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核心期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是国内唯一以载人航天工程为背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国内公开发行。本刊现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载人航天》(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为综合性学术期刊。融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于一体,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载人航天工程与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动态,报道交流我国载人航天及相关领域的建设成就、学术与技术成果、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与经验,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
载人航天杂志栏目设置
高端论坛、工程技术、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动态
载人航天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载人航天杂志社征稿要求
1 《载人航天》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引证准确,文字简练,图表清晰,语言通顺,重在阐明作者的研究分析成果,恰当处理关键技术和保护好技术发明专利。一般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文字)。
2 《载人航天》来稿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均为中、英文),拟投栏目,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首页脚注处注明资助基金(类别及编号)和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及电子信箱)。
3 《载人航天》摘要: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4个部分(200字左右),中英文内容对应。第三人称撰写,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3~8个)。
4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研究方法要点、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应用等。正文章节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1,2,… ,二级标题:1.1,1.2,… ,三级标题:1.1.1,1.1.2,… 。引言不排序。
5 正文(含图表)中物理量和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外文字母须分清大、小写和正、斜体;符号的上、下角标应明显;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应在文中注明。
6 图表:精选图表,一般不超过5幅。要求设计合理,线条清晰,标注完整,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图、表均需标注相应的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
7 参考文献:选用主要、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一般情况下,研究性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5条,综述性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条。
8 征稿办法:邮寄或传真单位保密审查证明后,建议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投稿。用邮寄方式投稿时,请用A4纸打印1份,并附电子文档和保密审查。
阅读推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学报征稿,是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 流的重要园地。本刊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及时反映航空及相关工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服务,为振兴航空工业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载人航天最新期刊目录
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分析————作者:王囡囡;魏传彤;刘才山;
摘要:针对复合材料空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柔性臂杆易产生强烈振动的问题,将空间机械臂简化为旋转刚体-薄壁梁模型,进行了中心转速、复合材料铺层方式以及横截面形状对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首先,根据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复合材料薄壁梁的本构方程;然后,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哈密顿原理,利用本构方程和旋转梁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梁的偏微分动力学方程,通过傅里叶变换将连续系统离散为多自由度系统...
含可移动不规则形状硬石表面的星球车牵引性能研究————作者:黄镕敏;黄铁球;
摘要:为探究含可移动不规则形状硬石的石-壤混合表面对星球车牵引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星球车在硬石-软土混合地形行驶的轮-石-壤动力学模型。通过简化硬石轮廓形状、提取关键形状参数,计算其长短轴比和表面曲率,将其形状拟合为多边形或椭圆。针对形状拟合后的硬石,基于Bekker压力沉陷模型和朗肯土压力模型,将硬石的长短轴比和移动方向上的推土面曲率作为硬石的形状参数,构建硬石与软土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使用C...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发射场80m高度风速预报订正模型————作者:张芳;王刚;张朝飞;潘泉;陈锋;
摘要:为提高发射场80 m高度风速预报准确率,利用发射场站点实况数据和业务使用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预报数据,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发射场80 m高度浅层风预报订正模型,并评估了其风速预报订正能力。试验表明:基于预报时次和风速等级归类的浅层风预报订正模型中,每个子模型对风速的订正能力各不相同,4个风速区间≤6,(6,8],(8,10],>10 m/s的模型订正使得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15.61%...
基于月面重力条件下的涡旋压缩机重力相关性研究————作者:孙小珠;王长焕;许安易;李双菲;孙培杰;李鹏;杨旭;宋昱龙;曹锋;
摘要:新一代高温热泵空间热管理技术可大幅提升系统散热温度,从而降低辐射器体积等发射成本,以应对探月工程中日益增长的散热能量密度需求。在月面重力或微重力环境下,高温热泵系统中压缩机的性能稳定性问题是制约高温热泵空间热管理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此问题,针对月面重力条件要求,对压缩机性能参数进行重力相关性研究,在地球常规重力情况下,通过改变涡旋压缩机轴向安装方位与角度,探究不同重力条件下压缩机的运行...
缩比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超声速射流噪声试验研究————作者:程奥;杨丹奇;孔凡超;张家仙;金平;蔡国飙;
摘要:为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分布特性,以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原型设计了缩比发动机及配套试验系统,研究发动机室压、喷管扩张比、安装高度及倾斜度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超声速射流噪声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室压越大,噪声声压级越大,但对噪声指向性与噪声峰值频率影响不大;喷管扩张比对噪声声压级和指向性影响不大,但增大扩张比促使噪声峰值频率减小;安装高度与倾斜角对噪声声压级大小影响不大,但降...
宽范围低推力可调节胶体推力器脉冲宽度调制————作者:勾应翠;庞爱平;刘辉;王泰卜;
摘要:针对引力波探测卫星的微型推进系统需为航天器提供超低干扰的静态载荷平台,对推力器推力提出了“宽范围可调节”的性能指标。胶体推力器因其发射极尺寸小,推力水平通常仅为0.1μN量级,通过增加发射极数量提高推力上限,并采用脉冲调制策略降低胶体推力器的推力下限。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发射极数量能使推力上限从1.61μN上升至4.58μN,而采取脉冲调制技术可降低单发射极推力器推力下限,使得推力从0.65μN降低...
液态金属-聚合物卷绕型热致动柔性人工肌肉————作者:朱宇;张印;周青华;潘博;李剑飞;蒲伟;
摘要:聚合物卷绕型人工肌肉是一种新型柔性驱动器,为解决传统基于电阻丝的热致动方式存在热传导效率低、热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提升人工肌肉刺激响应速率、输出线性度等驱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液态金属与聚合物复合卷绕的柔性人工肌肉驱动机制与设计制备方法,并开展实验测试人工肌肉的温度、收缩速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机械效率等关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液态金属-聚合物卷绕型人工肌肉空载时响应速率可达50%/s,可提升...
在轨失眠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与中药干预策略展望————作者:崔德蓉;郭海燕;张海力;尹鹤錞;郭奕廷;
摘要:失眠是在轨环境中航天员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睡眠不足不仅影响航天员自身的健康,还可引起航天员认知及操作绩效下降。目前,在轨失眠的治疗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长期用药存在药物耐受、成瘾等副作用,而中药治疗地面失眠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综述国内外现有在轨失眠的机制与中药治疗地面失眠的研究,探讨中药干预在轨失眠的可能性。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治疗地面失眠的中药单药或复方可能通过调节生物...
大型低温火箭交会对接任务发射窗口拓展技术研究————作者:李茂;周亚强;李东;娄路亮;
摘要:发射近地轨道空间站舱段并完成在轨组装需要火箭具备零窗口发射能力,而大型低温火箭发射子样少、射前流程复杂、箭地协同关系多,实现该目标难度非常大。针对大型低温火箭执行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采用发射窗口拓展的方法,包括射前关键动作前移、系统间逻辑关系解耦以及充分利用火箭富余运载能力进行起飞偏差修正等方法。一方面确保了火箭能够在窗口前沿具备点火条件;另一方面,拓展了火箭的发射窗口,实现了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
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分析————作者:崔朋;刘鹰;刘阳;韩秋龙;朱雄峰;谭云涛;谷建光;
摘要:基于当前运载火箭采用数十台的多机并联方案,从可靠性角度开展多机并联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串联、并联和表决系统,建立了单台发动机发生单点失效情况的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计算模型,开展了芯级发动机台数、冗余方式、冗余系数、单台发动机成功概率和单台发动机爆炸概率等对任务成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冗余台数随总台数线性变化的方式更适用于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且采取向下取整或四舍五入的取整方式、冗余...
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的月面下降过程研究————作者:张敏捷;梁鲁;杨雷;
摘要:针对载人月面着陆器和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的动力下降过程中环境复杂、模型不确定性大、干扰强、总体设计难度大的问题,搭建了月面下降高精度模型软着陆控制-羽流-着陆缓冲-人控多学科联合仿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自抗扰控制方法研究月面缓速下降过程。以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为研究对象,首先,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月面移动实验室包含承力结构、大容量贮箱、着陆支腿、发动机、气电管路等部件的精细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在M...
系列化天舟货运飞船高密度高可靠一步正样并行研制模式————作者:骆成栋;雷剑宇;贺元军;冯永;白明生;李志辉;林西强;
摘要:天舟货运飞船作为中国空间站唯一的货物运输系统,支撑着空间站的建造、应用与发展。从最初的6年1发,到当前的6年9发,10年间任务量翻了9倍。载人航天要求次次安全可靠,发发首飞标准,连续成功压力巨大,且不容有失。提出系列化天舟货运飞船高可靠一步正样并行研制管理方法,从流程、产品、方法、理念多个层面持续创新,不断优化设计理念,解决研制瓶颈环节。针对不断涌现的新状态发展需求,基于通用设计体系和功能模块开展...
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维护维修技术分析————作者:杨永强;何江;吕发正;张闯;曹文;
摘要: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重复使用需求,对13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进行了技术提升,使其初步具备重复使用能力,并通过了多次地面重复试车考核。通过分析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了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维护维修技术流程,制定了重复使用发动机维护维修方案。通过对比发动机装箭状态和地面单机状态差异性,分析了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返回后处理与检查、维修可达性与经济性、状态检测与评估、寿命评估与延...
航天器信标装置设计与抗冲击仿真分析————作者:罗仁烜;王宸;
摘要:为了应对航天器意外陨落时的数据损坏问题,提出一种航天器意外陨落数据记录与搜救装置(简称信标),采用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的方法对信标抗冲击性进行研究。首先,设计信标装置构型,选择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构建信标多层缓冲吸能结构;然后,优化仿真以节省时间,根据所得信标参数设计缓冲气囊;最后,进行无气囊、有气囊2种工况下的0°和10°着陆角坠落冲击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信标构型设计合理,缓冲吸能结构能有效...
国外新型载人飞船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作者:何慧东;王功波;张蕊;
摘要:随着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近地轨道活动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同时航天强国将载人航天目标瞄准更远的月球和深空,在此背景下,国外正在积极推动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以载人龙飞船、星际客船、猎户座飞船、雄鹰飞船、天空飞船等新型载人飞船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各型飞船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自逃逸、重复使用、对接机构、群伞系统、着陆缓冲、信息系统等方面分析其技术特点,最后从系统建设、系统性能、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析国外新型载...
太空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作者:刘广凯;董光亮;郭洁;汪勃;朱晓彬;
摘要:随着卫星互联网等大规模星座空间网络互联发展,太空系统天地一张网的网络属性愈加凸显,太空网络安全威胁的现实可能性与日俱增且后果严重。基于太空系统体系架构和网络连接特性,分析了太空系统空间段、链路段、地面段的网络物理属性和随轨道运行通断的异构网络互联属性;统计分析了自1957年至今全球太空网络安全威胁的典型开源案例,研究了国际上地对天网络入侵、天对天网络对抗等太空网络安全威胁技术突破和能力发展;针对不...
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员飞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康文龙;张宜静;吴桐;何吉波;
摘要:为解决飞行员选拔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评估问题,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探讨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绩效的关系。31名志愿者完成模拟飞行任务实验,采集参试者情绪智力数据,使用情绪手表记录实时情绪值和压力值,飞行模拟器同步记录模拟飞行任务绩效。分析表明: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中,自我情绪调节(P=0.026)和情绪运用能力(P=0.005)2个维度与飞行任务绩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与情绪值(P=0.005)和压力值(...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初步分析————作者:廖小刚;李建辉;
摘要: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平缓。美国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遭遇挫折,载人登月时间再次延迟;火神火箭、星际客船等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低地球轨道载人任务的执行。俄罗斯载人登月时间再次推迟,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暂停,新空间站建设同样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商业载人航天成为年度发展亮点,超重-星舰完成4次发射试验,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先后开展2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为众多国家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及进行技术验证开辟了新渠道...
基于多视觉靶标分布的空间机械臂自标定方法————作者:贾庆轩;曹滢;陈钢;贾世元;李彤;
摘要:针对基于视觉测量的传统自标定方法存在可测量区域较小,仅能对空间机械臂局部工作空间内的位姿进行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觉靶标分布的自标定方法。通过分析手眼相机可测量区域大小与靶标数量及位置的关系,基于可观测性指数最大的目标优选多个视觉靶标的分布信息,实现在多个区域内对机械臂的末端位姿测量,最后对7自由度空间机械臂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视觉靶标测量方案位置平均误差降低了70.68%,姿态...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自旋目标的后抓捕阶段稳定控制方法————作者:张海博;詹博文;何英姿;魏春玲;
摘要:针对空间双臂机器人在轨抓捕自旋目标后的后抓捕阶段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避障约束的协同稳定控制方法(CCFDS)。该方法由稳定过程的轨迹规划与空间双臂机器人协同控制组成:利用加速度势场法设计了一种复合体稳定轨迹规划算法,可在线生成速度级运动轨迹以引导空间双臂机器人与抓捕目标到达稳定状态,并利用空间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作为输入信息,提高避障能力;根据空间双臂机器人与抓捕目标之间的闭...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科学之友》
- 北大核心《中国煤炭》
- 北大核心《煤气与热力》
- 省级《认证技术》
- 省级《天津冶金》
- 国家级《中国电业》
- 国家级《华中电力》
- 北大核心《火灾科学》
- 省级《科技视界》
- 北大核心《光学仪器》
- 省级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有机氟工业
- 省级东北公路
- 国家级《中国安防》
- 省级城市规划通讯
- 省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遥感学报》
- 国家级智能制造
- 省级轻工科技
- 省级《发电设备》
- 北大核心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省级贵州体育科技
- 北大核心《功能材料》
- 省级《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工业设计
- 省级《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国家级《航空兵器》
- 省级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
- 省级珠江水运
- 省级《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