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
《水土保持学报》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本刊最高影响因子为1.709,在全国9000多个刊物中名列第12,在全国水土保持类期刊中名列第1,在陕西省160多种科技期刊中名列第1, 在全国100多种农业类期刊中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办刊宗旨】
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政策、法规、条例办事,贯彻国家“科技兴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政治导向和科技导向,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知名度,及时有效地传播国内外水土保持最新科研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而努力。
【刊登内容】
主要是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蚀(水蚀、风蚀等)过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流域植被修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退化(荒漠化、沙化、石化)与评价,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及其综合治理效益与评价,自然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RS,GIS,GPS等)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
主要为国内外从事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有关管理工作者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9年陕西省十佳期刊和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0年中科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2000年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
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被英国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Center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和《英联邦农业局文摘》(CAB)收录。国内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英文版)》等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试验研究、研究简报、综合评述、学术讨论、研究生论文简报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模拟降雨条件下弃土堆置体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赵暄,谢永生,王允怡,景民晓
2.紫色丘陵区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彭旭东,江东,史东梅,汪三树,刘益军,李叶鑫
3.模拟降雨条件下肥料品种与施肥方式对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付伟章,史衍玺
4.玉米季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秦凤,郑子成,李廷轩,孔祥东
5.模拟酸雨条件下海泡石对污染红壤镉、铅淋溶的影响 饶中秀,朱奇宏,黄道友,刘守龙,曹晓玲,任雪菲,王帅,王继宇
6.晋西黄土高原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研究 王丹丹,张建军,茹豪,黄明,李民义,王春香
7.作物与坡度交互作用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 马波,吴发启,李占斌,王健
8.不同施肥对雷竹林径流及渗漏养分流失规律的影响 陈裴裴,吴家森,郑小龙,姜培坤,吴建军,徐建明
9.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养分利用率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张玉平,荣湘民,刘强,谢桂先,黄涛,吴魏
10.崩岗崩积体土壤渗透特性分析 蒋芳市,黄炎和,林金石,赵淦,张燕,庄雅婷,葛宏力,林敬兰
11.水分对崩岗土体抗剪切特性的影响 林敬兰,黄炎和,张德斌,王妍,陈起军,陈记平,武晓莉
12.植被固土减蚀作用的力学效应 肖培青,姚文艺,刘希胜,申震洲
13.容重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吴军虎,张铁钢,赵伟,李家科,杨亮
14.模拟沼液淋溶灌溉对土壤下渗水的影响 邓蓉,陈玉成,史秋萍
15.新型大球包膜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淋溶特征 李长洲,张民,杨越超
16.基于SOM和TN的黑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沉积估算 张少良,刘威,张兴义,刘志华,张志强
17.果园带状生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李发林,郑域茹,郑涛,林晓兰,黄炎和,武英,谢南松,林智明,蔡志发
18.安吉赋石水库板栗林地地表径流污染物特征研究 李泽波,张建锋,陈光才,汪庆兵,潘春霞,吴灏,王丽
19.汾河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含量、来源和生态风险 郭掌珍,张渊,李维宏,洪坚平
代发职称论文范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信息服务策略
[提要] 本文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基本特征,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需求类型以及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原因,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息服务策略。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信息服务,服务策略
随着广大农民科技意识的逐步增强,为乡村农户提供致富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服务应是当今县区图书馆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而加快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并让广大农民所掌握是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石。为此,县区图书馆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有效地架起了农业科研项目研究者与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者之间的桥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扩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现代县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深化与转变,如何配合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部门,将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到农村中去,是我们要在逐步的深入农村的信息服务工作中进行不断摸索的问题。
水土保持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草原生态恢复工程下新疆草原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应————作者:胡文可;刘维忠;彭亚萍;
摘要:[目的]探索大型生态工程对草原植被覆盖动态的影响,阐明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应,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工程的改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干旱地带的新疆地区为例,利用趋势分析法,探析生态恢复工程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基于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评估其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和净初级生产力(NPP)4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揭示生态恢复工程下植被覆盖对四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效...
间歇性降雨条件对黑土表层孔隙结构和团聚体周转的影响————作者:雷涵喆;徐金忠;杨庆楠;张晓娅;赵怡凯;李雨;张玉鹏;付玉;
摘要:[目的]为探究间歇性降雨条件对黑土表层孔隙结构和团聚体周转的影响。[方法]以黑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法+人工模拟降雨+CT扫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明表层团聚体特征、表层团聚体的周转特征、表层土壤孔隙特征对降雨强度和降雨次数的响应。[结果]间歇性降雨条件下,孤立孔隙均集中于土壤表层。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雨强40 mm/h下连通孔隙度始终大于孤立孔隙度,雨强70 mm/h下连通孔隙度和...
中国典型自然植被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及驱动力分析————作者:吴阳;张杰琳;彭守璋;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气候区自然植被的植被碳储量(VCS)和土壤碳储量(SCS)的变化趋势与环境要素对碳储量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研究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植被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基于LPJ-GUESS模型和随机森林方法的混合模型,模拟1851—2100年中国典型自然植被VCS和SCS的动态变化,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方法,分析碳储量动态变化与趋势特征。...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云南省生态网络构建————作者:刘川;张述清;黄义忠;李永平;
摘要:[目的]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针对三大主体功能区设置具有区域性差异的主体功能情景,利用PLUS模型模拟2035年主体功能情景和自然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耦合InVEST和MSPA模型综合识别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以此构建云南省2020年及2035年未来多情景生态网络,并对网络结构进行评价。[结果] 1)主体功能情景...
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评价————作者:李奇奇;徐其静;李亦然;王震;侯磊;汪丽;王克勤;
摘要:[目的]等高反坡阶(CRT)是阻缓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措施,探明并评价CRT措施对坡面红壤质量的改善效果,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改善坡耕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松华坝迤者流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6项土壤指标,分析CK和CRT坡耕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异,并建立最小数据集评价坡耕地土壤质量。[结果] 1)与CK相比,CRT坡耕地土壤含水量、几何平均直径、...
降雨驱动下流域硝酸盐输出的变化特征————作者:舒胡佳;扈晓蝶;肖海兵;王剑;史志华;申梦雪;郝宗宇;张闯;汪艳;
摘要:[目的]为明确降雨驱动下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与模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典型亚热带丘陵流域—湖南省龙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高频监测流域径流与硝酸盐浓度的动态变化,并结合C—Q关系模型,明确不同降雨类型间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与模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冗余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明确硝酸盐输出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所有降雨事件的径流硝酸盐加权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8~1.50 mg/L,其中,小雨事件的...
滇中石漠化地区光伏阵列对微气候-土壤的影响机制及效应————作者:车光欣;李艳梅;胡元泽;王妍;吴雲鹏;刘芳君;
摘要:[目的]分析石漠化地区光伏阵列对气候-土壤的影响与机理,为石漠化地区“光伏+”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石林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象站观测与土壤性质测定,通过方差分析、Mantel test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光伏阵列区与非光伏阵列区的微气候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湿季动态变化,探究光伏组件对微气候-土壤的影响过程及机制。[结果] 1)不同季节下,光伏阵列显...
生物炭对矿区不同压实度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作者:林钰泽;司丹彤;徐勤学;张帅普;舒小华;付智勇;
摘要:[目的]探究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矿区压实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为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矿区土壤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模拟1.2、1.3、1.4、1.5、1.6 g/cm3(T1.2~T1.6)压实处理下,设置4种生物炭施量(0、2%、4%、6%)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1)不同生物炭施量均会减缓不同压实土壤湿润锋向下运...
贵州省铝土矿山植被恢复短期土壤有机碳变化驱动因素————作者:周娜娜;罗帮林;冯娅瑛;曾睿菠;韩珍;
摘要:[目的]探究植被恢复短期内矿区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以及驱动因素,以期为快速提高矿区土壤有机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典型铝土矿区为研究区,分析植被恢复短期内(恢复年限为当年、1年、2年、3年)土壤环境、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分有机碳LFOC)、碳库管理指数(CPMI)以及驱动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因子。[结果] 1)铝土矿区土壤有机碳含...
基于InVEST模型的乌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作者:朱啟莲;方发永;余万洋;韩珍;毛天旭;罗松平;赵龙山;
摘要:[目的]探讨乌江流域贵州段长时间序列下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为区域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主,通过移动窗口法、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乌江流域贵州段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进行计算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 1)1990—2020年,景观格局在上游南部距干流30 km以内区域破碎度和斑块形状复杂度加深,斑块优势度和景观连通...
气候变化情景下刺槐人工林潜在适生区变化及固碳潜力————作者:马云蕾;韩磊;王娜娜;马军;王苑;马世杰;
摘要:[目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我国主要的水土保持造林树种,对改善生态和增加碳储量具有重要作用,预测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刺槐林适生区分布和碳储量时空变化,并分析其固碳潜力,为区域人工林发展规划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刺槐的潜在地理分布,定量研究刺槐未来受威胁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通过分析综合环境因子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性...
改进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长江上游水沙关系累积变异规律————作者:肖怡慧;金中武;张国帅;金光球;李志晶;
摘要:[目的]大型水库群拦沙条件下,长江上游干流水沙关系出现累积变异,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方法]基于1950—2022年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观测值,采用改进的双累积曲线法,计算双累积曲线偏差序列并引入尺度缩放因子,分析长江上游流域水沙累积变异规律。[结果]长江上游水沙关系分别在1985年、1998年、2002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年均含沙量由1.20 kg/m3...
海涂围垦区土壤孔隙特征与强度特性原位试验————作者:姜子煜;王洪德;孙枭沁;潘永春;唐胜强;佘冬立;
摘要:[目的]为探究原位状态下海涂围垦区土壤强度特性与其孔隙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江苏省沿海滩涂不同围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和CT扫描技术分析土壤结构与土壤原位抗剪强度(Cu)和灵敏度(S_t)之间的关系。[结果]滨海(BH)和如东(RD)处S_t在1.3~5.4,属于中敏感(2~4)至敏感(4~8)范围,但其扰动土的S_t在不同深度和围垦年限下无明显变化。...
基于PIV的茎秆倒伏角度对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作者:张迪;张会兰;李峰;谷方正;王铃涵;
摘要:[目的]坡面植被在水流冲刷或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为探究植被倒伏角度对坡面薄层流水动力特性及侵蚀冲刷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亚克力圆柱体模拟植株茎秆,开展室内水槽冲刷试验,设置6组倒伏角度(45°、75°、90°、105°、135°、150°)与3组流量条件(0.23、0.52、0.76 L/s),采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
《水土保持学报》2024年审稿专家致谢名单
摘要:<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年度影响力报告(2024版)
摘要:<正>~
增温和放牧对河西盐渍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作者:孙佳星;徐国荣;成鑫栋;王雨媛;吴江琪;
摘要:[目的]为探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放牧遗留效应对冻结期盐渍化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放牧(FCK)、增温(W)和增温+放牧(FW)4种处理方式,探究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与CK相比,FCK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和全氮质量分数,降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W处理降低土壤水分体积分数,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97.61%...
1970—2020年北洛河流域产水、保土、固碳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作者:张宇洁;张晓萍;孙伟楠;耿文亮;安泽锋;
摘要:[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为该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多源数据,运用InVEST和CSLE等模型,定量评估分析北洛河流域1970—1990年土地利用相对稳定期、2000年左右的过渡期和2010—2020年生态恢复的不同时期内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碳...
资源型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动态演进、空间差异及收敛性————作者:边志强;张倩华;
摘要:[目的]揭示资源型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特征,以期为其明晰土地利用状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6—2020年我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数据,在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结合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及固定效应模型,对资源型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分布动态...
不同退化程度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作者:马军;韩磊;柳利利;王娜娜;马云蕾;马世杰;王苑;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林木退化机制,从而为区域人工林结构调整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河东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5—10月利用TDP热扩散茎流计测定不同退化程度刺槐的树干液流速率,同时监测环境变量,研究未退化刺槐人工林(NDPP)、中度退化刺槐人工林(MDPP)、重度退...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西瓜甜瓜
- 国家级《中国花卉园艺》
- 省级《中国工作犬业》
- 省级《贵州气象》
- 省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农业科学研究
- 北大核心《广东林业科技》
- 省级《辽宁林业科技》
- 省级浙江现代农业
- 省级《江西农业科技》
- 省级江西农业
- 北大核心《烟草科技》
- 北大核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国家级《渔业科学进展》
- 省级《河北林业》
- 省级《吉林农业科学》
- 省级《上海农村经济》
- 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 省级中国乡村发现
- 省级《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国家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省级北京水产
- 省级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
- 省级《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省级江西饲料
- 北大核心《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北大核心粮食与油脂
- 北大核心《热带地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