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汽车观察

汽车观察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288/U
国际标准刊号:1673-145X
主办单位:国际商报社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上一本期杂志:安庆科技省级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广西省电力期刊

   《汽车观察》(月刊)创刊于2005年,是由商务部主管,由国际商报社、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一本面向汽车及相关行业管理层的高端“汽车财经”杂志。《汽车观察》充分整合主办单位在政府、学术和行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跳出汽车看汽车。通过对汽车行业重大事件、焦点话题和行业领军人物的纵深报道,反映、呼吁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为管理层群体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用冷静的思维观察市场现状和市场走向,利用科学可靠的数据备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并为读者提供国内、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生存样板。

  汽车观察杂志栏目设置

  高端访谈、月榜、热点、观察、专题、商道、封面故事

  汽车观察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汽车观察杂志社简介

  1、《汽车观察》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汽车观察》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汽车观察》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阅读推荐:汽车生活

  《汽车生活》天津市汽车科技期刊,创刊于2002年,由天津市人民出版社主办。坚持以“汽车生活服务信息提供商”为办刊宗旨,以时尚话题、特色资讯、精美包装、精准发行为核心竞争力,全面倡导时尚、健康、快乐的现代汽车生活方式,努力打造成为四川汽车生活第一服务平台。主要栏目有:新车前线、本期视点、试车体现、品头论足、车界精英、名人与车、游遍天下、车史回眸等。

  汽车观察最新期刊目录

20年的执念————作者:刘小勇;

摘要:<正>2005年,万钢:“市场变化太快,由此而造成的视线太短、眼光太近是目前企业普遍的通病。做汽车企业,眼光不能看得太近。”2005年,左延安:“先进企业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发扬光大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2006年,沈阳:“五菱只是一个地方品牌,与百年通用联姻,我们能学到世界最先进的造车方法。

贺词

摘要:<正>观车二十年奋进未等闲笔头有温度字里留真言热烈祝贺《汽车观察》创刊20周年!王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载砥砺奋进,值此《汽车观察》创刊2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汽中心致以热烈的祝贺!二十年来,《汽车观察》不断创新变革,始终秉持专业精神,记录时代变迁,传播先进理念,在汽车业界和汽车用户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推动汽车行业发展...

万钢:做汽车企业眼光不能太近

摘要:<正>2005年3月,时任上海同济大学校长的万钢到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接受了本刊记者40分钟的采访,话题主要围绕汽车的核心技术能力展开。我们惊喜地发现,《汽车观察》创刊的当月就采访到了万钢先生。万钢2000年回国后,随即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在后来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科技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期间,他一直坚定地主张和力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我国汽...

郭孔辉: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摘要:<正>面对的挑战再大,也要提升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如果不提升,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们就会连谈论自主研发这一话题的资格也丢失掉了。2005年《汽车观察》刚创刊时,时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郭孔辉,是当时中国汽车业界惟一一名院士

欧阳明高:最懂市场的科学家

摘要:<正>2021年3月29日,《汽车观察》与《水木清华》杂志一起对欧阳明高院士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专访。2020年,欧洲反超中国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美国特斯拉的销量也远超同行,国产后的特斯拉对中国车企形成巨大挤压。针对社会上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与技术路线抉择方面的诸多关切、质疑甚至误解,作为从“十一五”开始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技重点专项首席专家,欧阳明高系统地为我们一一解答,还...

王传福:12年前的那一场“技术解析会”

摘要:<正>要发自内心地坚信中国的汽车工业,要比别人更优秀,首先是品质。”2013年,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开启“高调”转型。《汽车观察》2013年2月刊发表了《王传福的“高调”转型》,文章的引言是:“忽略现实与对手的王传福付出了惨痛代价,三年卧薪尝胆的调整对于比亚迪来说并非是坏事,分析和总结过往的问题,真正实现二次腾飞,这对于比亚迪更为重要。

尹同跃:在品牌主权上只有独占性

摘要:<正>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各路嘉宾1000多人云集到奇瑞的第三总装车间,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而就在上一年的3月28日,同样的场景在此刚刚发生,那是奇瑞的第50万辆下线。“注视着李峰、陆建辉等领导班子的七员虎将依次擂响大鼓,以及主背板上依次出现的六个0和一个1组成的令人眩晕的数字,一直宠辱不惊的尹同耀(后改名为尹同跃)还是眼角有些湿润。

冯兴亚:“我们无法改变风,但可以改变帆”

摘要:<正>2023年4月17日,在汽车观察主办的“新航海时代”主流汽车国际论坛上,时任广汽集团总经理、现任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介绍了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广汽集团如何突破改革深水区。在主流汽车国际论坛的演讲中,冯兴亚表示:“汽车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汽车产业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人应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不动摇,进一步加大科技与创新的力度,努力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魏建军:汽车永远是朝阳产业

摘要:<正>那时,中国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 700万辆,刚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但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占比却较低。在“大而不强”的行业困境下,魏建军痛陈中国车企的被动局面,并将研发投入视为破局的关键。魏建军直言:“不做‘世界制造工厂’要做‘世界研发工厂’!”在他看来,核心技术是自主品牌的命脉。“不管什么样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买别人的技术很上火,让人很自卑,而且还要有各种‘许可’,花钱买都没地位。核心...

汤玉祥:我知道我能

摘要:<正>2005年,宇通海外战略启动。当年,宇通总销量超2万辆,收入超66亿元,其中出口超千辆,国内外销量均位居中国第一,这让宇通有了“走出去”的底气。但是,宇通之前,中国客车在海外已形成“低质、低价”的形象。扭转这一局面,成为宇通成功实施海外战略的关键。宇通2006年利润3亿多元,2007年便拿出9 000万元开拓海外市场:建设销售、服务体系,大量派遣员工,每两个工人配一个翻译,每人每年6万美元生...

王俊:勇作“变局者”

摘要:<正>2021年4月,在汽车观察主办的主流汽车国际论坛上,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分享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长安汽车的思考和行动。在演讲中,王俊袒露心声:“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如果说过去我们可能有点焦虑,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有点慌张,但随着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进入深度变革期,以及一系列硕果的快速落地,长安汽车已经变得更加笃定、更有信心。

赵长江:销量和流量兼得

摘要:<正>赵长江表示:“在电动化的上半场,比亚迪基本遥遥领先。在智能化的下半场,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要让用户进入车内不看手机;第二,要让用户在驾驶中用语音代替手;第三,要解决车外的问题,如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环境。”熟谙用户心理的他对智能化的解读是如此直接而具体。2023年8月,在《汽车观察》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先锋论坛上,时任腾势汽车总经理兼首席共创官的赵长江再一次谈到对智能化的思考:“A...

朱华荣:“熬”成世界一流品牌

摘要:<正>朱华荣犀利指出,全球化是必经之路,成功的企业要懂得“熬”。失败的企业懂得逃,伟大是“熬”出来的,“熬”不过,销声匿迹,“熬”出头,走向世界。他认为,中国品牌汽车的海外经营深度还不够,唯有做到世界一流才不会被淘汰。为此,朱华荣为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化总结了四大要义:首先,车企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其次,要聚焦重点、稳健推进;第三,行业协会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行业协会还要加...

方红卫:首倡服务型制造

摘要:<正>2015年前后的商用车行业,拼产品、拼价格、拼销量增长还是主旋律,最多也就是产品和服务两手抓。而陕汽旗帜鲜明地提出服务型制造,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其实,早在2008年,陕汽便在业界率先提出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并于2009年开始实施。但具体该如何转型,对于陕汽来说还是未知数。作为当时陕汽掌舵人,董事长方红卫自然是这场转型最重要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在10年前的商务年会上,方红卫提出“服务是蓝海”...

李斌:造车是一场马拉松

摘要:<正>2016年11月21日,蔚来首款车型蔚来NIO EP9高调亮相,《汽车观察》第一时间进行了深度报道。彼时的蔚来还不满2岁,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当时就表示:“互联网造车不是给大家看几页PPT,或者出几辆概念车,而是要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也绝不会拿消费者去当小白鼠。”从2017年起,蔚来每年都会举办万人参加的NIO Day活动,而每一场活动的主角就是用户

All in智能化的何小鹏

摘要:<正>2018年11月16日,小鹏汽车首款车型小鹏G3在广州车展推出,又一家新势力闪亮入市。三天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其广州总部接受了《汽车观察》创始人刘小勇的独家专访。虽然产品还没正式上市,但何小鹏对记者坦言,他的造车梦想不仅仅是做一个替代传统的电动车,而是要做基于产品的平台和运营生态。他把运营生态比作一个立体的三角椎体,由流量、产品、场景、数据四个点构成

朱江明:以IT基因重塑造车逻辑

摘要:<正>2018年7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峰会间隙,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首次接受《汽车观察》独家专访。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零跑是IT人造车,要把智能电动汽车当成电子产品来设计和制造。”这一理念直指传统汽车工业的痛点——开发周期漫长、迭代迟缓。他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本质是电子化与软件化,需像智能手机般快速进化。背靠大华股份的技术积淀,零跑将安防领域的嵌入式AI技术迁移至汽...

张正萍:开放造就快速发展

摘要:<正>2018年3月28日,一个全新品牌SF Motors在美国硅谷发布,宣布将于2019年推出旗下首批新产品,并展示了一系列专利技术。在此之前,国内乘用车领域新造车公司已有60家之多。半个月后的北京车展,SF Motors首次登陆,高调亮相。在与《汽车观察》的探讨中,张正萍分析,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竞争的完善程度远不如传统燃油车,不仅参与者数量偏低,在技术上也存在碎片化现象。在开放共享经济模式向...

徐大全:为中国而改变

摘要:<正>2024年1月1日,徐大全正式就任博世中国区总裁,但他与《汽车观察》的故事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了。2015年,在上海车展博世展台上,徐大全接受《汽车观察》独家采访,不在会议室,也没有公关话术,整个过程更像一次老友畅谈,徐大全显得格外轻松,笑着用三个关键词勾勒出博世的未来蓝图——互联化、自动化、电气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发展,是因为博世一直在为中国而改变。”徐大全表示。彼时,博世中国正以27%的...

左延安:精益与协调的智者

摘要:<正>左延安是本刊记者一对一专访次数最多的车企掌门人之一。2005年12月刊的封面故事是:精益与协调的对话。对话的一方是几位国际高人:精益企业研究院主席兼创始人/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詹姆斯·沃麦克、精益企业研究院高级顾问约翰·舒克、前德尔福中国区总裁赵克强;对话的另一方则是有“汽车界小诸葛”美誉、时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左延安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