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立足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宣传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评价中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立足于资源、环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致立于提倡中国科技界的文化品味,当今科学与文化的交融,包括对科技名人、科学史事的评介。
《科学与社会》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科学与社会》曾被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收录。
科学与社会栏目设置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
科学与社会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是经原国家科委和纺织工业部批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纺织科技期刊。本刊是纺织染整工业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本刊注重论文内容的前瞻性、新颖性、实用性、理论性和时效性,欢迎广大读者刊登广告、踊跃投稿、及早订阅。
科学与社会最新期刊目录
符号化对科学家社会知名度影响研究————作者:萧汉;任安波;
摘要:科学家的社会知名度可以用以呈现科学传播工作的效果。社会知名度的变迁与符号化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家符号化对其社会知名度的影响,发现符号化的潜力受到贡献程度、学科领域、与公众的距离、社会选择等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符号化使科学家形象成为大众文化和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合理运用符号学工具,把握公众认知的社会因素,有利于科学家形象的社会传播。由此本文认为,科学传播工作者应敏锐捕捉社会文化氛围变化,正确引...
公众科技风险感知与政府角色期待——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晴雨表调查的实证研究————作者:阎妍;徐超凡;
摘要:政府支持和管理科学的方式,是政府、公众与科学之间共同缔结的“集体契约”。如何将公众视角纳入相关讨论,是一个有待探索的研究议题,也是理解并优化这种“集体契约”的关键。本文基于2023年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晴雨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公众对政府在科技领域中扮演角色的期待,并探讨了公众科技风险感知如何影响这些期待,以及科学兴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公众普遍希望政府在科技资助决策、目标权衡和风险监管等方...
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九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作者:赵璐;
摘要:<正>2024年9月27—28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普与教育委)和国防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九届科学教育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担任召集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家单位,170余位院士专家、中小学校长、一线科学教师、科普工作者、科学教育专家,围绕“人工...
《科学与社会》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编者按
摘要:<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气候系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大幅度的、超出人类承受能力的变化。当一个临界点被触发之后,可能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动地球气候系统倒向另外一个临界点,放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引起气候、人类和生物系统发生大规模灾难甚至是毁灭级的气候破坏。因此,理解气候-生态突变并作出适...
数字劳动者失语成因及其话语权力重构研究——以外卖员职业的日常劳动过程为例————作者:张童阔;徐祥运;
摘要:在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平台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态,数字劳动者话语权力的缺失问题也由此显现出来。然而,这一问题在当下的数字劳动力市场中大多处于隐蔽状态。通过剖析外卖员这一典型劳动密集型数字劳动群体的劳动过程,揭示了其话语权力的结构性失语现象。从话语场景、话语客体和话语主体三个层面,分析算法规训对话语场景的控制、话语客体对主体施加的符号暴力,以及话语主体对失语现象的感知差...
面向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会-生态弹性提升策略————作者:樊斐斐;郑华;
摘要:弹性是生态学和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对外部干扰的响应能力。通过结合系统的适应性和可转换性特征,弹性为生态安全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然而,在复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如何将弹性有效应用于评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仍是当前研究的难题。本文阐述了弹性的定义及其特征,强调弹性作为系统状态表征的重要性;基于弹性对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指出了弹性...
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对医患主体性的影响分析————作者:陈默;张文沛;
摘要:当前的人工智能医生体现出某些超人的诊断能力,但仍是不具备完全自主性的弱人工智能,其诊断结果虽然可以影响医患双方的主体性,但能否促进医患双方共同决策尚存疑问。通过对知情同意中医患双方主体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医生的强主体性体现为对疾病的事实判断,患者的强主体性体现为对疾病的价值判断,过分地夸大任意一方都会影响共同决策。人工智能医生的诊断结果仍可能严重影响医患双方的自主性和信任,只有当双方都选择以认知主...
第三届“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研究”工作坊综述————作者:任虹宇;侯红霞;
摘要:<正>2024年9月27—29日,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在太原联合主办第三届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研究工作坊。本届工作坊主题为“智能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成与传播”,包括“智能社会的意识形态新论域和新话语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形塑研究”两个分论坛。工作坊主办方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闫坤如教授,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宋...
环境算法决策的法律规制————作者:顾晴怡;
摘要:环境算法决策的挑战不仅包含环境风险、数据风险,还包含原有环境治理范式的缺陷。由此产生的风险泛化与安全隐私问题,个体赋权范式与危机应对型环境法无法应对。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价值分析等方法后发现,环境算法决策与传统环境法律规制工具互依共存,环境算法的工具理性需要环境法的价值理性调节,以环境法规制环境算法决策势在必行。在借鉴比较法经验基础之上,我国环境法需进行适应调整,划定算法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协同的...
气候-生态突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者:徐上;黄喆;
摘要:在气候-生态突变背景下,考察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气候-生态突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种分布和多样性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提出了适应性农业技术、精准智能农业、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等应对策略,并强调了政策支持、区域与国际合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与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气候-生态突变:概念、方法及关键科学问题————作者:郭正堂;朴世龙;杜鹏;张理茜;张科;张扬建;王林;张仲石;王艳芬;汪涛;
摘要:气候、生物多样性与人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生态系统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其参与碳循环、水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方式。如果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则生态系统可以成为人类复原力的主要来源,并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为此,加强气候-生态突变研究,开展生态系统突然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监测、解释和预测,提升生态复原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深入地分析了气候-生态突变...
基于学科发展视角的“气候-生态突变”分析————作者:张理茜;沙小晶;
摘要:“气候-生态突变”是一个融合了多个传统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兴交叉领域。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开展基于学科视角的“气候-生态突变”分析对于深入理解气候及生态突变的本质、提高预测和应对的准确性、推动学科发展和创新以及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学科发展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气候-生态突变”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文章指出,该领域研究已从理论综合阶段逐步迈向综合性理论体系的构建,完成...
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从青藏高原展开讨论————作者:侯居峙;
摘要:近年来,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上许多大科学计划都把人类活动作为核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人类世”概念的提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少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洁净的区域之一。本文主要以青藏高原为切入点,讨论史前与历史时期、近现代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湖泊生态、植被和风沙沉积的影响,并...
中国公民科学实践的关注焦点与认知偏差——基于176项国内生态学公民科学项目文本的LDA主题分析————作者:杨正;黄渊渟;蒋应頔;冯韵;
摘要:目前学界对于“公民科学”的研究大多依赖西方案例,而对国内“公民科学”实践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国内“公民科学”实践的行动特点与认知情况还不甚清晰。本研究通过对国内176项生态学领域公民科学项目的项目摘要与资助理由进行LDA主题模型分析与文本分析,尝试在总结其行动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公民科学”认知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我国生态公民科学项目的实施方(生态科学家)还是项目的资助方(基金会),对于“公民科...
编者按
摘要:<正>【编者按】大脑结构与功能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相关科学知识既能够解析人类思维的产生和运作方式,也能够与信息通信技术有效融合,催生出人工智能、类脑智能、数字社会等新兴业态。我国提出了“以脑认知的神经基础为主体”“以脑疾病及脑智能为两翼”的中国脑计划布局,其中将脑机接口作为“类脑智能计算与脑机智能”的关键技术。为此,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设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程和平教授牵头的“...
全球脑机接口战略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海玲;朱永彬;吴静;
摘要:脑机接口(BCI)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战略性技术。本文重点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脑机接口技术的战略政策,并从管理机构、研究重点、资金投入、发展模式、标准制定、伦理治理等6个方面,横向对比各国的战略政策差异,识别我国相关战略政策布局的优劣势。研究发现: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在管理机构设置、配套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优化组织管理机构、加...
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缘起、意义与实践探析————作者:唐磊;徐飞;
摘要:大科学装置作为复杂的科学研究系统,以开展前沿科技攻关和助力科学探索目标实现为己任,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如果不能及时产生积极的科学与社会效应,往往就成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焦点。研究探索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化过程,有助于科技后发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可持续发展,从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缘起、意义和具体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大科学装置产业化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作者:肖松;程和平;吴朝晖;张旭;王以政;陈婧;潘纲;陶虎;尧德中;段小洁;王刚;
摘要:本文回顾了脑机接口技术(BCI)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幻想期到21世纪的技术爆发期,概述了BCI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关键进展和成就。文中阐述了BCI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分类方式,包括不同类型的BCI系统(输出式、输入式、双向交互式)和信号采集方式(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侵入式),并探讨了BCI技术在当前面临的心理生理学、技术、产业和监管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文章展望了BCI技术的未来发展方...
归责与规范:基于主动式脑机接口的道德责任层级研究————作者:杨雨;王国豫;
摘要:主动式脑机接口介导的“人工行动”挑战了我们对行动本质的传统认识,也带来了道德责任的归责困境。通过对脑机接口介导行动中的道德责任进行层级划分,能够有效地对行动主体的道德责任进行差异化分配。这种差异化分配基于两个核心层面:一是评估主体的介导行动是否与其意图相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预见行动的可能结果;二是考虑主动式脑机接口的不同应用方向和人机“共享控制”的技术特性,确保在不同应用情境下能够合理界定道德责任...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省级《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 省级《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粉体工业
- 国家级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 北大核心《化工新型材料》
- 国家级《航空维修与工程》
- 国家级《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 北大核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装备环境工程》
- 北大核心《交通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国家电网》
- 国家级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无机化学学报》
- 国家级汽车工艺师
- 国家级《农电管理》
- 国家级《合成技术及应用》
- 北大核心《煤炭技术》
- 北大核心《水生态学杂志》
- 省级《电线电缆》
- 省级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 国家级《电力建设》
- 省级建材与装修情报
- 南大核心《系统科学学报》
- 北大核心郑州大学学报
- 省级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太原科技》
- 省级《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
- 省级汽车生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