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8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7-7588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资源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陕西煤炭煤炭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黑龙江劳动黑龙江省理论期刊

   《资源科学》(月刊)创刊于1977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

  《资源科学》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资源科学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资源管理。

  资源科学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西部资源

  《西部资源》内蒙古省级刊物,是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主管,内蒙古国土资源信息院主办的一个立足于内蒙古,反映西部各省(区)市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综合性彩印双月刊,内容以土地、矿产资源为主,涵盖测绘、森林、草原、环境、旅游、地理等各方面。

  资源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人水关系研究”专辑序言————作者:左其亭;马维兢;孙才志;吕爱锋;吴青松;

摘要:<正>自人类文明肇始,水便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人水关系作为人类与自然互动的核心纽带,是一种不可逾越的基本关系,承载着文明延续的永恒命题。人水关系研究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人类从早期认识洪水过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就在探索人水关系。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水矛盾日益凸显,人水关系日趋复杂,推动着人类认知的不断深化。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人水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实践需求————作者:左其亭;

摘要: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人水关系研究是科学认识水问题、探索治水之路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需求。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和不同时期成果梳理,从“萌芽、起步、形成”3个阶段综述了人水关系的研究历程,总结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从“系统、子系统、研究视角”3个层面提出了人水关系分类方案;阐述了发展人水关系学的目的和优势,介绍了人水关系学的主要内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从“对人水关...

绿色技术进步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收缩效应及作用机制————作者:张华新;贺亚伟;

摘要:【目的】绿色技术进步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关键支撑作用,探析其对水资源生态足迹产生的收缩效应,对于提升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选取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角度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方法衡量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进步的水资源...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水污染转移格局————作者:何伟军;李晟桦;安敏;方雪;

摘要:【目的】分析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水污染转移格局及各产业部门的隐含水污染排放拉动系数,有利于更深层次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区域人水关系协同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格局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原理,结合2017年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与其各省(市)部门的用水数据,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分析各省(市)间虚拟水流动格局、隐含水污染转移格局和产业部门间隐含水污...

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价值实现的机制与实践————作者:白永亮;王能飞;黄鹏;左腾云;张清;

摘要:【目的】在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和差别化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为新契机的背景下,立足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价值实现全过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度挖掘市场潜能,探索以委托代理机制与市场化改革融合推动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价值实现。【方法】以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价值实现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沿着“理论认知—作用机理—实践逻辑—政策取向”的逻辑架构层层递进探讨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的价值实现。【结果...

《资源科学》投稿须知

摘要:<正>1.投稿要求(1)本刊设立18个栏目编排文章,各栏目的详细说明可阅读网站(www.resci.cn)“简介”中的“栏目设置”部分,所投稿件选题应符合相应栏目的要求。(2)文稿题目限定在25个汉字内;篇幅一般不超过8个版面页,并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5~8个关键词,摘要应涵盖文章的研究目的、方法、主要论点和结论;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相对应,正文不多于300个单词

人水关系学的智慧计算体系构建及实证————作者:臧超;张书齐;左其亭;

摘要:智慧计算技术正在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革新。人水关系学作为研究人水复杂巨系统的交叉学科,智慧计算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其研究方法并推动学科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提出并构建人水关系学的智慧计算体系,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其应用潜力。本文从智慧辨识、智慧评估、智慧模拟以及智慧优化调控4个方面介绍了人水关系学智慧计算方法,基于CNN-LSTM-Attention模型结合流域供需水平衡计算,进行了实例应...

黄河水权交易制度的利益冲突与重构路径————作者:陈志峰;

摘要:【目的】水权交易是促进黄河水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手段,但黄河水权交易制度实践当前面临着行政管理利益与私人利益、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农业行业利益与灌溉用水户利益三方面的公私利益冲突困境,必须通过制度重构才能解决困境。【方法】基于此,本文引入产权激励理论对黄河水权交易制度的产权基础和交易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黄河水权交易以属于混合产权的取水权交易为主,但仅依靠单一类型的取水权交易并不能有效平...

协同发展视角下调水工程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作者:杨高升;刘紫薇;梁伟婷;田贵良;

摘要:【目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协同高质量发展重要手段,构建“计划+市场”水资源融合式补偿机制对化解水源区与受水区协同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本文通过构建调水工程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度量模型,探讨水资源补偿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其次,设计“计划+市场”的水资源融合式补偿机制,并根据协同度确定水权初始分配的比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案例分析,进行该机制可行性及有效性...

中国主要城市群人水和谐度及影响因素————作者:丁相毅;罗增良;付含佳;董雯雯;潘翠红;王彬洁;李敏;

摘要:【目的】为了客观理解中国不同城市群之间的人水和谐发展现状与差异,弥补当前人水和谐关系研究缺乏跨城市群对比研究的不足,本文对比分析中国主要城市群之间的人水和谐发展关系。【方法】以中国3个地理气候差异显著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人水和谐度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的人水和谐度评估方法,对2000—2022年各城市群的人水和谐度进行量化评估,并分析城...

基于“供需-承载-资产”视角的中国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作者:彭青玲;何伟军;孔阳;沈菊琴;

摘要:【目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是实现区域水资源有效管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水量、水质角度,在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背景下引入水价值维度能够使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有助于制定区域差异化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方法】基于“供需-承载-资产”三维视角,本文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中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期间的水量、水质、水价值可持续性评价,结合ArcGIS软件...

人水关系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绿色流域发展水平时空演变————作者:方婷婷;王磊;段学军;邹辉;王雅竹;

摘要:【目的】探究人水关系视角下绿色流域发展水平,对于实现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2010、2015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流域发展水平,并结合主体功能区识别绿色流域发展的短板区域。【结果】(1)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流域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整体呈现出“下游高、中游次之、下游低”和...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作者:孙才志;宋强敏;郝帅;

摘要:【目的】黄河流域是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测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识别其在上、中、下游不同城市之间的传导关系,是促进整个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着力点。【方法】本文采用Super-SBM模型对2006—2022年黄河流域75个城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效率空间网络关联结构,最后采用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

西北干旱区城市虚拟水转移格局及水资源短缺溢出风险————作者:杨晶晶;马忠;马维兢;焦志鹏;冒婷;王婷;

摘要:【目的】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部城市虚拟水转移的空间格局及水资源短缺溢出风险,为制定差异化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全国城市间投入产出表,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水资源压力指数,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25个城市的虚拟水转移特征、虚拟水依赖度及水资源短缺的溢出风险。【结果】(1)西北干旱区城市以虚拟水输入为主,尤其是第一产业,这与该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经济模式密切相关;...

长江经济带水利新质生产力时空分异及提升路径————作者:柴林;袁亮;何伟军;程娟;刘陈源;

摘要:【目的】长江经济带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利新质生产力时空演变及提升路径研究,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绿色4个维度构建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测度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化;...

黄河流域城市群再生水利用水平及其提升模式————作者:王晓宇;吴凤平;吴骁远;韩宇飞;

摘要:【目的】基于黄河流域各地再生水利用不均衡发展的实际,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措施,为流域统筹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规划建设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结合毕达哥拉斯三角模糊VIKOR多属性决策、标准差椭圆分析、冷热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了2018—2022年流域城市群的再生水利用水平并分析其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差异化的流域城市群再生水利用水平提升...

典型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评价及实施效果————作者:王爽;甄霖;李文君;梁立;

摘要:【目的】为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给脆弱生态系统带来的巨大挑战,避免、减少和扭转水土流失态势,系统总结与差异刻画区域间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为促进优良技术的输出和引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以及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全球范围内66个典型生态脆弱案例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并进一步从技术推广潜力、应用难度、成熟度、效益以及适宜性5个维度构建综合指数...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作者:马海良;向慧伶;庞庆华;

摘要:【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契机,如何有效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节水降耗”效应,是推动水资源管理改革和实现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方法】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模型、机制检验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经过替换...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水关系多尺度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冉钊;刘彦随;高建华;

摘要:【目的】从供需视角审视人水关系问题,通过探析水资源供需关系来揭示复杂的人水关系,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水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土壤、遥感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供需比率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199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水关系的尺度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99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水关联指数和供需比率...

基于跨城功能性联系的都市圈空间组织形式与形成机制————作者:钮心毅;刘思涵;岳雨峰;王垚;

摘要:【目的】认识都市圈空间组织形式是推动都市圈发展、制定空间规划策略的基础性议题。本文从人员要素流动的跨城功能性联系入手认识都市圈空间组织形式,探究其形成机制。【方法】以人员要素流动的跨城功能性联系体现的“流动空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都市圈空间组织形式及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上海都市圈为案例,使用2023年时空大数据和出行等时圈分析人员要素流动承载的跨城功能性联系的目的地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得出都...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