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古今农业》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博物馆361期刊网主办的反映农业历史、现状与发展的学术性、资料性、研究性刊物。1987年创刊,1987-1990年期间为半年刊,1991年起改为季刊。该刊物将刊载反映当代中国农业历史和现实问题研究方面的文章,包括农业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同时本刊物欢迎有关博物馆、农业博物馆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章。凡是具有真知灼见的有关的论文,以及经过科学考证、鉴定的重要农业历史文献和资料,对富有学术价值的农业历史和现实问题研究新著的评论,读史札记,农业史坛信息等,均为本刊所欢迎。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三农问题论坛、古代农业史、近代农业史、农业民俗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农地流转实践表达与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逻辑分析 袁明宝;朱启臻; 1-8
2 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1979—2012年辽宁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琦;李军; 9-16
3 广东农业外来有害生物水葫芦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 练惠通;黄泽文;朱文忠;车姚兴;曾国珍;向安強; 17-25
4 内战后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变化与性质问题 吴浩; 26-38
5 英国农业科技人员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 李震;张萌; 39-46
6 中国骆驼驯化起源的考古学观察 张小云;罗运兵; 47-55
7 稿约 55
8 古代农业生产对西北地区人为土形成的影响 杜娟; 56-63
9 汉初名田制执行情况探讨 张履鹏; 64-73
10 西汉农业诏书探析 符奎; 74-82
11 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 陈桂权; 83-91
12 明清民国时期安丰塘水利秩序与社会互动 关传友; 92-103
13 近代祁门茶工生活状况的考察 康健; 104-110
14 试论晚清农业的改良与农学的传播 李毅钊;曲霞;刘彦琴; 111-118
15 古今农业2013全年目录 119-120
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征稿范文:花卉植物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
摘 要:采用盆栽土培方法,将剩余污泥与供试土壤按质量比为0:3,1:2,2:1和3:0配比,吊兰和蝴蝶梅栽培幼苗,定期测定植物的株高、根长、干重、鲜重等生物量和叶绿素与根活力变化,以及植物体内Cu、Zn、Cd、Pb和Cr等的重金属含量变化;测定种植前后植物根系旁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的EDTA提取含量等结果表明,吊兰对多种重金属具有很好的耐性,受重金属影响不大。吊兰对Cr和Zn的富集效果较好,对Cr的富集系数在某个特定的生长期是大于1,且它对Zn的富集效果较稳定,不易受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由于吊兰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生物量增长迅速等优点,其有利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良。而蝴蝶梅因为根系不发达和生物量较小等原因,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强,生长中易受重金属影响,因此不宜用于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
关键词:吊兰,蝴蝶梅,剩余污泥,重金属
1 前言
现在污泥的处置主要包括农用、填埋、焚烧、排海等方法。而污泥农用是最古老、最经济、最主要的处置方法,污泥中的有机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但是它施用于土壤的最大障碍就是其中的重金属含量问题。目前,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的主要方法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1]、植物修复法。其中植物修复法用来消除有毒有害源,可以美化环境,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环保修复方法。
古今农业最新期刊目录
大融合:1800年至1914年世界大米市场的整合————作者:彼德·考克莱尼斯;李皓;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更为广泛地讲,东南亚和东亚逐渐建立起了一个个整合的大米市场,而这些市场最终遍及全球。本文以大写意的手法,勾勒出来这些进程。虽然这些进程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起始于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但整合的关键时期却是大约公元1800年至1914年之间,而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则与运输和通信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创新有关。尽管以价格融合为首要特征的整合进程在中国比在其他地区更早开始,但我们看到,在1800...
亚洲大米的图景————作者:白馥兰;李皓;
摘要:亚洲水稻种植的历史通常被描述为一个日益集约化的故事,这是一个线性叙事,其中日益复杂的灌溉多作物系统支持了国家的崛起和经济的扩张。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太集约的水稻系统,如旱地丘陵水稻(swiddens)的轮垦,似乎是历史变化边缘的原始幸存者。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一直与集约型系统并存,形成一幅庞杂无序的马赛克拼图,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果我们不把这幅马赛克拼图看作是由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单元组成的,而是将其...
民族特色还是环境选择?——对稻作景观笐架和乔扦的历史考察————作者:曾雄生;
摘要:以古农书和黔东南等民族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笐架(禾晾架)和乔扦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业技术景观所发生的原因,发现笐架、乔扦等技术设施的使用系与谷物收获、雨水环境及对后熟作用的认识和看守联系在一起。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农业与环境互动的产物。除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之外,笐架和乔扦等稻作农业技术景观的存续,更多的是遵循着同样的底层逻辑,那便是基于环境、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理念赋能当代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陶妍洁;
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也是乡村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本文初步梳理了乡村绿色产业相关理论,总结归纳其发展现状及取得成就,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如何以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赋能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具体领域,为乡村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路径支持
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州湖羊养殖发展简论————作者:韩玉芬;
摘要:湖羊(Hu sheep)是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用优良绵羊品种。湖州是主要养殖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州地区的湖羊养殖从饲养管理方式到选育、饲料都有可观的变化和演进。迅速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态化养殖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突出特点
明代王府庄田政策的形成及价值取向————作者:梁曼容;殷佳静;
摘要:自明中期以来,王府庄田问题成为明王朝国家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明廷相继颁布王庄子粒由有司代征、每亩银三分、禁止王府侵占与受献赋税田地等政策,进而又采取向王庄派征税粮和将子粒抵充宗禄的措施。这些政策虽然是针对具体问题被动制定,且根本上缺少来自祖制的权威,颁布和实施过程不乏曲折和反复,但依然显示出明廷并非任由王庄肆意发展的态度,而是有着缓解国家财政危机的理性考量
雍正二年河西柳林湖“试种”研究————作者:刘兴成;
摘要:学界一般认为河西柳林湖地区农业开发始于雍正十二年屯田。实际上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当地就已出现开垦柳林湖的强烈呼声。雍正二年清廷迫于压力试种开垦,大量农民前往柳林湖垦荒。试种开垦政策的推行,不仅顺应了当地民间开垦柳林湖的强烈呼声,缓解了当地尖锐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压力,而且还为后来屯田奠定了基础
近代滹沱河下游植棉业发展及其历史意义————作者:刘铁虎;
摘要:近代滹沱河下游植棉业,奠基于清前中期,虽在天津开埠后逐渐衰落,但清末新政再次赋予了其强大的行政推力并使其乘上了世界范围内棉花产地转移的东风。民国时期,下游远离滹沱河改道区诸县的植棉业在凿井事业支持下成为河北省举足轻重的产棉区。不可忽视的是,近代滹沱河下游植棉业发展的背后是无数小农为家庭存续作出的努力,小农经济由此成为近代滹沱河下游城乡发展路径转型的重要内生动力
近代中国第一所水产试验机构——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历史探析————作者:臧乐菲;王申奥;
摘要:清末民初,在实业救国及维护海权等思潮背景下,中国渔业近代化起步。1917年,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创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水产试验机构。该场在渔业资源调查、渔具渔法改良、水产加工、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水产试验机构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经验。但由于时局动荡、经费不足及整个渔业体系缺失等多方面原因,试验场最终走向衰败,也未能对中国渔业近代化产生实质性推动
认知地图法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前景研究————作者:薛嘉成;孙业红;
摘要:目前,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尚属初步阶段,研究视角尚需进一步多元化、研究内容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丰富。基于此背景,认知地图法作为一种新视角、新方法,探讨其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归纳认知地图法的三个特点: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作为意象与情感的探知工具以及作为空间信息获取的渠道。其次,结合三个特点,本文发现认知地图法可应用在农业文化...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农业与水利关系史研究————作者:王雨莹;王铭;
摘要:农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水作为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其利用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地区自然条件最优渥的区域,农业发展与水利建设的关系源远流长。史前至两汉,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河流附近最早出现农业生产活动,农业与水利初步建立联系,并伴随着城市诞生与发展。魏晋隋唐时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出现大规模农田水利,农业需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辽代至清代,北京政治地位...
消费社会视域下二十四节气类商业广告价值探析————作者:邱缘;朱一鸣;胡泽学;
摘要:在消费社会视角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文化属性与消费社会的符号性在诸多方面达成价值契合,并在商业广告这一载体中实现商品的消费转化。当前,二十四节气元素在商业广告中的呈现,主要是将节气的时间属性、气候特征、民俗元素嫁接到商品之上,并结合多元传播形式刺激商品消费转化、助力品牌价值跃升及推动优秀文化传播。在未来,广告创意团队还可通过深挖非遗文化哲思、开发创意表达及形成周期宣传方式,更大程...
半山立夏文化空间的建构与当代文旅发展————作者:袁瑾;
摘要:半山立夏节是以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传承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为主体形成的节气型节日。传承地位于杭州城市中心,独特的城中山地景观、悠久的立夏习俗与半山娘娘庙积淀深厚的民间信俗、蚕桑生产习俗与民间艺术构成了鲜明的市井气韵与生活气息,同时也奠定了立夏节会文化空间结构的独特肌理。当代,半山立夏节在延续传统文化积淀的同时,也应城市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需求而日益呈现出公共化、娱乐化、审美化特征...
冬至消寒会考论————作者:贺少雅;
摘要:消寒会是主要传承于古代王公贵胄、富商巨贾和文人群体中的一种冬日消寒习俗。消寒会始见于唐代,主要表现为冬日饮酒驱寒、娱乐消遣,后延传至宋元时期。明代以后,消寒会不仅直接与冬至节气相融合,还增加了文人诗会活动,习俗内容更加丰富,诸如撰文赋诗、品评诗文、欣赏书画等。清中后期,消寒会既是文人雅士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成为其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途径。民国以降,消寒会经过改造后,融入到现代教育和社会运动中,彰...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年度学术年会在江苏南京举行
摘要:<正>2024年12月7日上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章程》修订草案,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和学会党委,以及第二届监事会监事长、监事,提名聘任了秘书长、副秘书长
传承弘扬中国人的时间管理智慧————作者:郝庆军;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了明确方向,系统回答了“为何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推动下,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领域出现了新的气象、新的变化、新的生长点与可能性
关于农耕文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李建军;李硕;
摘要:农耕文化泛指与农耕生产相关的综合性的知识形态和文化表征,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显著的地域性、意义和价值的多层面性以及低成本的可叠加性等特征而具有强大的使能性,是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杠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等严峻挑战,亟需发挥农耕文化的赋能作用。农耕文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策略可以概括为三大步骤,即“普查”“链接”和“激活”。...
中国古代糯稻的功用————作者:王宇丰;
摘要:糯稻在今天是小宗作物,在古代却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在自然属性层面,熟糯米的优异理化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酿料、食物、粘合剂及药物,糯禾则因抗逆性强而成为一种先锋作物;在社会属性层面,糯米的神圣文化内涵又使其成为必需的祭品、礼品和标志物。梳理古代糯稻的功用对理解古代糯稻的栽培和加工颇有裨益
《吕氏春秋》之动物学知识管窥————作者:王思昊;
摘要:《吕氏春秋》欲“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涵盖了大量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动物学等在内的诸多生物学知识,且蕴含着“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等朴素的生态观。故《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秦以来关于动物学的知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对《吕氏春秋》之动物学知识做一系统地整理、分析与归纳,并试图以此管窥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中国动物学知识的积累水平与时人保护动物资源的生态理念
清代北方地区粟米的生产、流通及价格————作者:朱琳;
摘要:粟是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清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仍为许多地区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清中期粟谷年产量估计可达1亿余石;每年参与流通的数量为9600余万石。就整体价格而言,清代粟米价格接近小麦价格;从价格长期变动趋势来看,其涨幅低于麦价,这与粟米商品化程度更低有关。通过对粟米市场整合的考察可知,北方各省粟价变动的同步性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说明从余粮区向缺粮区有着频繁的米粮输...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云南农业》
- 国家级中国城乡桥
- 北大核心《微生物学报》
- 省级《农家顾问》
- 省级中国乡村发现
- 省级四川农业与农机
- 北大核心《林业调查规划》
- 国家级《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 省级《广东园林》
- 省级广西水产科技
- 省级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 北大核心《河南农业科学》
- 省级农村新技术
- 省级东北农业科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土地》
- 国家级《农经》
- 国家级《中国兽药杂志》
- 国家级《生物进化》
- 国家级《水产学杂志》
- 北大核心《大豆科学》
- 省级现代牧业杂志
- 省级西南给排水
- 北大核心《中国沼气》
- 北大核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 省级《山东农业科学》
- 国家级《中国畜牧业》
- 北大核心《中国畜牧杂志》
- 省级农村天地
- 省级《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省级《茶叶科学技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