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食用菌》全面报道国内外食用菌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动态、实用技术和行业信息。是以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从事食用菌的商业贸易人士、广大菇农和食用菌爱好者为对象。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多次获国家科委、中国农学会优秀期刊奖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综述、资源开发、育种驯化、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病虫害防治、菇农之友、信息荟萃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热带灵芝研究进展 刘戈;冯昆;赵静; 1-5
2 紫溪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蓓;郭相;马明;冯云利;马绍宾;邰丽梅; 6-8
3 双孢蘑菇和姬松茸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贺建超;贺聪莹;卢美欢;马英辉;王玛丽; 9-10
4 适宜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陈丽新;陈振妮;黄卓忠;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 11-13+16
5 引进荷兰菇房条件下双孢蘑菇品种筛选初报 魏金康;邓德江;赵龙;沙飞; 14-16
6 正交法优化新疆芦苇根蘑菇液体培养基的研究 郭永红;张微思;何容;罗晓莉;黄仕文;桂明英; 17-18+21
7 不同接种期对香菇L-808栽培的影响 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朱琼;薛振文;徐波;夏建平; 19-21
8 北方农林区平菇高效生产分析 束月征;杜志坤; 22-24
9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季国军;王琳;赵呈明;赵荷娟;魏启舜;邵和平; 25-27
10 小麦秸秆塑料袋栽培平菇高产配方筛选试验 孔维威;康源春;孔维丽;袁瑞奇;张玉亭; 28-29
11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延锋;戴元平;徐连堂;刘敬春;史磊;潘春磊;孙靖轩;张鹏; 30-33
12 2个不同来源真姬菇子实体同源性的分子鉴定 黄龙花;夏凤娜;邵满超;张一帆;陈多扬;胡惠萍; 34-36
13 优化玫瑰红鹅膏培养条件及抑菌活性研究 张楠;包海鹰; 37-41
14 LED光质对蟹味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刘文科;杨其长;赵姣姣; 42-43
15 猪苓生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初探 杨金部;张宗舟;苟萍; 44-47
16 大球盖菇栽培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于萍;孙萌;傅常娥;陈艳秋;尹勇刚; 48-50
17 拟云芝降解柳树木质素的研究 谈峰;张健;李玉娟;李敏;王莹; 55-56
18 不同接种箱消毒剂对毛木耳菌袋污染率的影响 吴翔;黄忠乾;苗人云;郑林用;甘炳成;周洁,; 57-58
19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徐萍;卫新;王美青;孙永朋; 59-62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论动物转基因科研试验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
[摘要] 动物转基因技术种类日益复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成本和技术要求却不断降低,生物风险和安全威胁越来越大。科研试验阶段是风险防控的关键,因此需要科学而严谨的科研试验法律监管,以预防意外和不正当试验对社会及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国内可以指向转基因动物科研试验监管适用的法律规定集中于农业应用领域,不足以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管。基于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需要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明确科研试验监管的基本原则,以协调监管体系为核心探讨法律完善的关键问题,进而系统性地明确科研试验安全监管法律的进展趋势。
[关键词]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转基因动物,科研试验,安全管理,管理监督,法制监管
中国食用菌最新期刊目录
邹城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孙振国;黄齐;王宝印;蒋瑞;李静;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栽培规模逐步扩大,生产产量也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局面,但菌种对外依赖度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通过总结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
江苏省食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建议————作者:马金骏;曾晓萍;顾鲁同;
摘要:通过阐述了江苏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生产结构等基本情况,分析了江苏省食用菌产业的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的思路、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措施建议
大球盖菇研究现状及在北方地区的发展前景分析————作者:李超;王民乐;刘源;李岩;刘小花;张文杰;刘志泰;董岩;
摘要: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大球盖菇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类草腐型食用菌。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加之北方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大球盖菇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因此在北方推广大球盖菇栽培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对大球盖菇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生长发育条件、栽培现状的总结,探讨了其在北方地区的发展前景
江苏省宜兴市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特征分析————作者:丁宁;夏冬健;师亮;李熠;赵明文;曾晓萍;
摘要:宜兴市多样化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大型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试验采用随机踏查法对不同地貌中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计采集到真菌样品609份。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分属于46个科93个属的192种真菌,其中红菇科、多孔菌科和蘑菇科为优势科。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有28种食(药)用菌、26种药用菌。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宜兴市海拔0~150 m的松树林是野生大型真菌最适...
食用菌中L-色氨酸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作者:游金坤;孙达锋;代秋琼;曹燕妮;邓雅元;华蓉;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食用菌中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采用AcclaimTM 120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 moL·L-1乙酸钠缓冲液(用冰乙酸将pH调至4.0~5.0)和纯甲醇为流动相(体积比为70∶30...
QuEChERS-气相色谱法测定破壁灵芝孢子粉中的26种农药残留量————作者:王晓军;曾坤;李雯雯;杜蒙;贾瑞杰;王璐莹;程倩倩;孙允超;
摘要: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QuEChERS-气相色谱法测定破壁灵芝孢子粉中2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试样经醋酸水浸泡、乙腈提取、QuEChERS净化,采用HP-5色谱柱分离,经电子捕获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使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6种目标农药在浓度0.005~1.00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1 2~0.006 9 mg·kg<...
食用菌风味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作者:邓雅元;华蓉;孙达锋;游金坤;王娟;杨璐敏;代秋琼;曹燕妮;
摘要:食用菌是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如挥发性的醛、酮、酯类等和非挥发性的游离氨基酸等。食用菌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常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嗅闻-质谱仪、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电子鼻等仪器进行检测;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常用浸提法、水解法、生物酶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舌等进行测定。通过综述食用菌中风味物质的种类...
灵芝柿子酒酿造工艺研发————作者:李需;邢水儿;袁学军;冯金婷;
摘要:为研发1种灵芝柿子酒,以赤灵芝和磨盘柿为试验材料,设置各处理开展酿造试验,因素水平包括酒石酸用量(0、250、500、750 mg·kg-1)、糖度(21%、24%、27%、30%)、发酵时间(10、15、20、25 d)、发酵温度(20℃、25℃、室温)、灵芝用量(0、2.5、5.0、7.5 g·kg-1),通过测定总SO2含量、...
植物激素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作者:任思竹;桑青;刘华;高晴;杨子涵;陈文杰;
摘要: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在食用菌中也具有显著生理作用。将植物激素应用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可以调控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影响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同时,植物激素还可作为一种保鲜技术延长食用菌采后贮藏时间,提高其抗菌性及抗病性。通过综述植物激素在食用菌生长和发育方面的生理作用,并重点探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萘乙酸和水杨酸对食用菌...
野生泰国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作者:敖成策;锁浩南;唐松明;李娥贤;罗宗龙;李树红;
摘要: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采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腐木上的野生木耳鉴定为泰国木耳(Auricularia thailandica)。经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并首次对中国采集的泰国木耳开展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和驯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时的最适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0 g·L-1、豆饼粉2.0g·L-1、氯化钙3.0 ...
贵州省2株野生二孢拟奥德蘑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驯化栽培————作者:张秀伟;何大智;蔡甫格;牛力立;
摘要: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茶叶基地内采集到2株野生菌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同时开展了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分析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2个野生菌株MDCG-1和MDCG-2均为二孢拟奥德蘑(Hymenopellis raphanipes)。二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MDCG-1菌丝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MDCG-2菌丝培养的最适碳源为...
猴头菇野生种质的采集及人工驯化栽培优良品种的筛选————作者:李凤美;刘连强;张志军;罗莹;巴宗;张扬;贺丽霞;李淑芳;牛继平;贾强强;
摘要:从吉林长白山地区采集分离纯化得到了10株野生猴头菇菌株,通过ISSR亲缘关系比对,可分为6个不同品种,对这6个不同品种的野生猴头菇进行组织分离、纯化、人工栽培培养,观察和比较母种菌丝生长状态、子实体出菇的表型差异、畸形菇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综合比较获得的2株栽培性状较优的野生猴头菇菌株(菌株D和9-8),是人工驯化栽培的优良品种,极具开发潜力
秦岭野生木耳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驯化试验————作者:曹建刚;毛仪楠;刘阳;彭建文;陈鹏博;刘长命;
摘要:2022至2023年采集到8株秦岭野生木耳菌株,经过组织分离、菌株分子鉴定、进化树分析、驯化出耳试验表明,丹凤野生黑木耳、山阳野生黑木耳、北耳、竹耳、镇耳、商耳6株菌株鉴定为黑木耳;洛耳为短毛木耳;商州区野生木耳为琥珀木耳。8株秦岭野生木耳菌株18S rDNA-ITS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其基因序列相似度为69.58%,表明8株菌株有一定亲缘关系,但是亲缘关系较远。在NCBI上未发现与竹耳、...
耐高温灰树花菌株的筛选与评价————作者:杨成梅;王宝印;崔维娜;丁洋;刘孝利;刘永香;林范学;李晓博;苏计忠;赵敬聪;
摘要:为探讨灰树花液体菌种受高温刺激后菌丝的生长和栽培情况,筛选耐高温的灰树花优良品种,测定了9个不同灰树花菌株在40℃高温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满袋数量、菌丝强弱、出菇产量、畸形菇率、未出菇菌包比例、子实体形态、生物转化率等性状。结果表明5号灰树花菌株受高温影响最小,满袋时间为25d,菌丝较强壮,每包平均产量211.52 g,未出菇比例为1.49%,畸形菇率为4.48%,子实体颜色为棕褐色,子...
1株野生羊肚菌的物种鉴定和栽培评价————作者:邓瑞民;李艳霞;张业胜;张晨;陈凤仙;孙朝立;乌俊杰;
摘要:对采自云南大理的1株野生羊肚菌菌株(Y88)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该羊肚菌为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经组织分离、纯化、交配型检测和活性继代测试,筛选出菌株Y88-2,经栽培后获得子实体。将收获的子实体再进行组织分离后复筛出菌株M1099-3、M1099-7和M1099-36。栽培试验结果显示M1099-3菌株产量最高,在樱桃园基地每667 m2 临沂地区6个平菇品种冬春季节栽培性状评价————作者:沈凌言;王萍;曹荣利;高飞;赵桂涛;宋远爱;张磊;王献杰;葛祥山; 摘要:通过对6个平菇品种各级菌种的菌丝生长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临沂地区冬春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结果显示抗病265与高产8129的菌丝满袋时间最短、在低温环境下出菇能力强、抗杂菌和抗病能力强、菇体韧性较好、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最优,适宜在临沂地区冬春季节栽培,应加强示范推广 不同条件对秀珍菇工厂化生产的影响————作者:刘苏雅;杨建文;毛小伟;陈青;巫优良;杨明华; 摘要:由于传统栽培的秀珍菇生长周期长且产量较低,品质参差不齐,现大部分转为工厂化生产。为保障工厂化秀珍菇头潮菇的产量高、品质好,对工厂化秀珍菇开展不同菌种、培养料配方及培养时间的研究,分析各处理对秀珍菇的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质菇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工厂化生产的菌种、配方及合适的培养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品种为金秀,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41%、甜菜渣5%... 水田和旱地栽培羊肚菌对土壤微生物及元素含量的影响————作者:游萍;李永洪;肖群英;聂鑫;吉庆圆;马玉萍;薛晓辉; 摘要:对比了水田和旱地2种模式下羊肚菌栽培不同阶段土壤中可培养功能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田模式下固氮菌在采收期减少,而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在菌霜期和采收期增加;旱地模式下,多数功能微生物在菌霜期数量高于播种期和采收期,但采收期固氮菌、钾细菌等数量显著下降。2种模式下Mg和Zn含量均显著减少;旱地模式下,Cu含量在采收后明显升高,S元素与土壤微生物关系密切,Mg和Zn与微生物的相关... 姬松茸栽培中培养料及土壤的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分析————作者:李雪松;华蓉;孙达锋;岳万松;张晓华;孙钰媛;汪祥飞;刘绍雄; 摘要:以姬松茸ZJJSR001菌株栽培过程中的培养料和覆土材料为试验材料,对姬松茸栽培过程中元素动态进行跟踪研究,以期为姬松茸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和镉富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栽培料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从覆土材料中吸收营养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其中,在对重金属元素的动态跟踪中发现,甘蔗渣、复合肥料、牛粪和覆土材料是其主要来源。因此在姬松茸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土壤、严... 西安市葡萄园林下栽培羊肚菌技术要点————作者:邵改革;张瑞颖; 摘要:2012年,羊肚菌作为一种世界珍稀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已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近年来西安市的羊肚菌栽培发展非常迅速,并在果园林下栽培羊肚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介绍西安市羊肚菌葡萄园林下栽培技术,对羊肚菌果园林下栽培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羊肚菌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