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发酵科技》食品科技杂志,创于1973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关于食品和发酵的技术性刊物。期刊演变过程为:《制糖发酵科技情报》(1973)、《制糖发酵科技》(1978)、《四川制糖发酵》(1983)、《四川食品与发酵》(1993)、《食品与发酵科技》(2008)。
《食品与发酵科技》主要刊载食品、酿酒、发酵、饮料、微生物、调味品、农产品保鲜与深加工等领域的科研论文、技术报告、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及相关行业政策、产业导向和市场信息等。在全国同待业中享有权威,拥有一批稳定的读者群。
《食品与发酵科技》不仅能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同时也是该行业一本具有收藏、保存及科研指导的期刊。
《食品与发酵科技》办刊宗旨: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为行业为人民服务的方针,遵守《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报道有关食品与发酵行业的新技术成果和行业最新科技动态与信息,服务于企业、事业、大专院校的广大科技人员,并为其搭建科技信息交流平台,推动行业的科技发展与进步,繁荣行业技术市场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食品与发酵科技杂志栏目设置
综述、酿酒专页、应用研究、新产品技术与开发、行业动态、海外传真、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与发酵科技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食品与发酵科技杂志社征稿要求
1、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3、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本刊已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6、对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电子邮件方式将处理结果告诉作者,请及时查收电子邮箱;对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对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采用的稿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作必要的修改、删节或摘编,如不同意请说明。
7、凡向本刊投稿者,均作自愿接受上述约定。
阅读推荐: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杂志,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的《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系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食品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杂志,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231/TS;国际刊号ISSN1005-6521。
食品与发酵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龙虾壳制备壳聚糖盐酸盐微球及其性能研究————作者:向诗银;石万银;王喆;杨强;徐剑;
摘要:壳聚糖盐酸盐在医药、中草药纯化、食品保鲜、抗菌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壳聚糖,脱乙酰度为62.45%,收率为12.76%,分子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0 000~150 000 Da,重均分子量在100 000 Da。制备得到壳聚糖盐酸盐,利用FT-IR、SEM、XRD对目标产物进行分析,壳聚糖盐酸盐的形貌、大小较接近,含有直径约为4μm的微球结构。利用壳聚糖盐酸盐作为絮凝剂对竹叶...
《食品与发酵科技》稿约
摘要:<正>《食品与发酵科技》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发酵行业综合性科技刊物,是中国西部食品发酵专业唯一学术期刊和中国西部专业性食品类权威期刊之一。主要刊载食品、酒类、发酵、微生物、酿造、酶工程、农林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成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在科研试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报告、综述。并开辟行业动态、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专栏。敬请同行专家、学者赐稿,欢迎读者、...
白酒产区的气候环境特性研究进展————作者:苟梓希;苏建;黎崎均;张富勇;刘莉;陈仕江;袁春芳;王焓;郑佳;
摘要:气候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能否酿造优质白酒的关键因素之一,独特的区域气候环境造就了优质白酒的“异地不可复制性”。该文从白酒产区气候环境特征入手,介绍了典型白酒产区的地理分布,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气压等影响白酒酿造的气候环境特性因子及白酒产区气候环境特性研究进展,为解析传统白酒酿造工艺与气候环境的本质联系提供参考思路,对提升酿造白酒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院校“食品卫生学实验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文敏;辛宝;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食品卫生检验行业和持续更新的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开展了“食品卫生学实验技能”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医学院校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本科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以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主的基准性胜任力,还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沟通协作、持续学习与科研创新等方面的鉴别性胜任力。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食品卫生学实验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素...
高职食品类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刘翔;何靖柳;韦婷;李杰;张恒;
摘要:为推动高职食品类专业高质量发展,该文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为例,构建以岗定课、以赛促课、课证融通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综合育人模式和机制,提升食品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产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理工科研究生研究与试验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为例————作者:杨潇;黄玉坤;王力均;陈祥贵;
摘要:研究与试验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仪器分析”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分析测试方法的重要途径,对广大理工科研究生完成科学研究项目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针对研究与试验能力,探索了研究生“仪器分析”课程培养模式改革。在前期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从理论学习、前沿讲座、仪器操作、能力考核等方面改革了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开阔学术视野、培养实操...
多级孔ZIF-8净化结合HPLC法检测水产品中6种多环芳烃的研究————作者:陈丹丹;蒋林惠;袁琛凯;周楠;石敏;任翊;熊金恩;胡雨;
摘要:该文以多级孔ZIF-8(macro-microporous ZIF-8,M-ZIF-8)作为吸附剂进行净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水产品中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分散固相萃取条件(萃取溶剂的用量、M-ZIF-8的用量、解吸溶剂的选择),提高了多环芳烃的回收率,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的100批次水产品进行了多环芳烃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6种多环芳烃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
基于UPLC技术的人参饮料中9种人参皂苷成分分析————作者:李上;房翠兰;张清;冉秀芝;付博飞;周娇;
摘要:随机购买重庆地区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人参饮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析其中的人参三醇皂苷Re、Rg1、Rg2、Rf和人参二醇皂苷Rb1、Rb2、Rc、Rd、Rb3的含量。仪器条件为:色谱柱:岛津Shim...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关键控制点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作者:阮若云;李澍才;钟洋;唐静;刘娜;陶滔;夏玉吉;
摘要:为提高检验人员的检测能力,强化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第三法对2个玉米粉质控样品开展检测。通过对试验过程考察发现:使用不同的标准品校准结果不同;不同称样量对结果影响较小,建议称取5 g样品进行检测;前处理提取试剂推荐使用乙腈-水溶液(84+16,v/v);在移取液体时,移液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更小;免去氮吹...
长花天门冬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银屑病作用研究————作者:蒋岑岑;张保顺;
摘要:对纤维素酶法提取长花天门冬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初步验证。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长花天门冬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液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优化长花天门冬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取多糖200 mg/kg经口服灌胃给小鼠,观察给药前后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皮肤银屑病样炎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槐花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机制————作者:汪旭霆;杜玉兰;毛新亮;严建刚;张早伟;谢果;刘文利;詹若挺;
摘要: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槐花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效应机制。通过使用TCMSP数据库对槐花中的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搜寻,利用PubChem数据库得到槐花各成分的SMILES号,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对各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整合得到槐花成分的所有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中输入“high b...
基于GC-IMS技术分析对比红花椒、青花椒和藤椒中的挥发性物质————作者:任发健;饶朝龙;尤霜;张家余;赵麟;陈艳;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红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和藤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直观法、指纹图谱法和动态主成分...
扛板归多糖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作者:马思远;李慕怡;黎明;
摘要:以扛板归为原材料,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扛板归多糖。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优化扛板归多糖的提取工艺,之后进行动物试验考察扛板归多糖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扛板归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8∶1 mL/g、复合酶用量(m纤维素酶∶m果胶酶∶m木瓜蛋白酶=1∶1∶1)1.2%、超声功率260 ...
超声协同酶法提取雁荡山铁皮石斛叶多酚工艺优化————作者:董国锋;赵小亮;郑晓杰;赵海军;胡昙昙;李彦坡;巩卫琪;邓文彬;
摘要:该研究以雁荡山铁皮石斛叶为原料,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铁皮石斛叶多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超声功率360 W、液料比50∶1 m L/g、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8℃、纤维素酶添加量4 mg/g、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测得铁皮石斛叶多酚的提取量为38.23 mg/g。该研究可为铁皮石斛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
响应面法优化鹅油精炼工艺研究————作者:潘金龙;黄家秀;赵敏;朱迅;郑静;卢建华;宁俊丽;
摘要:对粗制鹅油进行精炼加工,探讨鹅油精炼的最优方法和条件,为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鹅油提供参考。该文对粗制鹅油进行精炼,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精炼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精炼鹅油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100 g粗鹅油为基准,磷酸浓度55%、活性白土用量1.2 g、脱胶温度65℃、脱臭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鹅油提取率为93.11%,鹅油酸价为(1.45±0.23)mg/g,过氧化值...
利用植物乳植杆菌发酵槐米提高芦丁提取率的研究————作者:张任婧;朱永乐;周丹丹;于添;鲁杏茹;李带根;
摘要:利用植物乳植杆菌BXM2对槐米进行发酵,提高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植物乳植杆菌BXM2接种量为4.6 m L/100 g、发酵时间40.3 h、发酵温度36.6℃,此时芦丁提取率为(22.47±0.81)%。实际提取率与响应面预测值结果相近,证明响应面法优化槐米发酵工艺可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酵后的提取物与水提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人参缓解肌少症的作用机制————作者:张早伟;谢果;喻勤;毛新亮;严建刚;汪旭霆;杜玉兰;刘文利;
摘要: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人参缓解肌少症作用机制。通过多种靶点数据库获得人参的潜在靶点,并通过多种疾病数据库获得肌少症疾病靶点。构建人参缓解肌少症的蛋白互作网络图。使用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机制。结果表明,人参的活性成分17个,预测可能作用的靶点578个;肌少症相关疾病靶点572个;人参与肌少症的共同靶点58个。通过对人参与肌少症...
植物乳植杆菌冻干保护剂筛选及菌粉特性研究————作者:陈娟;康文丽;侯艳梅;汪家琦;潘丽娜;李威;王远亮;
摘要:以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M660为研究对象,进行冻干保护剂筛选和菌粉的特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冻干保护剂配方,通过模拟体外消化试验和在-20℃、4℃、25℃储藏稳定性试验验证冻干保护剂的效果。结果表明:保护剂的配方为低聚木糖9.5%、全脂奶粉9.5%、谷氨酸钠6%,在此条件下菌株存活率为88.39%;菌粉在模拟口腔、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
低盐香辣蘸酱配方优化及保质期预测————作者:陈艾琳;谢君兰;伍国燚;周婉秦;曾里;冉旭;
摘要:针对市面上香辣蘸酱产品食盐含量较高,长期食用不利于消费者健康的问题,因此,该研究开发了一款低盐香辣蘸酱产品。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低盐香辣蘸酱的最佳配方;在47℃和57℃下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以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感官评分为评判依据,预测低盐香辣蘸酱保质期。结果表明:低盐香辣蘸酱的最佳配方为:菜油150 g、干辣椒80 g、酱油100 g、食盐20 g、白砂糖20 g、味精...
枇杷叶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俞一冰;刘玉红;左言;丁洁;
摘要: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烦热口渴等病症。该药既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川贝母、苦杏仁、桑白皮等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并衍生出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食品,如枇杷茶、枇杷酒、枇杷果糕等。多糖是枇杷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不同的提取方法、纯化方法直接影响了多糖得率、结构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目前枇杷叶多糖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肥胖、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力等生物活性,其...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造纸科学与技术
- 北大核心《海洋环境科学》
- 国家级石油管材与仪器
- 省级交通标准化
- 省级济南纺织科技
- 南大核心城市问题
- 省级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国家级《世界核地质科学》
- 北大核心《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陕西气象》
- 省级精品
- 省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
- 省级光机情报
- 省级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分子科学学报》
- 省级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 北大核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省级汽车生活
- 北大核心《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 省级丝路发现
- 省级《大众科学》
- 北大核心纺织导报
- 省级中国科学院院刊(英文版)
- 北大核心《生物多样性》
- 省级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