分级-产品分类”的多维度生态修复关键区空间识别与管控研究框架。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整合至生态网络识别方法中,结合生态风险评估识别了不同类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并基于GEP簇的识别分类构建差异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网络共包含93个生态源地斑块,2...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农业知识》
- 国家级中国土特产
- 北大核心《环境工程学报》
- 北大核心《植物科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甜菜糖业》
- 省级《淡水渔业》
- 北大核心《森林与环境学报》
- 省级《茶叶通讯》
- 省级《江西农业学报》
- 北大核心《上海农业学报》
- 国家级《中国禽业导刊》
- 国家级《生物产业技术》
- 北大核心《江苏农业学报》
- 省级《花生学报》
- 北大核心《干旱区地理》
- 省级《草业与畜牧》
- 省级《江苏农业科学》
- 省级《福建稻麦科技》
- 省级《吉林林业科技》
- 省级农业教育研究
- 国家级《园林》
- 省级《贵州地质》
- 省级山东农机化
- 省级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 省级杭州农业与科技
- 国家级《应用生态学报》
- 国家级《农业机械》
- 国家级《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 国家级村镇建设
- 省级《人参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