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962/TU
国际标准刊号:1002-8528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查看建筑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分析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文物建筑建筑期刊

   《建筑科学》(Building Science)(月刊)1985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建筑科学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2004-2011年连续3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3、影响因子:

  截止2015年万方:影响因子:0.796;总被引频次:1917

  截止2015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81;综合影响因子:0.271

  4、建筑科学杂志荣誉:

  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建筑科学栏目设置

  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防灾、暖通空调、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论坛、规范动态。

  阅读推荐:建筑界

  《建筑界》是本建筑行业技术探索的前沿期刊(省级刊物)。全称:《江苏商报.建筑界》。本刊是品牌主流媒体、是传播理论动态的本土专业平台,是建筑行业技术探索前沿媒体。为广大建筑、房地产的从业技术人员搭建一个交流经济、展示成果、合作共进的平台。

  建筑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城市更新中碳足迹研究——以活性MgO碳化生土墙板为例————作者:张鹤年;王笑颖;胡彩云;席培胜;

摘要:为改善传统生土建筑的承载力、抗剪性能,本文将活性MgO碳化技术应用于密肋生土墙板结构,碳化作用将CO2固定在生土材料内部,既能降低碳排放,还可增强生土墙板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对比碳化密肋墙板与C30混凝土墙板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原材料生产阶段,碳化密肋生土墙板碳排放为77.01 kgCO2eq,而混凝土墙板为89.65 kgC...

西安地铁2号线典型换乘站冬夏季热舒适实测与分析————作者:谷雅秀;韩怡;邢庆庆;王倩;

摘要:以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北站、行政中心站、北大街站及小寨站4个典型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冬夏季舒适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季节下环境参数对乘客舒适度的影响。基于现场环境测试和乘客主观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冬季地铁车厢温度较高为22.3 ℃,相对湿度偏低为28.2%,夏季地铁站内温度逐渐降低但车厢相对湿度较高为72.5%,高于人体舒适相对湿度范围上限。冬季车厢内CO2浓度平均值为1...

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作者:贾怡红;高天;崔凯丽;乔文涛;梅生启;

摘要:随着“双碳”计划的提出,建筑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进行节能减排刻不容缓。根据目前我国建筑碳排放计算的难点,本文首先对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边界进行梳理,确定主要碳排放源,并结合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与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碳排放因子建立工程定额碳排放测算模型和碳排放因子库。然后,基于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和工程定额碳排放因子库对Revit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自动计算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

柱梁抗弯模量比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屈服模式的影响(Ⅰ):试验研究————作者:杨锐;罗开海;黄世敏;

摘要: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屈服模式与塑性铰发展过程,对4个不同柱梁抗弯强度比Rη和柱梁抗弯模量比Rw的边节点组合体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对节点的裂缝发展过程进行观察,对试件的滞回曲线、耗能能力、柱端转角变形等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件SBF(Rη=0.91,Rw=2.43)、SBT(Rη...

柱梁抗弯模量比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屈服模式的影响(Ⅱ):有限元分析————作者:杨锐;罗开海;黄世敏;

摘要:为考察不同破坏模式下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差异,以4个边节点拟静力加载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柱梁抗弯模量比Rw、柱梁抗弯强度比Rη、轴压比μN对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Rw的前提下,增大Rη有利于梁铰破坏模式的实现,但可能会加重梁端变形与损伤程度,同时塑性铰向节点核心区渗透,框架柱的...

不同檩条间距的金属屋面抗风揭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作者:武林;符龙彪;刘厚营;唐意;薛原;

摘要: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屋面系统。其因耐久性强、防水性能好、质量轻等优点,受到广泛青睐。强风对于直立锁边屋面系统的破坏时有发生,且檩条间距的对极限风揭值有直接的影响,而极限破坏值对于不同檩条间距的相同屋面是否存在直接计算关系,目前并未对此有系统性研究。本文对相同布置形式的三组不同檩条间距金属屋面系统进行静态抗风揭试验,获取了屋面系统的极限风荷载值,并提出一种根据檩条间距计算极限抗风...

排水松木杆联合真空预压加固淤泥试验研究————作者:丁振琨;柴新军;何大源;王彪;

摘要:为解决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易弯折和堵塞影响软基处理效果问题,提出了排水松木杆联合真空预压技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四种排水结构层的松木杆在真空预压作用下的排水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电镜扫描观察土体固结后排水结构层土布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排水松木杆排水结构层能够实现传递真空压力、快速排水固结的效果;丙纶长丝土工布能较好地缓解土颗粒对排水通道的淤堵现象,提高了淤泥...

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作者:王朴炎;王昌;侯全胜;钟晓波;周剑;舒恺;任建炜;

摘要:为研究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装配式柱的抗震性能,对灌浆套筒连接和螺栓连接两种构造形式的装配式UHPC柱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装配式UHPC试件均在柱身发生压弯破坏;与普通混凝土整浇试件相比,装配式UHPC试件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等均得到显著提高,在相同位移角下的割线刚度更大,表明装配式UHPC柱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性能更好;螺栓连接设计为强连接设计...

多腔异形钢管混凝土中长柱的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作者:程卫红;储德文;姜宇鑫;时继瑞;崔明哲;

摘要:为研究多腔异形钢管混凝土中长柱的轴压性能,对6根中柱试件和6根长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关系以及试件长细比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形和十字形中柱试件(长细比16.75~21.90)的破坏形态为伴随局部鼓曲的强度破坏,与短柱破坏形态类似;L形中柱试件(长细比26.40)和三种截面长柱试件(长细比39.08~52.91)的破坏形态均为整体弯曲失稳破坏。长柱试件的极限承载...

不同腰筋锚固钢管RC柱型钢组合梁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作者:张志秋;陈适才;戎树伟;王经臣;

摘要:钢管混凝土柱型钢组合梁节点区钢筋密集,如果梁所有腰筋在节点区采用弯锚方式,则会增加“堆扎打架”现象。基于实际工程中的钢管混凝土柱-双外环板式型钢组合梁节点,选取腰筋锚固形式作为研究变量,设计并制作了2个1∶4缩尺节点试件。通过开展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腰筋锚固形式下节点的破坏模态、抗震性能和应变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个节点试件均在变宽梁根部形成塑性铰破坏,且滞回曲线无明显捏缩...

橡胶颗粒联合EICP改良黄土减震层对低层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作者:柴少波;刘晋豪;权登州;范康凯;范智双;李显鹏;

摘要:为了研究橡胶颗粒联合EICP改良黄土动力特性及其作为建筑地基减震层的抗震性能,以某二层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橡胶颗粒联合EICP改良黄土减震层埋深位置、橡胶颗粒掺量和粒径对结构减震性能影响程度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铺设改良黄土减震层能有效降低框架结构的顶层加速度峰值、位移与剪力,提高自振周期,进而提高结构的减震性能。当减震层橡胶掺量为7%、...

一字形柔薄钢管束高强混凝土组合墙的稳定性能分析————作者:罗娟;孙国华;罗曦宁;杨文侠;

摘要:为研究一字形柔薄钢管束高强混凝土组合墙(简称I-SCW)的整体稳定性能,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了I-SCW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考虑到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及残余应力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墙体高度、墙体厚度、钢板厚度、腔体尺寸、混凝土强度及钢材强度对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墙体高度越高、厚度越薄,I-SCW整体稳定承载力越低。钢板厚度、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对I-SCW的整体稳定承载...

弧形大跨结构屋面风致积雪分布研究————作者:聂少锋;刘孟学;刘哲;蒋鑫;黄鑫;林永真;

摘要:对高原地区某工程的弧形大跨结构屋面的积雪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FLUENT软件中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建立风雪两相流场模型,分别采用标准k-w、SST k-w和k-kl-w湍流模型对立方体周围积雪分布规律开展了数值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详细研究了风速和风向角对弧形大跨结构屋面积雪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向角主要影响弧形大跨结构屋面不同分区的积雪分布系数...

基于HS模型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作者:陈旻瑞;雷毅;万灵;伍伟斌;鹿守山;郭青;

摘要:为研究地铁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影响因素敏感性,首先对某地铁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然后分别选用摩尔库伦(MC)和土体硬化(HS)土体本构模型,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计算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并与监测数据对比确定合理的土体本构模型,最后计算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对基坑开挖深度和开挖宽度、内支撑竖向间距和土体刚度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HS模型的地下连续...

四肢格构构件刚度等效的模拟及应用————作者:叶昌杰;张强;马明;罗大杰;赵鹏飞;宋涛;任瑞雪;

摘要:大型格构模型杆件较多,科学研究中,格构模型需建立精细的格构杆件模拟。实际设计中,建立精细格构通常较为复杂、耗费时间而且不切实际,亟需一种简便高效的设计方法。为提高计算效率,将其等效为同等刚度的实腹式截面。基于小变形假定,考虑缀条和分肢截面对结构刚度的作用,建立数学模型,梳理既有格构式杆件各种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软件仿真计算,完成精细格构构件及等刚度实腹式截面的比较及误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模型的...

高强钢筋混凝土短柱受剪性能尺寸效应————作者:解咏平;于春义;赵丽洁;王昊;郭建明;

摘要:为研究高强钢筋混凝土短柱受剪性能及其尺寸效应,对截面边长为300mm、500mm和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的高强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破坏模式、名义剪应力、名义转角、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受剪性能随截面尺寸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短柱受剪性能的尺寸效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件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大尺寸试件的剪切破坏和粘结裂缝更明显于小尺寸试件;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性能的...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结构两阶段损伤识别方法————作者:杨海军;马磊;吴文斌;徐永智;于聪;

摘要:目前在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中,大多通过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结合优化算法同时判断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导致计算量较大,识别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损伤位置、损伤程度两阶段识别的方法。在损伤位置判断方面,通过公式推导与方案探究,对于损伤位置的疑似区域,通过施加1倍损伤区域质量的质量块方法精确判断损伤位置;在损伤程度确定方面,以损伤位置的损伤程度为设计变量,利...

广州软土地区狭长型深基坑变形性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刘守花;王兆亮;阳军生;赵乙丁;房国华;

摘要:为了探究狭长型深基坑的变形性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广州南沙某铁路隧道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计算、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基坑支护方案,并对狭长型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特性和地表沉降性状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基坑宽度和土体空间变异性对狭长型深基坑变形性状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1)狭长型深基坑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δhm)的区间为0.08%H~0.38%H(H为基坑深度)...

基于气囊法的地下水渗漏快速封堵技术————作者:薛丽影;朱浩博;王涛;

摘要:截水帷幕堵漏工程多采用注浆方法来解决漏水问题,传统注浆法通常会由于封堵不及时、堵漏不彻底等问题导致效果较差。依托实际工程,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及时、快速、有效对截水帷幕渗漏位置进行封堵的气囊式帷幕渗漏堵漏装置。研制了钻孔机具、膨胀锚固钻杆、双液注浆钻杆、表面气囊、紧固装置等专用设备,通过表面气囊对渗漏位置加压和临时封堵,既防止渗漏范围扩展,又使渗漏位置水流状态成为静水状态,快凝浆液在静水环境中硬化...

察尔汗盐湖低承载力饱和盐渍土强夯加碎石排水桩(DPD)地基处理工艺————作者:祁燕;张峰瑞;张能;赵灿;王进智;刘念;

摘要:青海省察尔汗湖区湖湘沉积的低承载力饱和盐渍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由于水、土的腐蚀性限制,钢材、水泥等材料无法经济合理地在该地区地基处理工程中使用。强夯加碎石排水桩工艺能够通过碎石排水桩加速地基土动力排水固结,显著提高地基土的力学特性,并最终形成强夯地基。该工艺有效避开钢材、水泥的使用,经济合理且保证了耐久性。40000t/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地基处理工程对承载力和变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