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汽车工程学报

汽车工程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50-1206/U
国际标准刊号:2095-1469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主管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上一本期杂志:港口科技港口建设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水资源研究水利科技期刊

   《汽车工程学报》汽车科技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46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0-1206/U,是一本纯学术性的汽车工程期刊。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偕同国内知名大学汽车院系,聘请汽车行业仅有的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编委会名誉主任,组建阵容强大的期刊编委会和专业的编辑部,打造一本能较快速发表汽车工程领域里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能尽早被美国《工程索引》(EI)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等收录,能迅速反映国内外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成果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均已收录《汽车工程学报》。

  《汽车工程学报》主要发表汽车行业工程应用研究方面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同时发表汽车领域基础理论的学术论文。打造国内最好的汽车工程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相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汽车工程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综述展望、研究开发、设计计算、试验测试、材料工艺设备、节能排放、安全碰撞

  汽车工程学报杂志荣誉

  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哥白尼索引(波兰)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汽车工程学报杂志社简介

  1.《汽车工程学报》必须有创新性、学术性、探索性,立论科学、论据充分、预见准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2.《汽车工程学报》应包括以下项目:英汉对照题目(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汉对照作者姓名、英汉对照作者单位、英汉对照摘要、英汉对照关键词,关键词最好4~6个。

  3.《汽车工程学报》来稿以5000字以上为宜,最低不少于4000字。

  4.请附论文责任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详细联系地址和方式;并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产生的论文首页页脚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具体格式执行《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5.摘要包括中、英文,执行《GB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英文不超过150个单词。摘要采取第三人称表述,重点报道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具有独创性的具体结果和结论。摘要首先写出作者的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写出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包括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等;最后,写出体现作者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结果和结论,以突出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

  阅读推荐:汽车知识

  《汽车知识》(月刊)创刊于2002年,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由是全国首家拥有自己专业试车场的媒体,并依靠“汽车知识专业试车场”及国际通行的汽车测评方法,成功地推出“AK评车”体系:从道路试驾,深度测试,对比测试,组合测试,到用车调查等栏目内容,可以对人们较为关注的车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客观评价。

  汽车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金属/复合材料混杂结构压溃变形吸能机制————作者:李伟;王铭杰;郝泓一;杨炬;王振;宋凯;

摘要:本工作研究了单一铝合金管件、单一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管件、单一泡沫铝及其混杂管件在准静态轴向载荷下的变形吸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中空的铝/碳纤维混杂管件和泡沫填充的铝/碳纤维混杂管件的能量吸收分别比单一组件的能量吸收总和高2.7%和31.3%。进一步,开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VUMAT子程序,在ABAQUS中建立了单一管件和混杂管件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空的铝/碳纤维混杂管件中外部...

基于改进Gmapping与DWA算法的室内智能车SLAM和路径规划算法研究————作者:王冀白;余强;刘湘安;李智鹏;刘永涛;

摘要:针对智能车建图时常出现粒子的快速收敛、粒子多样性下降以及传统DWA算法常出现陷入局部最优解问题,提出基于K-means分层重采样的改进Gmapping算法及基于融合A*和考虑转弯稳定性的改进DWA路径规划算法。改进Gmapping算法通过K-means算法,将粒子集合划分为高、中、低权重三类粒子集合,结合合理的粒子权重设置,延缓粒子多样性衰退以提高建图准确性。接着,通过增加考虑角速度大小的自适应速...

某SUV车型行人腿部碰撞安全性的仿真分析与改进设计————作者:刘森海;关永学;徐莉;李骏;袁杰;郭举;

摘要:当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腿部是主要的受伤部位。本文以2024版C-NCAP评价规程为依据,运用ANSA软件建立某SUV车型前端结构与行人腿部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利用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对仿真和试验得到的伤害值进行评估得到:大腿弯矩和膝部韧带伸长量分别符合2024版C-NCAP的高性能限值,但小腿弯矩T1不符合。分析得知,由于车辆前端结构的下格...

基于多节点仿真的自动驾驶场景数据保护方法————作者:彭海洋;计卫星;刘法旺;

摘要:高质量的测试场景能提升自动驾驶汽车仿真测试效率,具有较高的数据价值。为解决现有仿真测试过程中场景数据完全暴露给仿真引擎或平台导致的数据泄露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OpenSCENARIO格式标准、内容语义以及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节点仿真的场景数据保护方法。该方法将仿真场景分割为多个子片段并交由不同的计算节点完成,实现了完整场景数据在分布式仿真测试框架中碎片化运行,从而有效避免场景数据泄露。此外,...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作者:黄琨;王伟达;程建康;杨超;李宏才;杨刘权;彭浩楠;

摘要:本文致力于提升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模式切换品质,重点研究多动力源转矩的协同控制方法。为呈现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中多个动力源转矩的动态表现,构建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为了实现多动力源转矩的协调和解耦,针对离合器结合阶段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分配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针对制动器分离阶段提出了基于电机转矩的动态补偿控制策略;最后,对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模式切换...

车用CO2热泵系统余热回收对制热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作者:滕海旭;陈绍龙;王军;姚芳;冯馨悦;董向力;宋占桌;李明;

摘要:为了提高低温环境下车用CO2热泵系统的制热能效,研究了一种带余热回收的CO2热泵系统。通过全新风定送风温度控制的台架试验,比较了仅余热和双热源模式(空气源和电机热源)与空气源模式的制热能效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气冷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与COP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环境温度为-10 ℃和0 ℃时,仅余热模式的COP相比空气源模式分别提高了13....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自动驾驶路径迭代优化算法研究————作者:李旺旺;殷德军;

摘要:在非结构化道路场景中,弯曲道路常伴随剧烈的曲率变化,给自动驾驶轨迹规划带来了较大挑战。传统的基于Frenet坐标系的轨迹规划方法由于难以精确控制路径曲率,容易导致生成的路径不满足车辆运动学约束;而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的离散规划方法则面临维度灾难,难以高效求解。为克服这些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Frenet和笛卡尔坐标系优势的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在Frenet坐标系下生成路径的粗解,然后在笛卡尔坐标系中进...

汽车零面差车门系统数值模拟及优化————作者:贺志瑛;郑耀凯;张玉成;田顺;徐茂林;梁腾伟;邹利;

摘要:以某车型的零面差车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玻璃导槽密封条的有限元模型,借助MSC.Marc计算当后门滑动玻璃与固定玻璃间隙发生变化时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压缩载荷,仿真结果显示一旦间隙值比设计值减小1.2 mm,密封条压缩载荷由6.7 N/dm急剧增加到28.9 N/dm,进而得出玻璃升降卡死时的间隙公差临界值为±1.2 mm。借助公差分析软件3DCS构建零面差车门系统的公差模型,同时运用蒙特卡洛算法进...

基于自适应T分布鹈鹕算法的电动汽车路径优化————作者:叶修远;吴冬梅;

摘要:针对物流行业中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行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需求,通过考虑客户时间窗、电车最大续航、载重等多个约束,建立了电动车路径优化问题模型,旨在最小化运输成本。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T分布因子的改进鹈鹕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Sobol序列初始化种群以提高其多样性,引入自适应T分布变异因子来强化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设计非线性动态惯性因子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通过两类客户配送规模的算例验证...

基于实时光线追踪的整车虚拟仿真系统研究及应用————作者:董贇瑜;

摘要:阐述了汽车研发中虚拟现实技术在可视化仿真与实时显示上所面临的挑战,围绕汽车虚拟开发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在国内车企首次建立了一种基于实时光线追踪及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高性能运算系统,并通过层级包围体(BVH)加速结构,算法参数调优和网络配置优化,实现了大体量整车模型高精度实时快速可视化仿真,将原本数小时的离线渲染优化为1~2 s实时渲染,并能有效模拟环境光对零件的折射反射、灯光均匀性及漏光、零件间的...

征稿启事

摘要:<正>《汽车工程学报》是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汽车工程学术性双月刊,刊号CN50-1206/U,ISSN2095-1469,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目前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美国...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构建仿真测试变道切入场景库的方法————作者:宋华;吴贤静;吴琼;陈波;丁钊;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采用虚拟仿真测试已成为行业共识。虚拟仿真测试对仿真场景的需求是必要的。本研究基于采集的高速公路自然驾驶场景数据,建立自动化变道切入提取策略,引入感知风险系数参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非连续型要素,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连续型要素,揭示不同场景因素与风险的关系,确认关键影响因素。采用K-means聚类和肘部法建立典型场景,保留关键参数,在Prescan仿真平台完成构建。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根据...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L3自动驾驶汽车内饰设计评价与应用研究————作者:杜婉晴;李茂青;宋东;苏伦高娃;蒋俊杰;

摘要:为有效指导L3自动驾驶汽车内饰设计,梳理了L3自动驾驶汽车内饰设计要求,构建L3自动驾驶汽车内饰设计评价指标,包括功能布置、交互原则、环境构建以及个性表达四个维度,而后以层次分析法得出主观权重,以熵权法得出客观权重,以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得出组合权重,以此形成三个设计层次,最终开展实践并予以验证。研究以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兼容了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的优势,强化了设计评价的科学性。同时,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明确...

基于神经渲染的自动驾驶场景解耦表征与感知数据生成————作者:吕叶祥子;蒋渊德;宋家乐;王润民;刘妮;徐志刚;

摘要:在自动驾驶中,高质量感知数据对系统算法设计和测试至关重要。为解决传统数据采集因高成本和长尾数据稀缺等导致的驾驶场景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辐射场的4D场景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自监督学习实现静态与动态要素分解,并利用可控外观编码解耦场景的几何与外观特征。无需重新训练模型,仅通过嵌入外观特征向量即可生成多样化感知数据。基于Waymo数据集的测试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感知数据具有较高真实感,PSNR...

车联网汽车运行工况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作者:任帅飞;林楠;黄洪印;任振和;贺彤彤;刘惜月;周亚运;程庆琛;孙长春;陈柏安;

摘要:随着车联网平台的广泛布局,行车数据的海量获取并非难事,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为更好地实现行车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应用于后期汽车运行工况的开发过程,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设计了一套完整且普适的数据处理流程,采用了基于规则的异常点辨识方法与数据噪声处理方法,并着重针对高频数据处理流程与处理效果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比选,为车联网数据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路线,为工况设计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面向车内布局参数影响的侧面碰撞远端乘员损伤特征分析————作者:杨睿;李雪玲;范体强;肖森;张星宇;刘煜;

摘要:侧面远端碰撞中乘员损伤的主要来源是与驾驶舱环境内饰的直接接触。基于THUMS乘员模型建立了三种不同车型布局下的乘员-驾驶舱耦合模型,之后基于90°侧面碰撞和60°斜角侧面碰撞两种工况对比分析了远端乘员头部、胸腹部的运动学和损伤响应。结果表明,驾驶舱布局对于远端乘员运动学和损伤有着关键影响,两种工况下,中控台与座椅之间距离较大的凯美瑞和探险者车型下乘员的头胸部侧向偏移量均大于距离较小的雅力士车型,此...

基于等效纯电里程和发电量占比的PHEV能耗、油耗和CO2排放分析————作者:殷健力;王坤;马毅;邓雅蓝;唐秀云;

摘要:基于等效纯电里程(EAER)和不同类型发电量占比等因素,研究建立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PHEV)综合油耗、能耗和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排放计算模型。结合66个PHEV车型WLTC工况测试结果和2024年上半年我国各省份不同类型的发电量占比等统计数据,采用该计算模型实现如下定量分析:EAER对综合油耗和能耗的影响呈现相反的趋势:EAER平均每增加10 km,两者变化值分别...

基于电流增益式模糊PI优化控制算法的PEMFC空气供给系统研究————作者:马菁;杨海潮;王俊杰;杨睿涵;马强;史强;袁凯;

摘要:针对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空气供给系统动态响应滞后和稳态控制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电流增益式模糊PI(CG-FPI)优化控制算法。该算法在传统实车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时反馈和模糊控制模块,并在80 kW燃料电池电堆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接近空载的阶跃变载工况下,CG-FPI算法与传统实车控制算法相比,将压力和流量的瞬态响应速度分别缩短了33%和35%;在接近满载的阶跃变载工况...

考虑相邻车换道影响的无人驾驶车辆队列速度控制策略————作者:杨炜;涂佳豪;杨培蒙;

摘要:针对直线路面下,相邻车切入无人驾驶队列导致队列出现过大减速度等工况,影响队列行驶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考虑相邻车换道的队列速度控制策略:基于车车通讯,识别预测相邻车的换道轨迹,基于PID建立上层控制器,根据车速差输出车辆期望减速度;基于模糊控制建立下层能量回收控制器,将车辆期望减速度转化为制动力矩。为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搭建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设计相邻车低速和高速切入...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非平坦路面单目车距估计方法研究————作者:刘永涛;李怡飞;高隆鑫;陈轶嵩;王泰琪;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单目车距估计算法,以提高非平坦路面下的车距估计精度。通过将通道和空间注意力引入ImVoxelNet神经网络,增强卷积层对车辆轮廓感知和特征区分能力,有效减少车辆漏检现象;基于感兴趣区域角点标定,剔除逆透视变换时的冗余信息,改善了图像畸变问题;针对车辆姿态变化,提出了考虑姿态干扰的相机外参矩阵,建立了非平坦路面下的相机坐标转换模型;利用真实与逆透视图像的比例关系构建车距估计模...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