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进展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气象科技进展

气象科技进展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0-1000/P
国际标准刊号:2095-1973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上一本期杂志:当代社科视野社会科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气象科技进展》气象科技杂志,是气象科学领域综合性期刊,2011年6月创刊,气象科技进展将及时通过多个栏目阐释气象及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是一本面向多领域读者,以学术评述和前沿信息扫描为特征的专业期刊。

  《气象科技进展》主要刊登国内外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展望方面的学术论文,还概括了最新的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的新动态、新问题和新趋势的探讨与评论,重要学术会议或业务活动的信息和报道,以及书刊评介等。

  《气象科技进展》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气象科技进展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气象科技进展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气象科技进展杂志社征稿要求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阅读推荐: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的办刊宗旨为:聚焦气象灾害,刊发气象灾害防御领域学术成果,促进气象系统专业理论、观点和技术交流,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欢迎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科技工作者及相关院校师生赐稿。

  气象科技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初探————作者:赵思遥;李博;

摘要:气候系统是复杂耦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光、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全国气象部门已针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但气候生态产品体系构建与价值核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梳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晰了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初步构建了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进一步细化为7项核算指标并...

江苏省海上风电气象服务研究进展————作者:王博妮;朱天华;张敏;黄亮;吴寿康;黄芳;葛行成;桑小卓;袁心仪;姚阮;

摘要:随着能源改革和“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严重困扰海上风电安全的强对流、海雾、浪高等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需求也日益强烈。本文从空基、海基、岸基等多维度观测的开展?到海上风电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海上风电精细化气象服务的实现?三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江苏省海上风电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并提出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方...

基于百度指数的上海市气象信息网络关注度分析————作者:郑泽华;穆海振;孔春燕;余延略;

摘要:利用百度指数和气象资料数据,将“上海天气”“上海高温”和“上海台风”作为搜索关键词,对上海?气象信息的网络关注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网络关注度特征。研究发现:1)以“上海天气”为关键词,2014?—2016年关注度呈上升趋势,2017?—2021年变化不明显;春季和夏季关注度较高,初秋和冬末较低;周内变化不明显,周一相对较高;法定节假日期间关注时间提前量在?2~4?天左右,假期内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

短时强降水条件下山洪流域面雨量的计算方法——以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为例————作者:刘继东;李菁;柳晶;刘璐;刘文强;

摘要: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地区,群山错列,沟壑纵横,其中洪水危害比较严重的山洪沟道有104条,这些山沟纵坡大、流程短,危害严重,防洪预警能力亟待提升。本文针对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地区的特殊地理特点提出了一种山洪沟流域面雨量的计算方法,用于预警当地山洪的发生。山洪沟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取决于两个关键技术,一是流域边界的提取,二是流域格点雨量的计算。对于山洪流域的提取,使用多流向DINF算法形成山洪流域面矢量数据。...

新疆昌吉州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与环境场特征分析————作者:王江华;阿里哈;方雯;李海华;彭劲松;

摘要:利用新疆昌吉地区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2015—2019年汛期昌吉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月、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场和中尺度条件,结果表明:昌吉地区短时强降水因受海拔和地形影响,分布极不均匀,山区降水频次大于平原,东部大于西部地区;≥10 mm/h、≥20 mm/h的短时强降水6月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从日变化来看,14—17时(北京时)是高发时...

德占时期青岛气象观测原始记录的回归————作者:傅刚;庞华基;

摘要:<正>青岛是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气象的发源地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当时青岛观象台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天文台被称为“远东三大观象台”。本文主要介绍中德双方经过共同努力,把1899―1914年气象观测原始记录完整地回归到青岛市档案馆的过程,为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气象学发展历史提供多视角的珍贵史料

北京市观象台历史气象数据集建设————作者:杜传耀;张宏基;李晋;胡天杰;孙雪琪;魏立川;

摘要:<正>2020年,北京市观象台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证为百年气象台站,台站百年变迁见证了北京不同时期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百年气象历史文化是地域及行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站从2017年开始开展气象观测历史溯源工作,挖掘百年气象历史文化,推进气象文化遗产传承,并通过北京市政协提案,呼吁对百年气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台站保留下来的长序列气象观测资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

1989—2021年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在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中的影响研究————作者:李霁杭;沈雨辰;陈佩燕;

摘要:利用1989—2021年中国减灾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中国气候公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资料,对中国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自然灾害中对人员、经济、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即为气象灾害,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比居高位。这33年间,尽管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并未呈现显著升降趋势,但致灾的热带气旋个数略有增加趋势;因台风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

“气象”一词在中日两国气象界的出现和传播————作者:郎泽宇;屈雅;

摘要:<正>现代意义上的“气象学”在中国最早见于19世纪后期,随着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学术体系的建立,该词逐渐成为“Meteorology”的通用译名。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的课程表中首次出现“气象”一词,标志着气象学与天文学的初步分离。同年,科技刊物使用“测候”来翻译“Meteorology”,这一用法强调测量与记录的特征,并成为气象学发展的早期术语之一

主编语————作者:许小峰;

摘要:<正>2024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成立100周年,本期“科学观察”栏目特别推出“纪念中国气象学会成立100周年”特约文章(P2),回望中国百年气象事业发展,致敬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文章以“先行者”“创业者”“教育者”“领军者”“开拓者”和“领导者”为主线,用每条主线的两位大师级代表人物,铭记中国气象学会对中国气象事业的有力推动、对全球气象事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涂长望与两所“北京气象专科学校”————作者:张辉;叶梦姝;吴紫煜;

摘要:<正>1949年中央军委气象局组建之时,局长涂长望就定下了对原有气象台站都要接收过来,巩固下来,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建设新中国的气象台站网,要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的目标(1)。这样的目标要得以实现,无疑需要大量气象业务人员,培训气象干部也就成为当务之急。从1935年开始从事气象教育事业,当过10多年教授的涂长望,气象教育培训是他最熟悉的领域之一

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刘远;薛颖;尹宜舟;

摘要:如何评估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既关注二氧化碳(CO2)减排的成本,又权衡减排的收益,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基本概念,对气候变化经济影响进行了分类,总结了气候变化经济影响评估模型研究现状,展望了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完善气候变化经济影响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气象学家刘衍淮————作者:燕启民;

摘要:<正>纵观刘衍淮的一生,他的主要贡献是气象教育。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主持培养的空军气象人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培养的气象工作者超过千人,很多人都成为气象界的中坚。刘衍淮是现代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开拓者。2009年,一本用英文写成的回忆录在美国出版,书名为《他乡月明》(Moonlight in Another Land),副标题是“走在中国的十五年(1935—1949)”

有此人 方有此会 方成此事——缅怀中国气象学会百年历史上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作者:矫梅燕;叶梦姝;张萌;闫佳睿;贾朋群;

摘要:<正>在中国气象学会诞生百年的背景下以先行者创业者教育者领军者”“开拓者”和“领导者”为主线,用每条主线的两位代表人物、共十二位已故的杰出气象学者一个世纪以来探索实践活动的一些侧面,纪念中国气象学会成立百年,铭记气象学会对中国气象事业的有力推动、对全球气象发展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安徽省数字气象档案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江双五;孔芹芹;谢伟;刘惠兰;华连生;

摘要:<正>围绕安徽省数字气象档案馆业务能力提升,重点从“人―馆―物”一体化的智能物联技术、气象档案知识图谱和智能检索技术、数字气象档案资源自动归档及长期存储技术三个方面,系统总结和介绍了安徽省数字气象档案馆创新性应用成果,提出了深化数字气象档案馆建设的可能发展方向。安徽省数字气象档案馆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是信息技术提升气象档案业务管理能力的一次有益探索,对开展全国数字气象档案馆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往《巴黎协定》之路————作者:许小峰;

摘要:2015年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即《巴黎协定》,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奠定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反映了各方希望通过合作,采取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愿望。这一成果来之不易,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谈判、博弈历程。本文回顾了这一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分析了其...

主编语————作者:许小峰;

摘要:<正>《巴黎协定》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它奠定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巴黎协定》的通过、签署和生效,体现了人类社会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逐步形成共识的曲折历程。本期“科学观察”栏目文章(P2)回顾了《巴黎协定》签署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及相关事件,分析了其中...

全面认识台湾气象科技发展的重要渠道——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评介————作者:闫佳睿;贾朋群;

摘要:<正>2024年8月20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从前11届的主要举办地厦门首次来到闽台两地联系浓密的莆田,在两岸乃至全球更多人信仰的妈祖诞生地湄洲岛,中国大陆(94位)和中国台湾(55位)学者嘉宾聚集一堂,就气象、民生等主题进行了交流。2024年恰逢中国气象学会成立百年,论坛期间特意举办了中国气象学会百年华诞座谈会。基于论坛内容,本文重点介绍台湾气象发展特点以及两岸气象合作交流信息。1气...

实验室气候环境模拟应用进展————作者:曹云昌;贺晓雷;诸葛杰;王乙竹;梁静舒;赵盼盼;成振华;罗晋;梁宏;

摘要:实验室气候环境模拟用来模拟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降水、日照和特定天气状况等气候气象以及太空行星大气等环境因素,试验、测试计量、考核评价特定对象(人和物)对气候环境等的适应性、耐久性,以及研究气候气象乃至太空环境影响的相关科学技术,从20世纪出现以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气候环境模拟在生物、农业、航空航天、汽车交通、建筑、兵器、太空探索等产业领域及科学工程等方面的试验、测试...

“数据驱动”能否替代“传统”数值预报——谢元富研究员访谈————作者:谢元富;薛建军;王卓妮;

摘要:<正>技术革新对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带动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大气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值预报技术早已引发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的巨大成功和飞速进步无疑是建立在多年稳步持续的科学认知与技术进步的积累之上。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应用,为气象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气象科技正孕育着新的变革。从学科发展来看,在现有科学范式下,基于大气动力学理论所开展的以数值模式为核心的研究,难以或者需要花费更多代...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气象科技进展气象科技杂志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keji/729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