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366/S
国际标准刊号:1673-1530
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食用菌》农业生产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瓜菜》作物生产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风景园林》学刊创办于1993年,原名《风景园林汇刊》,2001年更名为《风景园林》,2005年6月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风景园林》杂志社致力于记录国内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的重要事件、新锐思想和优秀作品,是一个集出版、展览、讲座、咨询等学术交流活动于一体的传媒机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暂无。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植物景观、设计机构、书评、期刊寻读、简讯、人物、竞赛、会议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获胜者——迪勒.史柯菲迪欧+伦佛建筑事务所 16-21

  2 第二名——TPO设计事务所 22-25

  3 第三名——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 26-31

  4 基于地理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探讨 钟林生 马向远 32-35

  5 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生物多样性框架 王云才 36-41

  6 城市—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途径研究 岳邦瑞 康世磊 江畅 42-46

  7 服务于城市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设计 王敏 宋岩 47-52

  8 服务于城市花园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设计 韩丽莹 王云才 53-58

  9 基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高密度城区微绿地设计探讨 陈静 59-65

  10 无序中的有序 拜城中央公园(一期) R-land北京源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66-73

  11 惠州DADA的草地居住区 (澳大利亚)IAPA澳大利亚设计顾问公司 74-79

  12 美国明尼苏达州莱克伍德公墓陵园 (美国)哈沃森设计事务所 80-91

  13 西班牙古罗马遗迹 坎塔科整改项目 (西班牙)托尼.赛瓦尔建筑工作室 92-97

  14 意大利 :明乔河下游历史景观建筑 (意大利)雅奇设计工作室 98-103

  15 西班牙文达德萨塔莱萨户外休闲室与游泳池 (西班牙)马利亚.卡斯特罗建筑事务所 104-111

  16 西班牙圣巴巴拉港风景建筑 (西班牙)马丁.雷加拉伽建筑事务所 112-119

  17 城市时代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美国)杰克.艾亨 120-127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投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

  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首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省各地以不同举措广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湖北农业科学,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对策,河南省

  风景园林最新期刊目录

地理特征相似地带风貌管控区块的精细化识别——以湖州市南浔地区为例————作者:吴凯怡;张云;

摘要:【目的】城乡特色风貌建设是解决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千城一面”、提升地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那些地理特征与周边相似且缺乏足够历史图像信息的地区,如何精准识别与精细化管理风貌仍是挑战。【方法】“空间整体性”导向下的景观特征识别方法与“时间连续性”导向下的古诗词语义分析相结合,有望较精准地划分此类地区的风貌管控区块。以湖州市南浔地区为研究区,首先通过景观特征识别方法确定研究区范围,并划分景观特征区块;...

基于碳密度修正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功能区构建————作者:张湉;沈振;苏婷婷;戴代新;

摘要:【目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精准评估探究示范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机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尤为关键。【方法】研究基于气候因子修正的碳密度模型,结合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特性,提出碳密度修正方法以提高碳储量估算的精度。此外,结合InVEST模型与QGIS平台,从“碳汇-碳源”视角出发,量化示范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及碳储量演...

基于文学制图的圆明园福海多维要素图谱构建与园林空间表征————作者:曹宇超;张楠;孔宇航;

摘要:【目的】针对以圆明园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中多维要素挖掘与表征难题,引入文学制图相关方法与技术,挖掘御制诗文中多维要素的耦合关系,提出适宜的知识表征方法,拓展从诗文展开的“非物质”园林的研究路径。【方法】借助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圆明园四十景图、样式雷图等历史资料,对乾隆年间圆明园福海区域的御制诗文进行文学制图与语义网络分析;提取君王责任、文人心性、闲人姿态3种典型身份意识下的“行为-知觉”...

窟野河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张中华;吴昊;

摘要:【目的】窟野河流域是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流域之一,在能源产业主导驱动的人居发展模式下,流域内水资源供应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城水空间不协同、水资源污染等人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流域人居环境与水文环境的和谐共生发展,本文从人水关系视角探讨了窟野河流域人居环境质量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以子流域(集水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SWAT模型、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揭示了窟野河流域...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环城绿带“主体-环境”演进机制——以北京市“绿隔”为例————作者:刘颂;沈培宇;柳迪子;白钊成;

摘要:【目的】环城绿带在国内的实践方兴未艾,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阻碍。环城绿带的演化除了受外部环境中快速城市化的强力干扰,多元利益主体对于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长期相互博弈与协调统筹也是重要因素。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探索多元主体推动环城绿带系统演化的适应过程。【方法】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本特征、结构构成和适应机制等视角分析环城绿带的系统特征。以北京市“绿隔”为例,基于复...

整体性保护视角下文化景观场域识别与解释————作者:梁芷彤;夏海燕;杜雁;

摘要:【目的】以价值整体认知为基础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已成为专业共识,建立区别于单体特征提炼、突出“整体特性”的认知模式,关注部分是否/如何在整体中发挥作用,有望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梳理与整合探索一种可能性路径。【方法】通过文献归纳与演绎,总结文化景观式方法的主要步骤与核心内容,提炼场域理论的内涵与应用逻辑,剖释文化景观场域的内涵与空间实践过程,梳理当中的行动者并凝练出场域本体模型,完成文化景观场域...

城市绿地三维数字信息模型研究进展————作者:张炜;颜雅涵;

摘要:【目的】在城市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传统基于构件的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化需求,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数字信息模型标准中的绿地相关部分的总结和分析,结合不同的应用需求,探讨适用于绿地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包括模型组成、数据逻辑和评估应用途径三...

风景园林遗产化之路——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的笃行复盘————作者:朱育帆;

摘要:【目的】以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为样本,探索风景园林遗产化路径对隐性文化价值的显性转化机制,为古都风貌区存量空间更新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方法/过程】1)历史基底解析:将“可见遗存—可空间度量遗存—史料文献”历史基底分三级整合,确保史料资源的有效性,锚定公园场地中全浙会馆的位置与文人园林寄园关联的空间基因;2)风格形制选定:以北京传统园林风格为“命题作文”基调,重拾传统经典空间的当代意义;3)...

风景园林遗产化之路——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的笃行复盘————作者:朱育帆;

摘要:【目的】以北京长椿苑公园更新设计为样本,探索风景园林遗产化路径对隐性文化价值的显性转化机制,为古都风貌区存量空间更新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方法/过程】1)历史基底解析:将“可见遗存—可空间度量遗存—史料文献”历史基底分三级整合,确保史料资源的有效性,锚定公园场地中全浙会馆的位置与文人园林寄园关联的空间基因;2)风格形制选定:以北京传统园林风格为“命题作文”基调,重拾传统经典空间的当代意义;3)...

老年人绿地感知与活动特征的非线性关系————作者:吴元晶;游永熠;周卫;兰思仁;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绿地感知与绿地活动特征间的非线性关系,旨在为公园适老化建设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州市的5个城市公园绿地中,面向具有一定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关于绿地感知与活动的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XGBoost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探究老年人绿地感知各指标对绿地活动特征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两者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1)空...

悉尼中央商务区码头区更新——为公众打造的新街区————作者: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

摘要:<正>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在悉尼的新码头区(Quay Quarter)设计了一个能够承载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该区域通过宜居的、以行人为中心的公共区域将一系列空间串联起来。该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在现有街道和巷道网络的基础上,为公共活动创造新的平台,与城市新建建筑所在的街道相呼应

“风景-遗存”对公众时空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为例————作者:邱思嘉;宝力格;徐静;魏方;

摘要:【目的】后工业时期大量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减缓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城市空间碎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产生影响,城市工业废弃地逐渐变成被遗弃的空间。“风景-遗存”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展现出巨大的改造潜力,研究其对公众时空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为工业废弃地有机更新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结合时空行为轨迹技术,通过计算空间指标度量样本空间的自然度,通过游客时空行为轨迹分...

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耦合风景特质识别的审美价值评估————作者:赵人镜;邢炳泰;王宇谦;

摘要:【目的】风景名胜区囊括了国土空间范围内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人文风景。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多片区分散的布局,导致各片区风景资源保护管控和传承发展的失衡。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背景下,如何回应其保护管控诉求,仍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方法】通过构建包含风景特质识别和审美价值评估2个阶段、融合熵权法与TOPSIS方法的评估框架,进行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耦合风景特质识别的审美价值评估。【结果】识别了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的...

福州市儿童友好城市街道空间感知对居民情绪的影响机制————作者:陈少枫;陈铮衍;徐雨涵;丁铮;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街道空间感知对居民情绪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福州市主城区的实证分析,揭示不同街景要素对居民,特别是儿童及其监护人情绪的潜在影响,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结合百度街景图像、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UGC)以及政府投诉数据,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和地理分析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流量、视觉复杂度、安全...

拉萨市中心城区生态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性分析————作者:张家睿;米玛旺堆;程励;钱丽源;

摘要:【目的】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具有世界级生态屏障与文化遗产共存的独特背景。通过定量分析拉萨市中心城区生态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HAI)的时空关联性,对于合理调控高海拔城市人类活动以及对拉萨市未来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2007—2022年间的土地利用遥感...

西安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演变对降温效应的影响————作者:孔维莹;刘伊卓;董思纯;胡远东;

摘要:【目的】城市蓝绿空间对缓解高密度城区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优化蓝绿空间格局作为存量发展时代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途径,理解其在不同空间水平的降温机制尤为重要。【方法】本文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选取6个典型景观指数解析了研究区近10年来蓝绿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分析了蓝绿空间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等级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揭示了西安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变化...

基于HEC-RAS的多尺度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构建与应用————作者:李硕星;王南希;查艳;

摘要:【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前流域管理的核心科学问题。【方法】整合高程、土地利用、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源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HEC-RAS水动力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该框...

多智能体模型空间分析导向下的城市公园空间结构生成————作者:孔慧子;刘天明;廖家婕;崔柳;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实现场地相关区域城市特征的挖掘,借助黏菌智能体模型接入区域城市特征数据,生成城市公园场地空间结构,为当下城市公园场地设计提供一种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的空间分析方法与设计新思路。【方法】采用基于POI数据映射的黏菌智能体空间网络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多智能体模型空间信息模拟,探索城市空间功能渗透下城市公园的系统性空间功能关联,...

多智能体模型空间分析导向下的城市公园空间结构生成————作者:孔慧子;刘天明;廖家婕;崔柳;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实现场地相关区域城市特征的挖掘,借助黏菌智能体模型接入区域城市特征数据,生成城市公园场地空间结构,为当下城市公园场地设计提供一种复杂系统自组织机制的空间分析方法与设计新思路。【方法】采用基于POI数据映射的黏菌智能体空间网络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多智能体模型空间信息模拟,探索城市空间功能渗透下城市公园的系统性空间功能关联,...

水利建设驱动下的三北平原传统人居环境体系研究————作者:马迎雪;郭巍;

摘要:【目的】历史上的三北平原曾频繁地开展陂塘与海塘的建设,促使当地形成了与水利建设相适应的传统人居环境体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索这种自然与人文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传统水利人居环境体系的特征及演变规律,对未来三北平原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陂塘和海塘水利建设为线索,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和图示分析法,从区域尺度和聚落尺度揭示水利建设影响下形成的水利—农田格局、聚落系统的特征;以沈师桥村为例,...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风景园林》林业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296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