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水土保持通报》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水土保持通报》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水土保持通报》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本杂志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期刊栏目:
主要刊载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与发展动向;
期刊收录: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读者对象:
从事水保科技研究、教学与推广的科教工作者及有关行政管理人员;国内外环境科学、地学、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学科科教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水土保持通报最新期刊目录
不同降雨条件下海南省典型农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作者:李道宽;吴小龙;陈淼;王文峰;
摘要:[目的]探究海南省典型农田土壤不同降雨条件下优先流发育特征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为热带地区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与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省典型砖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Br-模拟溶质运移以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垂直剖面优先流发育与离子分布特征,分析优先流特征指数、壤中流类型组成比例等与优先流区、土壤基质区离子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1)大雨(30 mm)和暴雨...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作者:赵敏;王鑫平;赵聪;黄学芳;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肥施用量为主区,设置F1(0 t/hm2),F2(45 t/hm2),F3 不同地表粗糙度红壤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作者:陈峰庭;谭青芳;黄钰涵;赵明全;常志勇;吴嫡;黄子轩;韦娟;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地表粗糙度、坡度和流量下的红壤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为理解和预测红壤坡面片蚀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5个团聚体粒径(0.25~1,1~3,3~5,5~7,7~10 mm)模拟构建不同地表粗糙度的红壤坡面,试验设计4个流量(2,4,8,16 L/min)和4个坡度(5°,10°,15°,20°),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摄影测量法和电解质示踪法测定坡面地表粗糙度和流速,计算出每个工况下... 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作者:赵辉;董世康;杨伟;李璐;余冰; 摘要:[目的]研究湖北省林下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DeepLabV3+语义分割方法提取了2022年度湖北省28个样方点每半月的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及林下枯落物盖度。基于此,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析空间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气候条件等4类驱动因子对林下绿叶植被盖度变化的作用。[结... 黄土高原中部沟壑区典型聚湫流域植物群落组成特征————作者:张杰林;王夏青;吕飞亚;邓都;唐湘玲;张航瑜; 摘要:[目的]分析典型流域的植物组成,评价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状况,为进一步采用植被恢复措施巩固水土治理效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高塬沟壑区合水(HS)聚湫流域和中北部丘陵沟壑区靖边(JB)聚湫流域,详细调查两个流域的现有的植被类型,鉴定表土孢粉组成,并分析表土的含水量、粒度、550℃烧失量等物理特征。[结果] HS聚湫流域存在84科230属植物,而JB聚湫流域则存在78科223属植物。但... 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作者:张斌艳;何光熊;王艳丹;杨淏舟;余建琳;冷鹏;方海东;史亮涛;冉林; 摘要:[目的]探究干热河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坡耕地的径流分配及水土保持效益,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经果林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位径流小区监测试验,选取干热河谷坡耕地典型经果林经营的2种种植模式:单作(葡萄、枣树、柱花草)和果草复合间作(葡萄+柱花草、枣树+柱花草)为研究对象,设裸地为对照,比较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下小区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侵蚀量的差异,探究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分配机理,评价不同种... 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作者:李文颜;李良鑫;邵景安; 摘要:[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要素,为深入理解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作为研究区,建立水土保持政策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及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2015—2022年区域内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1)三峡库区(重庆段)内部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时空分异————作者:刘沛显;刘莹;李铁男;李恩重; 摘要:[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与水体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WAT模型对牡丹江市进行主流域与子流域划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通过InVEST模型对2002,2012和2022年各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 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作者:佘欢;李鹏;王孝康;肖列;王周;杨秀玲;宁静;张泽宇; 摘要:[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双双减小;三江源地区主要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 不同流路宽度比例的S形植物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益————作者:张桢;祁玉超;王道杰;裴曾莉;赵鹏;何松膛;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流路宽度比例的S形植物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益,探究生物工程措施消能减灾的作用,为构建生态与岩土协同减灾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从流速调节、流量调节、泥沙拦截和能量削减4个方面,对S形流路宽度比例分别为0%(S0),30%(S30),45%(S45),60%(S60),75%(S75... W-OH改良砾石石渣边坡渗漏效果的现场试验————作者:盖皓茜;陈群;李露;周成;罗祺; 摘要:[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浓度的改性亲水性聚氨酯树脂(W-OH)溶液对砾石石渣坡面渗漏的改良效果,为改良粗粒石渣的渗漏性能,减少其水分漏失以及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广西石漠化地区某公路石渣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现场采用不同的来流量对添加不同浓度W-OH溶液的石渣坡面开展人工径流入渗试验。[结果]未经W-OH溶液处理的边坡渗漏严重,当来流量大于30 L/min时可形成坡面径流。且来流量... 腾格里沙漠东北缘花棒群落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作者:郑晓霞;葛楠;刘艳萍;唐国栋;高永;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C,N,P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准确评估固沙植被对干旱环境土壤养分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腾格里沙漠东北缘1992年飞播造林区花棒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原生植被油蒿群落以及未进行植被恢复措施的流沙地作为对照(CK),分析花棒群落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剖面特征。[结果](1)恢复约30 a的花棒群...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土地沙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与归因识别————作者:吕振豫;王鹏翔;董义阳;梁犁丽;翟然;杨恒;刘琨; 摘要:[目的]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土地沙化时空演变特征与归因进行分析和识别,为该区生态修复与保护、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基于植被—地表反射率—土壤湿度(NDVI-Albedo-Wet)三维空间的荒漠化差值指数方法,开展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1990—2020年土地沙化时空演变的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两个方面进... 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土壤粒度分布的单重与多重分形特征————作者:孙哲;马雄忠;陈宇航; 摘要:[目的]揭示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土壤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为石漠化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测定桉树、马尾松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粒度分布与性质。采用分形模型计算各类林地土壤的单重与多重分形维数,同时探讨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性质的关联。[结果]相较于天然次生林,桉树与马尾松人工林的容重小23%和15%,总孔隙度增大27%和17%,黏粒含量分别减少58%与42%... 基于InVEST模型的山东省临沂市土壤保持能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者:王兰;李小娟;和继军;刘一哲; 摘要:[目的]探究山东省临沂市土壤保持能力在“山水工程”实施前后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评估工程实施效果以及为未来规划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临沂市2018,2020和2022年土壤保持能力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土壤保持能力与影响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临沂市2018,2020和2022年的土壤保持能力分别为23.12,29.62和53.70 t/(hm 暴雨作用下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体养分流失特征————作者:赵蕴仪;曹小平;刘媛;吕刚;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矿区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体养分流失的特征及过程,为排土场土壤养分流失防治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原理建立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室内模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条件下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体养分流失的过程及特征。[结果](1)随着降雨强度的不断增大,排土场平台—边坡土壤氮、磷、钾养... 基于矩阵判别法的江西省上犹县崩岗危险性评价————作者:张晶鑫;程冬兵;郭飞;赵元凌;沈盛彧;刘烈浓; 摘要:[目的]调查和研究江西省上犹县崩岗特征,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为该区崩岗治理优先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江西省上犹县为研究区,在全面调查崩岗及其危害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崩岗危险发生“三要素”原理,选择崩岗规模、发育状态等作为崩岗主体危险潜能指标,选择房屋、道路、耕园地等危害受体并结合危害距离作为危害程度指标,构建基于矩阵判别法的崩岗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基于矩阵判别法评价崩岗危险性的... 基于RF和EBKRP算法的新安江流域有效土壤厚度反演————作者:王尚晓;张晓东;张明;牛晓楠;周墨;唐志敏;张洁;宗乐丽;徐帅; 摘要:[目的]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有效土壤厚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植被生长、土壤保持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将野外调查数据、地形、岩性和气候等成土因素结合起来,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归预测(EBKRP)和随机森林(RF)算法,得到有效土壤厚度反演结果,并分析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区域平均有效土壤厚度为0.2~0.3 m,城镇建设集中和人类活... 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作者:佘欢;李鹏;王孝康;肖列;王周;杨秀玲;宁静;张泽宇; 摘要:[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内生态... 农村生活污水利用中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分布和草地净化效率的影响————作者:苏闯建;王大扬;舒焱;于振江;陈志华;潘振东;林彰文; 摘要:[目的]探究草地消纳利用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污染物分布规律,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考察草地消纳利用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水力负荷对土壤溶液和土壤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溶液和土壤污染物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水力负荷与土壤溶液和土壤污染物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程度。[结果](1)随着水力负荷由0.005 m3/(m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