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核农学报》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核农学报》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核农学报》由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联合主办,主要报道核技术(包括辐射、太空技术、离子注入等生物物理技术、各种人工诱变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报道农业生物技术、功能成份育种,栽培对农产品加工质量的影响、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和新方法等。
期刊栏目:
主要刊登:核技术(包括辐射等生物物理技术、各种人工诱变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农业科学中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综述、专论、科技信息及知识介绍等,此外,还刊登其他相关技术(包括农产品贮藏加工、生态农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节水农业、精品农业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核农学报 最新期刊目录
1-MCP对近冰温贮藏库尔勒香梨采后品质与霉腐病影响的研究————作者:张琪;李宗航;雷雅馨;黄帅;贾美惠;张蔓蔓;陈海欣;王静;
摘要: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近冰温贮藏香梨品质及霉腐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从近冰温保鲜库内自然发病的库尔勒香梨果实中分离纯化出病原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 niger),将采后香梨果实分别用0、0.5、1.0和1.5μL·L-1的1-MCP熏蒸处理24 h后对果实进行损失接种,置于-1.2℃、相对湿度90%~95%的近冰温库中贮藏,分析发病...
基于UHPLC-Q-TOF MS的不同枣花品种活性代谢物差异分析————作者:冯志宏;常嘉馨;陈嘉;张新宪;高振峰;
摘要:为了挖掘枣花活性代谢物,探究不同枣花品种活性代谢物的多样性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差异,进而为枣花的品种改良和药食两用价值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山西地区板枣花(BZ)、冬枣花(DZ)和壶瓶枣花(HP)三个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枣花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枣花中共鉴定出178种代谢物,其中活性代谢物108种,占总鉴定代谢物的60.67...
贮藏时间对芡实营养组分和糊化性质的影响————作者:石玉琪;杨明磊;陈娟;陆雅媚;张汆;
摘要:为探究贮藏期间芡实陈化过程及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X-衍射、扫描电镜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分别分析紫花苏芡(SQ)和紫花刺芡(CQ)全粉和芡实淀粉的颜色、主要营养组分、多酚物质、微观结构、结晶性质和糊化性质等。结果显示,芡实淀粉粒径1~3μm,属A型晶体,相对结晶度(RC)39.71%。芡实淀粉的起糊温度、峰黏度和回生值均显著高于大米淀粉,分别为82.1℃、5 146 cP和1 ...
蓄雨型间歇灌溉模式下缓释肥配施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作者:张艺;何军;张宝龙;赵帆;陈祖梅;
摘要:为缓解水稻种植中氮肥投入过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钻两优超占为供试品种,于2023年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测桶种植试验,分别设FI(传统淹水灌溉)、RI(蓄雨型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N1B0(常规施缓释肥180 kg N·hm-2)、N1B1(常规施缓释肥配施生物炭45 t·hm-2)、N2B1(缓释肥减氮15%配施生物炭45 t·hm-2...
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遗传分析与QTL定位————作者:闫会;马居奎;李臣;马猛;张艾岑;张成玲;张允刚;李强;
摘要:为高效挖掘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基因并创制甘薯抗病种质,以包含274个甘薯F1子代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大田自然诱发鉴定法对F1群体的复合抗性进行连续两个生长周期的抗性鉴定,通过高精度连锁分析检测与复合抗性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利用基因本体(GO)和直系同源基因簇(COG)数据库注释和筛选候选基因。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不符合正态分布,F1群体存在丰富遗传变异且存在超亲遗传,...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核桃无融合生殖成熟胚的形成————作者:宝春杰;周昊亮;陈凤;宋瑞龙;陈虹;
摘要:为探究核桃无融合生殖胚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新新2号核桃为试验材料,运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其成熟胚无融合生殖(CL)和正常授粉(CK)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CL和CK处理共检测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和22种差异代谢物。联合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其中,CL中的吲哚-3-乙酸、茉莉酸和茉莉酸-异亮氨酸等差...
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作者:梁慧;张玉音;窦桦;张赵麒;陈旭玉;
摘要:为明确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BMXYB1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
低氧与凋亡相关因子在牦牛肠道的差异性分析————作者:王军;廖艺媛;张凡;周熳琳;陈伟基;丁海娥;谈笑;杨琨;
摘要:为探究低氧参与细胞衰老凋亡的作用机制,以牦牛小肠组织(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为研究对象,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家族相关蛋白Bax(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各年龄段(新生、5月龄和成年)的小肠组织中不同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段牦牛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
高能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品质的影响————作者:王良才;王海军;刘秉坤;王圆梦;康桂森;李雪虎;晋玲;周利斌;
摘要: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黄芪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0、2、4、6、8、10 kGy)的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理化指标、色泽、活性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辐照组相比,4~10 kGy辐照能够有效杀灭黄芪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而对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辐照后,黄芪的亮度值L*值略有降低,黄蓝值b*值增加,但总色差无明显变化。与未辐照组相比,2...
薄荷提取液对巴梨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经亚丽;王梦真;庄英钰;李鼎立;刘建龙;梁成林;
摘要:为探究薄荷提取液对采后软肉梨品质及后熟进程的影响,本研究以西洋梨品种巴梨(Pyrus communis L.)为试验材料,采用2.0 g·L-1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提取液处理果实,测定并分析果实生理指标及其抗氧化酶和细胞壁降解酶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相比,薄荷提取液可降低常温贮藏过程中巴梨的乙烯释放量以及呼吸速率,能够有效延缓果...
超声处理对罂粟蜂花粉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作者:宁珍;毕延祥;季连光;陶家黎;罗诗烨;苏松坤;方小明;
摘要:超声处理作为一种高效、绿色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可提高食品生物活性成分提取率,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探究超声处理对罂粟蜂花粉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不同超声时间(0、20、40、60、80 min)下超声对罂粟蜂花粉微观结构、酚酸、总黄酮、总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罂粟蜂花粉微观结构破坏程度随超声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超声处理促进了黄酮类和酚酸...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橙子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损预测研究————作者:肖宏辉;邓浩;李春霖;胡昊;聂晶;张永志;梅涵一;袁玉伟;
摘要:为实现橙子品质成分含量的快速无损预测,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了82个橙子样本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5种预处理方法及3种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橙子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对比分析3个不同特征波段所建模型,筛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全波段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后建立的PLS模型最优;SSC含量预测时,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2 苹果果实及果柄力学性质研究————作者:孙静鑫;冯慧敏;许宝卉;邱述金;郭玉明; 摘要:为获得苹果果实及果柄的基础力学性质参数,本研究用生物力学测试仪测定了澳洲青苹、洛川富士、临猗富士及华冠苹果不同部位的穿刺力学参数,及果柄的拉伸、剪切等力学参数;采用自制扭转试验装置获得了苹果分离的临界扭矩;用数显拉力计在果园测定了果柄最大拉伸力;用摩擦试验装置测试了苹果与不同材料的静、动摩擦系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苹果在实际横径、重量上均差异显著;横径大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品种、穿刺部位对苹果... 岩棉及施用硅肥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低温特性的影响————作者:陈玉林;张义凯;陈惠哲;向镜;盛和深;杨运辉;田小海;张玉屏; 摘要:早春水稻秧苗低温冷害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岩棉作为富硅材料,其在低温胁迫下对水稻秧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尚未明确。为探明岩棉提高水稻秧苗抗寒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营养土(NS)和岩棉(RW)两种材料,设置常温26℃(CK)、常温加硅(CK+Si)、低温10℃(L)和低温加硅(L+Si)4个处理,分析不同温度和硅肥处理下,岩棉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及耐低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处... 微白黄链霉菌对旱作裸燕麦根际真菌及产量的影响————作者:陈杰;吕思园;乔美霞;杨珍平;乔月静;林文; 摘要:为探索外源链霉菌对旱作裸燕麦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裸燕麦产量间的关系,通过田间旱作试验添加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T4,分析T4对开花期裸燕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裸燕麦产量。结果表明,外源添加T4对旱作条件下裸燕麦根际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改变了根际真菌尤其是中等丰度菌群的群落结构。与无链霉菌添加对照相比,T... 废菜叶发酵沼渣对芹菜镉吸收及品质改善的作用————作者:胥芳瑛;王海娟;王宏镔; 摘要:为探究废菜叶发酵后的沼渣降低蔬菜镉(Cd)吸收及改善蔬菜品质的潜力,将沼渣以0.0%(对照)、0.5%、1.5%和4.5%的质量比施加于采自野外的镉污染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芹菜镉吸收、生长、养分、品质及芹菜种植后土壤Cd赋存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45 d后,与对照和0.5%沼渣处理相比,1.5%沼渣添加比例处理下芹菜地上部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8.5%和23.3%;芹菜株高、... 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对灰葡萄孢菌侵染的响应及转录组分析————作者:焦晓林;殷梦奇;陈星星;徐江;郭帅;杨斌;马维思; 摘要: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苷含量比对照增加39.02%~86.56%,侵染24 h后4种人参皂苷含量开始下降,降幅为0.31%~62.51%。转录组... 基于ISSR和ITS分子标记的海南砂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作者:罗凡;瞿云苹;陈振夏;杨涛;范宇光;潘坤; 摘要:为了对海南砂仁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和核糖体R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技术,使用NTSYS、POPGENE、BioEdit和Clustalx等软件,分析了12个海南砂仁地理居群,共118份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发现,ISSR引物筛选共获得25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扩增获得13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3个,多态性比率达70.45%。通过对观测到的等... 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寻成峰;沈建才;何之龙;张英;许彦明;王瑞; 摘要: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变育种技术已至少被应用于15个油茶品系的育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综述了木本植物诱变育种技术概况和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诱变育种机理和诱变影响因素... 葡萄采后致腐菌杂色曲霉的鉴定及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作者:丁春爽;王琳燕;屈佰锁;李培谦;冯宝珍; 摘要:曲霉能够引起储藏期果蔬腐烂,进而产生毒素并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为明确葡萄采后致腐菌并筛选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对储藏期腐烂葡萄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开展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ITS和28S rRNA D1/D2)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使用含药平板确定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在...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