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人类》(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主办。本刊以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报道野生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揭示自然的变化、生命的奥妙,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栏目:绿色论坛、九州视窗、绿界英才、域外链接、文化广场、美食与保健、动物珍闻、古树名木。
《森林与人类》获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命名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
森林与人类杂志栏目设置
绿色论坛、九州视窗、绿界英才、域外链接、文化广场、美食与保健、动物珍闻、古树名木
森林与人类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阅读推荐:森林工程
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国林学会的刊物之一。创刊以来一直被评为全国核心期刊。并先后成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
森林与人类最新期刊目录
唐古拉山北麓,国家公园的荒野样板————作者:赵翔;吕植;
摘要:<正>青藏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高于4500米,是地球上最后的荒野之一,这里鲜有人类驻足,是历代探险家向往的地方。在北部高原的中部,横亘着唐古拉山脉,无论你从什么方向、以何种方式进入青藏高原,都无法忽视这条山脉巍峨的气势。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正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它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群峰之间
唐北圣境 天地辽阔 万物共生————作者:姜楠;
摘要:<正>三江源国家公园自2016年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以来,已走进国家公园建设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体制机制创新、生态补偿、生态监测体系、生态管护员、特许经营、自然教育等词汇与国家公园密切关联,长江、黄河、澜沧江也带着来自源头的期望流向远方。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其中的唐古拉山北麓区域,即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面积4.87万平方公里,约占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5....
雄鹰飞不过的唐古拉山————作者:董得红 ;刘璐 ;杨勇;
摘要:<正>巍峨的唐古拉山是万里长江及其姊妹江河的源头。这里是亿万年前古地中海的海底,见证过文成公主的千里嫁娶,目送过成吉思汗的铁骑退却。而今,它依然以挺拔的身姿,守望着青藏高原上往来不绝的旅人,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的文明与生态。在这里,每一滴融化的冰雪都是生命的赐予,每一次山风的呼啸都是历史的回响
长江源·生态之源
摘要:<正>长江源生态环境极为严酷,这里没有乔木,仅有4种灌木能够生存,植被主要由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构成。尽管生态系统简单,却孕育出顽强的生命力。为了适应极端环境,这里的植物演化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如垫状植物紧贴地面生长,以抵御严寒和强风的侵袭。尽管植被稀疏,但长江源却是大型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生活着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雪豹、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物种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江源生态系统————作者:董得红 ;彭建生 ;刘璐 ;罗芃睿;
摘要:<正>长江源深处内陆,地势高耸。这里独特的地貌带来了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低温、缺氧、干燥、大风、强太阳辐射。其中,可可西里和唐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最为严酷,属高原寒带干旱气候。亿万年的地质活动塑造了唐古拉山的地理位置和极高海拔。这里的高原低山缓丘、高原河湖盆地、冰缘冻土地貌与高寒气候相互影响,共同孕育出独特的植物生存策略,形成了高寒植物特有的生存法则
雪豹的天地————作者:余泽申;鲍永清;
摘要:<正>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北靠昆仑山、南倚唐古拉山脉,气候寒冷而干燥,环境严酷,却以多样的自然景观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以雪豹为旗舰物种和伞护种,形成了一个繁盛的生态系统。雪豹是唯一完全适应高寒山地环境的大型猫科动物,被誉为“雪山之王”。雪豹全身的灰白色皮毛如雪一般,有黑色的点斑和环状斑纹,在岩石堆中是极好的保护色,同时每只雪豹身上的花纹就像身份证一般,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个...
藏羚的故乡————作者:刘璐;
摘要:<正>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位于藏羚分布的核心区域,夏季在色务乡、岗尼乡、玛曲乡、雁石坪镇、荣玛乡、多玛乡、永曲乡、查当乡等地均有分布,冬季则集中分布于色务乡、岗尼乡、和玛曲乡等地,种群数量约10万只,是藏羚东部迁徙产仔的重要通道和集结地。藏羚有随季节集群并南北迁徙的习性,迁徙集群可达上千只。每年冬季从11月初到翌年1月初为藏羚求偶交配期,求偶在求偶场内进行
传奇的藏羚迁徙路————作者:肖子树 ;林森 ;彭建生 ;边忠建 ;樊尚珍;
摘要:<正>雪花落地即化时,即将临产的雌藏羚开始集结5月的长江源头沱沱河北岸,海拔4400米的荒原终于有了薄薄的绿意,只是看上去有些虚幻。一群群怀孕的雌性藏羚肚皮圆鼓鼓的,专心低头啃食枯草。草太短,它们的嘴唇和牙齿都贴着地面了,但依然很有耐心。雌藏羚不长角,身高约130厘米,体重40公斤左右。沱沱河北岸与昆仑山南麓之间的广袤荒原是三江源藏羚种群的栖息地。在严格的保护下,这里的藏羚种群数量已恢复至数以万计...
江源花开————作者:董得红;
摘要:<正>绿绒蒿:一生只为一次绽放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绿绒蒿是最耀眼的明星。它们在严酷环境中艰难积蓄多年,只为成熟时刻的一次盛开。唐北地区的绿绒蒿分布广泛,从高寒草甸到高山流石滩皆可寻觅其踪影。看似柔弱,实则坚韧不拔。多刺绿绒蒿最为常见,其绒毛已演化为锐利的刺,连花瓣上也布满荆棘。每年6月至9月,蓝色高贵的绿绒蒿花儿点缀草原,为荒芜增添一抹灵动
长江源·文化之源
摘要:<正>长江源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壮美的自然景观,更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唐古拉山脉,作为藏族文化的圣地,承载着千百年来朝圣者的信仰与商旅的足迹。在这里,丝绸之路的繁华、茶马古道的沧桑、唐蕃古道的辉煌交汇融合,铸就了独特的高原文明。自古以来,长江源不仅是自然的源头,更是文化的纽带。信仰的朝圣者踏过千里冰封的山路,商队的驼铃声回荡在高原,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当藏族的赛马艺术节来临,辽阔的草原上马...
江源人家————作者:杨欣 ;彭建生;
摘要:<正>长江从姜根迪如的沱沱河、通天河到金沙江的香格里拉,有近2000公里穿行在藏族聚居区。受外来文化影响,各地藏民的生产生活正在发生改变,包括很少穿藏袍了,只有节庆期间作为礼服偶尔穿一次。但在姜根迪如的藏族牧民,无论男女老幼,平时依然穿着藏袍。从姜根迪如冰川到切苏美曲汇入,30公里的河流两岸居住着玛曲乡4大队1小队的11户牧民。纳木扎40多岁,是居住在长江源的第一户人家,距离北支冰川只有1公里。他...
家在高原圣地————作者:乔治·夏勒;
摘要:<正>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位于羌塘高原这片广袤的高原圣地,毗邻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高原是一片广袤的大地,跨越了西藏和新疆,是包括藏羚在内的中亚野生动物最后的大型避难所之一。在青藏高原,环境严酷而充满野性的羌塘万籁俱寂,阳光灿烂,一望无际,连星空似乎都比其他地方更广阔、更深邃。我在那里的研究始于1985年,不知何故,我无法停止在那片无边际的大草原上的旅行,无法停...
图片
摘要:<正>2021年9月3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总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9.07万平方公里,将唐古拉山以北西藏自治区实际使用管理区(简称“唐北区域”)内的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及藏羚、白唇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划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唐北区域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的1/4,由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管理
长江源·生命之源
摘要:<正>唐古拉山脉群中,格拉丹东雪山矗立如天柱,数万年的冰川绵延约1300平方公里,其中最著名的姜根迪如冰川,其末端二三十米高的冰墙与冰塔处,融水滴落,汇成溪流,成为绵延6300多公里的长江的零公里起点。格拉丹东雪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冰川分布,这些冰川分别发育了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以及怒江、澜沧江等著名的国际河流,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河共源现象
江源红外小剧场————作者:王东 ;连新明;
摘要:<正>红外相机是个“超级热能侦探”,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动物们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更为科学家们研究动物们的家族大小、活动规律提供了宝贵而连续的线索。2014年,我们携手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踏入了神秘的唐北地区。我们最初的目的地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沿岸颇为壮观的烟瘴挂大峡谷——传说中野生动物们的秘密乐园。接下来,我们的“热能侦探”红外相机的布设点溯江而上,抵达长江源头的姜根迪如冰川,以及沱沱河...
江源食物链————作者:侯陆一 ;连新明 ;彭建生 ;鲍永清;
摘要:<正>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如同一位古老的守护者,静静地坐落在青海与西藏的交界线附近,南依巍峨的唐古拉山,北临神秘的可可西里,东起霞舍日阿巴山东麓的当曲源头,西接西藏自治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这片土地面积占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4的土地上,雪山之巅的冰川融水汇聚成涓涓细流,滋养着万物生灵,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承载着自然的奥秘
江源灵兽————作者:刘璐;
摘要:<正>野牦牛:核心分布区在唐北青藏高原的人类,从有史料记载开始算起,至少与牦牛相处了2200多个春秋。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他们与野牦牛对峙、博弈,甚至把部分野牦牛驯化成家养牦牛。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位于野牦牛的核心分布区,色务乡、岗尼乡、玛曲乡等地均有分布,其中色务乡是野牦牛冬季的集中分布区。长江在藏语里称为“母牛河”,这里的母牛便指母牦牛
江源美羽————作者:刘璐;
摘要:<正>草原常常让我联想到夏日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意,但高寒草原却用荒芜、冷峻的外表和喧嚣的生命世界,重新定义草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藏北草原是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与高寒荒漠草原交织而成的壮阔画卷。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却是无数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家园,比如藏羚、藏野驴和藏原羚。支撑这些生命的,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草。青藏苔草、紫花针茅等植物被我称为“黄金草”,它们不仅顽强地抗风、抗寒、耐旱,还富含粗蛋白和粗脂...
唐北区域仅四种灌木————作者:董得红 ;朱仁斌 ;邸华 ;宋鼎 ;林秦文;
摘要:<正>唐北区域环境严酷,没有乔木生长繁衍的条件,灌木也难以生存,只有极耐干旱和寒冷环境的蔷薇科委陵菜属的金露梅、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西藏沙棘、柽柳科水柏枝属的匍匐水柏枝和麻黄科的垫状山岭麻黄,根据自己的生态习性分布在不同区域。金露梅是青藏高原分布海拔最高的灌木。藏族民众称金露梅为格桑梅朵。“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则是花,金露梅是幸福、美满的象征
大江之源 源的坛城————作者:文扎 ;曹生渊 ;彭建生;
摘要:<正>父亲的大山,母亲的雪,孕育了一个高原民族的文明。江源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壮美,而且在于它的灵性。本文作者文扎先生,是三江源养育的藏文化传播者,也是“源”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跟随他走进长江源头,探寻格拉丹东雪峰的圣洁、冰川的壮美,以及藏族先民对水源的信仰与认知,思考冰川消退的隐忧,聆听大地最初的回声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江苏科技成果通报
- 北大核心《机车电传动》
- 省级环球体育市场
- 省级中小企业科技
- 省级榆林科技
- 北大核心《前沿》
- 学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应用概率统计》
- 省级游泳季刊
- 国家级科学新闻
- 省级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当代石油石化》
- 省级家庭生活指南
- 省级铁路通信信号设计
- 北大核心《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 省级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上海化工
- 省级影像技术
- 北大核心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 北大核心《华南地震》
- 省级《机械管理开发》
- 国家级《今日工程机械》
- 北大核心《皮革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中国设备工程》
- 省级《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统计与决策》
- 北大核心《中国岩溶》
- 省级《厦门科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