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Chinese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双月刊)2009年创刊,是环境管理刊物。以宣传党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繁荣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模式为宗旨。交流、推广和普及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学、环境社会学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科学知识,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环境管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环境管理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中国环境管理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142;总被引频次:56
阅读推荐:产业与环境
《产业与环境》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与经济司(UNEP DTIE)出版的《IndustryandEnvironment》的中文版,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刊物之一,英文版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广泛发行。受联合国环境署委托和资助,我中心自1991年起出版其中文版,即《产业与环境》。
中国环境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作者:吴洋宏;林栋;周小亮;
摘要: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和实证检验,系统研究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创新性地拓展了包容性绿色增长模型,将社会与生态治理的经济损益转化为治理成本与收益,并引入财政支出结构的异质性功能支出进行分析。基于2007—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性支出和生态性支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经...
深入推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建设的思路与路径研究————作者:常馨;李书林;董战峰;
摘要:环境信息披露是强化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落实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我国正逐步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但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仍面临相关法律标准不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奖惩激励不足、支撑能力不够等突出问题。本文评估了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实践进...
气候变化应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作者:常纪文;
摘要:我国已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在该法典中规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内容已成学界共识。但目前,对于设置应对气候变化编(章)还是碳达峰碳中和编(章)更为科学还有争议。对比立法逻辑、适用范围、对外合作和立法实效可发现,设置应对气候变化编(章)更为科学合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时,可在总则编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政策、基本原则中统筹设置适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规范。在设计应对气候变化编...
我国生态环境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作者:秦昌波;万军;苏洁琼;王倩;肖旸;路路;熊善高;
摘要:生态环境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能的重要依据,对引领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编制实施好生态环境规划,实现技术规范化是基本要求。长期以来,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编制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实施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实施效果。因此,开展我国生态环境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全面促进生态环境规划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对于提升...
新时期京津冀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实施路径————作者:崔艳智;黄亚捷;李君超;刘海东;贾小梅;周岩;
摘要:京津冀是我国重要战略区域,也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点区域。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弱化地理边界、突出区域协同治理,助推京津冀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并为其他城市群提供借鉴。为了探究京津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协同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采用现场调研、资料查阅、ArcGIS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三省(市)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京津冀地区...
推动需求侧碳减排的碳普惠机制:理论与实践————作者:朱昱琳;刘文玲;张磊;万美杉;肖粤东;
摘要:人类社会的碳排放根源在于终端消费,因此依托消费行为变革的需求侧碳减排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在数字化驱动下,倡导“全民减排”的碳普惠机制已成为推动需求侧碳减排的有力抓手,然而对该机制的理论探讨却滞后于其实践发展。本文首先对碳普惠机制进行理论溯源,明晰碳普惠与传统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异同点及其在广泛实践中的潜在创新。其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导与平台驱动型三类碳普惠机制实践模式...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因素研究————作者:孙斌;姜慧敏;薛建春;孙涛;毕春宁;
摘要:黄河流域城市群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核心区,但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本底相对薄弱,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人—水”矛盾凸显,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22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研究对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与障碍度...
环境政策工具促进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组合路径研究————作者:郑烨;柴金来;李真淼;
摘要: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抓手。本文基于环境规制理论,以中国417家煤化工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组态视角深入探究环境政策工具何以促进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绩效有效提升的多重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或企业单一主体层面的因素均不足以独立成为高水平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必要条件,煤化工企业的高水平节能减排绩效是多个前因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发挥着...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研究————作者:刘小峰;再米拉·亚尔买买提;邱聿旻;
摘要: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涉及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难题。不同领域的学者探索了不同评估方法,但各方法的评估过程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方法选择的影响机理不够清晰。本文依据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按照成本法和收益法对已有方法进行归类,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以30个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案例作为分析样本,综合考量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中国炼油设施碳排放量化模型及排放特征研究————作者:刘英洁;高晗博;田金平;陈吕军;
摘要:中国是全球炼油产能第一大国,炼油设施的产品需求稳定,但其原油进料各异、工艺单元复杂、产品谱系多元,碳排放异质性高,尚缺少高精度碳排放表征方法,导致我国炼油设施排放底数不清,减排挑战突出。本研究搭建了适配我国炼油设施多样化生产特征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建立原油混合、制氢、电力、供热等多个关键模块,构建装置级能源—过程—排放交互对应关系,为我国炼油行业制定靶向降碳路径奠定基础。研究显示,1998—2023...
征订单
摘要:<正>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0-885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2.汇款订阅□银行汇款开户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惠新里支行账号:11191101040000437(注:汇款请注明“环j境管理订阅费”;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及完整的订阅回执扫描发送至编辑部邮箱)订阅回执
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优化美丽中国建设空间布局————作者:万军;
摘要:<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提出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作出全面部署[1]
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标准体系:现状、挑战与建议————作者:秦昌波;于雷;张南南;张瀚文;牛韧;张培培;王成新;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完善建议。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发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向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系统管控转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其他重要生态空间划定、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相关技术标准建设经验,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标准...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方法与实践————作者:谢丹;杨洋;汪自书;刘毅;王晋虎;董立户;吴朋;
摘要: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跟踪评估是完善国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政策评估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和技术规范,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一综合性空间管控制度尚缺少系统的跟踪评估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支撑尚显不足,制约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实施应用。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E-AIM(Reach Effectiveness-Adoption Impl...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的建议————作者:张瀚文;万军;秦昌波;于雷;牛韧;张培培;杨丽阎;
摘要: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管理的重要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对于增强制度系统性协同性、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预防、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梳理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经验,从完善衔接机制、推动数据共享、加强成果衔接、做好...
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框架研究————作者:常馨;李书林;董战峰;
摘要:碳信息披露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企业碳减排责任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利益相关方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方式。我国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披露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本文评估了我国碳信息披露制度进展,构建了统一碳信息披露制度框架,提出了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统一标准、完善碳信息披露机制、建...
国际碳信息披露实践进展与借鉴————作者:王可;董战峰;
摘要:碳信息披露是强化碳减排监管与责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际碳信息披露实践发展已经近30年,国际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国家与地区也强化立法与政策驱动,推动建立碳信息披露制度,碳信息披露总体呈现向强制性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国际碳信息披露最新实践与经验,结合我国的碳信息披露改革进展,从完善立法、统一标准规范、加强政策协同等提出了我国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
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作者:王芬芬;曹媛;王灿;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其背后隐藏着庞大的资金需求缺口。气候投融资在缓解气候变化资金缺口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提升全球气候适应能力、加速减碳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系统梳理国内外气候投融资进展,识别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中国气候投融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基本形成了以低碳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政策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模式创新和地方实践为...
土地利用与碳排放下中国八大区域生物多样性足迹分析————作者:谢舒欣;孟凡鑫;刘耕源;林泽坤;王玉梁;尚浩冉;杨志峰;
摘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量化由人为消费活动驱动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足迹是厘清保护责任的科学前提。本研究提出了区域生物多样性足迹的定义及核算框架,基于生命周期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了区域生物多样性足迹混合分析模型,建立了中国省级土地利用及碳排放压力导致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清单,量化了中国八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足迹,追溯了次国家水平的足迹转移格局。研究发现:2017年中国土地利用下生物...
外部审计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双轮驱动效应研究——基于高质量审计与企业ESG表现视角————作者:王鑫;李瑞莹;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企业环境信息质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为激发企业提高环境信息质量(ESG表现)的内在动力,助力我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文章选取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质量审计对ESG表现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高质量审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且回归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细分维度检验发现,高质量审...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人民长江》
- 省级上海化工
- 北大核心《国外理论动态》
- 省级西北地质科学
- 省级《航空史研究》
- 省级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 北大核心《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国家级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三峡环境与生态
- 省级花炮科技与市场
- 北大核心《汽车技术》
- 省级《宁夏电力》
- 国家级《粉煤灰》
- 省级《测绘》
- 北大核心《应用化学》
- 省级《燃料与化工》
- 北大核心工程科学学报
- 省级婚育与优生
- 北大核心《海洋环境科学》
- 国家级《电动自行车》
- 省级酒世界
- 国家级油田地面工程
- 省级铁道运营技术
- 国家级《纺织器材》
- 国家级《选煤技术》
- 国家级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 省级太原机械学院学报
- 省级《科学之友》
- 省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煤炭与化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