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4820/TE
国际标准刊号:0253-9985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查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国外测井技术矿井勘探技术期刊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石油学报石油加工中文核心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双月刊)1980年创刊,本刊是一份刊载我国石油勘探、科研最新成果,反映我国石油地质研究水平的学术性刊物,大16开本,双月刊。

  自1980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以学术水平和学术导向作为期刊的特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记录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地质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反映本学科最新科技水平、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研究和实践水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论谈、油气地质、成藏机理、勘探开发、勘探实例、技术方法、书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EI 工程索引(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百种重点期刊

  阅读推荐: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本刊是展示茂名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窗口。茂名学院在“十五”期间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科为主,师范教育、管理和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本科普通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石化优势,带动化工、环保、自动化和机电学科的发展。学报以自然科学为主(一年三期),社会科学为辅(一年一期);学术研究性论文为主,知识介绍性论文为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最新期刊目录

火山灰蚀变对细粒混积岩元素异常的影响及对古环境恢复的作用——以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为例————作者:潘永帅;柳波;杨易卓;屈童;黄志龙;徐雄飞;

摘要:火山灰输入对咸化湖盆沉积环境重建的影响较大,其丰富的微量元素随着沉降入湖并与沉积物共同保存,导致湖相地层的元素含量无法代表原始沉积特征。以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芦二段)为例,开展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全岩X射线衍射和有机碳含量测试分析以及薄片鉴定,研究火山灰蚀变对细粒混积岩元素异常的影响机制,恢复火山灰影响下的咸化湖相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芦二段由细...

中国氦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作者:刘成林;洪思婕;王馨佩;范立勇;王海东;陈践发;朱玉新;丁振刚;张雪;胡浩然;

摘要: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非烃类气藏伴生,且富氦天然气藏具有多层、多类型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3大氦气富集盆地。(2)中国西部挤压型盆地以壳源氦气为主,少量为幔源氦气,与烃类...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洼陷带油气地质新认识与勘探突破————作者:段金宝;徐田武;杨栋栋;姜振学;高永涛;王德波;李路;袁波;

摘要:洼陷带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40余年的勘探历程中,其勘探面积占东濮凹陷的49%,但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东濮凹陷的1%,呈现出“剩余资源大、探明储量少、有油流无高产、有发现难展开”的勘探困境。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东濮凹陷不同洼陷开展了烃源岩、源-储配置关系和成藏序列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厚度相对薄、有机质丰度相对高(总有...

柴达木盆地中侏罗世气候干旱化与油页岩成矿耦合机制————作者:谢文泉;谭静强;贾建亮;曹涛涛;王勇;

摘要:气候对湖泊生物发育以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油页岩成矿的重要因素。在中侏罗世晚期,柴达木盆地气候经历了一次由湿润向干旱的重大转变。在此气候转折期,盆地沉积了一套连续稳定的湖相油页岩。以该套油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孢粉学和地球化学等手段,探究了气候干旱化与油页岩成矿的协同演化关系。研究表明:(1)石门沟组页岩段油页岩沉积于不同的干湿气候背景,下部黑色块状油页岩沉积于相对湿润气候背景下的淡水湖泊,...

琼东南盆地乐东北坡梅山组海底扇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作者:杨宏宇;胡明毅;蔡全升;陈志宏;刘为;

摘要:深入研究琼东南盆地乐东北坡梅山组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对于指导该区域梅山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结合地震、测井以及分析测试资料,并运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乐东北坡梅山组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乐东北坡梅山组海底扇的物源分别来自西部和北部。西部物源海底扇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以下的盆地沉积区。受构造限制西部物源海底扇在低洼区沉积,剖面上水...

采气速度对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气藏水侵动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为例————作者:熊钰;牛全锋;孙泽威;江俊;张春;

摘要:为了深入分析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气藏的采气和水侵动态,实现气藏的高效开发,采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中的孔洞型、裂缝型和缝洞型3种类型碳酸盐岩样品,以水侵物理模拟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横向对比分析其水侵动态,提出了水侵动态预测新方法(ω=ARB)。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对不同三维储集空间结构的岩样水侵预测效果非常理想。不仅适用于非均质底水气藏的水侵动态预测,还能分析碳酸盐岩...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曙光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低熟页岩干酪根分子结构及生烃特征————作者:马桂丽;陈君青;岳长涛;马跃;王玉莹;庞宏;姜福杰;火勋港;

摘要:从分子尺度探讨低熟页岩干酪根结构及生烃特征,揭示其生烃路径和生烃模式对低熟页岩干酪根生烃研究及页岩油勘探的重要意义。通过元素分析、固体碳核磁共振谱(13C 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分析,研究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低熟页岩干酪根的杂原子形态、碳骨架结构、脂肪族和芳香族官能团等特征,构建了化学式为C188

碳酸盐矿物微量稀土元素测试新技术开发及应用————作者:胡安平;梁峰;罗宪婴;王永生;乔占峰;贺训云;沈安江;

摘要:微量稀土元素在成岩环境重建和成岩流体演化示踪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溶液法是目前该领域较为成熟且常用的测定方法,但存在粉末样品需求量大,导致只能对多个微区成岩组构混合样进行测试;样品化学处理流程复杂、用时长且耗酸量大;测试精度有待提高。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托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了碳酸盐矿物微量稀土元素测试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3项重要成果:(1)...

多方法约束的复杂物源示踪——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为例————作者:张倩;

摘要:物源分析对于追溯源-汇过程、明确有利储层展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下亚段是盆地裂陷初期充填的一套红色沉积,受多个物源共同控制,但其物源方向仍存在争议。为明确该时期物源发育特征,系统开展了砂岩碎屑组分统计、重矿物分析、泥岩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以及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显示:(1)东营凹陷孔店组-沙四下亚段砂岩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成分...

四川盆地北部前陆构造叠加区正断层成因机制————作者:苏楠;陈竹新;翟咏荷;潘颖;王丽宁;任荣;张宇轩;谢武仁;武赛军;

摘要:四川盆地北部侏罗系广泛发育正断层,但其在持续前陆盆地挤压背景下的成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不同构造位置三维地震断裂详细刻画和对比分析,研究了挤压背景下侏罗系正断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机制和多期叠加地质过程。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北部侏罗系正断层是地层隆起过程中岩层弯曲拉张时张应变的结果,在平面上具有均匀分散的分布特征。形成了大量两条或多条对倾的小断距、短延伸正断层组成的地堑结构。(2)其发育的方向和...

岩相对于湖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演化的控制机理——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作者:康家豪;王兴志;曾德铭;黄梓桑;朱逸青;李博;谢圣阳;张芮;

摘要:湖相页岩各岩相的矿物网络格架通常具有差异性,对页岩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用取心井LA1井、RA1井和G10井页岩样品,进行全岩X射线衍射(XRD)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扫描电镜(SEM)观察和氮气吸附实验,研究了页岩岩石学特征与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大安寨段页岩划分为低碳介壳灰质粉砂质页岩岩相(O...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上亚段台缘带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作者:牟月;谭秀成;罗冰;李明隆;徐发波;易娟子;吴永宏;杨文杰;郭杰;肖笛;

摘要:四川盆地茅口组二段上亚段(茅二上亚段)台缘带勘探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川中—川西北地区不断取得突破,但川东地区研究相对薄弱,台缘带展布特征尚不清晰。在川东地区开展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台缘滩展布和演化规律,并提出有利油气勘探区带。结果表明:(1)茅二上亚段在岩性组合和测井上具有2期四级旋回,据此划分出2个小层。1小层和2小层均为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台缘滩、滩间潟湖、台内滩和半局限海...

基于源-储单元的页岩油气甜点段评价优选新思路————作者:郭旭升;申宝剑;王鹏威;卢龙飞;李倩文;王冠平;常佳琦;刘伟新;李楚雄;何晋译;

摘要:目前行业内尚未从页岩油气统一性的角度建立甜点段评价参数与标准体系。总有机碳含量(TOC)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参数,但仅仅利用TOC作为主要参数进行甜点评价而不充分考虑页岩油气储集条件的重要性,会导致评价结果与最优甜点段偏离。在研究中国页岩油气甜点段类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源-储单元的页岩油气甜点段评价新思路,并结合典型地区和典型页岩层系甜点段,提出了该方法的评价流程。源-储分离型页岩油气甜点...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三叠系为例————作者:王继远;王斌;胡宗全;商丰凯;刘德志;李振明;邱岐;宋振响;胡志啟;

摘要:为了揭示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利用盆地腹部地区最新钻井资料及岩心样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包裹体分析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与克拉玛依组储层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岩演化差异控制了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克拉玛依组经历了压实、绿泥石包壳式胶结、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硅质胶结、自生伊利石沉淀以及晚期方解石胶结,其中绿泥石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来稿须知

摘要:<正>1欢迎作者登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门户网站(http://ogg.pepris.com)进行网上投稿。文稿一律以word统一进行排版,页面设为A4幅面。2来稿力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短小精练、简明扼要,以10 000字为限(包括图表所占的位置)。文稿应包含题名(限25字以内)、作者姓名(以8个为限)、作者单位(含通信地址)、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关键词(按《汉语主题词表》和《石...

DeepSeek快速接入油气领域————作者:卢雪梅;

摘要:<正>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3家公司都于近期相继宣布接入开源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这标志着2025年1月横空出世的DeepSeek正以令人咂舌的速度融入油气领域。中国石化组建的模型部署和测评团队已于2月5日完成DeepSeek在国产化算力环境上的部署,将其接入长城大模型应用系统,并将在企业内部分批推广使用。为验证DeepSeek-R1版本在石油化工行业的适配性,中国石化编制了《石油化...

超深缝洞型油气藏孔隙度智能学习预测模型————作者:康志江;邓紫妍;杨帆;周东升;

摘要:构建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孔隙度的预测模型在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超深缝洞型油气藏埋藏深度超过7 500 m,地震信噪比偏低,缝洞非均质性极为显著,地震波阻抗的缝洞孔隙度模型与测井解释结果相比偏差较大。为此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地震属性非线性关系孔隙度模型预测方法,选取与孔隙度相关的8类地震属性,构建与测井解释孔隙度相匹配的地震属性训练集。通过Box-Cox变换方式对数据集的偏态分布予以改善,运用...

陆相断陷淡水湖盆页岩油富集条件及勘探潜力——以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为例————作者:王良军;李连生;朱颜;李艳然;

摘要: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获得峰值日产5.21~19.17 t工业油流,研究页岩油富集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生排烃模拟和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南襄盆地淡水湖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富集条件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主要发育在核三段晚期至核二段,最大累计厚度可达1 400 m。页岩层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18%~1.58%,平均值为...

川东地区中二叠世茅口组台-槽分异演化及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新发现————作者:郭杰;肖笛;罗冰;张本健;陈骁;张玺华;李明隆;谭秀成;

摘要: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初始裂陷期;茅二段沉积早期15#和16#基底断裂活化明显加剧,受南北向拉张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变为“南台地、北裂陷”沉积地貌特征;茅二...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意义————作者:何帅;马安来;云露;曹自成;李贤庆;黄诚;张国松;胡松;王铁一;彭威龙;朱志立;崔福田;

摘要: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特征进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口钻井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和深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0%~2.81%...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