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园林杂志社建设于1988年3月,她的前身是创刊于1984年的《园林》编辑部。随着《园林》发行量的增加,影响面的扩大,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作为主要编辑出版发行科普性刊物——《园林》杂志为主要任务园林杂志社应运而生,是目前国内创刊较早、建设时间较长的社会公益型新闻出版单位事业单位。园林杂志社的主管单位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园林》杂志的主办单位为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建社以来,园林杂志社坚持“以科技为骨、文化为魂、面向行业、服务大众”的办刊宗旨,坚持公益性、行业性、科普性、社会性的服务理念,使园林杂志成为目前国内行业主流媒体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刊物,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园林爱好者的喜爱。目前,随着媒体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园林杂志社在办好《园林》杂志的同时,努力扩大社会服务面,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性、社会性综合的优势,积极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团体、高校和科研单位编辑制作各类出版物,并依托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努力拓展科技信息事业,充分利用园林杂志社在编辑力量、策划制作、美术摄影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园林杂志社拥有多名资深记者、编辑,具有较强的采编一体工作能力,拥有独立的专业摄影师、编排装帧、策划和发行人员,并与国内多家权威出版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各类合法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发行经验。同时,园林杂志社还拥有一支较强的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和读者服务队伍,拥有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和广告经营许可证。《园林》杂志发行到国内各大省市自治区,《园林》广告因其真实性、可靠性而享誉国内广告市场。《园林》刊物委员会是经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办刊的机构,拥有近70余家委员单位,《园林》杂志曾获上海市优秀期刊和国家双效期刊称号。
园林杂志社内设有办公室、编辑部、经营管理部、发行和读者服务部等部门,与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合址办公,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较先进的计算机及编排制作设备,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竭诚欢迎社会各界参与杂志社建设和发展,并开展广泛合作,共同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而努力。
【办刊宗旨】
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获奖情况】
1990-1991年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1997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卷首语 “多肉”的文化现象 本刊 11
2 泛谈多肉植物 钱秀苇 孙莉 12-16
3 新异多肉植物鉴赏会 谢维荪 17-19
4 探究龙树科的奥秘 王成聪 20-23
5 多肉之花:怒放的火焰 徐晔春 24-27
6 多肉植物的喜怒哀乐 蔡丸子 28-31
7 细数“肉肉”世界的精彩 骆会欣 32-35
8 多肉的“空中花园” 吴方林 36-39
9 如何提高苗圃行业的竞争力 郎咸白 40-41
10 绿道化城市模式构想 李开然 42-44
11 关于本溪太子河城市风光带规划与实施的思考 林艾民 丛春复等 45-49
12 不可不去的植物殿堂——中科院北京植物园 梦碧 50-54
13 唐山市大城山公园华山松抢救纪实 张雪松 55-57
14 热带芳香植物——土沉香 周亮 黄自云 黄建平 58-59
15 中国珍奇植物:香格里拉之秋(下) 姚一麟 吴棣飞 60-61
16 湖北野生观花地被资源(下) 徐慧 62-65
17 任人‘踩踏’的覆地植物 Sandy Mc Dougle 陈香波(译) 66-70
18 树木与人类——从古罗马的神话说起 龚云表 71-74
19 打造园林文化新品牌——山东省日照植物园的改造建设 牟薇 75-79
天津科技杂志投稿:猪瘟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猪瘟病的临床一些症状和猪瘟病的病理特征进行一些讲述,对猪瘟病的防治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使养殖人员能对猪瘟病情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对猪瘟病的防治能力,从而降低猪瘟病的发病率,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繁荣的发展。
[关键词] 天津科技杂志,猪瘟病,病理特征,防治
一、猪瘟病发病的原因
1.客观因素
猪瘟病的发病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的人为环境方面,比如,生猪养殖的猪舍保温和通风状况是否良好;猪舍的卫生设施是否健全;养殖户对生猪是否进行了疫苗的注射;当发现生猪死亡的时候,养殖户是否正确处理死猪尸体等。以上因素如果处理的不当,就会使生猪发病,甚至于使猪瘟病毒传染蔓延,造成养殖户生猪的大量死亡。
园林最新期刊目录
专题学术主持人——张琳 毛华松
摘要:<正>张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园林》《中国城市林业》青年编委,《中国园林》特约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遗产可持续旅游规划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村落景观感受机制与旅游激励规划模式”、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以皖南乡村为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沪派江南’视角下乡村文化空间有机更新的机制与路径”...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太原市绿道选线研究————作者:王珊;颜祯;徐敏;俞诗音;王美仙;
摘要: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化的绿道选线结果,并结合实地情况对绿道选线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太原市市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的结构布局。结果表明:(1)市级绿道呈现“一横两纵三环”的分布格局,社区级绿道呈现...
基于场所依恋和景观偏好评价的大城市近郊村镇公共空间景观地方性优化研究————作者:曹蕾;张舒盈;张云路;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近郊村镇公共空间正面临着地方性丧失和景观同质化的问题,居民对家乡的归属感逐渐下降,人地矛盾加剧。场所依恋和景观偏好作为依托于公共空间人地互动的一种情感表征与主观评价,在引导村镇治理与地方性景观保护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北京市安固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场所依恋感知量表的主观度量方式,搭配利用眼动仪追踪记录使用者视觉注意的客观测量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旨在根据场所依恋与...
大运河诗路唐宋时期景观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作者:胡秋婧;朱鹏飞;张蕊;史琰;
摘要:大运河诗路相关的诗词突显了其文化价值与影响力,分析诗词文本中提及的景观有助于探索大运河景观分布特征。以唐宋时期大运河诗路1 115首诗词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诗词中的景观要素,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诗词景观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唐宋时期大运河诗路的景观特征差异较小,唐代景观主题归纳为“云隐山野”,宋代景观主题归纳为“林隐园居”;唐宋时期诗词景观中心分布...
近代北京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及场地建设研究————作者:冯玉兰;张宝鑫;王丹丹;
摘要:近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作为新事物的公园出现以及社会意识层面儿童观的转变,促进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建设。通过广泛搜集民国时期报刊、书籍等文献资料,获取近代北京公园儿童票制及相关制度、儿童活动和儿童活动场地建设信息,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儿童体育场是近代北京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常见形式,并成为公园重要的功能分区,呈现因地制宜、节约有效的特点。儿童是公园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对儿童普遍采...
基于CiteSpace城市色彩调研方法可视化比较研究————作者:王天宇;李英杰;田立秀;牟思维;张馨文;
摘要:城市色彩是城市风貌的直观体现,对延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作用。色彩数据调研是量化城市色彩现状的重要途径,探求科学高效的调研方法能够让城市色彩研究和应用更具准确性和便捷性。以2004年1月–2024年7月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期刊论文为数据基础,检索包含城市色彩研究及色彩调查方式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分析研究热点、发文量和关键词等的发展动态,并对城市色彩调研方法的应用...
多元因子影响下的川江段江心岛聚落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作者:毛华松;罗评;汤思琦;伍夏;彭浪;
摘要:川江段江心岛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单元,形成了“山—水—林—田—居”于一体的岛屿聚落环境体系。然而受地理条件、资源约束、政策环境及社会变迁等因素影响,岛屿保护与利用面临重大转型。依托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对岛屿聚落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从地理关联的聚落空间特征、路网与聚落空间分布关系、山水林田居聚落用地结构等方面分析川江段江心岛聚落空间组织规律,从而总结岛屿...
景观农学理论下马尔可夫模型在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应用探究——以聊城市苫山村为例————作者:孙振帮;赵长博;王术辉;
摘要:自2008年开始,欧洲学者尝试采用景观农学理论平衡城镇历史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历史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并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城镇历史景观的发展提出建议。回顾有关城镇历史景观的理论与方法,发现当前中国在城镇历史景观的评估阶段中缺少对历史景观格局的量化分析,因而提出引入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历史景观格局进行模拟,结合聊城市苫山村案例进一步论...
2025年《园林》学刊专题征稿
摘要:<正>为紧贴时代脉搏,突显时代主题,集中展示中国风景园林标志事件和新时代重大规划,同时本着开放办刊、专题提前策划的工作方针,2025年《园林》学刊拟选推出如下专题(所列专题顺序,不作为最终发刊专题顺序):(1)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2)绿色基础设施与廊道规划;(3)生态智慧景观;(4)森林城市高碳汇与减排协同路径;(5)铁路遗产景观;(6)风景园林绿色低碳路径;(7)城市气候与环境响应;(8)数智...
城市自然课堂:社区花园的自然教育模式探究————作者:汪宏涛;陈静;
摘要:社区花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重建人与自然联系的关键途径。随着自然缺失症的加剧,社区花园被视为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不仅能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还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社区花园和自然教育的研究,结合6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在社区花园自然教育发展方面的独特性。研究表明,国内社区花园多专注于青少年自然教育,并在政府政策和地方企业支持下迅速发展,以上...
基于PDCA计划循环法的老旧社区自然教育实现模式探索——以南京市建邺区爱达社区为例————作者:丁梓函;董一瑾;朱程艺;李美慧;杨艺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自然空间减少,儿童与自然疏离问题日益突显,自然教育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自然教育多依赖于商业机构和远距离的自然环境,受众有限。以南京市建邺区爱达社区为研究实践场地,借助PDCA研究法的循环驱动机制,在资源受限的老旧社区空间内通过非正式实践模式打造自然教育系列课程和自然教育花园激发其实现自然教育的独特优势,在实践中探索非正式实践视角下儿童自然教育在老旧社区更新中具...
声景观对大学生校园景观偏好影响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作者:李拓;龚鹏;
摘要: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影响人们的选择、体验及行为。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景观,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选取的6种声音与16张照片样本进行排列组合,以大学生为评价人员对校园景观进行美景度评价,探讨声景观对大学生景观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视觉情况下和结合声景观进行的美景度评价差异明显;与无声状态相比,鸟鸣声...
基于树木雷达技术的行道树粗根分布特征研究——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为例————作者:夏爽;卢伟娜;刘怡芸;孙悦;各如灿;李济菲;王旭东;
摘要:研究城市行道树地下根系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行道树的良好生长和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道路上的8种主要乔木行道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雷达检测系统对行道树根系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测定土壤的含水量、紧实度、土温三项物理指标,试图探究影响根系分布的土壤物理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行道树根系密度在三条扫描半径上分布比较平均;在垂直方向上,行道...
城市绿地空间景感评价与单元治理策略——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作者:张琳;李佳蔚;刘佳艺;左佑;
摘要:在上海“公园城市”建设与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下,主客观结合的城市绿地空间服务效能评价方法与治理策略仍有待探索。引入景感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客观服务效能指标与主观感知体验指标相耦合的城市绿地景感评价体系,识别景感空间单元并提出治理策略。以上海市杨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GIS平台获得绿地服务效能客观评价结果;通过网络评论文本数据爬取与情感分析,获得主观评价结果。将主客观评价结果空间叠加,通过空间聚类及自...
基于Kano-IPA模型的滨水节点空间游憩满意度分析与场所依恋提升策略——以上海苏州河为例————作者:王敏;郭宜心;余谦益;汪洁琼;
摘要: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更新需要重新构建人与水的情感联结,即强化滨水空间的场所依恋。游憩满意度是人们对游憩场所体验与认同感受的直接反映,是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场所依恋的传导因素。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水空间贯通前后各200份实地问卷调研数据,采用Kano-IPA模型,探讨滨水节点空间环境要素如何影响游憩满意度,并通过贯通前后的数据比较,揭示滨水空间贯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研究热点与趋势————作者:易扬;张桂莲;张浪;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进行营建、养护和管理,是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是园林绿化领域增汇减排的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该领域的主要特征之一。总结中国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的研究进展,并构建城市园林绿化增汇减排技术框架,以期为构建中国高碳汇功能的园林绿化体系提供借鉴。园林绿化的增汇措施主要包含增加绿化面积、营建高碳汇植物群落和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减排措施主要包含...
徽州传统村落水体景观基因的识别与关系序列结构研究————作者:甘轩迥;郑国全;
摘要:水体景观是徽州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利用景观基因理论解析徽州传统村落水体景观,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为了突显水体景观在传统村落保护及延续中的作用,以宏村为例研究其水体景观基因,借鉴N级编码理论,遵循“物—字—文本—N级再创造”的编码规律,以文化分类为标准对传统村落水体景观基因进行分类并构建其关系序列结构,对水体景观基因的外在表现性状与内在文化意涵之间的表达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归于文化...
基于PPGIS的山东省济南市泉城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作者:马健皓;郭其欣;郑龙文;宋凤;
摘要:城市综合公园承载着多重文化服务功能,是公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量化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可以为优化城市综合公园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以济南泉城公园为例,使用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收集研究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种空间生态指数分析定量评估泉城公园CES价值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济...
呼唤景观地方性与场所依恋————作者:张浪;
摘要:<正>景观地方性(Landscape Locality)是一个涉及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概念,一般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独特景观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土地利用、建筑风格、文化习俗等人文要素。而场所依恋源于地方感(Sense of Place),指人们对特定地方的情感依恋。场所依恋体现了人地之间一种基于情感、认知和行为的联系,并...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景观舒适性改善————作者:张浪;
摘要:<正>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旨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实现社会和平与繁荣。其中,可持续的城市与社区是第11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1),其核心是建设包容、安全、适宜居住并且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双碳”目标提出4年多来,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景观舒适性作为风景园林行业研究的热...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中国水稻科学》
- 北大核心《同济大学学报》
- 国家级《核农学报》
- 省级山西农业科学
- 省级《上海国土资源》
- 省级桉树科技
- 国家级《青海环境》
- 省级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 省级土壤肥料
- 国家级《中国农机化学报》
- 南大核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省级《环境科学与管理》
- 省级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
- 北大核心《木材工业》
- 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沙棘》
- 省级《贵州环保科技》
- 国家级《风景园林》
- 省级山东农业杂志
- 省级内蒙古农业科技内
- 国家级《应用生态学报》
- 国家级《森林与人类》
- 省级农村天地
- 省级《陕西林业科技》
- 省级新疆农垦科技
- 省级《花木盆景》
- 省级《中国家禽》
- 省级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