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561/C
国际标准刊号:1000-5919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
查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化工学术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双月刊)1955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依托北大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把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品牌意识和办刊的精品意识结合起来,把优良的学术传统和现代办刊理念结合起来,今天的北大学报既要发扬《北京大学月刊》、《国学季刊》探求学术的求实和严谨学风,又要发扬《新青年》感应时代风云的敏锐和创新精神,使之同北大历史上的学术名刊一脉相承。所以,把北大学报办成名刊,既是弘扬北大优良学术传统的需要,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逻辑之必然。

  2003年12月,本刊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使北大学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落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本刊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标准和要求,虚心学习兄弟学报和社会上的学术理论刊物的好经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扩大影响力,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把北大学报建成和北大学术地位相称的名副其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刊。概括为一句话:创世界一流大学,办中国社科名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栏目设置哲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书评。

  阅读推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建于1955年12月,是北京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获奖情况:1997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9年教育部“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古代文论内在体系论——从一张三棱锥图表谈起————作者:蔡宗齐;

摘要:在中西比较视野中对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开展系统的共时和历时研究,具体分四大步骤进行。第一步分析四个文论类型(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的结构关系,借助三棱锥图展示四者之间纵横交错的关联,进而确定整体思维(holistic thinking)为中国文论的统一原则。第二步进入肌理层次,检验整体思维原则是否也贯穿四大文论类型之下各种具体论说。第三步再深入到术语层次,探究此原则如何影响乃至决定文论术语生...

维度与维度性:梅洛庞蒂后期存在论的核心概念————作者:宁晓萌;

摘要:维度与维度性概念是梅洛庞蒂后期哲学的核心概念,肉身、元素、交织等关键概念正是借助这两个概念获得最终的界定。维度概念并非出于精神的构设,它本身具有现实性、肉身性,它既维持着其具体特殊的可感性、又同时是一种作为整全呈现的存在模式。维度必然以复数的形式存在,且其自身本质意涵唯有在作为众维度之中的一维时才可被理解。相较于维度概念,维度性概念更为根本。众维度的共在唯有依赖于维度性概念才得以可能。维度性因而也...

多元共治格局下税收保障机制的体系转型————作者:李慈强;

摘要:税收保障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参与、支持税收征管活动的总称,在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障税收来源、推动税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机制的完备性来看,当前我国的税收保障存在主体权利义务配置失衡、涉税信息共享不畅、执法协助力度不足、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多元共治理论倡导公私合作、平等协商与社会监督,为此税收保障机制应当明确主体定位,平衡税务机关与政...

北大学人

摘要:<正>刘云杉1968年生于四川绵阳。1986年至1990年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工作;1993年至1999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入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人类发展系主任,教育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

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7周年

摘要:<正>~

宋代进士家世背景的时空分析————作者:郝煜;朱乐扬;

摘要:通过挖掘和匹配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和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构建了一个覆盖9554名北宋进士和18730名南宋进士的数据集,其中8134名有家庭背景信息。在此基础上,以三代以内没有直系亲属担任官职作为平民进士的基准定义,构建了进士平民率(进士中平民背景的比例)和平民进士密度(平民进士占人口比重)两个指标,考察了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发现宋代社会流动存在长期上升趋势:进士平民率从北宋初期的45...

东方文艺复兴初论————作者:丁方;

摘要: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的复兴思潮,但并未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成效,因此“中华文明的文艺复兴”显得急迫且重要。比照西方文艺复兴的过程与经验,“中华文明的文艺复兴”可称之为“东方文艺复兴”,它的历史底蕴与发展前景是前所未有的,必将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东方文艺复兴(Eastern Renaissance),特指肇始于21世纪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引领东方世界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一方面与西方文艺复兴相...

“独立宗教—混合宗教”理论建构初探——以三一教为例————作者:卢云峰;黄星尧;

摘要:独立宗教与混合宗教是杨庆堃分析中国宗教的经典概念,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讨论多围绕翻译展开,研究内容多属类型学分析。借鉴教派—教会理论的发展史,可将独立宗教和混合宗教的研究视角从静态的类型学分析转向动态过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种“独立宗教—混合宗教”的本土宗教社会学理论。三一教的历史变迁为该中层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该教派早期在神学教义、科仪体系和组织架构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宗教特征...

我国金融法的立法逻辑与体系生成————作者:陈洁;

摘要:制定金融法是我国金融法治建设的重大事件,但如何制定金融法却远未形成共识。制定金融法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有力保障,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基于金融法律规范的二元结构、金融法领域的公私交融趋势以及我国制定金融法的核心诉求,未来金融法的基本定位只能是金融领域的基本法。可行的立法方案是参照早期民法通则的做法,...

马克思文明观的内在逻辑与中国语境————作者:臧峰宇;

摘要:基于历史研究和现实考察,马克思深刻阐述了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强调发展面向未来的“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文明”的深刻论述,将其深远的理论启示对象化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历程,推动马克思文明观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秉持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形态,以文明和谐发展与交流互鉴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我们时代的文明进步。在世界历史的时空交汇中书写文明史的华...

中国文学俄罗斯传播模式问题——以冯梦龙小说为例————作者:张冰;

摘要:1763年冯梦龙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俄译版本进入俄罗斯之后,开启了中国文学俄译的源头,并逐渐扩展到了小说、诗词和戏曲等中国文学领域。本文以冯梦龙小说在俄罗斯的翻译传播为例,从“始自‘取道欧洲入俄’的传播路径”“始于转译、改写和改编入俄的传播样态”“贴近受众、中为俄用的传播策略”以及“起步晚,发展缓,急剧潮涨,波澜起伏的传播发展阶段”等几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模式问题

战争与文明——严复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省思————作者:欧阳哲生;

摘要:作为职业海军教育从业者,与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不同,严复“懂”近代军事,对战争有着特殊的敏感。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三次致信陈宝琛,透露战争内情;临近战争尾声,他发表《原强》,剖析清军失败原因,表达宁战勿和的立场。从总结战争失败的沉痛教训中,严复转向思想启蒙,对洋务运动的破产、编练新军的失败,做出了深刻的反省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对抗”“和谐”及其超越——马克思《巴师夏和凯里》解读————作者:聂锦芳;

摘要:《巴师夏和凯里》是马克思著名的“1857—1858年手稿”的开篇之作。面对普遍性的经济社会危机,“后李嘉图”时代经济学的研究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体现其“最新进展”的成果“完全是模仿者的著作”。相形之下,巴师夏和凯里的理论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思性和独创性。当然,马克思对他们的具体的思路和基本主张也不认同。复杂的思想辨析表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对抗”与“和谐”是一种并存的状态和复杂的关系;现代国家的职能是...

“宗派”与“诗社”:江西诗派释名新论————作者:周裕锴;

摘要:南宋前期文献皆称吕本中所作名为《江西宗派图》,此图缘自诗坛和禅宗的类比,即以禅门《宗派图》、禅门“江西宗派”、禅门宗主“江西”道一、禅门法嗣类比效法“江西”黄庭坚的诗派。南宋中后期《江西宗派图》演变为《江西诗社宗派图》,来自后人的追认,这与南宋中期诗社普遍流行的语境有关。“江西宗派”演化为“江西诗派”,在南宋中后期地域色彩越发浓厚。中国文学史教材应正本清源,将《江西诗社宗派图》还原为《江西宗派图》...

从体用不二到体用贯通的文化探索————作者:李小标;方红姣;

摘要: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丰富的体用思想,多以形体与功用、本体与现象、原则与方法等层面呈现体用的多向度内涵,开显“明体达用、体用不二”的中华文脉。近代“中体西用”文化体用观从主辅、本末、内外等方面探索与演绎体用范畴的内涵及运用于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继承与创新并重,以“贯通”义承接古今,融通中西,理论上实现了对中国数千年体用传统的传承,在实践中完成...

历史的起点:《史记》中的时间设置及其意义————作者:徐建委;

摘要:《史记》里的宏观时间结构主要表现在三个秦朝以前的年表中。在年表里,司马迁将西周的历史以共和元年为界裁为两截:一截入《三代世表》,未予编年;一截入《十二诸侯年表》,开始纪年,并与汉元年建立了岁岁相接的年代关联。共和元年是他刻意选择的“历史起点”。这一年之前是周衰前的“古代史”,而之后则是周衰至汉兴的“近代史”。《史记》是以“汉兴”为题眼,以“近代史”为主的历史。其时间设置因此具有指示周汉相继的象征意...

中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作者:王曙光;

摘要: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和全球金融发展模式的系统比较,中国创造了兼顾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金融业整体发展路径、有序的渐进主义的金融市场化路径、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相结合而以存量改革为主的银行业市场化路径、适度包容鼓励创新与审慎监管相结合的金融创新路径,以及制度型渐进主义金融开放和金融自决。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治理要实现现代化、市...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摘要:<正>河北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龚延明:《宋代的科举考试立法——敕、令、格、式》指出宋代科举取士重立法。《贡举条制》是科举考试法的总称,其下又有敕、令、格、式等细化管理。科举条制从宋初沿唐制,至真宗朝始制订本朝《科举条制》,由疏而密。科举条制历经仁宗《庆历贡举条制》,神宗《熙宁科举条制》,哲宗朝元祐、元符条制修订的反复,徽宗朝《政和新修贡士敕令格式》,南宋《绍兴重修贡士敕令格式》的五次改革。宋代...

比较政治学学科界定的方法论——兼论比较政治学的学科结构————作者:宁骚;

摘要:比较政治学把政治科学各分支共享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界定本学科的独有要素,已经产生了诸多弊端。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研究方法、分析单位、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四种要素作为界定本学科的“四根界桩”,并将“四根界桩”聚合成一组能够揭示比较政治学学科特质的一组命题,把这一学科边界严格地予以廓清,即比较政治学是一门以实证—比较的方法对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作跨国研究的学科。在从应然的层面揭示“比较政治学”是什么之后,还...

马克思对卢梭“自由悖论”的解决————作者:杨河;

摘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提出的“自由悖论”,虽然直接针对的是封建专制,但是其锋芒所及,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制度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即不断加深的异化,显露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中自由原则与平等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反思和追问,启发了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思考,最终在历史本身的发展即“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解决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