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 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 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 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 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期刊栏目:农业发展战略 学术论文报告 专题综述 调查报告 科研成果 农业实用技术 农业高新科技及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 动态
期刊部分目录参考: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
从山地户用沼气工程滞后看农村“政务信息沟”问题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旅游扶贫及其配套机制建设
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影响因素研究
马鞍山市都市型生态农业技术路径
东莞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解析日本农协银行的运行及基本方针
蔬菜不同轮作方式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香辛料中的铅含量
苏云金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
山桐子幼根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施肥及肥效研究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增产集成技术田间试验
迟播小麦不同氮肥运筹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期刊目录
作物栽培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作者:胡雅杰;郭保卫;
摘要:为培养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以新农科建设为导引,对作物栽培学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设计与实践。具体来说,引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农业可持续环保意识培养等教学理念,优化线上慕课与线下课堂协同的理论教学方法,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地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无...
硕士研究生植物基因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究与实践————作者:王森;李蕊;李玮瑜;郑轶;
摘要:为探索在科教融合理念下构建科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对植物基因组学课程存在的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科研与教学存在脱节、思政元素融入不足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以学生为主体,调查其选课的动机与诉求等基本情况,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设计模块化授课内容,将理论部分教学划分为植物基因组研究现...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作者:刘家伸;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了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优势,探讨了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优化品质和促进农民增收;技术推广过程中,主要存在推广渠道不畅通、缺乏个性化服务以及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不高等问题。基于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完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玉米种植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和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等农技推广策略。做好玉米...
辣椒内生烟管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条件优化————作者:欧明云;宋敏;何佳;冯司艳;胡秀虹;
摘要:以辣椒品种羊角椒为试验材料,从中分离筛选内生真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考察不同碳源(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及可溶性淀粉)、氮源(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钾、酵母膏和蛋白胨)、促进剂(吐温-80和油酸)及pH(5.0~12.0)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羊角椒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菌丝正面白色绒毛状,无色素产生,气生生长,质地疏松;有隔膜,担孢子椭圆形,顶端钝圆;基因序列大小为...
生物肥料在茶树栽培上的应用————作者:韩梦琳;陈志英;
摘要:合理施肥可有效促进茶树生长,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本文介绍了生物肥料种类及其应用优势和局限性,结合茶树生长实际,总结分析了生物肥料在其生长中的应用。生物肥料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含有的微生物类别可分为细菌主导型、放线菌特长型和真菌主打型;按生物肥料的功能特性,可分为直接及间接供养型、病虫抵抗辅助型和生态与土质改良型;不同类型展现出其独特性与适用范围。该肥料具有安全环保、改良土壤、促进生长、抵抗病虫害和发...
6个桑葚品种在凯里地区的引种试验及综合评价————作者:潘新春;冯芬;吴明秋;刘欣;杨芩;
摘要:为丰富贵州凯里地区果树种类,引进‘桂花蜜’‘云南野桑’和‘泰国黑桑’等6个桑葚品种并在该地区进行试验种植,观测其物候期,比较叶片生长状况、果实特性,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果糖等9个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物候期方面,6个参试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中‘泰国黑桑’‘黑珍珠’在4月下旬成熟,‘桂花蜜’‘云南野桑’‘农家桑’和‘四季果桑’在5月初成熟;叶片和果实特性方...
松褐天牛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作者:何深勇;
摘要: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重要传播媒介,对其进行防治可有效遏制该病扩散蔓延,对保护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监测了安徽省金寨县2017—2021年松褐天牛的分布及发生为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暂存在松褐天牛扩散趋势明显,虫口密度不断增加,为害面积逐年增大,为害程度不断加重等现状。为此,提出通过人工清理、粉碎、旋切和不锈钢丝网罩处理以及诱捕器诱杀等措施加强人工和物理防治...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活性干酵母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作者:李艳丽;江一飞;秦磊磊;胡艳;张小骥;韩淑君;
摘要:为明确酵母产品的菌相构成,本研究采用纯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活性干酵母及其原料糖蜜和酵母蛋白胨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纯培养法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葡萄球菌和乳酸乳球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魏斯氏菌属、葡萄球菌属以及威克汉姆酵母属;糖蜜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明串珠菌属、威克汉姆酵母属和结合酵母属;酵母蛋白胨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葡萄球菌属、...
基于拉曼光谱的农产品品质鉴定研究进展————作者:逯广帅;王璇章;尚鹏;李力;安一文;
摘要:农产品品质对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其品质的快速检测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其在农产品品质鉴定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从拉曼光谱技术的类型、优势及其在粮食作物品质鉴定和果蔬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该技术通过分析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获取分子振动、转动等信息;其包含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分析、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和共振拉曼光谱分析等,具有检测速度快、无损和无污染等...
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作者:李芳;
摘要:为筛选适应安徽省灵璧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以康农玉8009、中玉303和思优谷5号等34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其生育期和抗病性,测定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及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在99~105 d;抗性方面,各品种茎腐病和小斑病病级均为1级,部分品种感锈病和纹枯病;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在206.4~267.3 cm,穗位在67.2~103.4 cm,穗粗4....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密植型玉米上的应用研究————作者:夏张;赵敏;王诗成;
摘要:为探索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密植型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包括高密植玉米A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追肥4次(T1)、高密植玉米B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追肥4次(T2)、高密植玉米B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追肥4次+拔节期化控1次(T3)和高密植玉米B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4次等量补水不加肥+常规撒施肥料(CK),测定其抽雄吐丝期温度,株高、...
上海地区换锦花花芽分化进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作者:李青竹;许俊旭;蔡友铭;张永春;杨柳燕;
摘要:为揭示换锦花的花芽分化进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规律,以30株换锦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和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测定其在不同分化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换锦花的花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其花芽分化经历了花芽分化准备、分生组织膨大、花原基形成、花被片分化、雄蕊分化和雌蕊分化6个时期。2月中下旬至3月初是其初叶期,养分的...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雪茄鲜烟叶部位等级识别————作者:段杰;张成;赵刚;熊天娥;周厚发;何元胜;徐杰;张永俊;杨宏辉;黄进生;李本辉;
摘要:为探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模型对雪茄鲜烟叶部位等级的识别效果,以雪茄鲜烟叶部位等级识别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634个雪茄鲜烟叶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构建包括PLS-DA、随机森林和KNN等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并基于Stacking方法构建单个部位等级识别融合模型,以273个雪茄鲜烟叶样本数据作为测试集评估融合模型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基础模型中,PLS-DA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效果最佳,平均准...
尿素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白菜、萝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作者:李国军;周慧;梁琪;邓奇英;马如兵;
摘要:为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本文以白菜德高90、萝卜韩春101为材料,采取田间试验,研究在磷、钾肥施用量相同情况下,尿素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两种材料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减量10%~100%,配施相同氮当量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白菜,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白菜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尿素减量70%,即施生物有机肥6 827 kg/hm2+尿素147 kg/hm<...
蔬菜作物育种研究进展————作者:王梦琪;任勇攀;冯丽环;庞中华;
摘要:本文综述了当前用于蔬菜作物的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传统育种包括广泛杂交、近亲繁殖等,能改良作物性状,存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局限性。引入诱变、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准度;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组学的进步,为解析蔬菜基因组提供了可能,并促进性状精准改良;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也为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耐逆性提供了新手段。通过这些技术进行蔬菜作物育种,能够提升作物的适应性和经济价...
茶叶生产影响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孙志强;
摘要:本文结合茶树栽培实践,总结了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茶树高产栽培技术。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含水量等土壤条件;茶树品种适应性以及修剪、采摘、肥料和水分供应等栽培管理技术。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具有高产潜力的茶树品种;采取深耕翻土、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施用石灰、硫酸铵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选择滴灌和微喷灌等灌溉技术...
基于线粒体ATP6基因和D-loop区序列的密点麻蜥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作者:蔡磊;陈玟含;许猷皇;张俊哲;马钰;李铀;
摘要:为探讨西北部分地区密点麻蜥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以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8个采样区域的密点麻蜥线粒体ATP6基因和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为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并送样测序,利用MEGA-X和DnaSP 6.1.2软件分析不同种群密点麻蜥ATP6基因和D-loop区序列以及遗传多样性,以最大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分别构建NJ树和ML树,探讨不同密点麻蜥种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野生动物保护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作者:杨尹章;张得梅;肖军;
摘要:野生动物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素包括栖息地、环境、人类活动和保护意识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其生存与繁衍。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加强栖息地保护;通过加强行业监管、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环境监测,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
间作中作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作者:刘思宇;高凯;
摘要:间作是作物种植模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善作物、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改变作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本文从间作对作物、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间作中植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间作对作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主要包括间作中作物养分利用情况、间作的养分竞争与协同效应以及间作作物的化学计量特征;该种植方式促进作物吸收碳、氮和磷等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作物的干物质积累量...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合肥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监测分析————作者:张引;陈丽;王小红;方刚;
摘要:本文以安徽合肥市遥感生态指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5和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对绿度指标、湿度指标、干度指标以及热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RSEI模型,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01—2021年,研究区RSEI指数总体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绿度和湿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相关,而干度和热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呈负相关。在空间变化上,2...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农村新技术
- 南大核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林业建设》
- 省级《浙江畜牧兽医》
- 国家级《动物营养学报》
- 省级《中国水土保持》
- 国家级《农经》
- 北大核心《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省级渔业科技产业
- 国家级《中国农业信息》
- 省级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 省级农业知识瓜果菜
- 国家级农药研究与应用
- 省级《山东农业科学》
- 国家级《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北大核心食用菌学报
- 国家级《中国老区建设》
- 学报《土壤通报》
- 北大核心《干旱气象》
- 北大核心《安徽农业科学》
- 国家级《中国花卉园艺》
- 北大核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省级生物灾害科学
- 北大核心《林业科学》
- 省级《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省级《中国林副特产》
- 北大核心《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