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2-1694/TV
国际标准刊号:1672-7940
主办单位: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上一本期杂志: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科技信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现代兵器兵器工业杂志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物理期刊征稿,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程地球物理类专业学术期刊。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本刊主要刊登工程、环境地球物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重磁、地震、电磁法、地质雷达、核磁共振等方法的应用新成果;工程勘察(尤其是国家重大、重点工程)和环境勘察中的新技术新成果;GPS、GIS、RS技术应用新方法新领域;地球物理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和反演方面的新进展;以及适用于工程和环境领域的地球物理仪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稿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油气地球物理

  《油气地球物理》油气科技期刊征稿,是由胜利油田分公司主管,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迁移学习的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识别在美国加州和犹他州的应用————作者:杨祖鉴;田宵;陈奕冲;甘兆龙;刘安福;裴重茂;张中将;

摘要:在地震预警和灾害预防中,区分天然地震与人为引起的非天然地震(如爆破)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构建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分类网络模型。同时利用波形和时频两类样本数据作为输入,使神经网络同时学习不同地震类型的波形和频谱特征。首先在美国加州较大的地震数据集(2011-2017年)上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将已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美国犹他州的小地震数据集,以测试模型的泛化能力...

高密度电法与伪随机流场法在某水库渗漏探测中的应用————作者:牛志杰;祁之来;赖胜;杨卫;岳想平;

摘要:青海某小型水库在蓄水位增加过程中,坝后量水堰渗水量显著增大,下游办公楼东北侧坡脚处有水渗出,并在楼北侧形成大面积积水区域,并随着蓄水位的上升而愈发严重。基于电性差异以及渗流场基础,本文通过高密度电法和伪随机流场法相结合对坝体的渗漏路径进行探测。通过对两种测试方法的异常成果进行分析,最终推断坝体及两岸边坡存在三条渗漏通道;并基于软件对坝体及渗漏通道进行三维建模,直观地展示出探测成果及推断的渗漏通道的...

综合物探技术在隧道坍塌抢险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马涛;

摘要:为了快速制定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运用综合物探技术,查明隧道坍塌层厚度、基岩起伏形态及坍塌体与线路的位置关系。在分析隧道坍塌原因的基础上,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波速测试、孔内电视物探方法,依据瞬变电磁反演剖面异常特征分析,为钻孔位置提供指导,多种方法结果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快速查明HJY隧道出口DK232+602—DK232+615段洞身为重点坍塌区、DK232+615—DK232+645段为存在部...

FCTEM小回线瞬变电磁法与微动在地下岩溶高效精准探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小勇;张志;许强平;胡俊杰;

摘要:为降低安全风险,在岩溶发育区开展工程建筑活动需要详细查明地下溶洞分布情况。以往岩溶探测主要通过钻探结合传统电法勘探来实施,但密集式钻探往往成本高、耗时长,传统电法勘探精度较低,构建基于经济性和精确性的岩溶探测技术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安徽省庐江县某岩溶发育区为靶区,结合区内钻孔验证情况,开展了FCTEM(Fast Cut-of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瞬变电磁法和微动探测技术在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作者:李寿华;陈江源;王海红;许第桥;陈志财;

摘要:随着矿山开采活动的不断扩展,矿区地下空间逐渐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由于采空区塌陷等潜在的地质灾害,对矿山的安全生产以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采空区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探测,以确保矿区的安全运营,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本文应用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EM)和微动探测方法在矿区中开展工作。通过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再结合地质资料和矿...

基于不完全路径形态学算法的电成像测井资料缝洞识别与参数评价研究————作者:丁娱娇;金凤鸣;沈金松;孙帅;啜晓亚;李新耀;

摘要: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电导率图像数据,用不完全路径形态学算法从成像测井电导率图像提取不同尺度和不同形态的裂缝和溶蚀孔洞,结合密度聚类算法与改进的Hough变换和正弦函数拟合,实现了裂缝和溶蚀孔洞的识别和缝洞孔隙度的定量评价。文中首先用图像处理中的快速行进(Fast Marching Method, FMM)对电成像测井电导率图像的空白带进行了插值、畸变区域修复与噪声压制,使之更完整地反映井壁裂缝与溶蚀孔...

岩性勘探中的保幅质量控制方法————作者:殷学鑫;梁菲菲;桂红兵;宋鑫;张明珠;

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对地震资料保幅性要求提高。本文从保幅含义出发,给出了绝对保幅和相对保幅的定义,总结了前人提出的保幅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频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曲线法和分偏移距频谱分析法两种新的保幅质量控制方法。分频AVO曲线法考虑了地层厚度对AVO特征的影响,能更有效地反映不同厚度地层的AVO特征,降低调谐作用对AVO特征...

基于FGSR的GPS坐标时间序列重构————作者:周杨;陈刚;边家文;

摘要: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坐标时间序列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地壳形变、地震、海啸预警和板块运动监测等。但是由于受到某些地球物理效应以及相关技术误差的影响,使得GPS坐标时间序列中不可避免地包含大量噪声及缺失数据,因此精确地重构GPS坐标时间序列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低秩矩阵补全的方法对由观测的GPS坐标时间序列构造的Hankel矩阵进...

基于递推策略的近偏移距数据重建————作者:凡帆;李志明;

摘要:在海洋拖缆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观测系统的限制,近偏移距数据常常缺失,影响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策略的近偏移距数据重建方法,包括:训练数据集构造、网络训练和近偏移距数据递推重建三个阶段。在训练数据集构造阶段,从观测数据中不缺的部分获取训练数据;在网络训练阶段,采用U形网络结构(U-net),以人为缺失数据作为输入,完整数据作为标签,训练网络学习缺失数据到完整数据的映射。在近...

基于小波变换的微动勘探频散去噪分析研究————作者:徐敏;张宗楼;毕爽爽;鲍现奎;朱丹华;

摘要: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步,被动源面波已成为获取地下介质横波速度参数的重要工具。然而,城市环境中的被动源面波数据常常受到噪声干扰,这对空间自相关法的应用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引入了小波变换去噪技术,通过多尺度分解与阈值处理,有效去除了自相关系数中的噪声成分。在数值模拟部分,对理论空间自相关系数即贝塞尔函数进行了加噪处理,并评估了10种不同类型的小波基在降噪分析中的表现。模拟结果显示,...

变速地铁的六分量地震信号分析及定位————作者:徐飞宇;苏荣华;南霆;王赟;

摘要:轨道交通产生的地震波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关于地铁振动的实际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平动观测上,几乎不考虑旋转运动。为了表征地震波场更完整的矢量信息,以及发展利用其进行复杂移动振动源的定位技术,本文介绍了在临近地铁运行的市区校园内开展的单点六分量地震观测实验。本工作对变速地铁的六分量信号进行了基于同步挤压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分析;并基于轨道准静态载荷激发的理论进行分析,利用...

基于深度学习和地震数据的海上风电场CPT预测研究————作者:李书兆;孙国栋;申辰;李文逵;罗进华;王教龙;

摘要:为了应对海上风电场对海底岩土参数探测的需求,以海南岛西部的莺歌海盆地东方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为例,用建立邻域的方式将地震数据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数据联系起来,构建深度学习岩土参数预测模型。通过K折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训练,并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度学习岩土参数预测模型在验证精度方面显著优于3种机器学...

面波CMP法和跨孔弹性波CT技术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作者:王荣东;张成杰;马锦国;李伟科;周明文;宋明艺;章志勇;

摘要:在广州白云区某工程建设场地,岩溶发育,过大的钻探密度不仅会带来勘探成本的急剧上升,且施工过程中会带来地面塌陷风险。本文针对场地条件采用面波CMP(Common Middle Point)法和跨孔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技术手段,在CMP面波法进行地面物探普查的基础上,再在物探异常位置布置钻孔验证,并在验证孔中实施跨孔弹性波层析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物探成...

曲波域多步联合多次波衰减技术————作者:殷学鑫;梁菲菲;张明珠;

摘要:多次波衰减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多次波的衰减效果直接影响成像的质量。将多次波与一次波分离常用的方法有基于L2范数的最小平方法和曲波域减法,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曲波域减法进行了优化,在曲波域减法之前加入最小二乘匹配,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有效信号。在复杂区域,可能发育多种类型多次波,针对这种多个多次波模型的情况,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曲波变换的多步联合法多次波分离技术。所谓多步联合法,是在减去一种多次波后...

海底极低频电场信号传播特性仿真研究————作者:余白石;何展翔;钱良;张朔宁;吴云具;赵治平;

摘要:针对极低频电场信号在海洋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采用一种镜像解析法来分析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洋多层介质的传播衰减情况。首先分析了时谐水平电偶极子激励的电磁场沿各方向的辐射场、感应场和静态场分量,然后建立了“空气—海水—沉积层—岩石层—软流层”五层介质模型,开展了海底极低频电场信号传播衰减分析,最后分别分析了岩石层厚度、沉积层厚度和海水深度对电场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岩石层和沉积层,海水深度...

高密度电法在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塔基勘察中的应用————作者:王永刚;杨建华;董鹏;刘永;甘小迎;

摘要: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穿越我国西南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受该区域崎岖地形、高山峡谷、陡倾地层等复杂地层和岩性构造影响,常规勘探手段如麻花钻、静力触探、钻探等难以开展,为了查明该区域塔基地层和岩性分布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塔基地层结构进行探测。开挖及钻探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的电阻率剖面可以清晰地划分出岩性分界面、风化带分布、断裂带和岩溶的发育及其填充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

钻孔电视在水库枢纽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作者:汤克轩;赵吉祥;刘栋臣;张文波;王长伟;赵楠;

摘要:要充分发挥钻孔电视在水利枢纽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价值,需通过有效的识别、分析和统计方式,对钻孔电视所包含的各种地质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本文首先对各种地质现象在钻孔电视图像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特征分析;然后对各种地质要素在性状统计及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关联和空间推演;最后依托工程实践,提炼和总结了基于钻孔电视的地层结构划分,断层、皱褶、软弱夹层、岩溶等不良地质体识别,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基于时移电阻率法的堤防隐患监测研究————作者:李才;田清朝;于怀昌;刘文辉;索奎;

摘要:堤防在水体侵入时会引起堤防内部电阻率变化,时移电阻率法通过捕捉堤防内部电阻率的时空变化,能够识别潜在的渗流通道。本文探讨了时移电阻率法在鄱阳湖角丰圩堤防隐患监测中的应用,利用6个时刻的剖面观测数据,对比单一反演和时移反演的结果,获得了堤防隐患处电阻率变化情况,有效地揭示了电阻率变化显著的区域,识别了由于渗流导致的隐患区域和主要的渗流通道位置,为后续的堤防隐患加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讨论了实际工...

运营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震源研究————作者:罗昊;李秀;邓飞;曹正锋;王耀;禄盛;罗久飞;

摘要:地震波法是隧道仰拱质量检测的重要方法,对预防潜在交通风险、保障隧道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了获得高品质地震波信号,利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了隧道的三维模型,模拟了冲击锤震源在仰拱表面的冲击过程,并探讨了质量、速度和半径对冲击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冲击锤质量由10 kg增至30 kg时,地震信号振幅增大,且基本呈线性变化,主频降低且降幅缩小,频宽变小且降幅扩大;当冲击锤速度由2 m/s增至4 m/s...

基于纹理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路基病害探地雷达图像识别方法————作者:徐涛;耿德祥;曹建伟;田成富;王明明;

摘要:为了能利用探地雷达图像中的纹理特征,自动判断路基病害类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纹理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路基病害探地雷达图像识别方法。首先采用Gabor滤波器提取不同病害类型的路基探地雷达图像样本的纹理特征;然后结合支持向量机对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建模、训练,通过Gabor滤波器和基于轮廓系数的最佳聚类数选择的K-均值聚类算法(Optimal K-Means Clustering Selection Alg...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