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采煤科技期刊,创刊于1974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主办的采煤与矿山运输专业综合性期刊。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是煤炭行业矿井开采与矿山运输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及研究成果的主要发布媒体,内容包括采煤、运输、掘进、支护、提升、机电、排水、通风、液压、管理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主要从事煤矿开采及矿山运输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干部及大专院校师生等。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杂志栏目设置
专题评论、实验研究、技术经验、问题探讨、管理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钻采工艺
《钻采工艺》是报道国内外石油勘探、钻井、固井工艺技术、油气田开发、开采技术、钻井、开采机械设备和技术、油田化学工艺技术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科技动态、科技交流信息的知名期刊。获奖情况:美国石油文摘数据库(PA)重点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四川省“技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石油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技术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作者:闫民民;
摘要:为准确预测煤层厚度,减少传统施工钻孔手段获取煤层厚度的费用,常村煤矿将褶波阻抗反演技术用于煤厚预测,并根据原始的勘探资料,获得煤层厚度的准确信息,进而计算出煤炭资源的储量。通过计算及统计对比分析:北翼实际采出量是285.2万t,使用反演技术预测的储量为305.4万t,更接近于北翼实际采出产量,为煤炭资源储量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晋邦德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矿井涌水量预测————作者:郭建红;
摘要:为了解决晋邦德矿山遇到的水文地质灾害,通过对矿山水文地质的监测,结合矿山水害防治准则,设置截流墙对矿山的水害进行了控制,维护了巷道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保障了矿山机械及人员的安全,为减少水害作出了贡献
胶质层指数测定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探讨————作者:马芳;
摘要:胶质层指数的测定,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要求仪器的规范性很强,针对影响胶质层指数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
马兰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应用研究————作者:苏国强;
摘要:针对智能化工作面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马兰矿18509智能工作面进行评价,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系统的分析和自动化工作面的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智能工作面的准确性。评价结果比较可靠,证明智能化工作面的可行性,同时也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为智能化工作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镇城底矿切顶卸压护巷效果分析————作者:仝元;
摘要:镇城底矿为解决28106工作面巷道顶板垮落所导致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难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柱宽度20 m和30 m的巷道顶板进行切顶卸压分析,发现在煤柱宽度20 m时,切顶后两帮移近量减少了23%,顶板底板的变形量减少了20.3%;当煤柱的尺寸提升为30 m时两帮移近量减少了20%,顶板底板的变形量减少了26%,有效保障了巷道的围岩稳定
正利煤业少人自动化综采工作面设备及配套系统研究————作者:李春睿;刘凤伟;
摘要:为解决正利煤业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升级与改造。在综采工作面自动化集中控制、采煤机协同控制、支架与采煤机联动控制、运输机集中控制、工作面供电供液集中监测系统等五个方面,结合国内现有的技术,完成设备的自动控制、实时工况监控、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实现少人操作,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安全生产
内蒙能源中心洗煤厂配煤研究————作者:杨文娣;侯玉茂;
摘要:高硫气肥煤是内蒙古上海庙矿区主要煤种之一,受环保压力和煤炭市场影响,高硫煤的销售受到严重制约。利用低、高硫煤炭硫分差异,配洗或配销灰分小于9.50%,硫分小于2.0%的精煤产品,打破高硫煤的销售瓶颈,适应不饱和市场需求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合理区段煤柱宽度研究————作者:靳璞;
摘要:为确定合理的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利用FLAC3D数值手段对8号煤采空后开采近距离煤层9号煤时的区段煤柱宽度进行合理设定,通过对煤岩体侧向垂直应力分布、水平应力分布调整以及屈服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9号煤层顺槽煤柱的宽度在10~15m
矿井工作面矿压监测方法研究————作者:杜鹏荣;
摘要:以常兴矿1510工作面开采3#煤层矿压监测方法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工作面顶板、工作面超前支护区域顶板、工作面两顺槽顶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监测方法,对巷道围岩位移监测进行了阐述,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作者:张江勇;
摘要:为缓解矿井接替矛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对留巷浇墙区顶板进行锚网索支护。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浇墙区底板施工墙体基础,以保证"顶板-巷旁支护-底板"支围系统刚度,对巷道留巷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围岩活动基本稳定,留巷总体变形量小,技术效果良好
深部复合顶板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与支护技术研究————作者:张书龙;
摘要:以镇城底矿28108工作面复合顶板的巷道支护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复合顶板的力学特性理论进行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无支护状态下,巷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以及锚杆锚索支护状态下,巷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实践结果表明,加强支护状态下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作者:李鹏飞;
摘要: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难题,以镇城底矿28108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数据监测,分析了28108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工作面围岩变形规律、支架受力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支架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利用载荷估算法进行了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并结合现场工况进行了支架选型。结果表明,在支架使用期间,工作面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该方法选型的液压支架具有...
基于组态软件的选煤厂集控系统上位机画面设计————作者:林国富;
摘要:通过分析现有选煤厂所处时代背景及生产工艺现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集中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并着重在组态王软件环境下,给出集中控制系统中上位机画面的具体设计过程。在选煤厂应用后的结果表明,该画面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易学,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高位定向钻孔在上隅角瓦斯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杨万海;
摘要:为有效解决高瓦斯综采工作面U+U型通风方式改变为U型通风方式后,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经过试验,采取顶板高位钻孔的抽采方式,依据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确定高位钻孔的终孔距3号煤层的最大垂距为60 m。由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抽放高浓度瓦斯的持续时间增加了近20 d,割煤期间瓦斯的最大浓度为0.35%,上隅角瓦斯问题得到控制
光道煤矿资源整合后采区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作者:谷平军;
摘要:以山西洪洞西山光道煤业矿井资源重组矿井采区系统为工程对象,分析了试验矿井采区开采的必要性,进行了矿井重组后采区布置方式的设计优化,同时优化设计了采区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主要系统。此外,进行了矿井重组后首采工作面优化布置和采煤工艺,实现了工作面快速投产,形成了"2煤层-1水平-2阶段-4采区"开拓准备方式,采用优化设计后的采区系统,年产量可达1.20 Mt,体现出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
穿断层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作者:冯治茂;冯智杰;
摘要:以常村煤矿12#煤层307盘区集中轨道上山穿越断层破碎带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根据巷道穿过围岩的岩性和破坏特性,将12#煤层307盘区集中轨道上山穿过的断层的岩层初步分为Ⅲ、Ⅳ、Ⅴ三大类,支护时选其中强度最低的Ⅴ类岩(粉砂质泥岩)为支护研究对象。通过结构补偿锚索将钢支架-锚索进行耦合支护,形成一个支护整体来控制围岩的变形,发挥主-被动支护各自的优点。工业实...
极近距离上部煤层稳定煤柱载荷在底板中的应力传递规律研究————作者:石永军;
摘要:生辉矿为了解决极近距离煤层上部采空区遗留煤柱对下部煤层顶板的应力破坏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极近距离煤层的上部煤层遗留煤柱对底板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了极近距离煤层的应力集中区域,并通过对煤柱的宽度分析得出了不同宽度的煤柱对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为矿井地质条件相类似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应用研究————作者:韩晋光;
摘要:为了使工作面坚硬老顶正常垮落,降低来压强度,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采取爆破切槽和人工辅助控制结合的方法,改变岩层结构,实现顶板正常垮落。根据工作面初次垮落顶板步距及周期来压布局,确定初次放顶步距为28 m,周期放顶步距设定为20m。对深孔爆破参数进行了设计,由现场爆破效果可知:顶板因预放顶板措施的实施出现松动,致使应力提前释放,工作面来压强度缓解
不同瓦斯压力下煤体瓦斯解吸试验研究————作者:关联合;祁明;齐黎明;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瓦斯压力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在开滦矿区开展了煤样在不同瓦斯压力下的瓦斯解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解吸规律曲线模型要比国家标准推荐的瓦斯解吸规律模型相关性要高,其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998 4。开滦矿区钱家营矿的煤体瓦斯解吸能力强于吕家坨矿,开滦矿区煤体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吸附能力逐渐增大
马兰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作者:崔岩兵;
摘要:为研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以马兰矿18506综采工作面的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矿压数据记录分析、仪器测量、现场观测等手段,判断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及其来压强度、上覆岩层情况,分析了初采期间、正常回采期间、末采期间、两顺槽矿压规律。对该矿矿压规律的研究可为后续开采进行预测预报,同时为类似条件的煤层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山东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北大核心《中国地质》
- 国家级中国物资再生
- 北大核心《化学试剂》
- 国家级《中国安防》
- 国家级建筑与文化
- 省级建筑界
- 省级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物理学报》
- 省级《化纤文摘》
- 省级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 省级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绿色环保建材
- 国家级肉品卫生
- 省级泸天化科技
- 省级汽车与配件杂志
- 省级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 北大核心《航空学报》
- 省级车迷
- 北大核心《弹道学报》
- 省级孝感学院学报
- 省级《钢管》
- 北大核心《兵工学报》
- 国家级《中国食品》
- 省级金属加工热加工
- 省级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 北大核心《地质力学学报》
- 北大核心《机械传动》
- 省级中国三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