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丝绸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四川丝绸

四川丝绸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1-1214/TS
国际标准刊号:1004-1265
主办单位:四川省纺织学会丝绸分会、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
主管单位:四川省纺织学会丝绸分会、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防伪报道编辑部
下一本期杂志:南钢科技与管理编辑部

   《四川丝绸四川论文发表期刊,本刊1979年创刊,由四川省纺织学会丝绸分会、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四川省丝绸情报站主办。

  《四川丝绸》本刊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从全方位、多视角报道丝绸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科技成果、学术讨论、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综述、相关信息等内容,是相关从业人员及院校师生不可少的资料信息源。获奖情况:1995年被评为全国丝绸纺织科技期刊的八种核心期刊之一;1999年被评为技术类二级质量期刊。

  四川丝绸杂志栏目设置

  锦绣艺术、锦绣文化、锦绣教育、锦绣论坛

  四川丝绸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四川丝绸杂志社征稿要求

  1.《四川丝绸》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四川丝绸》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四川丝绸》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阅读推荐:丝绸

  《丝绸》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四川丝绸最新期刊目录

自动缫丝机感知器的使用与管理————作者:潘树利;

摘要:<正>感知器是自动缫丝机的神经中枢,感知器的灵敏度决定了生丝的质量,因此各厂家对感知器的使用与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我公司自2000年使用自动缫丝机以来,到2004年底自动缫丝机已经达到20组规模,产品深得客户的喜爱,目前公司产品定位以

电子花筒多臂机的花型编辑方法————作者:梅祖茂;

摘要:<正>在纺织行业中,多臂开口机构的使用十分广泛。织厂用它来做斜纹、缎纹和其他小花纹及变化组织的织物。以前,平纹织物一般都是采用凸轮或连杆开口机构,现在因品种翻改频繁,也改用多臂开口机构来生产。但是,多臂开口机构因为是木纹版控制花纹,不适应纬线循环根数多的品种。后来改为涤纶纹纸,纬线循环数增加到7000多根,仍不能满足围巾、毛巾、床单

夏季织物粘体感与织物基本性能的关系研究————作者:张元;

摘要:首次提出了织物粘体感的概念。通过织物粘体感的穿着实验、织物热湿性能实验及客观物理实验,重点分析了粘体感与织物基本性能的关系,并得出了其多元回归方程。同时也指出粘体感与织物与皮肤间的局部动态湿积聚有关

纤维素纤维织物透湿透气性能比较研究————作者:沈至珍;

摘要:通过对比实验对多种纤维素纤维织物吸湿透气性的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透湿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是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

弱酸性染料真丝绸染色上染速率控制研究————作者:韩美娜;赵建平;苏炜;

摘要:通过对弱酸性染料染真丝绸的染色过程中影响上染速率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染色过程在可控条件下染色,并对最终上染效果进行测试,发现与常规染色方法相比,可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及提高织物的匀染性

真丝酸性染料固色剂JY03的应用测试————作者:许磊;

摘要:探讨了JY03作为真丝织物酸性染料染色固色剂的应用性能,并且和市面上常用的几种酸性染料固色剂进行对比,实验证明,JY03固色剂使用效果较好,各项牢度指标优于或接近其它固色剂,是一种较理想的酸性染料固色剂

丝织物边道设计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作者:张洪曲;

摘要:<正>丝织物的外观评定中,边道质量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在产品设计时,由于织造边筘号或边经密度过小或过大,易造成织造时边经磨断,或松紧边。由于生产出的织物边道不整齐、不平挺,甚至病疵多,使得织物外观评定降级,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智能化新型自动缫丝机(飞宇2008型)通过省级鉴定————作者:徐作耀;

摘要:<正>智能化新型自动缫丝机(飞宇2008型)是由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浙江省重点高新技术项目,于2008年10月17日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

服装效果图的视觉评估方法研究————作者:赵蒙蒙;张祖芳;

摘要:给出了一个服装效果图视觉评估的智能化CAD系统,可以将设计师设计的服装效果图导入到该系统中,通过选择合适的人模并进入虚拟T台展示模块,系统的专家评价对效果图进行评价,根据专家评价意见对效果图进行改进,以避免传统服装设计中根据经验设计给服装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

浅析成衣设计中面料二次处理的应用价值————作者:徐强;徐青青;

摘要:叙述了面料二次处理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面料二次处理的意义;论述了面料二次处理的主要表现技法,阐述了成衣设计中面料二次处理的应用价值

服装平面款式图识别研究与实现————作者:朱菊香;田玉玲;

摘要:款式图识别是衔接服装设计系统与打板系统,实现CAD智能化的关键。本文以衬衫平面款式图为例,提出了提取款式图部件特征信息的方法,详尽分析了如何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判别、归类,研究了款式图识别信息向结构图智能转换的途径

内衣设计中装饰工艺技法的应用————作者:杨梅;蒋晓文;

摘要:着重以女性内衣中的文胸为例分析文胸风格产生的因素,着重阐述装饰手法在内衣设计中的运用及其对内衣风格的影响

浅谈毛衫设计中的解构主义————作者:杨苏梅;

摘要:简单介绍了解构毛衫的分类及特点,并从结构、色彩、材料和组织四个方面分析了解构主义在毛衫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把解构主义运用到毛衫设计的各个方面,提高毛衫的设计水平

《四川丝绸》总目录

摘要:<正>~

真丝内衣能防治皮肤病————作者:黎钢;

摘要:<正>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4700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已经能从桑蚕茧抽得细长丝条并用以制作织物。真丝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其化学结构和人体皮肤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因此不像由石油化工产品合成的化学纤维那样对人体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同时真丝

“十”字剪裁的灵动美————作者:邵新艳;刘瑞璞;

摘要:通过对清末民初旗袍传世实物的尺寸测量与分析,对比历朝汉族及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服装的结构,得出"十字剪裁"是中国传统服装共性的结论。这也恰恰从服装结构的角度解读了中国传统服装含蓄、优雅的特征

蜀绣文化探讨————作者:朱华;

摘要: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载,当时蜀中刺绣已很闻名,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清代道光时期,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成都市内发展有很多绣花铺,既绣又卖。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针法经初步整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旋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100多种。品种有被面、枕套、绣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

现代汴绣绣品的变迁————作者:郑高杰;陈明珍;

摘要:民国以来,汴绣绣品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若干变迁,它不同于以苏绣为代表的四大名绣,也不同于少数民族的刺绣。文章将汴绣的变迁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从服饰小品与生活用品刺绣为主体到欣赏品刺绣为主体,分别介绍其特征,并分析原因,说明这是汴绣在社会发展中,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选择的结果。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汴绣文化内容

湘绣的工艺及文化探索————作者:朱华;

摘要:湘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清代是形成独特风格,随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双面全异绣。是中华优秀的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南充茧丝绸行业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李伟;

摘要:<正>南充历来被称为丝绸之乡,其丝绸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帮"美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全行业年发种126万张,生产蚕茧55万担,年发放茧款近3亿元,生产丝绸产品13个大类,200多个品种,数千个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