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4-1103/TV
国际标准刊号:1008-0120
主办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水土保持学会
主管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水土保持学会
上一本期杂志:湖南消防湖南省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橡胶译丛橡胶科技期刊

   本刊是全国创办最早的水土保持专业期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积极宣传有关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最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大力普及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学术讨论,交流介绍各地小流域治理的新鲜经验,集学术性、资源性、实用性为一体。本刊以宣传国家的水土保持法规政策,开展水土保持学术讨论,普及水土保持技术与知识,交流小流域治理经验,介绍国内外水保动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水保生态建设服务为宗旨。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栏目设置主要栏目:综合论述、技术创新、试验研究、学术天地、生态建设、监督管理、实用技术、信息窗口。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影响力: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征稿要求(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阅读推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是国内公开发行的水土保持综合性刊物。其宗旨是为水土保持界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人员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园地,传播新成果、新技术信息,为促进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海河流域极端暴雨特性分析——以“2023.7.30”暴雨为例————作者:王豆豆;

摘要:文章基于“2023.7.30”暴雨观测数据,分析海河流域极端暴雨特性。本次暴雨是在反向偏移的太平洋高压以及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的双重影响下发生的,主要集中在2023年7月29日—30日,降水历时平均值在46 h左右,广泛分布在大清河、子牙河和漳卫河部分水系,暴雨中心共有4个,其中最大1 h降雨量的重现期均值为6.5年、最大6 h降雨量的重现期均值为37年、最大24 h降雨量的重现期均值为326年、最...

节水视角下广灵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作者:张宇;

摘要:基于广灵县2018—2022年产业用水量与社会经济指标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在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节水潜力,并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1)充分利用外调水;(2)持续推进深度节水行动;(3)加强应急保障。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地开采和利用广灵县水资源,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黄土高原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和处理方法————作者:马占东;

摘要:总结黄土高原淤地坝除险加固相关经验,可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提供技术支撑。文章系统分析了笔者20多年来淤地坝一线设计、审查及施工实践经验,提出了黄土高原区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主要技术难点与处理办法。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坝体结构老化与损坏,涉及坝体裂缝、渗漏、坝坡滑坡等问题,需对损坏部位精准探测后,采取相应的填补、灌浆等修复措施;(2)放水建筑物老化或功能失效,卧管、涵洞破损,需进行针对性改造修复来...

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水土流失监测分析————作者:徐义保;

摘要:文章以“一闸三线工程平潭段”为例,采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发现本项目各分段开工时间不一致,导致全线总工期较长。管线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了绿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设期较原方案预测时段更短。此外,建材矿山禁采政策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土石方的综合利用效率,使得项目取土、弃渣场未启用。建议方案编制阶段应适当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可按分段施工时间进行水土流失量的...

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作者:郝智如;

摘要:高速公路在项目设计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弃渣场,布设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高速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以“从江-融安-荔浦公路(融安经永福至阳朔段)”为例,分析主体设计弃渣场选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同时根据各弃渣场特点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旨在为同类高速公路工程弃渣场的选址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省水利厅召开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推进会————作者:本刊;

摘要:<正>1月6日,省水利厅召开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推进会,听取各市工作汇报,就实施好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进行研究部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成接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紧,各市县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工作安排,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做实做细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部门协同,压茬推...

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模式————作者:袁小琴;温璐;

摘要:为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植被的适宜性和存活率,文章针对黄土高原特殊地貌的恶劣气候环境,以陕西省府谷县为例,在分析区域地形地貌和立地类型、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对梁峁坡耕地、沙盖黄土丘陵区和河谷阶地川台等3种地貌的林草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1)在梁峁坡耕地采用经果林建设模式;(2)在沙盖黄土丘陵区采用麻黄人工栽培建设模式;(3)在河谷阶地川台地采用生态经济林建设模式。研究结果可为黄土...

退耕背景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变化特征————作者:赵万广;

摘要:文章旨在评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黄土高原坡面流侵蚀动力机制的影响,采用元数据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侵蚀影响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得以下结论:(1)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变了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2)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逐年减小;(3)植被恢复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改良土壤结构,显著降低坡面径流的剪切力和功率,从而减弱土壤的分离和泥沙输...

近20年来汾河流域降水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作者:蒋洁;

摘要:探究降水侵蚀力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可为汾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汾河流域及周边29个站点2000—2023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采用估算降水侵蚀力简易算法模型、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空间特征上,呈现为由流域西北向东南、东北递增趋势;(2)时间特征上,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规律;(3)年内分配比例呈现明显的单峰型,主要集中在夏季与秋季,7...

辽西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作者:孟博文;郝可心;任城帅;陈云逸;

摘要: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能够为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降低生态风险。使用GIS等技术将风险评价、生态服务价值与水土流失有机结合,形成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水土流失危害力指数结合潜在生态损失指数形成的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能够良好体现水土流失生态风险时空分布;2013—2023年辽西地区水土流失微度风险占比达到61.47%,近10年该区水土流失生态风险逐渐降低;朝阳市为辽...

再生水滴灌系统生物堵塞研究进展————作者:郭圣浩;

摘要:再生水滴灌正在成为一种行之有效应对水资源不足的解决方案,然而,滴头堵塞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滴灌系统中微生物的再生繁殖诱发启动了滴管堵塞,滴灌系统再生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悬浮颗粒物等可以形成一个微生态系统,这个微生态系统的改变与灌水器堵塞紧密相关。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滴灌系统中的微生态系统变化与滴头堵塞相关性的研究,分析了微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并对其变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近30年水源涵养研究态势分析————作者:习玉森;杨军;

摘要: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文献图谱分析法,对近30年国内水源涵养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在2008年、2012年和2020年达到高峰;(2)学科分布以林学为主,环境和生态学科也占较大比例;(3)核心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关键词分析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研究热点,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方法探究水源涵养时空变化规律成为未来...

黄土高原淤地坝——梯田联合雨洪调控分析方法与问题————作者:吉星宇;李冰;高文君;

摘要:梯田和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坡沟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两者在雨洪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梯坝联合调控领域的研究还较少。文章论述了梯坝联合调控的相关原理和研究分析方法,总结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1)模型参数的获取和校正可能受到数据不足或不准确的限制,水文模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异质性高,可能导致相同的管理措施在不同区域效果差...

煤炭开采对洪山泉域地下水的影响————作者:寇瑞荣;

摘要:探究泉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可为泉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山西省洪山泉域地下水水位及泉域内煤炭开采相关数据,分析煤炭开采对该泉域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及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泉水复流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碳足迹的水-能-粮纽带系统研究————作者:丁丽瑞;苗志强;张瑜芝;武钰斯;

摘要:针对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之间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关系,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碳足迹的水-能-粮纽带系统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设置了水资源总量约束、蒸散发约束、地表水约束、优先使用地表水约束、能源约束、粮食安全约束和非负约束7个约束条件。以冶河灌区为例,求解得到灌区中井陉县、平山县、鹿泉区和元氏县冬小麦与夏玉米各个生育阶段配水结果、优化前后的用水量、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

2008—2020年永和县旱平地面积变动特征分析————作者:周晗;王小云;张文丽;

摘要:为探究永和县旱平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多年来的变化特征,文章以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四期的旱平地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研究区旱平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果表明:(1)2008—2020年研究区旱平地以水平梯田为主,占比48.90%~72.93%;坝地、旱坪垣地次之,占比分别为17.62%~28.86%、7.66%~20.17%;滩地最少,占...

北方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概述————作者:张晓静;王晓斌;刘兴梅;陈媛媛;

摘要:雨水集蓄利用可有效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形势。文章总结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历程,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系统进行了概述,并从适用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客观分析了北方地区常见的各类集雨贮存设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其独特优势,有待在农业灌溉和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加强实施力度

汾河干流(清徐段)堤外水保景观综合治理————作者:冯小东;

摘要:新建汾河干流(清徐段)堤外综合治理项目,为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区乡村段,任务是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生境,形成百公里水利长廊、景观长廊、休憩长廊、文化长廊,最终实现汾河“风光美起来”。文章结合汾河干流和主要交通,将汾河清徐段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段,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品种,因地制宜进行植物栽种,营造经济节约性、生产性景观,以提升河流生态功能为核心,构建汾河生态景观廊道

松塔水文站雷达水位测量技术的精度与误差分析————作者:石强;

摘要:雷达水位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因观测者视力差异、天气原因以及波浪壅水等因素造成的人工观测水位误差。研究基于松塔水文站2021年10月1日—11月1日的水位数据,验证雷达水位计在水位监测中的精度。结果表明,松塔水文站雷达水位计比测结果显示系统不确定度、随机不确定度和综合不确定度分别为-0.22 cm、2.67 cm和2.68 cm,系统误差0.94 cm。这些数据表明,雷达水位计的测量精度与人...

汾河中游枯水期抗生素分布特征研究————作者:刘志平;杨蒲晨;解文艳;周怀平;杨振兴;贺丽燕;花锦;

摘要:研究采用LC/MS/MS法对汾河中游45个位点,枯水期水体中常见的五大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共35种抗生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未检出,其余四大类中共检测到16种抗生素,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磺胺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浓度范围0.26~54.40 ng/mL,检出率范围2.2%~84.4%。抗生素含量在空间上整体表现为汾河东支流>西支流>干流...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