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InChina(双月刊)1985年创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
《中国环境监测》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中国环境监测栏目设置监测管理、优化布点、采样技术、质量保证、污染源监测、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监测仪器。
中国环境监测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CA化学文摘(美)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3、影响因子:
截止2015年万方:影响因子:0.905;总被引频次:1901
截止2015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963;综合影响因子:0.693
4、中国环境监测杂志荣誉:
部级优秀期刊一等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月刊)1979年创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目前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刊源。本刊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规划和预测、环保政策法规、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综述、专论、调查报告和经验介绍等。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设备和仪器,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动态。
中国环境监测最新期刊目录
云南某铅锌冶炼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作者:陈涛;赵子亮;严春丽;杨智;韩智勇;
摘要:为明确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成因,以云南某典型铅锌冶炼场地调查为例,根据地块分区布点的方法,在场地内采集了68个土壤样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结合GIS10.2中反距离权重插值,识别了铅锌冶炼场地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类型,评价了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总结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重金属来源,以期为铅锌冶炼污染行业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管...
基于GOSAT卫星监测的中国华东地区CO2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作者:陈春美;刘琼;陈勇航;朱晓东;袁小慧;刘鑫;
摘要:基于TCCON地基站CO2柱浓度,验证了GOSAT监测的CO2柱浓度L2级别数据集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再结合ERA5气象数据、MERRA2气溶胶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碳排放量数据,分析了华东地区CO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GOSAT与TCCON观测的CO2柱浓度在香河站和合肥站的观...
进气管路对温室气体CO2和CH4监测的影响分析————作者:葛双双;何迪;董璠;蒲维维;周礼岩;王振发;石庆峰;王文彦;侯金龙;马志强;
摘要:精确的温室气体监测是准确估算并制定温室效应评价的依据和支撑。PICARRO(G2401)监测发现,不同材质和长度的进气管路在不同气体流速及水汽浓度下对温室气体CO2和CH4的监测浓度和总监测时间(响应时间t1+延迟时间t2+稳定时间t3)存在重要影响。实验对比结果显示,在4~12 L/mi...
株洲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元素浓度与来源的城郊差异————作者:钟学才;张凯;胡希;茶志春;任家豪;罗宇骞;
摘要:为了解近年来株洲空气质量改善后颗粒物及其中元素浓度特征变化,于2021—2022年冬季和2022年夏季在市区和郊区共采集颗粒物样品225个,并对其中16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株洲市PM2.5、PM10和TSP质量浓度分别为(55.8±40.9)、(87.5±51.5)、(115.8±53.1)μg/m3,PM2...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问题————作者:薛飞;张守斌;李海滨;郑琳琳;刘杨;王兆军;潘光;
摘要:根据“十三五”期间济南市主要环境要素监测结果,对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44,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地表水整体由中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优良水体比例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湖库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声环境、辐射环境、土...
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作者:谷洪;朱杰;王亮;李春阳;刘佩;陈小红;李元东;唐辉;
摘要:为研究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运行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2018—2022年连续监测废物库周围的γ辐射剂量率,水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气溶胶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土壤中γ核素活度浓度,生物样中的γ核素活度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废物库γ辐射剂量率为70.1~182.7 nSv/h,水中总α、总β活度浓度分别为≤LLD总α~5.01×10-2 典型化工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的源解析————作者:梅丹兵;马光正;李增辉;成浩楠;任富天;段倩囡;王刚;黄蕾; 摘要:为更精准有效地解析沿江化工园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以长江经济带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下的典型化工园区作为代表性案例,对园区土壤与地下水开展实地调查和采样监测,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探索了园区土壤与地下水复合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1)Cr6+、As、总石油烃(C10~C40 地下水中24种磺胺类抗生素检测方法比对研究————作者:郭越;丁萌萌;董瑞;刘亚萍;时百成;常淼;沈秀娥;刘保献; 摘要:环境地下水中已有多种磺胺类抗生素被检出,污染平均值为ND~612 ng/L(ND表示未检出)。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地下水中抗生素检测水平和效率,选取在线固相萃取和手工固相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开展地下水中24种磺胺类抗生素检测。结果表明:在线固相萃取和手工固相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检出限差异不大(分别为0.10~0.58 ng/L和0.08~0.59 ng/L),均达到ng/L... 西安城区臭氧污染高发期VOCs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作者:陶亚南;李永庆;张佳音;曹磊;王静;赵豆豆; 摘要:为研究西安城区夏季臭氧高发期的污染成因及来源,选取西安世博园站点为研究对象,对2022年7月20日至8月20日1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监测,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O3-8 h)> 160μg/m3定义为污染日,其他则为清洁日。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西安城区VOCs体积分数为52.51×10-9,其中含氧有机... 2001—2022年梁子湖水质营养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作者:程继雄;安堃达;龙雪峰;刘真贞;王峰; 摘要:基于2001—2022年梁子湖8个长期监测点位的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梁子湖近2 0年水质及营养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梁子湖水质主要影响因子,并采用ARIMA(p,d,q)模型进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01—2022年梁子湖水质先好转后下降,水质变化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其中2003年前梁子湖以Ⅳ类水体为主,2004—2017年水质好... 固定污染源硫酸雾采样条件优化研究————作者:陈圆圆;周健楠;常淼;沈秀娥;刘保献; 摘要:《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硫酸雾的测定,但对于固定污染源现场采样的研究鲜有报道。在文献调研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内条件实验及典型硫酸雾排放企业的实地测试,用监测数据论证采样条件的优劣,最终确定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的采样方式,从而促进监测方法的持续改进。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滤筒本底电导率及SO42-浓度很高,品牌间及品牌内差异均较大,... 基于LSTM模型的地表水总氮预测模型————作者:徐洁;耿伯彰;娄英斌;苏静;刘语薇;解怀君; 摘要:探讨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地表水中的总氮含量。该方法利用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并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通过收集大连市201 1-2022年6个断面的地表水监测月度数据,建立LSTM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学习河流总氮的时空规律,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河流断面的总氮含量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能够... 典型北方山地河流不同形态氮磷降解系数的测算————作者:任焕莲;刘娜;程启亮;栗泽超;郭云芳;张睿茜;王永桂; 摘要:选择丹河为中国北方典型山地河流,通过室内实验、低流速条件野外监测和放水条件下的水团追踪法,解析河流中氮磷的形态组成及其降解系数。结果表明:丹河典型河段中,枯水期氮主要以硝氮为主(占比为78%),丰水期以氨氮为主(占比为57%);正磷酸盐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都是磷的主要形态。静态实验中总氮的降解系数为0.012~0.033 d-1,氨氮为0.169~0.221 d-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作者:谢永洪;鲜文婷;史箴;李貌;向秋实;艾莲;刘强; 摘要:通过考察固相萃取条件,优化色谱质谱参数,建立了一种可靠、灵敏的新方法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HLB)萃取,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甲醇(5mL)依次洗脱,以ACQUITY UPLC BEH C8为色谱柱,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 基于地面光谱数据和Sentinel-2卫星影像的三峡库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谢成玉;王庆涛;白辉;陈华杰;杨红艳; 摘要:基于2022年7月星地同步光谱观测试验数据,构建了基于哨兵2号卫星的三峡库区全段水质总氮、总磷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结合Sentinel-2影像数据,研究分析库区2021年1、2、7、9月的总氮、总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模型整体准确度较高,其中总氮平均误差为3.20%,总磷平均误差为-6.46%;库区水质总氮总磷浓度呈现7月汛期最高、1月和2月高水位浓度低的时间规律,因各区域的土地利用... 基于PRISMA星载高光谱遥感的化工园区烃类排放监测应用————作者:娄启佳;张明华;耿慧;王玉;雷梅;申英锋;张梦宇; 摘要:在化工园区环境监管日益精细化和星载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华北某典型化工园区为例,利用PRISMA星载高光谱影像和烃类指数(HI)识别了地表疑似烃类扩散区域,并通过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和VOCs自行监测数据叠加比对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化工园区内有疑似烃类扩散区域48处、面积21.87 hm2,其中存在涉烃类排放源的厂房、固废、废水、储罐、管道等地物的区域面积占... 成都市城区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作者:尹寒梅;徐雪梅;冯小琼;姜涛; 摘要:为研究成都市城区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和来源,2019年2—12月利用在线重金属监测设备对成都市大气PM2.5中18种金属元素小时浓度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其浓度变化;通过富集因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金属元素溯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季节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元素中Si、Al、K、Fe、Ca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12.6±912.... 我国热带地区重点城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作者:曾兆荷;徐文帅;颜为军;陈蕊;许杏红;周小鹏;孟鑫鑫; 摘要:基于我国热带地区重点城市海口市2016—2022年采集的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海口市降水pH和酸雨频率分别呈显著上升和下降趋势,酸雨污染情况明显好转;降水表现出冬季少雨且酸雨高发、夏季多雨且酸雨少发的季节特征。降水中离子组分以Na+、Ca2+、NH+-4、Cl-、SO... 一种快速评估春季秸秆焚烧对东北代表性城市PM2.5浓度影响的方法————作者:李波兰;李健军;柳佳宏;张巍;刘冰;孟晓艳;陶金花;李婧妍; 摘要:秸秆焚烧是一种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可能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为代表性城市,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常规条件下PM2.5日平均浓度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分离春季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贡献。结果显示:2023年3月28日至4月10日秸秆焚烧对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PM<... 湿度对116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结果影响的应用研究————作者:程麟钧;周培学;曾立民;唐桂刚;王业耀; 摘要: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物质响应下降...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