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1-1243/S
国际标准刊号:1000-6958
主办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研所;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
主管单位:国家粮食局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沼气》科技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杂草科学》杂志信息

  【杂志简介】

  《粮食储藏》是我国粮油仓储行业仅有的专业刊物,杂志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国际标准A4大版,信息量大,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道我国粮油仓储方面的新政策、新技术、新进展、新经验、新产品、新设备,对做好粮食仓储工作,促进我国粮油仓储事业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原国家粮食储备局仓储司曾先后两次发文希望各级粮食部门,特别是粮食仓储部门的同志和科技人员继续关心支持该刊物,积极撰写稿件,并做好订阅工作。近年来,部分省市已将是否订阅这两种杂志作为“四无”粮库评比的必要条件。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先后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储粮有害生物及防治技术、四项储粮新技术、谷物化学与品质分析、粮仓机械与仓房建设、问题探讨、粮食储藏技术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Dismate PE对印度谷螟的防治效果 于广威,王丽丽,Yu Guangwei,Wang Lili

  2.氮气气调与控温储粮试验 汪中书,刘国军,吴弢,陈芳,欧阳逾,Wang Zhongshu,Liu Guojun,Wu Tao,Chen Fang,Ouyang Yu

  3.高大平房仓整仓富氮低氧气调防治储粮害虫研究 杜斌,李国良,季雪根,张飞豪,陈英明,Du Bin,Li Guoliang,Ji Xuegen,Zhang Feihao,Chen Yingming

  4.机械通风对大豆水分影响的室内研究 张崇霞,燕洛才,王复元,冯浩,叶真洪,Zhang Chongxia,Yan luocai,Wang Fuyuan,Feng Hao,Ye Zhenhong

  5.气候变化影响粮食流通的事实与策略 陈银基,陈霞,董诗卉,许晶淞,陈兆波,董文,Chen Yinji,Chen Xia,Dong Shihui,Xu Jingsong,Chen Zhaobo,Dong Wen

  6.新型粮食包装袋的性能研究与分析 王超洋,王洪,Wang Chaoyang,Wang Hong

  7.冷风机处理立筒仓粮面发热的效果分析 翁胜通,李林杰,庄泽敏,梁宗羡,黄浙文,Weng Shengtong,Li Linjie,Zhuang Zeming,Liang Zongxian,Huang Zhewen

  8.面包质构特性测定方法的研究(Ⅵ)——面包硬度与感官评价的关系及压缩速度对面包硬度测定值的影响 王明,刘建伟,张国栋,毛根武,董德良,Wang Ming,Liu Jianwei,Zhang Guodong,Mao Genwu,Dong Deliang

  9.油菜籽储藏期间色泽变化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刘婷婷,袁建,石嘉怿,陈银基,鞠兴荣,Liu Tingting,Yuan Jian,Shi Jiayi,Chen Yinji,JU XingRong

  10.植物油中微量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肖学彬,陈戈,符云勇,王小庆,王国荣,Xiao Xuebin,Chen Ge,Fu Yunyong,Wang Xiaoqing,Wang Guorong

  相关论文范文:不同品种与密度对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围绕户县表现好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和郑单958开展中高水肥条件下的创高产合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陕单609和郑单958均适合在户县种植,在中高水肥条件下合理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2个品种适宜在户县玉米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中推广。

  关键词 玉米,品种,密度,生育进程,产量

  随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户县粮食生产迈上了新台阶,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笔者于2014年对陕西省近年审定并适合户县种植的24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丰产性、抗逆性的综合性状的筛选鉴定,陕单609和郑单958表现突出。为了进一步探索这2个品种创高产的合理密度,研究不同密度的产量表现以及品种增产潜力,指导全县玉米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设立了此次试验。

  粮食储藏最新期刊目录

食物系统转型中营养健康问题及评价指标设定————作者:唐振闯;王瑞港;高海秀;程广燕;

摘要:以营养健康为导向重塑食物系统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中国食物系统无法满足中国居民营养健康新要求,这就要求中国食物系统战略任务必须由供给保障逐步转型升级到食物系统的可持续供给与营养健康保障的更高层面,形成食物供给——营养需求——健康促进的更高水平食物系统。为此,从营养健康视角开展中国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评价,成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从已有研究来看,对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评价主要...

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进展————作者:刘晓萌;康柔嘉;王寿南;印铁;赵淼;张晓琳;

摘要:真菌毒素是由植物病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粮食等农作物,我国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造成大量的粮食浪费和经济损失。对粮食中常见真菌毒素种类、污染现状和脱毒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阐述了真菌毒素物理阻控和生物降解技术,旨在为真菌毒素污染粮食的综合安全利用提供思路,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对苦荞多酚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作者:万渝;张小倩;陈敏;陈剑雄;李伟丽;吴韬;

摘要: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酶的微生物,在固态发酵技术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苦荞被认为是人类理想的功能性食物来源,备受关注。本研究首次采用冠突散囊菌对鞑靼荞麦粉进行了固态发酵处理,并探讨了其对苦荞的各项理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冠突散囊菌发酵处理后,苦荞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发酵4 d后,苦荞粉的持水性显著降低,而持油性则明显提高。此外,色差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发酵处理后的荞麦粉色泽...

植物油开封后氧化稳定性的研究————作者:任红英;

摘要:以菜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和玉米油常见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封后在不同保存条件的氧化稳定性。模拟不同条件开封后保存49 d,间隔7 d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植物油的酸价在40℃和光照条件变化最快,其中菜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在42 d接近国家标准,49 d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油茶籽油、大豆油和调和油49 d酸价接近国家标准限值;过氧化值在光照条件变化最快,菜籽油和大豆油...

防霉剂在粮食储运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邹球龙;王寿南;印铁;刘晓萌;姜德铭;赵淼;刘坤;冯海涛;

摘要:粮食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易受霉菌污染,不仅导致品质下降,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综述了防霉剂在粮食储运中的应用进展,包括不同类型防霉剂的特点、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防霉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开发天然、绿色、高效防霉剂,构建智能控释防霉剂系统,集成创新多技术融合的防霉策略,同时构建严苛且完备的防霉剂使用标准规范与动态监测评估体系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旨在为推动粮食减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

华南地区浅圆仓膜下气调工艺探讨————作者:刘涛;路雅雯;刘德军;陈国威;颜伟才;

摘要:为提高仓房氮气气调和空调控温效果,通过改造浅圆仓仓内固定测温电缆为可拆卸测温电缆、安装密封双槽,并在粮面覆膜进行充氮气调试验。改造后,压力半衰期提升92 s;单仓充氮时间减少15.5 h,用电量减少2388 kW·h;试验仓开启空调控温后仓内保持平均氮气浓度95%以上51 d;降低了因空调控温造成的仓内粮食表面水分降低。通过对测温电缆线改造及粮面覆膜,提高了膜下氮气气调和空调控温的效果,达到杀虫,...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十届委员会成员及领导班子名单

摘要:<正>~

黄粉虫多肽的制备及功能性研究现状————作者:张子琦;商雨婷;陈雅纯;马爱进;

摘要: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作为一种资源昆虫,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壳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在食品、饲料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黄粉虫多肽的制备及功能性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黄粉虫多肽具有原始蛋白质和氨基酸所不具备的特定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抗血栓、抗癌等。本文综述了黄粉虫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其功能性研究,旨在为黄粉虫多肽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用于大型粮堆的多组分气体浓度自动检测系统————作者:吴江;邹翼澳;蒋雪梅;李浩杰;白民程;官婷;郑秉照;高雪峰;冯浩;姜祖新;杨涛源;盛强;何亮;夏露;

摘要:在仓房熏蒸或充氮作业期间,粮堆内部氮气或磷化氢浓度实时变化情况是指导相应作业的关键参数。传统的粮堆内部气体浓度检测是使用手持仪通过仓房预留的检测管道进行检测,操作费时费力,数据记录和查询不便。通过专业的防熏蒸设计,研发了一种能实时在线检测粮堆内部氧气、二氧化碳和磷化氢浓度的一体化自动检测系统(检测精度分别为2%FS、3%FS、3%FS),既可用于熏蒸作业期间磷化氢浓度检测,也可用于气调过程中气体浓...

楼房仓粮食进仓作业粉尘浓度分析与控制————作者:乔占民;韦远;马山东;邓祎君;赵震;夏赟泽;渠琛玲;

摘要:散粮在入仓作业环节所产生的大量粉尘,不仅有爆炸的风险,还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本研究监测了楼房仓在入仓作业过程中的粉尘浓度。结果表明:在散粮清理环节,卸粮坑中的粉尘浓度达到了221.701 mg/m3。卸粮坑空间相对密闭,御粮时,粮流冲击作用会使卸粮坑内的积尘被激起,导致卸粮坑内粉尘浓度迅速升高。在楼房仓内,粮食落点的粉尘浓度为112.161 mg/m3,...

云南曲靖地区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分析研究————作者:郭颖;陈雪峰;卢献礼;刘付英;卢兴稳;曾繁添;放茂良;石智鹏;王忻;杨瑾;陶银;聂绪恒;许辉;史会蓉;张祥;崔亚福;

摘要:分别对云南曲靖部分地区田间、农户储存、机械烘干后的玉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收获期随机抽取70余份玉米,涉及曲靖地区3个县(区)31自然村和3个产后服务烘干基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曲霉素B1(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进行分析检...

环境非生物因子对嗜卷书虱种群增殖的影响————作者:马一铭;杜雪勇;李丹丹;周庆;陈晋莹;王钦;叶真洪;徐焕彧;孙学勇;

摘要:环流通风技术通过对粮仓内温度、湿度、粮食水分的控制可以达到调控书虱种群的效果。为深入探究以上可操控的环流通风环境因子对嗜卷书虱种群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温度、湿度和粮食水分的梯度实验来探究该问题。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在较低温度(20℃)无法生存,随着温度升高(>25℃)书虱种群增殖加快。在30℃环境温度下,书虱在较低相对湿度(43%)下无法生存,随着环境相对湿度增加,书虱繁殖数量逐渐增加,但在...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粮食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陈琴;赵晨蕊;马璇;王锋;

摘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危害人体健康。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具有杀菌快速、无残留、操作简单、不产生明显温升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在粮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低温等离子体在粮食中的杀菌、降解毒素、改善品质以及低温等离子体与其他仪器的联合应用效果,为拓宽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粮食行业中的应用提供支撑

可食用昆虫资源安全性研究进展————作者:檀馨悦;李晓敏;黎琪;张晓琳;仉磊;赵淼;王晴;

摘要:可食用昆虫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资源,因其可持续性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昆虫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然而,昆虫的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环境使其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存在诸多挑战。综述了可食用昆虫的食用历史、现状、种类及安全性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生物风险、污染物残留以及过敏原等问题对可食用昆虫的安全风险,旨在为可食用昆虫安全性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实现可食...

新时代大食物观的生发基础、核心意涵及实践路向————作者:王青峰;

摘要:大食物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发展阶段,致力于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适应我国战略安排的新理念。本文从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食物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嵌的食物基因,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探索的食物策略以及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食物困境挑战等方面分析了大食物观的生成逻辑。提出大食物观是时代的产物,是“以人民福祉为导向”的民生保障观,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永续发展观,是“以强国建设为使命”的战略引领观,具...

我国农户储粮模式变化及节粮减损措施————作者:严晓平;许胜伟;兰盛斌;胡坤;王臣;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农户储粮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户储粮由于我国城镇化、现代化及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已经从“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储藏模式”逐步发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临时存储模式”,提出了这种存储模式缺乏规范的粮情检测手段、虫鼠防控措施、异常粮情检测与处理,极易受到虫鼠侵食和发生粮堆局部霉变,甚至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问题,直接影响粮食的品质安全,从而间接影响加工后的食品安全性,并提出了节粮减...

粮食气膜仓施工尺寸偏差对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作者:杨光;丁海方;李兴坡;路中科;龚景海;

摘要:基于粮食气膜仓施工尺寸偏差的实测数据,采用ABAQUS建立了粮食气膜仓的有限元模型。在满仓荷载与偏仓荷载工况下,对不同施工尺寸偏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气膜仓施工尺寸偏差对结构计算的影响

智能感知技术在粮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作者:田奇生;刘长虹;刘伟;张晓琳;唐芳;郑磊;

摘要:智能感知技术是通过物理信号检测设备,借助先进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将数字信息进一步提升至可认知的层次,是现代化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基于光谱、声学、电化学和电子鼻的智能感知技术在粮食品质检测、害虫识别、真菌毒素和重金属筛查、粮食真伪和等级鉴别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智能感知技术面临的挑战,为智能感知技术在粮食品质安全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稻谷粒型、水分和烘干方式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作者:俞凯文;李思科;沈火军;岳文博;曹才能;孔葛兴;潘丹杰;

摘要:研究稻谷不同粒型、水分、烘干方式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从原粮品质的角度来提高加工过程中的大米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保证出米率。结果表明,短粒型粳稻谷在相同加工条件下比长粒型更不易留皮;水分含量更高的稻谷,其加工大米皮层更易去净;不同的烘干方式对于大米的出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高温连续快速烘干后的稻谷更易碎,其出米率和整精米率更低,低温分段式烘干后的稻谷其出米率和整精米率更高,稻谷加工损耗更低

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法检测粮食中6种常见真菌毒素————作者:段峰峰;李家怡;李学青;李紫云;范界民;

摘要:通过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与AOF MS-PREP?免疫亲和柱两种净化方式对粮食中6种常见的真菌毒素进行HPLC法检测分析。结果显示, DZT MS-PREP?免疫亲和柱净化时,标准物质、小麦、玉米和质控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88%、 66.38%、 75.2%、 78.40%;而AOF MSPREP免疫亲和柱净化时,标准物质、小麦、玉米和质控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