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99年6月创刊,主要面向农药研究工作者、植保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旨在及时、全面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研究动态的园地。
本刊现设三个栏目:综合评述、研究论文及研究简报。编委会由国内农药界知名专家组成,主编陈万义教授,副主编王道全教授、张文吉教授,主要编委李正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桂玉教授、钱旭红教授、陈馥衡教授、钱传范教授、屠豫钦研究员等。所发表的论文涵盖了农药学所有分支领域,包括合成、分析、加工、作用机理、毒理、环境评价以及应用等。
本刊现已被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的来源期刊",并入选了美国《化学文摘》"CA千种表",同时还已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污染文摘》、《剑桥科学文摘:水产与渔业文摘》等收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现已被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的来源期刊",并入选了美国《化学文摘》"CA千种表",同时还已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污染文摘》、《剑桥科学文摘:水产与渔业文摘》等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细菌分泌系统与茄科雷尔氏菌致病机理的关系研究进展 韩菲菲,贺鸣,杨松,宋宝安,HAN Feifei,HE Ming,YANG Song,SONG Bao'an
2.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简易合成及田间引诱活性 胡代花,蔡崇林,张璟,冯俊涛,张兴,HU Daihua,CAI Chonglin,ZHANG Jing,FENG Juntao,ZHANG Xing
3.吡啶联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许天明,姬文娟,蔡飞,邢家华,孔小林,XU Tianming,JI Wenjuan,CAI Fei,XING Jiahua,KONG Xiaolin
4.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孙丽娜,杨代斌,芮昌辉,崔丽,袁会珠,SUN Lina,YANG Daibin,RUI Changhui,CUI Li,YUAN Huizhu
5.胶孢炭疽菌及两种疫霉菌对苯酰菌胺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邓维萍,梅馨月,杨敏,陈磊,毕扬,蔡萌,王海燕,阿普前,何霞红,朱书生,DENG Weiping,MEI Xinyue,YANG Min,CHEN Lei,BI Yang,CAI Meng,WANG Haiyan,A Puqian,HE Xiahong,ZHU Shusheng
6.小菜蛾中肠氨肽酶N2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王俊华,周小毛,吴青君,王少丽,谢文,陈得峰,徐宝云,张友军,WANG Junhua,ZHOU Xiaomao,WU Qingjun,WANG Shaoli,XIE Wen,CHEN Defeng,XU Baoyun,ZHANG Youjun
7.环境因子对西花蓟马室内生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王圣印,刘永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于毅,WANG Shengyin,LIU Yongjie,ZHOU Xianhong,ZHANG Ansheng,LI Lili,MEN Xingyuan,ZHANG Sicong,YU Yi
8.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及与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 齐永志,张小风,赵卫松,王文桥,马志强,韩秀英,QI Yongzhi,ZHANG Xiaofeng,ZHAO Weisong,WANG Wenqiao,MA Zhiqiang,HAN Xiuying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投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
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首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省各地以不同举措广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湖北农业科学,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对策,河南省
农药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呋虫胺残留检测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鉴定————作者:张栋园;崔新仪;张志鹏;李金丽;李宁;程伟霞;
摘要:呋虫胺的广泛使用对农产品安全及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风险,快速、准确检测呋虫胺残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氧化石墨烯-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GO-SELEX),从ssDNA (单链DNA) 文库中筛选并获得了呋虫胺的核酸适配体Seq1、Seq12和Seq14。对适配体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检测了适配体的亲和力,结果表明:适配体Seq1、Seq12和Seq14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64.23 ± 25.41、...
锰基纳米酶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汪雪娇;薛原;张权;袁嘉雯;李龙华;吴迟;刘振江;
摘要: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而传统的检测技术大多依赖于昂贵的大型仪器,难以满足即时迅速的检测要求,因此发展准确、便携、灵敏的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由于锰基纳米酶优异的催化性能以及纳米酶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迅猛发展,由锰基纳米酶介导的快速检测方法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典型纳米酶催化剂锰基纳米酶为例,主要从生物传感检测、光谱检测、多模态检测、智能手机辅助...
噻虫胺不同方式施用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及生长的影响————作者:荆莉莉;李梅;王中阳;万群;葛静;余向阳;
摘要:为探究农药施用对植物代谢和生长的影响,丰富农药生态风险评估,指导合理高效施用农药,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和评估了噻虫胺(clothianidin)根施和叶施处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根系分泌物的差异,以及两种施药方式对土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噻虫胺显著改变了番茄根系分泌物的丰度和组成,且两种施用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空...
小菜蛾对硫虫酰胺抗性的现实遗传力、交互抗性及机制(英文)————作者:袁静;江雅琴;常慧;雷启阳;欧阳铭勋;陈滢冲;陈静;陈杰;
摘要:小菜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硫虫酰胺是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小菜蛾具有优异活性,本研究旨在研究小菜蛾对硫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及其抗性机制。以硫虫酰胺对小菜蛾连续汰选40代,抗性倍数(RR)为5141.58倍,抗硫虫酰胺品系现实遗传力(h2)为0.9,表明小菜蛾对硫虫酰胺抗药性风险为高抗性风险。硫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RR=44670.05)、溴氰虫酰胺(R...
增敏型酶联免疫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张幸;刘蓓蓓;翟荣启;刘广洋;陈鸽;徐东辉;
摘要:在全球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为有效监测农药残留,通常采用具有高通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但传统ELISA的灵敏度不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提高ELISA灵敏度的策略,其中分子元件识别的增强和信号转导效率的提高在增敏型免疫分析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氯虫苯甲酰胺纳米农药的制备及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作者:王帅;张信楠;苏雨桐;霍静倩;安泽秀;陈来;张金林;
摘要:农药过度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本文通过优化传统工艺获得了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探讨了砂磨时间、砂磨速度、助剂配比等因素对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的影响。对其粒径分布、表面电荷、接触角、滞留量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对比了纳米农药与传统农药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在150~180 nm之间,粒径分布较窄,表面带负电荷,20...
基于确定性和概率性模型评估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甜瓜中的膳食风险————作者:李彤;程有普;吴曼妮;李贤宾;韩文浩;赵莉蔺;李薇;陈增龙;
摘要:阐明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在甜瓜作物上的残留特征,量化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多元化膳食风险,对保障人类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建立了甜瓜中噻虫嗪及其代...
绿茶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残留特征————作者:钱可心;郭明明;王新茹;张新忠;杨梅;孙荷芝;秦钰洁;吴鲁超;周利;
摘要:本研究评价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在茶叶种植-绿茶加工-冲泡过程中的残留转移规律。开展了270 mL/hm2和405 mL/hm2两个施药剂量的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田间规范残留试验,施药后不同天数茶鲜叶经加工制成绿茶,用于茶叶加工、冲泡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
生防细菌HX-6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作者:黄倩;崔瑞瑞;王德瑞;衣悦涛;冯大伟;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生防细菌菌株HX-6对植物病原细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评估HX-6发酵液及无细胞上清液(CFS)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微量稀释肉汤法测定了CF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RNA和gyrA基因测序对HX-6进行鉴定;利用检测...
基于离子液体的氯虫苯甲酰胺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缓释剂研发及对沙葱萤叶甲的生物活性————作者:李淼;杨佳乐;陈景;张文兵;李颖;韩国栋;谭瑶;
摘要: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作为软模板,以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HL)为模式杀虫剂,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农药微囊缓释剂(imidazole-chlorant...
三种生物菌剂对黄芪根腐病防效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樊良帅;黄振斌;晋小军;蔺红亮;刘璇;蒙俊杰;赵树鸿;周锦程;
摘要:为解决黄芪根腐病防治问题,本研究开展了黄芪根腐病防效的影响试验,旨在降低重茬黄芪的根腐病发生率及提高产量品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试验在渭源县重茬黄芪地进行,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3种生物菌剂,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正交蘸根试验设计,通过对出...
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对高粱氧化应激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作者:汪芷璇;郭浩铭;翟王晶;梁亚博;刘雪科;王鹏;周志强;刘东晖;
摘要: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38.33%~105.94%;空白土壤中施用莠去津,对高粱株高、根部氧化应激相关酶和解毒酶均无显著影响。在质量分数为0.2%的中性盐...
水溶性包装材料对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作者:段宏法;赵冬红;曹海潮;张耀中;刘峰;郝立勇;慕卫;
摘要:水溶性包装可以减少农药粉剂对使用者的接触和吸入风险,是当前降低粉尘危害的重要解决方案,然而水溶性包装材料本身对不同可湿性粉剂(WP)的悬浮率可能存在影响。为探究水溶性包装材料影响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机制,找到合适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在确定水溶性包装材料[聚乙烯醇(PVA)]对不同品种可湿性粉剂悬浮率存在影响的基础上,以80%噁虫威(bendiocarb) WP为模式药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系统研究了在...
(2,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酸(2-硝基-4-甲氧基)苯酯对几种杂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作者:原子杨;周静;路慧哲;袁越;邓鑫元;甘秀海;覃兆海;
摘要: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具有在土壤中降解较快、对后茬作物不易产生药害的特点。课题组前期以双草醚(bispyribac-sodium)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并筛选出了以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为靶标的高活性双草醚酚酯类候选化合物(2,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酸(2-硝基-4-甲氧基)苯酯(Ia-19)。为探讨Ia-19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评估了10%Ia-19可分散油悬浮...
太湖底泥来源吸水链霉菌HU216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作者:何云飞;王瑞俊;朱礼显;陈春同;齐欢;吴漪;张立钦;王继栋;张绍勇;
摘要:太湖底泥中分离得到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HU216具有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其活性代谢产物,通过硅胶、凝胶柱层析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1D,2D)等进行结构表征,鉴定为子囊霉素(ascomycin,1)、3-(1-羟丙基)苯酚(3-(1-hydroxypropyl...
手性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作者:宋瑞;李素贞;付继珍;王富芸;刘瑾;李莉;
摘要: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类杀菌剂是第三大类杀菌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菌特性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植物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化的SDHIs类杀菌剂中有8种具有手性特征,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分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四方面对其对映体选择性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手性SDHIs类高效绿色单体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其在农...
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的作用特性————作者:于硕;李子豪;李明宇;连磊;彭学岗;陈爽;王金信;刘伟堂;王恒智;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对0~6叶龄的水稻苗均安全,在360 g/hm2(有效成分,余同)剂量下,对...
蚕豆对除草剂灭草松耐药基因挖掘————作者:蔡青;翁华;
摘要:为鉴定蚕豆对灭草松代谢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重要基因,明确蚕豆对灭草松的代谢解毒机制。本研究以灭草松处理0 d和3 d的耐药蚕豆品种VF4及敏感蚕豆品种小红蚕豆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进行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46892242~52525260条Raw Reads,其中Clean Reads 有46025006~51412088条。韦恩图结果表明各组间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有512个。KEG...
德国小蠊钠离子通道V295N突变对α-蝎毒素LqhαIT敏感性的影响————作者:温淑璇;马媛;陆容材;耿俊杰;张坤;吴少英;
摘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细胞电信号传导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控制神经元和其他可兴奋细胞间动作电位的启动和传播,钠离子通道的快速失活过程是电信号传导的关键。蝎毒素作用于钠离子通道,影响通道的失活速度,因此解析蝎毒素与钠离子通道相互作用机制意义重大。通过比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和哺乳动物等钠离子通道的氨基酸序列,发现4个差异...
新型含硫醚、亚砜和砜的间双酰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杀虫活性————作者:舒坤;刘吉永;相君成;兰支利;刘民华;
摘要:随着杀虫剂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为开发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应对害虫耐药性威胁,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以环丙氟虫胺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8个含硫醚、亚砜和砜的新型间二酰胺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表征,并选取了部分代表性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表征进...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安徽农机
- 北大核心《昆虫学报》
- 省级《北方园艺》
- 省级内蒙古林业
- 北大核心《自然科学史研究》
- 省级粤东林业科技
- 国家级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甘肃林业
- 国家级《野生动物》
- 国家级北方牧业
- 国家级中国养蜂
- 省级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
- 北大核心《核农学报 》
- 省级现代农业研究
- 省级《蚕业科学》
- 国家级《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国家级《蛛形学报》
- 国家级《中国果树》
- 国家级《农产品市场周刊》
- 省级《广西林业》
- 北大核心《节水灌溉》
- 北大核心《农业技术经济》
- 省级《亚热带植物科学》
- 省级红土地
- 北大核心《扬州大学学报》
- 省级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 北大核心农村成人教育
- 省级四川农业科技
- 省级《内蒙古林业科技》
- 省级《中国工作犬业》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