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月刊》科技核心期刊简介
《理论月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理论月刊》2012年 06期目录
马克思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研究.........何京;刘艳;
勾连科学与人文的信息哲学........................马兰;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薛显超;
论孔颖达对《诗经》“六义”问题的贡献..........韩宏韬;
政治话语下的近代“小说界革命”探究............王姗萍;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历史研究...........张淳;刘美玲;
意识形态领域的法律意识形态探析................孙春伟;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李书巧;
生态经济范式:特征、理论核心和成果.............周纪昌;
我国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化政策及启示..............吴长波;
“向阳湖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张磊;
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论析................孙东方;
简论吉尔·德勒兹的传播学思想..................曾建辉;
理论月刊最新期刊目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契诃夫之枪”——一个施蒂纳视角的考察————作者:徐琛;覃辉银;
摘要:“圣麦克斯”章中对施蒂纳唯一者思想的批判,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契诃夫之枪”。就存在前提而言,正是由于“圣麦克斯”章相较于其他章节迥异的行文风格,才吸引人注意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封信件中,就已经透露出足够的相关信息,显示出设置“圣麦克斯”章作为“契诃夫之枪”的必然性与合理性。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契诃夫之枪”,马克思一方面揭穿了包括施...
夏汉生的阴阳观——海外易学视野下的概念新释————作者:赵鸣;
摘要:《易经》西传约400年,首个《易经》译本及完整译本均由法国耶稣会士完成。然而,低估《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或以西方概念误解、误译中国哲学术语,都是迄今影响《易经》在法国进一步传播及研究的因素。作为当前法国易学“新学派”的代表,夏汉生从《易经》中的核心概念“阴阳”出发,对“生生之谓易”的内涵进行了全新且独到的阐发。其方法论横跨语言、哲学、艺术、考古、建筑、军事、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尤以汉字...
“兼”:一个中国文论的标识性概念————作者:袁劲;
摘要:作为一个富有本土特色的文论概念,“兼”及其承载的中国智慧日益得到学界的认可和阐扬。在历代经典阐释与字义训诂中,“兼”内蕴不同向度的阐释空间,并通过术语“兼之”从人物品评进入文学批评。因应文学创作中的“偏”与“至”,“兼”在中古文论中的出场,旨在解决文学创作与批评中过犹不及的问题。此后,历代文论家标举兼有者贵的价值观,不但树立诗骚、曹植、陶渊明、庾信、杜甫等典范,而且汲取“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不...
西方生态思潮的超越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作者:王雨辰;黄俊溶;
摘要: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否定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超越西方生态思潮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形...
减轻基层负担与筑牢基层基础的主要张力及合理均衡————作者:何得桂;陈巧玲;
摘要:基层善治能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减轻基层负担与筑牢基层基础的合理均衡将关系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效性。作为联结政府与社会的治理前沿,基层组织通常承担公共政策对象和政策执行者的双重角色。由于基层治理模式、治理体系以及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筑牢基层基础与减轻基层负担在边界内容、执行力度、短期安排与长远布局等方面存在值得关注的张力。这对新时代国家治理转型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推进基层治...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记忆重构:基于长江大桥的文化透视————作者:刘玉堂;谭上千幸;
摘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由国家主导、全民共享的文化记忆空间,流域内的文化景观皆是记忆的客观外化物。作为记忆媒介,长江大桥承载的国家记忆由政治表征向城市意象转变,同时与历史文脉、精神标识、神圣空间等城市记忆相联结。不同群体的集体记忆并存交织,由传播媒介、语言景观、具身体验与仪式活动共构生成机制。基于此,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从项目新建与景观改造并行、本体搭建与景观译码并举、现实场景与虚拟符号并重等多重维度重构...
从分摊风险到促利用:数据安全保险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建构————作者:冯明昱;张勇;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形形色色的小数据在技术的加持下可生产处理成蕴含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数据。由此,相关企业须履行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但面对态势复杂化、技术多样化的数据信息安全事故,仅依靠国家强制力推行相关监管部门监督、相关企业落地履行义务还不足够。数据安全保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本土化进程中,数据安全保险制度面临诸多窠臼。因此,须在法理逻辑、功能定位等原则性层面对其加以...
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作者:安北江;
摘要: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解决中国边疆现实问题、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和推动中国边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于理解边疆认识边疆,分析总结历代边疆治理的经验,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和边疆发展观。理解边疆是前提,加强边疆治理是基础,维护国家安全是底线。加快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警惕...
党组织如何塑造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基于组织—网络—情感框架的分析————作者:顾爽;冷向明;
摘要:当前,构建治理共同体是回应城市社区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存的重要举措。基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可引入组织、网络和情感要素,构建组织化整合—网络管理—情感嵌入的分析框架。通过W市H社区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案例研究发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是个体的组织化过程,也是组织间网络的形成过程,还是治理机制得以制度化的过程。社区党委可以发挥组织力,创造个体间的联络接点,实现组织化;发挥领导力,引导...
数字权利论:三阶“数字权利树”体系释构————作者:杨俊鹏;
摘要:近年来,证成具体数字权利的研究迭出,但有关“数字权利是什么、有什么”的基础性问题未得到清晰阐释,导致数字权利边界不清、范畴不明,权利内容碎片化和权利理论片面化等弊病。基于终极价值性要求、国内外法规范及数字实践,数字权利应当被界定为法体系中的基本权利。作为基本权利的数字权利,将人之于数字科技的价值性主张、数字技术逻辑的范畴性内容和具体数字活动的衍生性需求等三阶开放性权利内容,融贯成秩序统一的“数字权...
法治社会建设视野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空间转向——基于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创新实践的分析————作者:王传发;
摘要: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国家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制度载体。时空关系是理解当今中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维度。既往研究多注重从时间维度考察各种解纷机制的得失,容易忽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内部的结构性关系。在实践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内部结构紧张、系统紊乱,引致基层解纷能力日渐流失。一站式解纷中心从空间维度上解决了解纷系统物理空间区隔化、组织空间碎片化、关系空间离散化的问题,将执...
国家叙事:非常状态下道德记忆的唤起与刻写————作者:胡芮;
摘要:叙事作为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形态天然内嵌着价值属性,但现代日常叙事走向了理性化、技术化歧途,并在市场与资本勾连中产生异化,道德从叙事中隐退是现代日常叙事蜕化的主要标志。非常状态作为人类日常社会生活的反面,客观上撕裂了现代日常叙事的理性化、技术化“涂层”,是重新审视叙事之于人类文明意义的最佳时域。非常状态下的叙事,从个体叙事走向国家叙事,道德重新出场并塑造道德记忆,并在仪式塑造中刻写进民族精神。国家...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作者:姬超;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渐进实现版本。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在克服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和过度市场化的风险,通过优化存量...
人大参与地方财政重整的证成与构建——基于功能适当原则的阐释————作者:闫海;王月;
摘要:地方财政重整是地方政府应对债务风险的重要应急处置措施之一。现行地方财政重整制度建立了国务院立法为主、省级政府立法为辅的立法结构和职能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三级政府纵向贯通的运行结构,形成了单一行政模式的地方财政重整权力运行机制,存在制度设计非中立性、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等困境。功能适当原则已经体现于我国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相关文件中,能够在地方财政重整中发挥行政优益权与债权人财产权相适应的权利保障功能、利...
国家能力发挥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理论及实践————作者:杨洁茹;
摘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学界的“回归国家学派”在坚持国家自主性的基础之上,强调了国家组织结构对市场社会的形塑作用。受此启发,可将国家能力理解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条件,构建纳入国家能力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主流的创新经济学进行反思。现代国家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本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大多是在国家能力的支持下取得的。考察典型国家的科技创新历程可以看到,合理发挥国家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内涵、目标及特质————作者:李昕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主题的出场。根据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文化实践的内涵可被界定为:以时代和民族文化为主题需求,对人的存在意义进行反思的文化活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秉承着主体创造性原则、客体现实性原则、辩证总体性原则,旨在实现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磨合与批判中,凝聚对人类生...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价值意蕴、逻辑结构与实践指向————作者:王霂凡;陈义平;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核、思想底蕴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线索,既是凝聚中华文明现代力量的重要助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具体呈现为纵向与横向的时空逻辑、共性与个性的比较逻辑、宏观与微观的方法逻辑。新时代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国式现...
从冲突到相容:多任务委托代理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作者:谢芳;钟灵娜;
摘要:高质量发展要求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但当同时面临多个任务目标时,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策略性选择。根据经典的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可从“边际回报率差异”和“任务间关系”两个维度构建地方政府激励的三种类型:激励扭曲、激励弱化和激励合一。2005年环保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后,中央政府政策调整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的互动过程表明,仅靠加大对被忽视任务的考核强度,难以达...
地方政府“双碳”政策选择偏好及其特征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理论视角————作者:雷婷;
摘要:围绕地方政府“双碳”政策的核心问题,引入多重制度逻辑这一视角,通过对全国20个省份“双碳”政策文本进行扎根编码,可揭示地方政府“双碳”政策的选择偏好及其内在特征。各地方政府“双碳”政策是基于政府逻辑、组织逻辑、公民逻辑三种制度逻辑形成的。地方政府“双碳”政策的选择偏好主要包括绿色变革型、市场循环型和技术创新型三种。其中,绿色变革型具有政府指引性、组织绿色化和公民同质化的特征;市场循环型具有政府统筹...
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耦合机理与互动机制————作者:刘在洲;李忆辛;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个重大战略,从内在逻辑和实践进程看,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别是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关键支点,只有实现这两个关键支点的互动共进,才能有力促进两个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着价值上互利共赢、系统间互依共存、功能上互补共成、发展中互动共生的四维度的耦合关系,为两者互动共进、相...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中国烟草学报》
- 省级《气象与环境科学》
- 北大核心《机械研究与应用》
- 北大核心《轴承》
- 国家级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 省级《上海工业》
- 北大核心建筑结构学报
- 省级明日
- 北大核心《电气应用》
- 国家级《项目管理技术》
- 省级资源与发展
- 省级《深圳特区科技》
- 国家级中国民用航空
- 北大核心《建筑机械化》
- 省级《气象研究与应用》
- 省级安徽电力
- 省级《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化工设计》
- 国家级《中国建筑防水》
- 省级中国劳动科学
- 省级《灯与照明》
- 国家级人民公交
- 国家级《中国石化》
- 国家级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
- 北大核心建筑材料学报
- 省级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汽车技术》
- 省级《四川电力技术》
- 省级《燃气轮机技术》
- 省级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