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茶叶》创刊于1979年,其前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0~1978年编印的《茶叶科技简报》。《中国茶叶》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茶叶科技,弘扬茶文化,提供茶叶信息。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和茶事信息等。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专题·综述、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总结·探讨、文化·生活、名茶集锦、科技动态、文献精华(国内外文献摘要,每期约40条左右)、读者信箱、茶事·消息。该刊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茶叶干部、技术员、商业人员、茶厂(场)工人、茶农、茶文化研究者、茶叶爱好者以及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良好读物。
【读者对象】
本刊是广大茶叶干部、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经营者、茶厂(场)员工、茶农和茶艺工作者、茶叶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宣传内容】
宣传、普及茶叶科技知识,推动我国茶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产业论坛、经济管理、质量安全、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生产技术、历史文化。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访问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希堂”品尝台湾“下午茶” 1
2 平民茶礼品 廉政伴手礼 李瑞河; 1
3 欢迎订阅《中国茶叶》 2
4 闻着茶香去旅行——斯里兰卡六大产茶区探访(四) 罗龙新; 4-7
5 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峰;苏峰;刘琳燕; 8-11
6 桃源力争打造“湖南第一县”茶叶品牌 龚华春; 12-13
7 茶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周才碧;陈文品; 14-15
8 茶树病虫害的类群 肖强; 16-17
9 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 王辉;龚淑英;魏明香;朱作春;陆文渊;夏建峰;聂式忠;陈民华; 18-21
10 茶树新品种“恩施玉露1号”选育报告 张强;胡兴明;梁金波;冉茂全;崔清梅; 22-23
11 芒市积极推广茶园机械化促进茶业现代化发展 章松芬; 24-25
12 涌溪火青品质下降原因及改进措施 董永泓;杨春香;吕建武;石其华; 25-26
13 径山茶质量安全保障举措 傅月苗;屠水根;章祥富;柴婷婷; 27
14 临沭县茶园地力评价与改良 郭玉玲; 28-29
15 “芙蓉贡茶”制作工艺技术 范周祥; 29
16 滇红集团走进索契冬奥会“中国之家”传递红茶文化 本刊讯; 30
17 闽江之畔 法国外长感受工夫茶道 30
18 高度关注欧盟茶叶农残标准新动向 31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滇西山区农民增收的理性途径
摘 要:滇西山区地处横断山脉,可耕地面积少,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一个难题。烟草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一般认为烟草作物收入较高,也是在家务农的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事实上,种植烟草对农民具体增收有多大的帮助并不清楚。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分析烟农种植烟草的实际收入问题。并通过“机会成本”分析法,探寻农民增收的理性途径。
关键词: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烟草,烟农收入,生产成本
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以比较效益的理论和机会成本的理论分析烟农收益的思路,探寻农民增收的理性途径。对烟农投入成本的详细调查是必要的,因为烟农的纯收入究竟是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准确性。本文选取滇西某乡镇若干村民小组的村民进行调查,把调查结果通过理论分析以后,可以更清晰的看出烟农是否可以通过种烟获得有效增收,是否存在其他更理性的增收选择。
中国茶叶最新期刊目录
六堡茶水提取物对健康大鼠短链脂肪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作者:明盛金;欧锦溪;黄滢;唐忠庆;马洪熹;覃月超;甘思玲;李仲霞;
摘要:六堡茶具有调节糖、脂代谢以及抗炎、抗氧化的生物学功效,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这些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以六堡茶水提取物(LPTAE)为试验材料,就其对健康大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进行研究。使用LPTAE喂养大鼠后,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对健康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细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六堡茶对健康机体肠道中的菌群及...
54个柿大茶品系加工太平猴魁的适制性评价————作者:杨群;代修娣;张熙敏;朱小元;胡绍德;杨天元;
摘要:以种植于同一区域的54个柿大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艺性状(物候期、发芽密度和百芽质量),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太平猴魁后,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评价供试柿大茶品系的太平猴魁适制性。结果表明,不同柿大茶品系加工的太平猴魁,其儿茶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3.00%),其次是没食子酸(25.53%)、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4.99%)和茶氨酸含量(24.98%)。主成分分析结...
有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化学特征分析————作者:谢晨昕;赵锋;蔡亚威;陈苑旻;林喜盈;林笑茹;蔡良绥;林进玉;苏英斌;郭丽;
摘要:分别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福鼎大毫茶鲜叶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对同等级白茶产品感官品质及主要滋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明有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滋味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款有机白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均优于同等级常规白茶,鲜甜感较佳;其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儿茶素等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滋味属性分析表明,对白茶的喜好度与白茶的鲜度、甜度呈正相关,与苦度、涩度呈负相关,有...
不同品种工夫红茶挥发性物质研究————作者:刘学艳;吴成远;徐婷;罗正飞;刘艳红;王绍梅;
摘要: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的品质差异,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茶树种质资源圃的10个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相同工艺制成工夫红茶样品后,采用GC-IMS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分析其种类组成及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0份样品中共含有挥发性物质60种,可分为6类,根据相对含量均值从高到低分别为醇类(35.94%)、醛类(26.30%)、杂环类(17.68%)、酯类(8.06%)、酮类(6.79%)、烯烃...
新式茶饮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创新研究趋势————作者:文帅;曾鸿哲;方雯雯;彭丽媛;万丽玮;白其娴;杨小妹;刘林美;黄建安;刘仲华;
摘要:近年来,新式茶饮产业技术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文章从原料供应数字化、产品加工技术、产品口味创新、感官分析技术、环保包装技术、门店营销、政策方向与行业标准等方面梳理了新式茶饮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式茶饮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为新式茶饮产业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茶叶电商直播中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杭州余杭为例————作者:袁薇;苗森;曾卉知;
摘要:从电商直播特征、余杭茶叶电商直播现状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入手,探讨茶叶电商直播中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研究分析主播服务、消费者自身冲动特质等因素之间的主要作用关联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问卷星开展问卷调查,对假设情况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电商主播专业度和魅力性、促销策略、茶叶产品自身价值能明显促进消费者购买余杭径山茶的意愿,并提高购买行为发生率,个人性别、年龄、消费习惯与经济收入水平在其中可起到调节作...
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现状与趋势展望————作者:尹祎;
摘要:文章系统梳理了茶叶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重点聚焦当前茶叶标准化工作的核心领域——标准样品,深入分析了标准样品工作现状与挑战。同时,文章还预测了新时代茶叶标准化工作的新趋势,展望了茶叶国家标准样品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支持
产教融合助推杭州市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华茶奥会“仿宋茗战”为例————作者:温燕;康保苓;周继红;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杭州市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发达,其中政府、茶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学校的产教融合助推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杭州市产教融合助推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要素,以中华茶奥会“仿宋茗战”赛事为例,分析其推动杭州市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同时也提出了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政、协、企的行业产教融合体,组建校内、外协同的优秀导师队伍,形成“育...
2024年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作者:李娜娜;冯玥;丁长庆;王璐;郝心愿;杨亚军;王新超;
摘要:文章总结概述了2024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茶树重要性状的遗传机理、茶树基因组数据的扩充与利用、茶树育种技术的研究创新、茶树品种的登记与授权情况。2024年,通过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多学科手段,挖掘获得了调控茶树品质、抗逆、生长发育等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位点和遗传作用规律;大量茶树资源基因组重测序的完成,为解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特性、品质与抗性形成的...
金华市茉莉花蓟马发生种类及天敌防控效果探究————作者:吴聪;陈镓豪;邵庭;陈景锐;汪暖;朱思怡;张亚男;
摘要:茉莉花茶是我国花茶的主要品类,而茉莉花是其关键原料之一。为确定金华市茉莉花蓟马发生种类及混合释放生物天敌对露天茉莉花蓟马的防控效果,研究采集了金华市4个茉莉花主要种植县(市、区)茉莉花种植基地的蓟马样本,并在兰溪市开展了茉莉花蓟马的生物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采集地的茉莉花蓟马种类及优势种一致,有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华间管蓟马(Haplothrips ch...
镇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余良虎;石元值;刘法海;
摘要:镇安县是陕西省商洛市的重要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代表产品镇安象园茶因其独特品质而闻名。文章总结了镇安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茶园立地条件、茶树品种、栽培管理、茶叶加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就提升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拓宽销售渠道、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镇安县茶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作者:张乐慧;陈丹;刘珈彤;余志;倪德江;郑时兵;赵华;
摘要:耕作是茶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茶园土壤质量和茶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关于茶园耕作的研究多集中于耕作机械和效率方面,针对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试验以传统免耕法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优选机型深耕、浅锄、人工挖沟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及持水能力等物理性状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这些耕作方式对茶树养分状况及春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免耕或浅锄相比,...
山东省茶产业生态低碳化转型实践————作者:马郡孺;李朝恒;毕彩虹;王伟力;武珊珊;姚静;孔晓君;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固碳增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生态低碳茶园通过复合种植、循环农业、生物质覆盖等技术,可显著提升固碳能力,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研究梳理了生态茶园理念从古代立体种植到现代生态学整合的演变历程,并结合山东省的产业基础与支持政策,分析了山东省在茶树品种优化、生态栽培模式升级及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当前山东省茶产业的生态低碳化转型...
不同分级方式对机采鲜叶加工烘青绿茶经济效益的影响————作者:张荣祥;杜亚如;董智杰;刘瑜;倪德江;岳亚奇;肖锟月;余志;
摘要:以湖北茶区典型欧标茶园春、夏、秋3季机采鲜叶为试验材料,探讨鲜叶分级和揉捻叶分级两种不同分级加工方式对烘青绿茶的成茶率、精制率和产品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分级处理,采用鲜叶分级加工可使春茶经济效益提升21.50%、夏茶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秋茶经济效益提升15.71%;采用揉捻叶分级加工可使春茶经济效益增长2.08%、夏茶经济效益增长6.61%、秋茶经济效益增长4.84%。研究表明,...
贵州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作者:张承屏;李贺军;刘超;吉孝磊;唐荐;
摘要: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以来,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举措。贵州作为中国重要茶叶产区之一,茶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文章对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初干与理条程度对红安老君眉绿茶品质的影响————作者:赵潇懿;武世化;刘定奇;刘小海;倪德江;余志;陈玉琼;朱珺语;石林曌;
摘要:红安老君眉是湖北特色优质绿茶,初干与理条是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工序。文章研究了不同初干程度(初干叶含水量20%、25%、30%、35%、50%)、理条程度(理条叶含水量10%、15%、20%、25%)对老君眉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干程度增加,干茶条索紧结度下降,色泽品质先上升后下降,滋味鲜爽度提升,闷味消失;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先上升后下降,酯型儿茶素含量...
茶叶中三唑磷农药的浸出规律及其风险研究————作者:陈玲;
摘要:通过对茶叶中三唑磷的加标试验,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三唑磷的茶叶冲泡后测定茶汤中三唑磷含量,计算茶叶中三唑磷的浸出率,探究茶叶中三唑磷农药浸出规律,评估三唑磷农药的慢性累积暴露风险,为下一步制定茶叶中三唑磷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茶汤中三唑磷浸出率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萃取温度相关。萃取温度对三唑磷浸出率的影响显著,在100℃下的平均浸出率(15.74%)显著高于64℃下的平均浸出率...
神泽叶螨生活习性、为害特征及防治措施————作者:周孝贵;郑旭霞;唐美君;郭华伟;肖强;
摘要:神泽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是一种重要的农林作物害螨,2024年该螨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局部发生严重,为害春茶。为更好地识别和防控该螨,文章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在茶园中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可为该螨的预警与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江苏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作者:梅菊芬;徐歆;徐琪;钱雪飞;李亚奇;邢瑶;
摘要: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和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从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发展到综合防治、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和初步实现“无化”防治。江苏名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加工到单机化、连续化,...
并堆工艺对云南白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作者:刘学艳;杨文光;徐婷;罗正飞;王绍梅;龚正礼;
摘要:为探究并堆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增加不同的并堆厚度与时间组合的并堆工艺生产白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并堆处理下云南白茶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评价6个处理白茶样品的品质。结果表明,6个处理白茶样品中共检测出488种有效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醛、酮、酯、芳香烃、杂环类、酸类及其...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省级《福建农机》
- 省级《江西农业科技》
- 省级浙江农村机电
- 国家级畜牧兽医杂志
- 国家级景观设计学
- 省级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淡水渔业》
- 省级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 国家级食用菌
- 省级《福建农业》
- 北大核心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陕西农业科学》
- 省级环保科技
- 南大核心《农业经济问题》
- 南大核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中国奶牛》
- 学报《中国城市林业》
- 国家级《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北大核心《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国家级《核农学报》
- 省级渔业研究杂志
- 学报《中国动物检疫》
- 省级《今日养猪业》
- 省级《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 国家级《中国农机化》
- 北大核心《动物学杂志》
- 省级湖南烟草
- 北大核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内陆水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