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2-1320/X
国际标准刊号:1004-8227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
查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天下美食生活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电力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月刊)1992年创刊,是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立足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江河流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最新成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要报道范围是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科学问题以及保护资源和开发更新资源的途径、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法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各类自然灾害、大型工程的环境影响与评价、全球变化、产业带建设、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农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网建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以及资源环境研究机构与人物介绍、书评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文摘杂志、化学文摘(网络版)、剑桥科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动物学记录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2000-2011年连续4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

  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5、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6、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7、影响因子:

  截止2015年万方:影响因子:1.197;总被引频次:2963

  截止2015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506;综合影响因子:0.962

  阅读推荐: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是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的技术类学术刊物.季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7092,国内统一刊号CN 33-1385/TK,国内外公开发行.其读者面向全国水利、电力、建筑、交通、铁路、机械等系统的勘测、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基层有关工程管理、经营单位以及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和情报信息机构.并科技扶贫赠送到全国120多个有水缺电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最新期刊目录

下荆江流域牛轭湖群水文连通性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作者:姚越超;王伟;周存宇;李伟;孙君瑶;

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高强度的建设活动,牛轭湖面临退化和水文连通丧失的风险,牛轭湖与河流的连通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在维持湖泊生态环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目前针对牛轭湖群水文连通性变化的研究局限于传统方法且多是单向的湖泊连通。本研究以下荆江流域16个牛轭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图论法、AHP-熵权法、Mann-Kendall趋势与突变检测、滑动t检验、广义线性回...

嘉陵江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多样性————作者:张慧;曾燏;郭娟;胡宇轩;钟清;许超;

摘要:为了解嘉陵江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的现状,本研究于2022年6月(夏季)和11月(冬季),分别在保护区核心区与实验区,综合运用传统渔业资源调查法与eDNA技术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展开全面调查。两种监测方法合计调查到鱼类3目9科44属63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数量最为丰富,占总物种数的73.02%,其中传统渔业资源调查法共采集到鱼类42种,eDNA技术共检测到鱼类44种。从食...

区域天然气产业碳排放及低碳经济效率时空分异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和川渝为例————作者:李乔楚;罗平亚;

摘要:天然气产业低碳发展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基于燃料燃烧和系统溢散两大单元构建天然气产业碳排放计算体系,引入物料守恒原则建立改进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基于此,结合京津冀、长三角和川渝地区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评估产业碳排放及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表明:(1)三大集群天然气产业碳排放呈波动上升趋势,这源于“双碳”目标下天然气规模化发展同步带动产...

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湖区CO2通量的影响————作者:周亚鸣;岳遥;杨中华;葛鑫博;朱政涛;

摘要:鄱阳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性强烈影响植被生长分布与微生物代谢,从而影响其自身的碳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本文构建了二维水动力-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并采用现场及历史原位观测数据验证,研究了鄱阳湖湖区剧烈的季节性水位波动特征及其对典型生境区(水体、沉水植物区、挺水-湿生植物区)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影响,并根据Landsat遥感影像...

双碳目标下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作者:马骏;侯沛瑶;

摘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举措。收集2009年-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影响效应在时间、地区属性以及市场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政府生态环境注意力在市场一体化影响生态效率的作用中起到正向...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作者:徐丽梅;张禹;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与稳定器,在“双碳”政策的战略导向下,对推动“双碳”政策实现有何作为?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座城市201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邹艳芬;黄美娟;黄和平;陆宇海;

摘要: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事实,对促进该区域碳排放协同达峰、实现绿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系数法进行碳排放量测算,进而深入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2005—2020年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1)从时间角度,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但碳排放强度表现为降速边际递减的趋势;(2)从空间角度,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高高和低低模式的正向集聚布局...

湿地土壤粒度组成对细菌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作者:刘亚军;郭雨婷;段亦鹏;钟辉;吴永明;李荣富;池泽涌;

摘要:湿地特定的水文过程决定了泥沙的分布特征,然而关于土壤粒度组成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选择鄱阳湖一入湖河口湿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壤重塑控制实验,探讨不同土壤粒度组成下,水体和土壤物化因子、细菌群落以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口上游湿地土壤砂粒(0.02~2 mm)含量高达97.75%,120天后其上层水体总氮(TN)、总磷(TP)和硝态氮(NO3<...

上海城市生态特征及其极端天气气候年差异对比————作者:史军;崔林丽;

摘要:基于2001~2022年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趋势分析、区间统计等方法,从卫星遥感监测和生态过程模式两个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指标(NDVI和NPP)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开展了不同极端天气气候年(包括高温和低温年、多雨和少雨年)城市生态指标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生态指标在中心城区及近郊较低,而在远郊包括崇明、金山、青浦、奉贤和浦...

三江源高寒湿地生长季甲烷通量变化及贡献源区影响研究————作者:李甫;周秉荣;马文哲;王力;

摘要:基于三江源隆宝湿地2021年4~9月的甲烷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中部高寒湿地甲烷通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环境因子对甲烷通量的影响。隆宝湿地生长季以排放甲烷为主,甲烷通量的量级介于10-2~10-3μmol·m-2·s-1,日排放和月排放的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其中日排放最大值为92.7 mg·m-2

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官山河流域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乾柱;吴颐杭;罗袁;金可;卢阳;

摘要:官山河是丹江口水库重要入库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通过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主成份分析(PCA)等方法,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示踪手段,探讨了流域河水水化学类型、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水体pH值介于7.38~8.91之间,呈中偏弱碱性,水体TDS总体变化在122~265 mg/L范围内,干流水体理化性质...

融合XGBoost-SHAP的重庆市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竞争力测度研究————作者:张慧玲;张虹;孙德亮;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竞争力是判别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对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意义。XGBoost-SHAP解释性机器学习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竞争力测度提供可视化的智能工具。融合XGBoost-SHAP构建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以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点为样本,从自然人文环境、生态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3个维度选择测度指标,以识别重庆市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1)XGBoost通过学习样本数据潜在模...

粮食主产区农田食物供给服务与景观格局空间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作者:方斌;邵羽凡;孙新松;王子源;杨欣蕾;

摘要:探究粮食主产区农田食物供给服务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协调关系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2009~2022年食物供给服务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探究影响因素,提出分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连云港市食物供给服务水平整体呈中部及东南部高、北部及沿海和城市地区低,且东部略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综合景观格局指数整体呈增...

青海湖国家公园不同类型牧户生计韧性评价————作者:马勇洁;仲俊涛;米文宝;方志霞;

摘要: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地位突出,牧户可持续发展面临生态保护、旅游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探究不同类型牧户生计韧性及其风险因子,对于防范和规避牧户致贫返贫、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进行生计普查,基于调整的Speranza生计韧性评价体系,从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转型能力3个维度选取体现青海湖国家公园牧户生计韧性的变量,测算不同生计类型牧...

耕地细碎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基于7省1797户农户的微观调查————作者:唐宏;殷子寒;

摘要:基于全国7省的农户调研数据,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有序Probit和Tobit模型,探究耕地细碎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细碎化对农户“非粮化”种植行为和耕地“非粮化”种植规模均有正向影响;(2)农机社会化服务抑制耕地“非粮化”,且负向调节耕地细碎化对“非粮化”的促进作用;(3)劳动力年龄、非农就业、农业培训参与、互联网农业信息获取、种粮补贴获取、耕地经营规...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时空耦合协调研究————作者:王向前;赵胜男;

摘要:为探究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的协调关系,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碳排放-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三维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及面板Tobit模型,探究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碳排放-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存在时间...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源/汇时空格局的影响————作者:黄湲婷;钟业喜;毕曼玉;

摘要:准确估算区域的碳储量和碳排放,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选取1990、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估算碳汇,并通过碳排放系数法和能源消费算法估算碳源,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碳源/碳汇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近30年来耕地和林地大幅减...

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作者:邹秀清;张燕;顾嘉雯;郑卓琳;

摘要: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也是推进固碳减排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在理清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机理后,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收支平衡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均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

长江经济带省级行政单元碳达峰的多情景预测————作者:刘合林;徐颖;唐永伟;张旻薇;

摘要:省级行政单元(以下简称“省”)是落实地区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主体,开展长江经济带各省碳排放的多情景研究,对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kaya恒等式方法,结合各省历史碳排放数据和未来减排目标设置四项参数,设定一般减排、强减排和弱减排3种情景,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长江经济带各省2021~2035年碳排放量、碳达峰与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3种情景下,长江经济带均能提前完成2...

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作者:魏伟;益西才措;尹力;薄立明;

摘要:衔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空间用途管控需求构建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分类体系,采用空间转移矩阵,地形位分析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规模格局—地形梯度”两大维度解析1990~2020年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城镇空间“小规模—大比例”剧烈扩张、农业空间“小规模—小比例”收缩和生态空间内部剧烈的动态转型是近30 a西藏国土空间时空演化的典型特征;城镇空间“大分散、小集...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