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研究》(季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
《世界地理研究》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栏目:世界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布局、地缘政治、教学研究、学科前沿。
《世界地理研究》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世界地理研究栏目设置世界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布局、地缘政治、教学研究、学科前沿
世界地理研究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Chinese Geographical and Resources Abstracts(季刊)曾用刊名: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85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情报网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的国家一级检索期刊。本刊宗旨:为满足地理工作者查阅我国地理科学文献的需要,完善地理科学文献的检索体系,扩大情报交流,及时报道我国地理科学研究成果。
世界地理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对非教育援助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胡建梅;刘凤玲;
摘要: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SDG4)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非教育援助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领域,对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优化中国对非教育援助空间分配。基于AidData和PRIO-GRID数据库,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00—2014年532个中国对非教育援助项目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对非教育援...
乡村数字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作者:姚旭兵;甘露林;罗光强;
摘要:推动乡村数字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解构乡村数字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空间Markov链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剖析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域乡村数字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乡村数字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但发展水平低,有巨大提升空间,二者空间分异明显,呈...
由“新”降碳: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作者:吕娟;吕雁琴;陈静;杨平;
摘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数字技术创新在助力旅游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域数据,使用碳足迹分析法测算旅游碳排放量并得出旅游碳排放强度,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旅游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并结合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调节机制检验、空间效应分析、异质性检验等进行系统阐释。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显著抑制了旅游碳排放强度。(2)环境...
俱乐部收敛视角下非洲国家资源消费的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作者:龙婕;梁涵玮;陈爽;董亮;
摘要:鉴于全球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非洲国家作为资源消费的重要一环,其消费模式与驱动机制的分析对于促进全球资源合理配置、助力非洲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基于1990—2022年非洲50个国家的资源消费数据,运用俱乐部收敛理论对非洲资源消费的收敛特性进行了系统识别,并结合STIRPAT模型,综合考量人口动态、经济状况、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对资源消费模式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①非洲国家资源消...
粤港澳大湾区多元交通流网络空间结构和边界效应测度————作者:刘芯萱;李苑君;梁木新;沈堪海;刘庆芳;吴旗韬;
摘要:突破制度和边界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通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公路、铁路和快递物流数据,构建多元交通流网络,深入分析该区域的交通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边界效应测度模型对比分析大湾区的边界效应。研究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元交通流网络呈现广州、深圳双核心格局,通过公路、铁路和快递物流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强化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2)在网...
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规制及冲突困境纾解————作者:韩梦瑶;朱沛浩;何则;
摘要:伴随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能源转型的深化,协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栖息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梳理分析了不同国家和组织在能源转型中的目标、举措及所面临的问题,系统探讨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总结了不同国家、组织及利益主体采取的个性应对策略和共性做法。研究发现,①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在促进低碳发展的同时,可...
中国海外园区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作者:王淑芳;杨鹏;胡浩;富宁宁;
摘要:海外园区作为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是中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一环。本文构建了海外园区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从联通、对接、聚焦三个维度解析海外园区助推“一带一路”实现高联通、高供给和高水平的发展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联通路径可促进“一带一路”高联通发展,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融资手段、优化中欧班列、健全对外法律和加强境内外人文交流等方面提升联通水平...
文化多样性、国家政治风险与出口贸易增长——以中国-东盟区域为例————作者:韦永贵;秦斌;李静怡;
摘要:东盟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研究东盟内部文化多样性与国家政治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探究二者对出口贸易增长的效应机制,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盟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东盟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和政治风险指数进行测度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1)东盟国家具有较高的文化多样性,且呈现出赤道附近海岛型或海岛-半岛型国家文化多样性高于半岛型和内...
俄乌冲突背景下世界能源贸易格局演变及能源安全评价研究————作者:庄星辉;王强;党牛;周婷;李一楠;陈达荃;张琦琦;
摘要: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对世界能源贸易格局以及能源安全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对新环境下中国能源安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22年各国的能源双边贸易及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世界能源贸易网络,从供应安全、使用安全和社会发展环境3个维度来建立能源安全评价指标,利用新陈代谢GM(1,1)模型模拟俄乌冲突未爆发情况下的世界能源安全格局;通过与实际情况相对比,探究俄乌冲突对世界能源安全的影响。研究...
“流空间”视角下中美在南亚国家的地缘位势解析————作者:李彦征;富宁宁;葛岳静;黄宇;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南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缘价值,已然成为中美地缘博弈和权力施动的重要区域。当前,全球化和边界化的相互交织、领土逻辑和关系逻辑的相互折叠,以及权力博弈在流空间和地方空间的同时进行,为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背景。本文将“流空间”引入地缘位势研究,构建“流空间”视角下的地缘位势模型,以中美和南亚地区为案例研究区,分析中美在南亚地区地缘位势的时序和空间演变特征,并解析其...
地缘战略视角下美欧俄对西巴尔干地区的政策转型分析————作者:黄凯越;谷名飞;
摘要: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地处乌克兰侧翼的西巴尔干地区在地缘政治态势上发生了变化,从美国、欧盟以及俄罗斯三方的“联系桥梁”过渡为“博弈区域”。美、欧对西巴尔干政策的变化保持紧密同步,体现为强势维持所谓的地区稳定、加快地区国家加入欧盟的进程以及对塞尔维亚的拉拢与分化并行,并试图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积极通过塞尔维亚这一战略支点抗衡美欧的制裁和打压。美欧俄在西巴尔干的地缘博弈中呈现...
东非共同体区域城市网络结构——基于引力模型和航空流的分析————作者:刘圳南;陈爽;顾伟男;
摘要: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网络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征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基于航空流、城市人口和道路等级数据,构建东非共同体区域的城市网络并分析其结构特征,评估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性和控制功能。结果表明:(1)引力模拟网络由77个节点和543条边相互连接,呈现出由多个中心串联的半弧形结构。处于前25%的节点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包括内罗毕及其周围中小城镇,以及坎帕拉、基加利、阿鲁...
法国地缘政治理念的发展及其对区域国别研究的启示————作者:李璐;
摘要:全球化带来了发展和挑战,世界秩序正在被重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积极了解国际上各行为体及其竞争关系以谋求发展之道,这就对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建构提出了要求。在新型空间格局与空间治理成为时代诉求的背景下,地理学应积极参与“空间权力”研究并为当前“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本研究从法国地缘政治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思想入手,探讨法国地理学界在解决当今世界空间权力竞争等议题上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旨...
朝鲜半岛的地理宿命?——近代以来韩国“半岛想象”的历史建构与本质————作者:周晓蕾;
摘要:“半岛宿命论”是阐释朝鲜半岛历史命运与未来走向的一个经典地缘政治论述,认为由于朝鲜半岛“夹在海陆之间”的特殊地缘特性,自古以来便受制于周边大国,易沦为“海陆冲突”的牺牲品。然而该地缘特性并非自然存在,而是人为建构的地理想象。“宿命论”的本质是一种殖民与冷战话语,其意识形态根源是19世纪末宣扬“海陆冲突”的欧洲地缘政治学,由20世纪初的日本殖民史学家首创,以正当化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行为;美苏冷战对...
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困境——地理学的视角————作者:王丰龙;胡志丁;梁育填;彭飞;宋涛;黄宇;
摘要:区域国别学在被确立为交叉学科类一级学科后,其学科建设引发了来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世界史、经济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学者的积极关注和热烈讨论。然而,地理学家相对较少参与其中。笔者认为,地理学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的讨论,加强地理学和区域国别学之间的对话。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前关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相关讨论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的视角和学科发展历程出发,重新界定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俄罗斯空间发展两极化背景下远东地区地缘区位势变化及影响因素————作者:李晓玲;苏嘉仪;Лачининский Станислав Сергеевич;刘鉴;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олосов;
摘要:空间发展两极化是近30年俄罗斯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实现空间均衡发展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长。为了定量评估区域发展成果及其地缘影响因素,本文对俄罗斯八大联邦管区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数和远东地区联邦主体的地缘区位势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俄罗斯八大联邦管区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数呈逐渐增长趋势,中央联邦管区的增长最为显著,远...
“增长-收缩”矩阵视角下“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人口与经济变动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旻薇;肖超伟;刘合林;
摘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城市人口与经济变动状况,有利于增进对沿线地区发展差异的认识,制定针对性的投资与合作计划。本研究通过构建“增长-收缩”矩阵,利用LandScan人口网格与NPP-VIIRS夜间灯光反衍的GDP数据,从人口与经济两个维度归纳首批“一带一路”合作名录中63个国家的4 269个城市的增长和收缩类型;然后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法,从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老龄化、城镇化、区位条件、灾害及争端...
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笔谈————作者:王丰龙;胡志丁;梁育填;彭飞;宋涛;黄宇;刘鉴;潘玥;王雨;宗会明;黄晓军;安宁;陈宁宁;胡晓辉;刘逸;苏盼盼;邬活贵;
摘要: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类一级学科的设立引发了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和世界史等学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是,地理学没有受到区域国别学者的足够关注,地理学者也没有深入参与区域国别学的相关讨论。本文借《世界地理研究》期刊组织出版“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专刊之机,邀请了国内不同高校关注区域国别问题的青年学者,围绕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发展、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实践应用等方面如何交叉互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
报个平安与内在他者:津巴布韦华人社群的反身人群志————作者:陈浩然;朱竑;安宁;梁邦兴;
摘要:反身人群志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新方法,强调作者的自我反思视角,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界的田野调查实践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基于此,本文重新审视津巴布韦华人社群的田野调查,沿着空间调查和社群调查两条线索开展反身人群志研究,并提出一个人文地理研究中反身人群志的生产结构体系。研究发现:(1)在流行地缘政治和日常具身实践的双重影响之下,津巴布韦被建构为一个危险的地方,进而影响着研究小组与其社会网络之间形成报个平安...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贵州省交旅融合水平时空格局与路径研究————作者:郭向阳;穆学青;明庆忠;陈屹德;吴兴欣;
摘要:基于旅游系统理论“主体-通道-客体”三元系统耦合视角探索旅游流-交通-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格局及路径,对推动区域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修正耦合协调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技术、Tobit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旅游流-交通-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揭示交旅融合发展受外部关键影响变量的长期动态作用规律及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2011—2020年,贵...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气象研究与应用》
- 国家级电源世界
- 省级《铸造设备与工艺》
- 省级中地装备
- 北大核心《低碳世界》
- 国家级经济数学
- 省级《四川建材》
- 省级珠江水运
- 北大核心《现代科学仪器》
- 国家级《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国家级中国邮政
- 省级《山西化工》
- 省级《云南电业》
- 国家级《地图》
- 北大核心铀矿地质矿业学报
- 国家级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 北大核心《中国胶粘剂》
- 省级《科海故事博览》
- 省级中国轻工教育
- 南大核心世界地理研究
- 省级《航空科学技术》
- 省级室内设计与装修
- 国家级现代制造杂志
- 国家级《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 国家级《文体用品与科技》
- 省级《青海电力》
- 省级《金属学报》
- 省级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 国家级水族世界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