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业科学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中国麻业科学

《中国麻业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467/S
国际标准刊号:1671-3532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农业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热带作物学报》农业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芝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等。面向社会、面向科研,为麻类科研、生产、纺织、教学服务。适合广大科研人员、农业管理干部、农业院校师生、麻纺、商业界人士订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麻业论坛、简讯、译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苎麻 WRKY 转录因子的序列分析 付莉莉,刘头明,朱四元,汤清明,唐守伟,FU LI-li,LIU Tou-ming,ZHU Si-yuan,TANG Qing-ming,TANG Shou-wei

  2.苎麻与大麻 CesA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平,喻春明,王延周,陈继康,熊和平,CHEN Ping,YU Chun-ming,WANG Yan-zhou,CHEN Ji-kang,XIONG He-ping

  3.2011-2012年全国黄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 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刘头明,TANG Qing-ming,TANG Shou-wei,ZHU Si-yuan,LIU Tou-ming

  4.苎麻 RSAP -PCR 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邹自征,陈建华,栾明宝,郭劲霞,陈明雄,王晓飞,许英,孙志民,ZOU Zi-zheng,CHEN Jian-hua,LUAN Ming-bao,GUO Jin-xia,CHEN Ming-xiong,WANG Xiao-fei,XU ying,SUN Zhi-min

  5.2个亚麻品种萌发期耐盐碱性比较研究 于莹,吴广文,黄文功,赵东升,康庆华,姜卫东,宋喜霞,刘岩,吴建忠,程莉莉,袁红梅,关凤芝,YU Ying,WU Guang-wen,HUANG Wen-gong,ZHAO Dong-sheng,KANG Qing-hua,JIANG Wei-dong,SONG Xi-xia,LIU Yan,WU Jian-zhong,CHENG Li-li,YUAN Hong-mei,GUAN Feng-zhi

  6.信阳地区红麻田主要杂草种类与分布的研究 乔利,潘兹亮,吕玉虎,张丽霞,王琴,郭晓彥,李玉章,QIAO Li,PAN Zi-liang,LU Yu-hu,ZHANG Li-xia,WANG Qin,GUO Xiao-yan,LI Yu-zhang

  7.化学和超声波联合提取葛根纤维技术研究初探 刘洋洋,谢光银,吴长春,吉德裕,LIU Yang-yang,XIE Guang-yin,WU Chang-chun,JI De-yu

  8.新疆伊犁地区胡麻白粉病发生与消长规律研究 哈尼帕•哈再斯,张辉,王振华,李子钦,肖克来提,HANIPA Hazaisi,ZHANG Hui,WANG Zhen-hua,LI Zi-qin,XIAO Kelaiti

  农业工程论文: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宽叶独行菜多糖工艺研究

  摘要:为优化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粒度、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作为优化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宽叶独行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粒度、液料比和微波时间对宽叶独行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微波功率表现为显著。当工艺条件为粒度120目、液料比35∶1 mL/g、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50 s时,宽叶独行菜多糖的理论最高提取得率为0.434%,验证值为0.429%。

  关键词:农业工程论文,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微波辅助,多糖,响应面法

  中国麻业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罗布麻叶发酵前后主要营养物质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林登蕃;易著虎;兰小明;周心怡;周映君;朱作华;严理;胡镇修;彭源德;谢纯良;

摘要:以罗布麻叶为原料,接种黑曲霉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样品进行冻干处理,测定其氨基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析主要酚类物质的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的前6天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到12天时粗蛋白含量上升而氨基酸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发酵6天后主要酚类物质总量显著上升(p<0.05),与未发酵相比提高了8.58%,绿原酸、芦丁和紫云英苷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

不同亚麻品种(系)对土壤重金属镉吸收的比较研究————作者:朱炫;胡锦栩;陈晓艳;王玉富;康庆华;王学明;羊国安;周杉;张新鑫;杨献清;

摘要:为探索在镉(Cd)轻度污染条件下亚麻对重金属Cd吸收和土壤修复的能力,研究以中亚麻4号、HLJ69、HLJ71和L09-325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亚麻品种(系)以及亚麻植株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比较分析种植亚麻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全Cd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亚麻在Cd轻度污染土壤中生长发育正常,4个参试品种(系)对土壤中重金属Cd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共同富裕视域下民族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基于湖南X村案例分析————作者:谭朋;胡建文;孙瑞达;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以湖南X村为例,通过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进行收集、分析与总结,认为该村面临着新型农业主体缺乏、劳动力流失问题突出、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等难题,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也制约了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进程。因此,应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创新推动劳动力回流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保障机制,统筹民族地区资源集聚优化来实现产业融合又快又好发展

不同品种油用亚麻产量对比及其构成因素分析————作者:张金巍;雒树青;额尔登图;曹莉琼;郝慧雯;包乌日娜;孟春亮;朱文新;

摘要:为明确产量构成因素对油用亚麻产量的影响,以18个油用亚麻品种为材料,对油用亚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内亚十一号、伊亚4号、坝亚15号、陇亚10号、晋亚15号、坝亚21号、坝选三号、内亚十四号等8个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内亚九号(CK)。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油用亚麻产量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果数和每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产量(Y)为因变量,单位面积株数(X1...

外施苎麻内生细菌对大田苎麻生长的影响————作者:李广;王梓涵;王鑫;朱四元;

摘要:为探究苎麻内生细菌对苎麻田间生长的影响,试验从苎麻茎中分离了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在大田中对苎麻进行灌根,设置巨大芽孢杆菌液(C1)和LB(Luria-Bertani)液体培养基(CK)两种处理,在第一次处理苎麻50 d后,收获并测量其植株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以及土壤的营养元素和酶活等指标,分析外施内生细菌对大田苎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C1能显著提高苎麻的株高、茎粗、皮鲜重和皮干重,相较...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作者:史鹏飞;张丽霞;刘耀;魏一苗;程捷;余明慧;张琳;丁丽;杜光辉;聂良鹏;吕玉虎;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膜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信花425”为供试材料,设置普通黑膜、高分子膜、苎麻膜、黄麻膜和不覆膜5种覆盖方式,研究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较不覆膜提高了0-10 cm土层处土壤温、湿度及电导率,土壤温、湿度和电导率分别提高了0.28%~6.11%、1.98%~20.75%和4.19%~72.41%。高分子膜和普通黑膜提高...

甜橙MYC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作者:周家豪;张冀芳;邓勇;高泽昕;刘婕;唐瑄玥;吴卓迪;梁引库;栾明宝;

摘要:为深入了解柑橘次生代谢的分子机制和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提升柑橘营养价值,试验以甜橙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sMYC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与分析。研究发现共鉴定到14个CsMYC转录因子成员,分布在甜橙的4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甜橙中的CsMYC转录因子家族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并且在同一亚家族中的大多数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对奉节脐橙(Citrus sinensi...

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幼苗的生理响应————作者:闫博巍;常传义;隋月;张元野;郑楠;房郁妍;张明;张利国;

摘要:低温是限制工业大麻地理分布范围和麻籽产量及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以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龙大麻9号”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7 d的4 ℃低温胁迫处理 (25 ℃为对照),并对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植株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降低,抑制工业大麻生长,总鲜重下降29%~37%,总干重下降17%~22%。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大麻幼苗叶片膜透性增大,相对电导率...

施氮量及追肥时期对苎麻生长生理和纤维产量的影响————作者:李茜;管圣;许明志;陈建福;卢建宁;荣晶;王立琦;佘玮;

摘要: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及追肥时期对苎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中苎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不施氮肥(N0)、减施氮肥30%(N1,273 kg/hm2)、减施氮肥15%(N2,332 kg/hm2)、常规氮肥(N3,390 kg/hm2)。氮肥处理的60%氮肥基施,剩余40%的氮肥一次性追施,2个追肥时期,分别为封行期(a...

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BDA)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光质调控分析————作者:石雨;李国巍;张婧如;田媛;张治国;高宝昌;

摘要: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CBDA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BDA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1(mL/g...

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油用亚麻新品种坝亚15号选育————作者:蒋东帅;张丽丽;王月娟;李世芳;王玉祥;李志芳;乔海明;

摘要:坝亚15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对美国引进的育种材料(原名称:901)经表型鉴定引种筛选后混合选择并系统选育而成的油用亚麻新品种。2010—2018年,坝亚15号参加了油用亚麻新品种引种试验、品系鉴定试验、品种比较试验、河北省油用亚麻新品种区域试验、油用亚麻生产试验、全国油用亚麻品种区域试验。坝亚15号从苗期到收获期田间群体整齐一致,抗倒伏,分枝层集中,成熟一致,抗裂果,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

喷施多效唑对高秆花叶型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作者:盖铭璇;郭孟璧;赵德胜;杨于平;张园;字雪靖;吕品;杜光辉;陈璇;

摘要:为探究多效唑喷施时期和浓度对高秆花叶型工业大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以“云麻雌1号”为试验材料,设2个喷施时期(S1:苗期,S2:快速生长初期)和6个喷施浓度处理(0、25、50、100、200、400 mg/L,各浓度依次用C0、C1、C2、C3、C4

油用亚麻南繁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王月娟;张丽丽;蒋东帅;王玉祥;杨子祥;苏银玲;乔海明;

摘要:冬季南繁是实现作物一年两代繁殖、缩短品种选育年限的重要育种技术手段,为探索油用亚麻南繁加代适宜区,试验对多年在云南元谋、海南乐东开展的资源鉴定、子一代繁殖、品种比较试验、良种繁育等南繁加代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油用亚麻在海南乐东成熟度仅20%,而在云南元谋的成熟度能达100%,且株高、工艺长度、主茎分枝数、有效果数、果粒数、单株粒重等性状指标有所提升,繁殖系数也高于主产区,说明...

亚麻GRA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对外源赤霉素的响应研究————作者:李静;华鑫涛;杨芸;鲁若妍;刘畅;孙健;戴志刚;谢冬微;

摘要:亚麻(LinumusitatissimumL.)是重要的纤用作物,GRAS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从亚麻全基因组数据库鉴定LuGRAS蛋白序列,经SMART和Pfam-search去除冗余序列后,通过ExPASy-ProParam、TBtools以及MEGA7.0等进行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和系统进化等分析,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亚麻GRAS家族成员在不...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作者:王琦;杨晓绒;郑霞;石鹏君;

摘要: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药用植物是天然活性产物的主要来源,其内生真菌不仅产生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代谢物,还可产生一些结构独特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代谢产物。文章全面回顾了宿主种类、定殖部位、生境及产地等因素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在药用植物中发现的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的多样性,探讨其代谢产物在抗菌、抗炎、抗癌...

籽用型工业大麻新品种绥麻1号的选育————作者:董晓慧;唐铭;杨广益;汤金融;张丽微;白瑞;单大鹏;

摘要:根据主要优良性状互补的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原则,2012年以引进的辽宁省优质地方品种苍山农家种为母本,以黑龙江省地方种质资源MY1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号为2012-03,通过系统选择在2018年高世代优选出工业大麻新品系2012033,该品系表现为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抗逆性强,熟期一致,籽实产量高。于2021—2022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2023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试验代号绥麻1号

亚麻新品种龙油麻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作者:宋喜霞;吴广文;康庆华;袁红梅;姜卫东;姚丹丹;姚玉波;唐立郦;刘丹丹;杨洌;

摘要:龙油麻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内亚6号为母本,陇亚8号为父本组配杂交09065,通过系统选择培育出的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旱性强的亚麻新品种。于2023年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我国黑龙江省亚麻主产区种植。文章主要介绍了龙油麻4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情况及栽培技术要点,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剑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作者:袁志能;赵双双;徐杨玉;段门俊;伍兆诚;吴如慧;陈明文;陈叶海;

摘要:剑麻加工副产物是指压榨剑麻叶片获取纤维过程中的麻渣、麻水等非目标产物。因其含有丰富的果胶、皂素、叶肉组织、纤维素、木质素等生物源物质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文章针对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剑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水平,并针对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研究和应用提出问题和建议,旨在为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抽样设计的亚麻初级样本遗传多样性评估————作者:宋鑫玲;曹洪勋;王晓楠;夏尊民;韩喜才;褚霈宇;曹焜;胡明;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亚麻种质资源表型数据间的关系,科学开展亚麻核心群体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采用3种不同抽样设计,研究比较香农维纳指数(H)、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5个指标,以及开展总体方差估计■及抽样效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二阶等概样本的VD、VR最大,CR均值最大达到72.99%,接近核心种质,可以作为核心种质的初级样本,为全基因组...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作者:守合热提·牙地卡尔;祖勒胡玛尔;哈尼帕;朱增芳;邹乔生;邱财生;伊六喜;张正;

摘要: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型往往受制于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异,这一特征是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144份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在3个不同地区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0.053~0.356,平均值为0.19。各性状中单株粒重的变异程度较大,稳定性表现较差;全生育日数变异程度相对较小,稳定性表现较好。遗传多样性系数平均值为1.37,其中果...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麻业科学》国家级农业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298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