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4-1071/C
国际标准刊号:1000-5935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查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下一本期杂志:航空档案航空期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学术创新,质量第一”的原则,紧密追踪学术前沿,高度关注学术热点,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把学术的原创性、前瞻性视为生命线。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16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连续10年入选CSSCI,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北方优秀期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社会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金庸小说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请附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及3-8个关键词,并将摘要、关键词及题名译成英文。

  2.来稿请附作者简历,书写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民族,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学位,主要研究方向。3.来稿

  请写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及工作单位,并附有相应的英文地址或工作单位。

  4.来稿如系基金项目,请按国家有关部门部门规定,注明正式名称,并写明基金号。

  5.稿件字数一般以不超过8000为宜。

  6.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用数字加方括号集中列于文末,并于正文相对应;同一文献如出现多次,则用同一数字标识。文中说明性文字则用数字加圆圈标注,置于该页地脚。参考文献标注规范如下: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页码(期刊注明该文所在卷、期及起止液码,报纸标明出版日期及版次)。

  7.本刊怒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三个月未接到本刊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8.谢绝一稿多投。来稿如发信抄袭、剽窃行为,本刊将采取措施,责任作者自负。

  9.本刊所发文章均不代表编辑部观点或意见,文责自负;编辑部可对拟用稿进行技术性修改,不同意者请在来稿中说明。

  阅读推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作者:靖鸣;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和创新了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思想。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坚持恪守“党性和人民性”“没有禁区和例外”的舆论监督原则;拓展了自下而上舆论监督的实施主体;以“开放”“开明”“包容”“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以及“自我革命”等重大命题与理论。中国共产...

训诂阐释学研究————作者:张江;

摘要:<正>主持人语:建构系统完备的当代中国阐释学,须以中国本土的阐释实践与经验为立足点。就中国学术传统而言,训诂学是根底之学,在对古典文本的解读与阐发中,积累了丰富的阐释学思想与方法,为探寻中国阐释学的自主道路奠定了基础。就学科特质而言,训诂学与阐释学功能、目标相近,各自具有独立优势。训诂学以对文本的字词考证为先,识本字本义,得文本真相,其话语建构具有确定性、可靠性

苏轼阐释活动的整体性追求————作者:李贵;

摘要:苏轼在文本阐释方面的成就历来广受赞誉。他把语言和人情作为阐释的两大前提,运用三大类方法去理解和解释文本:儒释道多元互释而圆活流转,发掘义例并据以发明义理,识句法、观辞气与“深观其意”三结合。其阐释活动兼顾文本的准确含义、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文本的多重意义,议论贵通达,维护多元化。他注意文本各项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也强调统一性和差异性,通过追溯源流、本质直观、推演变化,追求阐释的整体性,最终回到“...

论“读书得间”的阐释学意蕴————作者:王克松;李俊;

摘要:“读书得间”是中国古代阐释思想中的重要主张,发源于先秦,在从清代到当代的学术话语中被广泛运用。“间(閒)”的本义为缝隙,在阐释学中指向阐释对象的意义断裂之处,是阐释者在理解和阐释活动中需要把握的关键。“读书得间”要求阐释者开掘文本意义的断裂之处并将自己的理解注入其中,以其为关联节点而会通阐释过程中的不同要素,把握要素之间的本质性关联,进而使文本的意义充分展开、重新贯通,达成对文本意义的深度理解。“...

生物医学大数据伦理治理研究————作者:雷瑞鹏;

摘要:<正>主持人语:在大数据时代,生物样本数据库一方面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成为推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预防或解决人类重大疾病的核心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关于各类离体组织样本数据新的哲学和伦理争议,例如人体生物样本数据的本体论地位、道德地位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属问题,生物样本数据库研究招募话语的范式转换问题,以及研究型生物样本数据库新旧伦理治理框架的比较问题等

从“同意捐献”到“自主参与”:样本库研究招募话语的范式转换————作者:马永慧;

摘要:“同意捐献”话语在生物样本库招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合理性植根于“同意”在医学研究中的历史生成和样本库的概念隐喻。但是样本库的可转化性、再生性和低风险暴露了同意捐献的弊端,充分告知的不可能性阻碍了样本提供者的参与,“同意捐献”话语实际上遮蔽了样本提供者的利益和价值观,割裂了样本提供者和样本库的持续“相互性”和互惠关系。“同意”和“自主”的区别表现在道德价值和真实性层面,“同意捐献”话语无法保障自主...

作为交往媒介的文字:马克思文字观的媒介学考察————作者:刘晓哲;郝丽华;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有关“文字”论述的梳理与考察发现,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文字的产生与演化进行分析,将文字视为一种“交往媒介”,并以交往理论思考文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对交往关系的形塑,立足技术的视角分析文字在印刷术的加持下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的文字观开启了认识文字的新思想、新视域,对于我们认识汉字及其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性与方法论意义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与企业创新————作者:王晓磊;

摘要: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企业创新跃升的现实路径。以2008—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专利微观数据为基础,测算并构建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程度指标,对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创新产出,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企业协同创新————作者:石绍宾;刘菲菲;

摘要:开放式创新时代下,企业协同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基于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是否促进了企业协同创新水平。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后,企业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通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资源整合,降低协同创新成本,进而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

《民法典》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适用论————作者:汪渊智;张雅宁;

摘要:作为“公法责任的私法操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不宜沿用以矫正正义为核心的裁判理念,而应在分配正义的指引下形成有别于环境侵权的适用规则。就责任构成而言,该责任应满足违法性要件,且行为违法性的判断依据应限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刑法》第96条所涉规范性文件及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标准;至于其因果关系证明,亦无须遵行因果关系推定的特殊规则。就责任承担而言,该责任不宜包括以单独惩戒为目的的惩...

2025学术成果介绍

摘要:<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从多元文化主义到软实力理论的中国反思与实践》一书,是刘琛教授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20WXWB001)推荐书目,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四个方面重点研究内容

新闻真实的实践史脉络与理论延续————作者:王润泽;赵泽瑄;

摘要:新闻真实是新闻业的普遍原则,也是构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数字时代形成的“后真相”舆论生态固然使新闻真实的实现方式与存在意义面临质疑,但也为重建新闻真实的信念提供了历史反思的契机。以实践史为方法,追溯新闻真实的历史起源、生成逻辑,并提出建设性的规范愿景:作为认知论的新闻真实起源于西方事实文化的兴起。以西方新闻业为参照,当代中国新闻真实观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这一中国特色的新闻...

父权神像的坍塌与亲情脉络的重续——朱自清《背影》新解————作者:李宗刚;

摘要:在中国文化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过渡期,“背影”正是传统社会开始远去的象征,而散文《背影》则是朱自清对父权神像坍塌之后亲情脉络续接的隐喻性书写。朱自清作为觉醒的现代人,逐渐走出了父辈的狭小天地,让自我人生在学校教育、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找寻到实现社会价值的方式。通过对父亲背影的书写,朱自清把深潜于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灌注到作品中,并借助“眼泪”将其外化了出来,过滤掉父亲背影之外的其他影像,凸...

大数据时代研究型生物样本库伦理治理原则探究————作者:冀朋;

摘要:大数据时代研究型生物样本库的发展离不开伦理治理力量的坚实保障。过去基于自主原则的伦理治理阻碍了生物样本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不利于样本数据的创新性配置,难以实现研究型生物样本库建立的初衷。新兴的共济原则致力于推进社会公共健康利益的实践,避免了因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被视为有力的替代方案。然而,这两种原则之间并非完全的替代关系,而是存在一定互补。事实上,只有搁置二者的矛盾,探索两种原则的协...

“觉”之观念史及其中国教育学意蕴————作者:李伟;谢升梅;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觉”之观念犹如一股潜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髓与深邃的文化意蕴,它不仅触及个体内心的修养与觉醒,还广泛关联着对浩瀚宇宙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从“觉”的字形、字义追溯到中国思想史中“觉”之观念的考察,发现“觉”始终与人的意识活动紧密相关,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意识发端。这一观念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展现出独特的入世性与宇宙性、主体性与非主体性、对象性与非对象性、中国性与世界性等具有...

“双胞胎体”的创造与“心镜”互映的魅力——朱自清、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新论————作者:王兆胜;

摘要:对于朱自清、俞平伯的同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不能只看成两篇游记散文,也不能将它们放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简单进行理解,而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特殊现象,特别是从“双胞胎体”的角度加以确位。这是散文的“生命共同体”,是中国新文学的文体探索与创新,它超越了一般散文乃至文学的单一性,有着多元化的复调性质和“知音难觅”的深刻主题,其“心和境的交萦互染”既昭明了显在的内容,更包蕴着丰富复杂、相互参照、...

阐释确定性的语法学路径探析————作者:周广干;

摘要:“新训诂学”系统构建后,传统训诂所包含的语法观点可以反向助推训诂方法的多样化,以语法为切口理解经典文义、达成确诂成为一种必要的方法和理念。在此理念下择取连词“苟”和特殊句法结构“所自邪也”进行探究和挖掘,认为“苟”在先秦汉语中多用作充分条件连词,与假设连词有别,强调排他性;“所自邪也”实际当为“邪所自”,强调其来源。“语法通训诂”的目标是在还原确切语义的基础上揭示文本承载的文化内涵,阐发古人认知世...

人体生物数据道德地位与权属的争论————作者:雷瑞鹏;彭伊帆;

摘要:随着人类遗传研究从实验驱动模式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型与迈进,人体生物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人体生物样本库数字化和智慧智能化背景下,探究人体生物数据的本体论地位和道德地位,对于深刻理解与剖析当前关于人体生物数据权属的争议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应高度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努力在利用人体生物数据的过程中寻求隐私保护与创新促进、数据安全与科技经济发展、数据共享与数据保护等之间的平衡,进而促进“负责任的研...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私法属性辨疑————作者:巩固;高腾飞;

摘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性质属于实体法而非程序法问题。“私法责任论”者主张以公民环境权或私权性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索赔基础,认为公法责任论与现行司法实践不匹配。“混合责任论”者主张以“磋商—诉讼”二元程序或《民法典》第1235条规定的具体责任类型为据区别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这些观点在逻辑上存在重大漏洞,对公法责任论存在重大误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属于公益填补责任,具有强制性、法定性等特点。在行政力量...

侵扰基础教育元神的教育催熟论:表征、省视与攻克————作者:龙宝新;

摘要:怎样培养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回归本真的育人方式是教育改革的本然所向。教育催熟论是我国民间盛行的用“三超”学习来加速儿童成长、成熟的教育哲学,其社会恶果是教育速成、教育膨胀、教育蒸馏等教育异变现象的滋蔓,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祛之不去的诸多顽疾都与之关联。教育催熟论的三个子命题是:儿童学力无限论、教育僭越成长论、分数评价王者论。儿童成长具有自我性、自然性、自动性,其实质是由自我发起的自由自在生长过程,...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