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知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航空知识

航空知识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526/V
国际标准刊号:1000-0119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一本期杂志:海陆空天惯性世界航天科技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卫星应用卫星科技研究期刊

   《航空知识》1958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期刊杂志社《航空知识》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中国航空航天业旗舰性科学杂志。该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航空航天国防科普期刊,创刊50多年来,《航空知识》得到了钱学森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其科学精神和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今天在我国航空航天科技领域以及其他国防领域的许多骨干和精英,当年都曾是《航空知识》的忠实读者。

  《航空知识》以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宣传航空航天事业为己任,详尽报道航空航天最新发展、技术与产品研发动态。自创刊以来,《航空知识》一直秉承科学严谨、客观求实、注重知识、普及科技的办刊理念,对航空航天历史、前沿科技、原理知识、最新动态进行详尽的说明和报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在的《航空知识》图文并茂、文字生动、版式美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新的媒体多元化时代,平面媒体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航空知识》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在坚持原有特色和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科学办刊精神,在刊物策划和制作上开拓进取,向高水平航空科学精品期刊迈进。

  《航空知识》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阅读推荐: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航空科技论文发表,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航空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单月20日出版)。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中文科技期刊等12家大型数据库。

  航空知识最新期刊目录

搜救直升机的运用————作者:云大鹏;刘兴业;江河;

摘要:<正> 指挥协调体系搜救直升机在飞行速度、航程、续航时间、使用地域上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建立一套指挥协调体系,对于顺利完成搜索与救援任务是十分必要的。这个体系可以由覆盖全国的机构统一指挥,再分成若干个分机构,每个分机构下辖若干个救生直升机队,每个直升机队负责一个救生区域,区域的大小取决于该队所装备的搜索与救援直升机在半小时内可到达的

“威尼斯商人”——缅甸密支那机场考察记————作者:戈叔亚;

摘要:<正> 1944年5月17日,中美特遣队 H 分队的亨特上校在缅甸密支那机场的跑道上向史迪威将军发出了无线电密码信号——"威尼斯商人"(Merchant of Venice),意思是"我军已占领机场,运输机可以降落。"从此拉开了长达80多天腥风血雨的密支那战役的序幕。60多年后的2007年3月4日,我也站在密支那机场的跑道上,向史迪威的

帮我找错————作者:艾菲;

摘要:<正> 这古怪的东西难道也是飞行器?艾菲对机械古玩不是很精通,这东西看似飞行器,却和1903年莱特兄弟的发明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什么,您知道吗?如果知道,就请写信把答案寄至:北京市学院路37号航空知识杂志社王亚男收,邮编100191。也可以发送 E-mail 到 hollyduke@163.com.回答正确的读者就有机会获得"主编奖"(来信或 E-mail 中务必注明姓名、地址及邮编)

飞舞的螺旋桨(上)————作者:侯戈;

摘要:<正> 把风车搬上飞艇我们知道,古人对空气的性质、流体的特性知之甚少。现代空气动力学直到19世纪末才初步形成。然而,在那遥远的过去,当很多梦想飞翔的人还在孜孜不倦地模仿鸟儿的时候,已经有人凭借天才的直觉,开始设想用于在空气中拉起物体的机构。莱昂纳多·达·芬奇就是这样的天才,他构思了一种"直升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

《@6教你开飞机》专栏之二十六 少数对多数的空战 灵活多变的空战战术第四部分————作者:6;

摘要:<正> 拥有先进技术的一方,体现在战略和战术两方面,能够击败任何在数量上几倍于己方,但技术落后的敌人。——德国中将阿道夫·加兰德在大部分空战中,飞机间相互支援将比各自为战更有优势。尤其是当己方飞机和敌机相比,在武器性能、速度和高度上不具备优势时,情况更是如此。大多数空战原则都认为双机小队是

本月靓机————作者:威猛;王鲁杰;狄治鹏;林森;

摘要:<正> 国航最新喷涂的"紫宸号"A330彩绘客机从首都机场起飞飞往罗马。"紫宸号"机身上盛开着蓝色的鲜艳牡丹,黄色的枝蔓环绕在牡丹的周围,构成变形的凤凰图案,阳光照耀下尽显高贵典雅。"紫宸号"是奥运后国航配合品牌推广喷涂的首架彩色飞机,该图案是为了推广国航高端产品品牌:紫宸公务舱

听试飞员讲述——我驾“新舟”600首飞————作者:杜春江;

摘要:"2008年10月9日,在中国飞机城阎良圆满完成了国产"新舟"600的首次试飞。担任这次首飞和保障任务的是试飞团副团长、特级试飞员邓友明,试飞团二大队副大队长、一级试飞员袁志鹏,该院副院长、试飞团团长、国际试飞员张景亭三人组成的首席试飞员小组。这次试飞标志着:"新舟"600飞机从此正式转入了适航验证试飞阶段。笔者有幸经历了首飞的整个过程,并在首飞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担任"新舟"600首飞任务的首飞试飞...

老飞机再夺154命————作者:顾世敏;

摘要:<正> 2008年8月20日下午,西班牙航空公司一架 MD82飞机执行 JK5022航班,从马德里前往加那利群岛首府拉斯帕尔马斯,飞机在起飞时发生坠毁,造成154人罹难、19人受伤的重大事故,为该国25年来最为惨痛的空难。遗体炽热无比,无法触摸失事的飞机是一架二手飞机。这架MD82于1993年11月18日出厂,最初的用户是大韩航空,时隔6年的1999年

“神舟七号”飞船新概念————作者:东方星;

摘要:<正> 2008年9月25日21:1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他们在成功完成了多项太空飞行任务后,于9月28日17:36安全返回地面,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圆满、健康返回4个目标。多项突破除继续"神舟"系列飞船进行飞行考核验证外,"神舟七号"此行有多项突破

太空行走四步曲————作者:东方星;

摘要:<正>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那么,他是如何进行太空行走的呢?"神舟七号"航天员的具体出舱过程非常复杂,它分为4个阶段,时间跨度很长:在轨组装、检查与训练段约为14.5小时;出舱准备与过闸段约为5.25小时,舱外活动段约为30分钟;返回过闸段约为50分钟,其中最危险和最难的是舱外活动段。由这4个阶段衔接起来,才能完成出舱活动任务。在这4...

美轮美奂“飞天”衣————作者:诸葛言;

摘要:<正> 在"神舟七号"执行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任务过程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翟志刚穿的我国自己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其质量为120千克,单套价值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可靠系数为0.997,可支持至少4小时的舱外活动,能重复使用5次以上,服装气体泄漏率不大于2升/分钟;应急供氧时间不小于30分钟;平均散热量为300瓦。为满足航天员在太空活动的需要,"飞天"和美俄舱外航天服一样,具有供氧、温控...

气闸舱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作者:乔波;

摘要:<正> 飞船研制的重中之重气闸舱的设计和改进是"神舟七号"飞船研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的关键所在。在轨道舱兼作气闸舱的研制中,技术人员先后进行了出舱活动操作空间设计、扶手等限位助力保险装置设计、增大出舱活动通道设计、泄压复压功能设计、出舱活动通信功能设计、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设计、出舱活动照明摄像功能设计等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气闸舱的功能要求。新设计...

为返回舱“瘦身”————作者:陈国英;

摘要:<正> "神舟七号"三名航天员的安全"回家",再次印证了"减重是飞船飞行成功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昭示了这次"神舟七号"飞天完美的成功,减重工作功不可没。返回舱减重势在必行"神舟七号"返回舱减重问题早在2007年初飞船总装工作刚刚开始时,便被"两总"列入议事日程,原因不言而喻。首先"神六"升空是两个人,而"

编与读

摘要:<正> 读者朋友们:《读者园地》是广大航空爱好者畅谈理想,抒发对航空航天的热爱之情,广交朋友的平台。您可以将自己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想所感,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设想,航空航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和收藏品以及需要我们解答的各种问题,通过邮箱传递给我们。我们也会根据来信内容的不同,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回复或摘登。E-Mail:hkzszz@163.co

问与答————作者:新友;

摘要:<正> 吉林四平的姜长军问:1、我听说,蒙皮在飞机机身总体受载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蒙皮的不同,对机身的构造有哪些影响?答:机身蒙皮在构造上的功用是构成机身的气动外形,并保持表面光滑,所以,它承受局部空气动力,在增压密封座舱部位的蒙皮将承受内压载荷,蒙皮将其传递给机身骨架。根据蒙皮参加承受弯矩的

2008年《航空知识》总目录

摘要:<正>~

蓝天上的救援“急先锋”————作者:张德和;李平;陆经纬;

摘要:直升机以其与生俱来的飞行性能,成为了当今空中搜索救援的主要装备。不可否认,汶川地震证明了我们在这方面经验上的欠缺。西方国家通过近几十年来一系列战争的洗礼与检验,在空中救援与救护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体系。希望以下几篇文章的介绍能给读者有一定的借鉴…

硝烟中成长的救援直升机————作者:张德和;魏峰;刘兴业;

摘要:<正> 直升机救援行动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被广泛应用,挽救了大量被击落飞行员和伤员的生命。随着直升机技术保障和装备的发展,直升机在航空救援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战场救护、运送伤员及撤回被包围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将举足轻重。从二战到越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升机对救援进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空中救援的装备————作者:张德和;秦国;

摘要:<正> 搜索装备对于救生来讲,搜索工作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直升机救援还是救护,找到被救的对象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之后的救助工作就无从谈起。此外,能否被及时发现也是被救助对象能否得救的关键所在。受困者早一分钟被发现,就意味着早一分钟脱离危险,就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目前,救援直升机上的搜索设备主要有:目视观察设备、电子设备、红外前

铁翼下的“长矛”——现代空空导弹综述————作者:刘杰;贾志谦;

摘要:<正> 长矛是人们所熟知的古代冷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豹头环眼的猛张飞手提丈八长矛的八面威风便衬托出长矛在短兵相接的战争年代先声夺人的气势。审视今日交战的兵器,其性质有如古时一般。驾铁翼战鹰一飞冲天的飞行员,不就是当年披坚执锐的壮士?翼下挂载的空空导弹,正是延长的与敌作战的长矛!空空导弹在近代空战中已屡见不鲜,说其类似长矛,但比长矛要"长"了很多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