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铁道建筑

铁道建筑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027/U
国际标准刊号:1003-1995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主管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查看铁道建筑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铁道勘测与设计工程技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铁道机车车辆工人机车车辆技术期刊

   《铁道建筑》1961 年7 月创刊,报道铁路工程、铁道工务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国内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维修技术,跟踪世界铁道建筑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读者对象:铁道、交通、建筑、水电、市政、煤炭等部门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等专业从事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维修、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

  《铁道建筑》属中央级科技刊物,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工程技术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编辑出版。《铁道建筑》从1991年起连续被选为我国铁路运输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名列第四)。1989年起被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和分析用刊。1999年被选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铁道建筑》1988年获铁道部优秀情报二等奖。

  本刊设有:本刊特稿、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路基与地基、建筑材料、设计和监理、世界铁路等栏目。

  读者对象编辑读者对象:铁道、交通、建筑、水电、市政、煤炭等部门从事相关专业的设计、施工、制造、养护、科研等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

  阅读推荐:铁道经济研究

  《铁道经济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93年,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主办。综合经济科学杂志-运输经济学术刊物。关注中国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难点问题,系统报道国内外铁路发展状况,跟踪国内铁路改革进程。主要读者对象:铁路各级管理干部、理论工作者、经济研究专家、工程咨询及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和路外各相关产业部门、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研究部门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特稿、局长论坛、多方经营、运输市场、大视角、热点探踪、改革思维、经济观察、财务管理等。

  铁道建筑最新期刊目录

铁路外部环境轻飘浮物类安全风险隐患综合评价方法————作者:刘瑞;许贵阳;

摘要:为实现铁路外部环境中轻飘浮物类隐患风险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轻飘浮物类隐患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从环境角度、轻飘浮物自身特性角度以及人为角度三方面选取了13项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AHP-熵权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组合赋权,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3处轻飘浮物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结果表明,3处轻飘浮物安全风险隐患的评价结果为较高、较低、中等。实现了铁路外部环境轻飘浮物类安全风险隐患的量化打...

基于无人机巡检的铁路沿线彩钢板检测方法————作者:宗浩;白堂博;许贵阳;付浩辰;段嘉明;

摘要:铁路沿线彩钢房存在安装不规范、老化变形等情况,在大风天气中易飘落到轨道设施,对列车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巡检图像的铁路沿线彩钢板状态检测算法。本文基于YOLOv10(You Only Look Once,YOLO)算法的构架,首先搭建基于FasterNet优化的主干网络,提升原网络特征提取能力,提高算法的检测精度;其次,构造新的C2F-FMB(Cross-S...

挤密桩处治大厚度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作者:欧合举;高贵德;蒋应军;李金鑫;韩玉;白晨帆;范江涛;

摘要:为检验挤密桩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治效果,设计了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桩间距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处治效果,揭示了桩间土层处治效果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挤密度概念从另一角度对复合地基的挤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桩间距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干密度与天然地基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挤密系数随着桩间距的增加逐渐减小,桩间距由0.8 m增至1.1 m时,整体挤密效果降低约7%;挤密度也可以判定复合地基的挤密效果...

基于D-P准则的局部非等比例强度折减法————作者:王瑞鹏;蔡德钩;尧俊凯;闫宏业;李竹庆;

摘要:强度折减法通过对强度参数进行等比例折减使边坡渐进发生失稳破坏,但等比例强度折减计算结果存在失稳边坡体内部塑性区域过大、参数弱化路径比例不变等缺点,与客观现象不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度折减思路,首先以全局失稳状态下边坡体内部贯通的剪切塑性应变为基础,利用自编程序语言提取出失稳单元作为参数折减对象,然后在折减的过程中反映参数的动态劣化路径,最终以强度储备面积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基于Dru...

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关键技术指标优化————作者:朱新伟;

摘要:本文针对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关键技术指标,通过现场调研、理论计算和资料汇总分析,开展了钢轨、扣件、无砟道床、道岔等高速铁路线路设备维修关键技术指标研究,提出了相应指标的优化建议值。研究优化了钢轨轻重伤标准和预防性打磨周期;建议无砟轨道弹性垫板静刚度限值为60 kN/mm,有砟轨道为120 kN/mm;增加了道床板离缝评价指标及离缝评价项目“面积比”;提出了轨道冲击指数和波磨指数的优化评判分级标准,非道...

重载铁路钢轨高接头轮轨动力学响应特征————作者:石彤;

摘要:为研究重载铁路钢轨高接头轮轨动力学响应特征,在某重载铁路线路开展27~40 t轴重重载列车作用下钢轨焊接接头性能试验,对接头平直度和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重载试验,钢轨焊接接头低塌量远低于修理限值;平直度为0.50~1.0 mm/1 m高接头的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等安全性参数均满足安全限值,但其平直度高点值越大,安全裕量越小;轴重每提高1 t,焊接接头轮轨垂向力增大约5 kN;对于平直...

市域铁路12号减振道岔刚度均匀化研究————作者:任西冲;胡佳怡;李秋义;徐井芒;郑兆光;

摘要:为减轻市域铁路12号道岔区因轨道刚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结构振动,考虑市域铁路中等减振需求及区间线路刚度取值,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了市域铁路12号减振道岔的刚度计算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铁垫板、扣件系统、钢轨类型等道岔结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研究轨道刚度分布规律。根据市域铁路的运行条件,通过合理设置板下胶垫刚度,在满足提出的均匀化准则前提下,将整个道岔区分为四个分区进行均匀化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市域铁路12号...

无砟轨道桥面防水层修补用材料附着力试验研究————作者:王乐然;

摘要:CRTSⅡ型无砟轨道结构的混凝土桥面采用喷涂聚脲防水层。在运营阶段,部分区段的聚脲防水层逐渐出现了黄变、龟裂、剥离、起鼓、破裂等问题,病害的清理和整治工作已逐步开展,但病害防水层清理后的修补技术,目前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结合现有相关技术、经验,围绕不同底涂料和防水层组合形成的两层和三层修补构造,以附着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修补体系自身性能及其与原有聚脲防水层搭接效果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双组...

深水库区多塔部分斜拉桥高桩承台参数敏感性分析————作者:郑存笔;

摘要:为研究高速铁路部分斜拉桥高桩承台对桥梁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以池黄(池州—黄山)高铁太平湖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杆系有限元模型,分析墩跨比、承台刚度、基础布置形式、墩高与自由桩长比等设计参数对桥梁整体结构受力的影响,并引入敏感因子及敏感等级对参数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墩跨比的增大,主梁正弯矩呈线性增大,敏感因子为0.474,为弱敏感参数,对结构动力特性有一定影响。承台刚度几乎不影响...

大吨位超高墩T构转体结构————作者:孙杰;苏威风;林国强;

摘要: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上跨包头—西安铁路、西安—延安高铁主桥采用(70+70)m预应力混凝土T构,主墩高57 m。为减少桥梁施工对既有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影响,采用转铰设在墩身位置施工。大吨位超高墩T构转体施工受力复杂,安全问题尤其值得重视。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建立实体模型,对转体过程中桥梁抗倾覆性、转铰设在墩身不同位置对结构的影响、墩身后浇带结构设计等进行分析,确定大吨位超高墩转铰设在墩身的合理位置。研...

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制与控制措施————作者:符亚鹏;

摘要:以西宁—成都铁路隧道穿越强挤压碎裂围岩而引发围岩大变形问题为研究背景,基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采用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灾害发生机制与有效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环境与强风化地层的低强度应力比是隧道产生水平挤压大变形的内因。隧道结构变形以水平变形与仰拱隆起为主,掌子面受围岩变形卸荷作用,力链与黏结能力下降使得掌子面土体难以自稳而溜坍。交叉中隔壁法+加...

松散岩堆体地层下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及合理进尺————作者:舒志勇;谭昌荣;李向宏;

摘要:以洞口段穿越松散岩堆体地层的雅康高速公路日地1号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了开挖过程,分析两台阶法、三台阶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4种工法下隧道洞口段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综合比选出最适宜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工法,并给出了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开挖时掌子面前方拱顶和拱肩的变形最明显;4种工法中,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拱顶沉降和洞周收敛的效果较好,建议开挖进尺取1.2 m。基于...

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及工程应用————作者:张天;付兵先;冯涛鉴;付卫霖;刘望安;程克冲;

摘要:针对某重载铁路隧道出现的基底沉降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探测,分析了病害成因。依托基于钢垫梁的隧道基底拆换整治技术,研发了一款新型移动式轻质龙门吊,提出了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三维地震成像技术检测发现,病害区段围岩裂隙发育,隧底围岩不密实,导致结构存在渗水风险和脱空问题;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拆换技术基于重新设计的钢垫梁架空结构,采用跳槽开挖方式,可实现不中断行车条...

长距离越江隧道双模盾构选型及转换点位置选择————作者:霍军帅;陈爽;杨冀琴;

摘要:单一模式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存在施工风险,而泥水/土压双模盾构(简称双模盾构)则面临选取模式转换点的问题。为解决复合地层双模盾构选型及模式转换点位置选取问题,依托成都某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宝台大道站—苌弘广场站区间隧道穿越沱江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土舱压力下掌子面稳定情况;通过工程类比,给出双模盾构选型原则;基于渗流理论,建立盾构机内外统一的渗流场,推导出盾构螺栓输送机排土口处水头大小与刀盘...

基于分级加载蠕变模型的参数快速标定方法————作者:朱丙龙;闫宏业;毕宗琦;刘晓贺;王瑜鑫;董添春;

摘要:蠕变是冻土区铁路路基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常通过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来研究冻土蠕变特性。通过曲线拟合方法标定蠕变模型参数前,常需要将冻土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数据通过“陈氏法”转化为分别加载蠕变试验数据,转化过程较为繁琐。以时间硬化蠕变(Time Hardening Creep,THC)模型为例,对THC模型公式执行与“陈氏法”相逆的操作,推导出了THC模型的分级加载形式。基于此分级加载蠕变模型公式,可直...

袖阀管注浆套壳料配比优化及微观结构分析————作者:胡俊杰;

摘要: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袖阀管注浆套壳料的最优配比及其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套壳料最优质量配比为水∶水泥∶膨润土∶水玻璃=2.0∶1.0∶1.4∶0.03,此配比下套壳料的后期抗压强度相较于最低水平能够提高约20%,且膨润土、水玻璃用量较少。通过对比套壳料微观结构发现,最优配比下的水化物晶体和C㏒〩凝胶等骨架结构分布较为规律,其中Ca、Si元素含量均接近40%,水...

滨海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效果分析————作者:邓尚强;

摘要:我国滨海区存在大量深厚复杂软弱地基,这种地基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且厚度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弱等特点,导致其地基处理难度大,强度与沉降变形均难以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依托汕汕(汕头—汕尾)高速铁路动车所停车场地基处理工程,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初步论证方案可行性,并选取典型区段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的地基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相...

基于气象因素的混凝土温度场特性研究————作者:郁培云;张驰;李书明;刘竞;郑新国;

摘要:为研究混凝土在气象因素作用下的温度场特性,在哈尔滨市通过环境实测的方法,统计分析了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温度场受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明显,夏季高温时呈正温度梯度,冬季呈负温度梯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对混凝土表层8 cm范围内温度影响显著,对15~42 cm深度处温度的影响则随着混凝土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风速主要影响混凝土表层温度与气温的差值,相对湿度对混凝土温度场的影...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优化与参数分析————作者:郑豪杰;梁思明;李雁;蒲万里;冯晋豫;戴北冰;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现场监测侧重结构温升值和里表温差,而对降温速率重视不足。一旦降温速率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早期结构开裂。本文以珠海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为对象开展热力耦合分析,对冷却管排列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冷却水温、水流量、冷却管管径等因素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管采取环形或交叉方式布置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降温速率均可控制在2℃/d以内。冷却水流量对结构降温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水流量越大温...

涉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作者:刘夕晨;

摘要:涉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具有复杂性和高危性,对铁路运营和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故障树分析法,针对涉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地识别与分析,发现设备设施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主要诱发原因,并构建了安全风险模型。通过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分析,明确了关键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设备设施管理优化、人员安全意识提升、施工环境改善、管理体系完善以及外部环境预防等,旨...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