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航海》(季刊)创刊于1980年,由天津市航海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宗旨是:为提高我国航海科技水平,繁荣和发展我国航海事业服务。坚持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所刊用的稿件要紧密结合航运业的船舶营运、科研、教学的需求。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技术、高新技术、应用技术和一线高级船员的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文章,是航运管理人员、高级船员、航运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天津航海杂志栏目设置
船舶驾驶、轮机管理、水运管理、海事海商、通信导航、英语天地、航海教学
天津航海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阅读推荐: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Maritime College(季刊)1993年创刊,坚持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同时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力求办成具有航海特色的学校学报。一直受到历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经历届编委和编辑部人员的辛勤努力,为本校教学与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校外广大同行提供了一个以航海、海上交通运输、航务工程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学术交流论坛,为促进我校的学科建设、繁荣航海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天津航海最新期刊目录
船舶移泊险情引发的靠离泊安全思考————作者:胡桥;
摘要:以一次船舶在港内移泊过程中发生的险情为例,文章根据船舶当时运动态势进行了受力分析,梳理出险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船舶靠离泊安全保障措施
大连恒力石化30万吨原油码头高平潮靠泊方法探讨————作者:张建伟;刘永盛;李佳璐;
摘要:重载超大型油轮靠泊开敞式泊位受风、浪、流的影响很大,需要掌握流的规律、流对船舶的作用效果及浪对拖轮输出能效的影响。文章根据不同的流场、风浪、拖轮配置、船舶排水量以及此排水量时的操纵性能,制定相应的靠泊方案,对保障引航安全和港口生产有重要意义
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拖航过台湾海峡航段方案探讨————作者:孙洪杰;
摘要:针对一起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自烟台至南海某油田的拖航过程,文章科学地分析了台湾海峡和台湾以东航线的特点,对两条航线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通过台湾海峡并制定了实施保障方案,对未来大型深水半潜式平台拖航航线的选择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MAN B&W 6S70 MC-C主机扫气温度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作者:吕永浩;
摘要:二冲程柴油机的扫气过程在整个工作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扫气温度高,不但影响燃烧室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影响燃烧质量,甚至还会引发扫气箱着火事故。引起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温度高的原因很多,以MAN B&W 6S70 MC-C主机的一次扫气箱高温故障为例,文章分析了引起主机扫气温度高的原因,找出了解决办法,供同行借鉴
利用开源推动海事测绘科技创新与发展————作者:夏启兵;王昭;
摘要:开源GIS是推动国产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资源,也是海事测绘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新机遇。文章按照不同分类介绍了开源GIS软件,分析了海事测绘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深刻认识到开源GIS给海事测绘的高水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列举了开源GIS软件在海事测绘的几个典型应用,展望了开源GIS在海事测绘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航运港口使费电子报账的应用研究————作者:王亮;
摘要:文章着眼于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的发展需求,立足航运干散货实际业务,不断探索创新业务模式,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航运商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实现港口使费预估报送、账单报送和对账结算的线上管理,为推进落实国家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和港航无纸协同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国内外海港工程船舶靠泊计算对比分析————作者:孙丽;
摘要:在码头设计中,合理确定船舶撞击能对于确保码头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码头工程的成本控制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对比了国内外通用规范下船舶撞击能计算方法的差异,结合工程案例,详述了计算方法,供海外工程设计者参考
KONGSBERG IAS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作者:张伟;李顺章;李文鹏;
摘要:基于KONGSBERG AIM2000系统的KONGSBERG IAS(IAS,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集成自动化船舶控制系统,已应用于中油海798船动力定位SDP-22、推进器控制STC-400RCS、船舶控制系统SVC-400的一体化控制。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海上作业过程中日常管理的典型故障原因,给出了处理措施及维护保养建议,从设备管理者层面为该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引航调派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闫博;孙世成;李祖权;
摘要: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作为一款实时查询船舶信息的系统,在现代航海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引航调派中的应用也使困难、复杂的引航调派得到了简化。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工作原理、覆盖范围以及应用现状出发,本文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引航调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在引航调派中的优势与不...
动力定位系统船舶在起抛锚作业中的风险分析————作者:岑刚;赵建文;尹辉;
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及开采的步伐逐渐加快,远洋勘测与开发也越来越频繁。配备了动力定位系统的海洋工程船,定位精度大幅上升,使一些工程船和浮式装置长时间进行动力定位成为可能。基于起抛锚作业的基本原理,为有效地预估动力定位系统船舶发生风险环节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文章详述了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在锚泊作业中的应用,深入地进行了风险分析,可有效减小起抛锚作业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
三用工作船主机异常振动故障原因分析与排除————作者:张玉军;刘习俊;
摘要:针对三用工作船(英文简称:OSV)四机双桨和其船型的特点,文章详述了船舶振动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主机异常振动与浇筑质量之间的关联,阐明了浇筑工艺对浇筑质量的影响,以确保主机对中及弹性联轴器对中良好,为船舶安全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多拖轮协同交互式拖带与顶推作业建模探析————作者:孙鑫;
摘要:为保障超大型无动力驳船在港口水域内的通航安全,文章基于分离型建模(MMG)思想分别建立多拖轮拖带运动数学模型,以“海洋石油681”装载“海基二号”石油导管架靠离泊拖带作业为依托,使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多拖轮协同交互拖带作业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采集极端工况下的大型货物驳船拖带系统离泊全生命周期的航迹带宽度,探究拖带超大型无动力驳船作业限制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多拖轮协同交互系统可以在极端复杂环境中有效...
基于SolidWorks的水下船体检测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作者:马俊;周韵;刘天铄;沈雁;
摘要:为了满足水下船体检测的工作需求,设计了一款用于水下船体检测的机器人。文章通过对水下机器人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器人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备良好的姿态调整能力与优越的稳定性能,满足水下船体检测的需求
海洋石油工作船主拖缆选配浅析————作者:褚光辉;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对平台、采油设施等的拖航作业已形成常态。船舶主拖缆作为主要拖带属具对拖航安全至关重要。文章对主拖缆的选配因素及标准进行了分析,详述了实际的送配方法,供同行借鉴
论海上保险中合同订立后的诚实信用原则————作者:高秋颖;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是海上保险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合同前义务,也是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同样应遵守的义务。文章结合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保险合同成立后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三种典型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海洋工程码头建设的工艺分析————作者:王磊;
摘要:随着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中下游产业成为海洋经济新支柱。文章对海洋工程码头建设关注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和方案对比等,详述了实施工艺,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船舶靠泊补给保障能力,助力海洋工程生产能力提升
“双碳”目标下港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作者:左卫广;王鹏涛;张晓雷;王海周;
摘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双碳”目标下港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以及港航行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港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推动跨学科融合,并强化与国际合作,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等举措,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绿色理念的港航人才。这些改革将有助于港航行业实现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新工科背景下航海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作者:杨柏枫;孙裔学;戴官全;
摘要:为应对国家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给航海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国家战略,以泉州师范学院交通与航海学院为例,针对航海教育所面临的共性及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革思路与对策,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航海类应用人才的目的
中国船用能源转型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作者:赵柏林;
摘要:推动船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国船用绿色能源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和标准体系等逐步健全,但依然存在绿色船舶产能短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和绿色船用燃料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未来应该在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再下功夫
绿色航运走廊的现状、挑战和应对措施————作者:吴显法;
摘要:国际海事组织提出,到2030年远洋航运业零碳或近零碳技术或燃料的使用比例至少达到5%,在接近2050年时,达到零碳排放。远洋航运的减排脱碳压力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分析典型绿色航运走廊的发展历程,发现其面临零碳燃料经济性差、供应不确定等挑战,亟需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来确保走廊相关方的利益,以促进绿色航行走廊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球零碳航运奠定基础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大电机技术》
- 北大核心《信息与控制》
- 省级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北大核心《生物加工过程》
- 省级《钟表》
- 国家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北大核心《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国家级摩托车技术
- 学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固体火箭技术》
- 省级中国传统家具
- 国家级汽车研究与开发
- 省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工程力学》
- 国家级《国外金属矿选矿》
- 国家级海峡科技交流研究
- 省级江苏调味副食品
- 省级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机械管理开发》
- 北大核心《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国家级《世界有色金属》
- 国家级家具与室内装饰
- 省级《化工装备技术》
- 北大核心《高校地质学报》
- 国家级《中国石化》
- 省级汽齿科技
- 国家级《演艺设备与科技》
- 北大核心《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电化学
- 北大核心《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