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生态科学》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及时报道林业与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反映林业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术交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林业与生态科学》主要刊登林学、生态学、园艺、园林与旅游、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专论与综述等。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林业与生态科学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林业与生态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响应————作者:周琳;杜敏;杨晓楠;张爱军;荣国华;李博文;
摘要:为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结构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选取杨家沟内灌木+草地(GC)、乔木+草地(QC)、乔木+灌木+草地(QGC)和董庄沟内自然恢复草地(C)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结构下土壤水文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草地相比,灌草、乔草、乔灌草对增加土壤黏粒、粉粒,降低土壤砂粒的效果较好,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地。(2)与草地相比,其他三种植被结构的有...
新疆5A级景区生态旅游舒适度研究————作者:周伟梁;
摘要:为了对新疆代表性景区的生态旅游舒适度进行科学化测度,以新疆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将绿视率引入旅游舒适度研究中,在传统旅游舒适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游客温湿度体感、风效体感和绿视率视觉感知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舒适度评价体系。在基于Python语言编程对旅游社交平台游客上传照片进行绿视率识别和新疆各大气象站点气候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疆5A级景区生态旅游舒适度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新疆5A级景区的绿视率普遍...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城市街道微气候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作者:韩萌;陈小平;
摘要:为探究城市街道微气候领域的发展情况,更加精准把握其研究前景,采用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6.2.R4和VOSviewer 1.6.19软件,基于2009-2022年度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发表的文献信息,对城市街道微气候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研究热点和趋势前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在各个学科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整体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该领域的研...
资源型城市景观特征识别及生态健康评价研究——以迁安市为例————作者:崔家豪;徐磊;张贵军;周智;
摘要: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资源型城市景观健康状态,对景观进行科学管护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研究选择土地利用、坡度、高程等8个景观特征要素,使用二阶聚类和格式塔归档法对迁安市进行景观特征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健康-影响-风险”模型构建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景观特征区域为评价单元,使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景观健康综合指数,分析1995-2020年迁安市景观健康状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作者:张玉霞;汤萃文;郑传贺;苏艳斌;王瑛瑛;
摘要:连古城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未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故开展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分析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以便保护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选取连古城保护区2002-2020年4期LandsatTM/ETM+/OLI时间序列影像为研究数据,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
东北红豆杉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作者:刘学;刁云飞;张苏;
摘要:典型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分析东北红豆杉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结构差异,拟为保护区植被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参照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规范,于2023年在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5块40 m×40 m的固定监测样地,以5种典型植物群落即落叶松林(ML1)、蒙古栎林(ML2)、白桦阔叶林(ML3)、针阔混交林(ML4)和阔叶红松林(ML5)为研...
白桦次生林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变化与预测————作者:董中康;杨彩琪;李永宁;付立华;张菲;张岩;
摘要: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期冠层影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林冠开度差异,选择马尔科夫模型、GM(1,1)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回归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对间伐后林冠开度...
107杨次生木质部主要解剖结构与其渗透性关系研究————作者:郭梦杰;刘智;吕瑶;
摘要:以10 a龄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对象,逐一观测并分析了不同生长轮处的次生木质部在径向方向上导管直径、分布密度、木纤维直径和组织比量等解剖结构的变化,测定了空气、水、硅溶胶等流体在径向方向上次生木质部的纵向渗透性,初步探究了不同生长轮107杨次生木质部中主要组织解剖结构与其渗透性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在径向上,导管径向直径和弦向直径、分布...
光肩星天牛雌虫复眼响应光信号差异基因分析及其生物防治相关基因筛选————作者:李滕飞;陈鹏;黄晨;王志刚;吕飞;
摘要:为了探讨光肩星天牛雌虫复眼基因对光信号的反应,并挖掘与生物防治相关的基因,为光肩星天牛合理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比较转录组学方法,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4个处理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分别为光照腹部(LV)、光照背部(LD)、黑暗腹部(DV)、黑暗背部(DD)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共获得16 200个基因,其中差异基因4 166个,DV_VS_DD、LV_VS_LD、LV_VS_DV、LV...
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作者:张立蓉;杨丽;李继泉;崔建州;
摘要:松果梢斑螟是危害多种松类球果的重要钻蛀性害虫,研究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型和抽样技术,可为该虫的危害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供理论依据。应用7个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m*-m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研究了油松林中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结果表明,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被上一代幼虫危害过的球果中,但在油松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基于SSR标记的白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王琦;崔宏新;武立东;张子杰;
摘要:为明确白榆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了解种质的遗传基础,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河北省邓栅子林场白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的83份白榆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1对引物共扩增出5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98.3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98 0。(2)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83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01 1...
药用植物两面针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进化分析————作者:刘涵;孙冲;肖佳林;黄勤琴;刘华敏;黄威;黄姗;刘霞;
摘要:为明确两面针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及其系统进化关系,研究花椒属物种遗传多样性、分子育种及野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以两面针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两面针叶片总DNA,基于BGISeq-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SPAdes v3.13.0软件及GeSeq软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和注释,并对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重复序列、边界收缩与扩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ML和BI法构建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绿原酸对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作者:张爱莲;聂佳佳;张爽;
摘要:为了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鞘翅目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林木害虫可持续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选取不同浓度的绿原酸,观察其对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白星花金龟体重随时间延长,体重缓慢下降;且1%、3%和6%浓度的绿原酸处理组体重较处理前分别下降了25.83%、27.38%和26.13%,与对照呈现显著差异(P<0.05)。(...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规律————作者:孟祥嵩;杨新兵;赵迎雪;张晨星;
摘要:为评估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3—2018年4期卫星影像、64个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高程数据以及河北地区土壤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对大清河流域2003、2008、2013、2018年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基于地理探测器解析土壤保持功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量2003—2018年分别为525.10万t、794.79万t...
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对若尔盖泥炭地植被群落变化的影响————作者:钟萍;孙庆璇;赵新朋;刘宇师;曹瑞;李玉灵;王征;
摘要:由于人为排水和气候变化,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并存在着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这些可能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准确的评估泥炭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的响应,选取了短期排水(S)和长期排水(L)2种排水时长的泥炭地类型,在其中选取了不同微区域(坡位和排水沟距离)的12种泥炭地,并以附近中坡位未排水泥炭地(NS)为对照,对比植被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N...
抚育采伐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作者:王晓蕊;张馨月;贾磊;许中旗;张菲;付立华;程顺;
摘要:为了解抚育采伐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抚育强度下樟子松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分化明显,胸径变化范围较大,在4~32 cm之间,且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较大;伐前与伐后林分径级结构均趋于Weibull分布,但伐后的径级结构与Weibull分布更加接近;抚育间伐后,林分径级分布右偏系数增加...
元宝槭幼苗光合生理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作者:王雨晴;裴顺祥;李晓刚;辛学兵;吴迪;王玥;
摘要:研究元宝槭幼苗光合生理的水氮耦合效应可以为元宝槭苗木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元宝槭产业发展。以1 a生元宝槭实生苗为材料,设置田间持水量(FC)的10%~20%(W1)、40%~50%(W2)、70%~80%(W3)3个水分梯度,施氮0 g/株(N0)、2 g/株(N1)、4 g/株(N2)和6 g/株(N3) 4个氮肥梯度的二因素完全随机盆栽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水氮处理下元宝槭幼苗的光合参数、...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三蕊柳对柳蓝叶甲的抗虫机制————作者:王书柔;闫晓丽;刘兴菊;梁海永;
摘要:为研究三蕊柳抗柳蓝叶甲的机制及其中的原理,以垂柳、黄花柳、旱柳为代表的非抗虫组和以3个无性系的三蕊柳为代表的抗虫组4种不同且相关的柳树品种为试验对象,以差异代谢物儿茶素溶液、水杨酸溶液、没食子酰葡萄糖溶液、新橙皮苷溶液以及异泽兰黄素溶液浸泡处理的叶片饲喂柳蓝叶甲成虫及幼虫进行试验,探究三蕊柳抗柳蓝叶甲的机制。结果表明:(1)柳蓝叶甲在食用异泽兰黄素溶液处理的叶片后出现死亡:24 h后成虫存活率平均...
肠道细菌对小线角木蠹蛾克服中国白蜡防御物质的影响————作者:卜增河;王璨;张立民;李会平;曹庆杰;
摘要: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危害后将产生大量有毒性的化学防御物质提高自身抗性。为了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肠道细菌在克服中国白蜡防御物质的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小线角木蠹蛾危害中国白蜡对其韧皮部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通过饲料混毒法,研究了毛蕊花糖苷对小线角木蠹蛾的作用;采用传统培养技术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抗生素清除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作用;利用活体和离体试验,对幼虫肠道细菌降...
桑天牛幼虫肠道菌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作者:王新茹;刘清;刘琦;吴一然;王华玲;
摘要:使用CMC-刚果红染色法从桑天牛幼虫肠道中筛选分离出产纤维素酶的Gibbsiella acetica SGA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时间24 h、起始pH值为7、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100 mL、培养温度为32℃、碳源为14 g/L的葡萄糖、氮源为6 g/L的酵母粉。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好配比为葡萄糖添加量...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国家级《环境经济》
- 省级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 北大核心《中国稻米》
- 国家级中国城乡桥
- 北大核心《植物学报》
- 省级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 北大核心《植物生理学报》
- 国家级《特产研究》
- 省级《蚕桑茶叶通讯》
- 省级广西水产科技
- 国家级《农业展望》
- 省级《安徽林业》
- 北大核心《农业机械学报》
- 省级《林业科技》
- 省级桉树科技
- 省级农业类论文发表期刊
- 国家级《农村经营管理》
- 省级《现代农机》
- 省级《河北林业科技》
- 国家级《商品与质量》
- 省级福建环境杂志
- 国家级《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省级热带农业工程
- 省级《辽东学院学报》
- 国家级《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 省级《西南农业学报》
- 省级西北园艺(蔬菜专刊)
- 省级安徽农机
- 北大核心《麦类作物学报》
- 省级《西南园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